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史堪,字载之,以字行,四川眉州人,约生活于宋神宗、徽宗年间,为政和进士,官至郡守,因用一味紫菀治愈蔡京的便秘证而名闻一时,被誉为和名医许叔微医术相伯仲,是宋代士人而医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史载之方》,为宋代名家方书之一,该书治病立法,强调“保真去邪”,重视运气学说,处方用药多有创见,对脉诊也有诸多发挥,据《直斋书录解题》,史氏有《指南方》2卷,是否为《史载之方》之异名,名家见解不一,通过对宋代《洪氏集验方》,《全生指迷方》等书所引史氏《指南方》内容考察,结合清代诸家考证,认为《指南方》另有其书,并非《史载之方》异名。  相似文献   

2.
《本朝食鉴》是由日本医家人见必大仿照《本草纲目》体例撰写的食物本草学专著。该书参考《本草纲目》,并结合日本本国的实际情况,对日本所产442种食物本草的功能毒性、形状特征、生产采收等作了详细阐释,将医药学、养生学、营养学和烹饪学等各方面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是日本食疗学和药膳学发展史上一部非常重要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叶磊 《中医学报》2020,35(9):1875-1877
在中医学史上,奠定岐伯大医形象的最重要文献是《黄帝内经》,其中岐伯的回答和论述占据大部分篇幅,书中岐伯被黄帝尊为天师,而岐伯也在后世成为中医学的代名词。岐伯在医学方面的贡献包括传承并精研本草之学,汇通医、药、针、方、脉,并创立早期医学,著书立说,光大医学等。《四库全书》中,著录和岐伯相关的文献达23部,文献中的这些记载说明了岐伯在早期医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昭示了岐伯和中医理论之源难分难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脉学发微徐刚(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三级博士生,北京100029)主题词《伤寒论》,脉诊清·徐大椿对仲景的脉学成就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脉法,亦皆《内经》及历代相传之真诀”,可见,《伤寒论》虽然不是一部脉学专著,但其中有关脉学的论述,亦不乏精要之处...  相似文献   

5.
《医理发微》为明代江阴籍医家庄履严所著, 普遍认为是书已经亡佚。通过考查, 于《江阴庄氏宗谱》中发现《医理发微》3卷, 其成书年代应在万历乙未(1595)或之前, 由庄氏后人庄文鹤于咸丰九年(1859)修入宗谱。《医理发微》共计3卷, 分5部, 部之一论述脉诀、脉经、诊家诸书等;部之二论述五运六气司天在泉等;部之三论述伤寒诸证;部之四论述妇人诸证;部之五论述小儿幼科诸书。现传庄氏《妇科百辨》一书系《医理发微》部之四"胎产百辨"内容。  相似文献   

6.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探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生学说是目前世界上研究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体系,我国的养生学说是从《黄帝内经》的问世才有了初步系统的科学体系。《黄帝内经》中对养生方面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可说是我国第一部讨论养生理论的渊源之作。从精气神、天人合一、情志养生、形体煅炼、生活规律等几个方面初步探识了《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本草纲目》对《图经本草》有关内容的引据,探析李时珍对《图经本草》的著录方式、首载于《图经本草》药物品种、对《图经本草》有关药物“校正”、具体引据内容之用途和引据文献特点,认为李时珍对《图经本草》的引据既全面又科学,汲取了《图经本草》精华,为李时珍成功编撰《本草纲目》贡献巨大,同时李时珍又本着“复者芟之,阙者缉之,...  相似文献   

8.
《难经》是中医脉学理论起源之一,其在《内经》的基础上,扩展、深化脉学理论,特别在脉学判断预后方面有独特之处.《难经》的脉学预后观是以脏腑气血生理为基础,以阴阳五行生克理论为指导,首倡寸口脉诊预后,通过诊寸口脉之原气、胃气、浮沉及脉症相应与否推断疾病预后,从而确定了以脉为先的预后观,影响了后世中医诊断学、临床治疗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就《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有关养性养生的论述加以分析。可归纳为:(1)调养精神,不枉耗神气;(2)倡食补,节饮食及饮食禁忌;(3)节欲固精;(4)劳逸结合;(5)顺应自然,依时摄养;(6)按摩导引,调气内视;(7)养老防病。孙氏的养生养性之道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继续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考证现存重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本草纲目》三书之著者、成书年代、版本及内容所及等问题。可知《神农本草经》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最终成编疑在后汉末期;蒙古定宗钦淑皇后元年平阳府张存惠晦明轩刊印之《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一书,为今存宋本草中之最佳本;明万历年间金陵版《本草纲目》,较好地保存了李时珍著本的原貌,当为诸刊本之祖本。  相似文献   

