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有不少病例处理时令人十分棘手,如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及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等。此外,由于受认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其诊治的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美国及加拿大三国最新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诊治指南(规范)的对比,为临床医师们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一种性传播性阴道炎性疾病。其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广泛存在,治疗基本采用硝基咪唑类药物,但仍有不少病例在处理时令人十分棘手。此外,由于受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其诊治的规范化程度参差不齐。因此,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美国及加拿大三国最新滴虫阴道炎病诊治指南的对比,为临床医师们对滴虫阴道炎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为BV的预防及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008年3~7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科收治的150例BV患者及同期100例健康查体妇女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记录被研究人群临床资料.结果 BV患者年龄平均(31.92±9.15)岁.白带增多或有异味100例(66.7%),无明显阴道炎症状26例(17.3%).BV阴道pH值>4.5者133例(88.7%).BV阴道清洁度Ⅰ~Ⅱ度136例(90.7%);Ⅲ~Ⅳ度14例(9.3%),其中合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茵性阴道病(VVC)4例,滴虫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非月经期使用护垫、阴道冲洗、阴道炎病史、放置宫内节育器、使用避孕套及口炙与BV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显示非月经期使用护垫(P=0.016)、阴道炎病史(P=0.001)、口交(P=0.003)可增加BV的发生危险;采用避孕套可降低BV的发生危险(P=0.000).结论 BV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白带增多、有异味是其主要症状,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BV阴道清洁度一般为Ⅰ~Ⅱ度,若为Ⅲ度或Ⅳ度,提示有混合感染的可能.非月经期使用护垫、口交、既往有阴道炎病史是BV发生的高危因素.而避孕套是其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阴道内厌氧菌混合感染,由正常菌群失调引起,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1-2]。现如今阴道微生态的诊断评价体系已相对完善,国内外均有针对BV诊治的相关指南以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对于特殊状态下BV的处理,如无症状性BV及复发性BV,临床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给诊断与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也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1):783-783
女性外阴阴道疾病包括畸形、感染、肿瘤等,是最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直接威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对女性外阴阴道发育异常的诊治有较大进展,并且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此外,近年来,关于女性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但存在临床诊治方面缺乏规范化的问题。外阴阴道肿瘤较少见,对其诊治也提出了人性化和尽量保留功能的观点。为了交流女性外阴阴道常见疾病的诊治经验.讨论生殖道发育异常和感染的诊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可增加女性患盆腔炎性疾病的风险,增加对性传播疾病的易感性及导致不良妊娠等后果。 BV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产生及复发的致病因素亦十分复杂。综述BV在微生物学及病理生理学方面的基本特征,描述了阴道微生态、产过氧化氢乳杆菌的缺失及导致BV相关致病菌的聚集等现象。讨论了细菌生物膜,尤其阴道加德纳菌生物膜在阴道上皮的黏附,不能有效地被免疫系统清除或完全被抗生素灭活,导致BV治疗后仍有慢性、持续性感染的状况。同时进一步对临床常用的BV治疗方案及针对生物膜特异性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从而增加对BV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41(11):792-792
