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诱引物诱捕钉螺幼螺试验曾有报告。本文拟通过实验室和现场诱捕水下幼螺试验,探讨在达到基本消灭和消灭血吸虫病标准的山丘地区,诱捕水下幼螺监测残存钉螺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室诱捕幼螺试验取安徽省贵池的钉螺成螺,按文献方法繁殖幼螺。在直径21cm,高10cm的玻璃缸内装脱氯水1,000ml,水深3cm,缸底放85目/吋过筛泥浆10ml。实验前将幼螺放入缸内,任其自由活动24h后进行实验。每缸试验幼螺数25只,重复试验4缸;稻草段  相似文献   

2.
灭螺灵为硼矿石粉和四聚乙醛的复配剂,据徐国余(1990年)报告,对钉螺有杀灭作用,并具有对人畜毒性低、对植物毒害小、价廉等优点。为进一步观察其杀灭钉螺的效果,我们于1993年进行了室内实验和现场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江湖洲滩钉螺生存繁殖的现场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以长江中下游鄂、湘、赣、皖,苏五省钉螺为观察样本,用现场螺笼饲养钉螺的控制实验方法,比较观察五地钉螺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情况,结果五地钉螺生存率间有非常显著差异,且各地生存规律都为Logistic曲线类型,结合五地钉螺的产卵数,螺卵孵化率,幼螺成活率等观察数据,认为长江中下游的异地钉螺能在南京江滩上生存繁殖,但以近距离洲滩间钉螺扩散的危害性较大.根据钉螺生存曲线和产卵分布情况,提示最佳灭螺时间为5~6月份.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山丘型光壳钉螺能否向沅江水系扩散,我们于2001年3~10月对汇入沅江的3条有螺水系进行了螺情调查及现场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感染性钉螺在现场自然环境中的生存积温。方法 采集安徽省贵池江滩现场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以钉螺:毛蚴(无锡地理株)1:20的比例进行人工感染,将逸蚴获得的感染性钉螺放到现场自然环境中饲养,定期观察感染性钉螺的生存情况,连续记录现场温度,根据变温动物生长积温的计算公式(Q=∑Tn),计算感染性钉螺自放入现场到死亡所需的环境积温。结果人工培养的感染性钉螺在自然环境平均温度在19.8℃(4.4-31.5℃)的条件下,最短生存积温为75.30日度,最长生存积温为2771.20日度,平均生存积温为(1045.26±542.81)日度,64%的感染性钉螺在现场环境中的生存积温在1011.90日度以上。结论 感染性钉螺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起始积温较低,但大多数感染性钉螺的生存积温在1000日度以上。  相似文献   

6.
桉树叶提取物杀灭钉螺筛选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广东5种桉树叶提取物的杀灭钉螺效果。方法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和水提醇沉法分别得到5种桉树叶的挥发油、水溶性挥发成分、醇提流浸膏和醇沉物样品,设置不同浓度处理液,以去氯水作为对照组,按WHO推荐的室内浸杀法进行杀螺药效试验,观察比较钉螺死亡率。结果5种桉树叶挥发油在浓度为100 mg/L时,浸杀48 h后钉螺死亡率均80.0%,其中经柠檬桉和尾叶桉挥发油浸杀的钉螺死亡率均为93.3%;在浓度为10 mg/L时,浸杀48 h钉螺死亡率亦>60.0%;尾叶桉叶醇提流浸膏及其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浸杀钉螺48 h的死亡率65%,其中氯仿萃取物浸杀钉螺死亡率高达95%,且其浓度在10 mg/L时钉螺死亡率也高达60%。结论广东5种桉叶挥发油和尾叶桉的醇提流浸膏均有较好的杀钉螺效果,且尾叶桉醇提流浸膏氯仿萃取物的杀钉螺效果好于其他有机溶剂萃取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近年来在室内和现场开展日本血吸虫毛蚴与钉螺感染率关系的计量研究结果.不论在室内、水沟或河道,对一定量的钉螺,毛蚴数量愈多,钉螺的感染率愈高,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但以定量毛蚴与1、5、10只钉螺的感染作对比分析,则可见钉螺的感染率随钉螺的递增而递减. 钉螺的感染率与毛蚴投放处的距离和水体大小成反比.现场上1次不发现感染的、多次投放可以发现感染;但当钉螺与毛蚴都减少到很少程度时,多次投放也可能不发现感染.  相似文献   