11.
北宋东京的针灸学成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宋东京的针灸学较之前代有了重大发展,王唯一的《针灸图经》、针灸铜人与针经石刻以及医学中的针科教育,在针灸史上都具有独创性的贡献。当时针灸书籍的大量刊印和针灸名医的医疗实践,也对后人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的妇产科学有着显著的成就,具体表现在:宋代太医局设置产科并有产科教授一职,专门培养妇产科医学生,推动了宋代妇产科的发展;著名的妇产科家和妇产科专著相继出现;而且在妇产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诊疗方法方面也日臻完备。至此,中医妇产科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3.
<全婴方论>南宋郑端友撰,是一部颇具临床成就的医籍.日本藏写本,国内不存.然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善本库藏有<保婴全方>一书残卷.经反复考证勘比得知,二者虽分别孤存海内外,却系异名同书.本书卷首开篇即为五脏受病图,较之同时代的<幼幼新书>图文更为明晰.这些绘图均配以诗文,阐述观面色、脉纹以辨病证之法.类似的图文明清幼科医书多有转载,可见其不仅在宋代颇为医家所重,后世也广为传承,影响甚大.书中最后二卷载录郑氏医案31则,难得的是其记录了8则病情险厄、预后不良的不治之证病案,对于幼儿病证诊断治疗的审时度势,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千金要方》宋校本与新雕本中药治疗方法的逐一比对,发现宋人或依据主治病证、或根据宋代对病因与疾病分类认识的变化以及对方药功效新的理解等,对原书中药治疗方法的编排次序进行了全面调整。这种对中药治疗方法归属类别的重新划分,体现了宋代对中药治疗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一方面使《千金要方》的治疗体系更为系统规范,另一方面使全书的学术框架更为严谨,从中可见宋代中医学术思想之演变。  相似文献   

15.
陈焯<宋诗会>因成于一人之手,加之窜改原作,故文献错讹不少,而最严重的问题是所征引的文献自身即存有很多讹误.<宋诗会>大致存在以下几种文献问题:错记作者;误署诗题;删改小序;删削诗注;擅改原作;脱漏诗句.虽然陈焯仿效明人著述不载出处,网罗宏富固然难免"疏漏芜杂",但其"菟辑散佚"、保存宋诗文献的功绩仍是不客忽视的.  相似文献   

16.
宋代以文治国,君臣均认为医理之中包含治国之至道.因此,自开国之初,宋廷就将搜集整理医籍,作为其实施仁政不可或缺的一环.宋代皇帝多次颁诏搜求医籍医方,给奉献者以金钱、官职、出身奖励.在此政策鼓励下,官民踊跃献书献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宋代国家所藏医书种类超过以前历代,某些珍本秘本重见天日.宋廷的医书征集及其后的编校工作,不仅使古代的医学典籍得以保存和流传,而且为随后历代医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以旴江医学为代表的地方医学正是在医学典籍传播的过程中逐渐繁荣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宋代道德理想主义是在宋代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形成的道德学说。它以人生道德理想、社会道德理想和爱国主义道德理想为目标,以担当天下的道德主体意识、公天下意识、道德自律意识和道德批判意识为内容,凸显了宋代理学的精神实质和理学家道德实践的精神风范,具有特定的时代个性和思想特质。宋代道德理想主义既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道德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两宋疫病流行的危害程度及发病频率和隋唐五代时期近似。据《三千年疫情》统计 ,北宋的疫病流行有 2 2次 ,南宋有 2 9次。当时的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控制疫情蔓延 ,如派太医院深入医疗 ,紧急编写印发医方 ,建立病坊 ,施方给药等等。其中与文豪苏东坡有关的圣散子方事件是一件常被提起的故事。事情大致是这样 ,元丰年间 ,苏轼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期间他得到了“秘方”———圣散子方 ,但他不愿将此方埋没 ,就把他送给名医庞安常 ,恰逢黄州一带大疫 ,用此方救治病人 ,喜获良效 ,以后无论是苏东坡还是庞安常都为推广此方作过…  相似文献   

19.
介绍宋代以后文人笔记中有关按摩疗法的点滴记载,简要探析相关内容,及其对按摩推拿学的发展、理论原理、临床实践及社会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指出其主要学术贡献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