8.
杀虫丁杀灭钉螺的室内和现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杀虫丁室内和现场的杀螺。方法 采用室内喷洒、浸杀和现场喷洒试验,研究杀虫丁的杀螺效果。浸泡钉螺观察钉螺逃逸情况。结果 25℃室内杀虫丁2mg/L浸泡钉螺48和1mg/L浸泡钉螺72h以上杀螺率在96.67以上,LC50为0.3970和0.2127mg/L。实验室喷洒杀螺率在78%以上,现场 洒杀螺率在86%以上。逃逸试验显示杀虫丁有抑制钉螺上爬作用。结论 杀虫丁杀螺效果好,可用于现场杀灭钉螺。但尚需研究其影响杀螺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1985—1988年,我市选择血吸虫病流行严重的9个村,进行了人群扩大化疗的效果观察.在扩大化疗的同时,查治病牛、查灭易感地带钉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现场概况9个村有2304户,11498人,耕地面积1500.2万m~2,耕牛735头.钉螺分布为垸内沟渠型.1985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了解合溪水库主要水系钉螺分布与扩散情况, 评价合溪水库血防工程控制钉螺的效果。方法 方法 采用草 帘诱螺法在合溪水库主要水系不同区域水体诱捕钉螺, 在水库网捞法打捞漂浮物查找钉螺, 分析合溪水库主要水系水体 螺情变化情况。结果 结果 投放草帘1 800条, 在南溪源头诱获37只钉螺, 其余区域未诱获钉螺。水库库区打捞漂浮物 5 870 kg, 未发现钉螺。结论 结论 合溪水库血防项目有效阻止了钉螺扩散, 但上游仍有钉螺孳生, 需加强水库区域的钉螺监 测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钉螺较多的环境,使用氯硝柳胺4 g/m^2、6 g/m^2、8 g/m^2、10 g/m^2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现场泥敷灭螺,灭螺后7 d、15 d、30 d、90 d和180 d观察钉螺变化情况。结果钉螺死亡率与药物浓度成正相关,死亡率为800%;钉螺密度下降率95%以上。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具有效果好、钉螺死亡率高、钉螺密度下降大,建议现场使用6 g/m^2的灭螺剂量。  相似文献   

12.
日本血吸虫幼虫寄生对钉螺生存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幼虫寄生对湖北钉螺生存的影响程度。方法 采集安徽贵池江滩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在室内进行人工感染 ,将获得的感染性钉螺和对照组阴性钉螺同时放回现场环境饲养 ,每间隔 10 d观察钉螺生存情况 ,记录不同时间钉螺的存活率和死亡率 ,用动物生存寿命表法计算钉螺被血吸虫寄生后在现场环境中期望生存时间的变化。结果 在现场自然环境中 ,有血吸虫寄生钉螺的死亡高峰为 6 0~ 70 d时间段 ,推算期望生存时间为 6 3.4 6 d,最长生存时间为135 d;无血吸虫寄生钉螺的死亡高峰为 80~ 90 d时间段 ,推算期望生存时间为 83.5 4 d,最长生存时间为 15 5 d。感染了血吸虫的钉螺比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期望生存时间缩短了 2 4 .0 4 %。结论 感染了血吸虫的钉螺在自然环境中的死亡率增高 ,生存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3.
“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对于加速我国经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的东线工程是从长江下游调水经京杭运河北段到京津地区 ,南端引水口江苏省江都市及输水干线途径的高邮县、宝应县均有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孳生 ,工程建成后 ,是否会使钉螺孳生地向北扩散。鉴于国内外已知因兴建水利工程而使血吸虫病迅速蔓延的教训 ,近年我们在济宁设点对疫区钉螺生存繁殖能力进行了现场及实验室组织学观察。材料和方法1现场观察1.1 在本地选无污染养鱼池为实验现场 ,有人常年看护。1.2 实验用钉螺取自长江南京段江…  相似文献   

14.
垂盆草茎与叶对钉螺引诱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现场诱螺实验时发现在垂盆草茎上钉螺附着较多,叶上较少的现象。为进一步了解垂盆草茎与叶的诱螺效果有否不同,在室内分别作了诱螺效果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南水北调工程输水模式中相关因素在钉螺扩散中的作用,以评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钉螺北移扩散的影响。方法将一定数量标记钉螺吸附于载体并漂浮于水面上,用水泵现场抽提,统计过泵钉螺数。将一定数量标记钉螺投放于不同深度水塘(沟)水下,经一定时间后沿水塘(沟)水线及在水面漂浮的稻草把上查找钉螺,观察钉螺迁移扩散情况。钉螺幼螺雌雄配对后,采用螺笼法在现场按不同密度进行放养,观察1个生殖年后笼内钉螺密度。结果附着于漂浮物上的钉螺在距进水管口100、50cm和20cm处,随水被吸通过进水管径为80cm的水泵通过率分别为2.45%、3.93%和43.46%;钉螺在距进水管口20cm和10cm处,随水被吸通过进水管径为20cm水泵的通过率分别为72.07%和91.00%。在5个现场水塘或沟,共投放36600只标记活钉螺,在投螺15~120d后,沿水塘(沟)水线及在水上漂浮的稻草把上均未检获标记钉螺。当幼螺密度≤2对/0.16m^2时,难以增殖。结论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中,只要采取必要控螺措施完全有可能降低或消除钉螺向北扩散的危险。  相似文献   

16.
钉螺随船及其它漂浮物载体顺水携带,国内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1-3],而由钉螺繁殖区逆水行船至非繁殖区的携螺调查鲜见报道。为了解湖南洞庭湖钉螺能否随船逆水携带到沅水上游,于1994年5月-1995年11月在沅水流向洞庭湖入口处和沅水中游,对钉螺繁殖区向上游至五强溪水库的船舶外体携带钉螺情况作了调查,同时测量了各点的水位、水速,并以不同船速在不同水速中携带钉螺,作了行船前后的现场观察,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从沅水五强溪水库向下至沅水出口的目坪湖,全长324km。选择目坪湖、牛鼻滩、德山、陬市作为调查点。目坪湖、牛鼻滩为钉…  相似文献   

17.
1990—1993年,运用水力学、泥沙运动力学和钉螺生物学相关理论、方法,开展钉螺静止水体,流动水体沉降及动水起动3类室内试验,研究水体钉螺生物物理特征.试验结果:首次确定了钉螺生物物理指标的9个参数;建立了钉螺水体沉降、起动的4类6个实用公式;观察或测定了水流影响水休钉螺运动因素及值域.揭示了钉螺水体扩散形成机理,阐明现场研究多种扩散现象的成因,为现场防止钉螺扩散的安全工程,如“拦截”、“中层取水”、“沉螺”等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湖区开发利用和新建渠网,钉螺分布已由湖沼型渐变为水网型。防止钉螺向新渠扩散和尾蚴随水漂流已成为湖区血吸虫病防治研究的重要课题。1984年在三湖农场修建封闭式底涵管节制推灌用水过程中,对底涵可否截钉螺和尾蚴进行了现场观察。 试验现场 选择三湖农场界渠边的两处底涵管为试验现场。一处为前后两重涵管,两涵管相距20m,连通三条渠道。前涵管上游为有螺渠道,钉螺密度较高。前后涵管间及后涵管下游渠道有少量钉螺孳生,经采取  相似文献   

19.
钉螺有聚集性,服从负二项分布规律,已被不少学者所证实。钉螺系卵生繁殖,螺卵的分布性质是否受钉螺分布所影响,有利于对钉螺生态习性和行为的进一步了解和对“螺口”消长的研究,然尚未见有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实验观察和现场调查。  相似文献   

20.
四聚乙醛现场杀灭钉螺效果的观察施越云,曹国祥,蒋怀育,宣旭辉,徐兴国,周望恒,施长嵩,花友香江苏省东台市血地防办公室东台224200江苏省东台市卫生防疫站东台市六灶乡卫生院四聚乙醛是一种杀灭钉螺的新药.我们在六灶乡进行了现场试验观察.结果如下:l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