女性外阴阴道疾病包括畸形、感染、肿瘤等,是最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直接威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对女性外阴阴道发育异常的诊治有较大进展,并且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此外,近年来,关于女性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但存在临床诊治方面缺乏规范化的问题。外阴阴道肿瘤较少见,对其诊治也提出了人性化和尽量保留功能的观点。为了交流女性外阴阴道常见疾病的诊治的经验,讨论生殖道发育异常和感染的诊治,规范外阴阴道肿瘤的诊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拟于2007年第4季度(具体时间、地点待定)召开“女性外阴阴道疾…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由于阴道微生态环境菌群与分泌物生化性质变化所引起的一种阴道炎症,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感染率为15%~50%,有近半数患者可无症状且治疗后易于复发。在妇科BV会引起宫颈炎、慢性盆腔炎、双侧输卵管阻塞而致不孕等;在产科BV可导致胎膜早破、羊膜腔感染、绒毛膜羊膜炎、产后子宫内膜炎、新生儿感染等,故对细菌性阴道病及早做出诊断和进行治疗非常重要。BV诊断的金标准是Amsel临床诊断标准(简称Amsel)。但在临床实践中操作较为繁琐,影响因素较多,且阳性标准难以统一。为此,我们采用美国PIP Test Card技术和BV Blue快速诊断试剂,分别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脯氨酸氨基肽酶(PIP)及唾液酸酶(Sialidase)的活性,并与Amsel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在BV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引起阴道分泌物异常的常见阴道炎症包括细菌性阴道病(BV)、需氧菌性阴道炎(A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和滴虫性阴道炎(TV)。2018年欧洲国际性病控制联盟(IUSTI)/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新版阴道分泌物(阴道炎症)管理指南[1](以下简称“欧洲新版指南”),其在2011年旧版阴道分泌物(阴道炎症)管理指南[2](以下简称“欧洲旧版指南”)的基础上,就上述4种阴道炎症的诊治管理进行了修订。本文分别对 BV、AV、VVC 和TV欧洲新版指南进行解读,分析新、旧版指南的变化特点,并与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2015年性传播疾病治疗指南》关于阴道炎症的诊治规范[3](以下简称“美国CDC指南”)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规范临床医生诊治管理阴道炎症提供帮助,也为国内修订新版指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自愿终止早孕门诊人工流产妇女中细菌性阴道病 (BV)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VblueTM测定方法对 2 0 0 2年 6~ 9月北京友谊医院妇产科门诊 4 5 2例人工流产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BV检测。结果 BV总阳性率 15 2 7% ,BV感染率在女性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阴道分泌物性状、阴道清洁度等组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建议将阴道BV检测列为人工流产术前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草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相关微生物增多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BV与盆腔炎、不孕、不育、流产、妇科和产科手术后感染、早产、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和产褥感染等的发生有关.与BV发病相关的微生物包括阴道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属、动弯杆菌、拟杆菌、消化链球菌、阴道阿托普菌和人型支原体等.  相似文献   

12.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7,42(1):42-42
女性外阴阴道疾病包括畸形、感染、肿瘤等,是最常见的妇产科疾病,直接威胁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内对女性外阴阴道发育异常的诊治有较大进展,并且有许多新的治疗方法。此外,近年来,关于女性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提出了一些新的观念,但存在临床诊治方面缺乏规范化的问题。外阴阴道肿瘤较少见,对其诊治也提出了人性化和尽量保留功能的观点。为了交流女性外阴阴道常见疾病的诊治的经验,讨论生殖道发育异常和感染的诊治,规范外阴阴道肿瘤的诊治,《中华妇产科杂志》编委会拟于2007年第4季度(具体时间、地点待定)召开“女性外阴阴道疾病诊治进展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邀请国内有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欢迎妇产科、皮肤科、病理科、整形外科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同道踊跃参加。  相似文献   

13.
细菌性阴道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细菌性阴道病最初被称为“非特异性阴道炎”。Gardner和Duke在1955年首先描述了本病的临床特点和有特征性的线索细胞(clue cell),1984年,本病被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BV是生育年龄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是以阴道乳杆菌减少或消失,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增多为主要微生物特点的临床症候群.本文介绍当前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14.
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性阴道病(BV)是阴道内乳杆菌减少或消失、兼性厌氧菌及厌氧菌增多导致的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具有临床表现不典型、复发率高的特点。BV与盆腔炎症性疾病、妇科手术后感染、不良妊娠结局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BV的诊断主要依据革兰染色Nugent评分标准和临床Amsel标准。BV的治疗主要为口服或局部应用抗厌氧菌药物。BV治疗后反复发作者可适当延长用药疗程。本指南也对妊娠期BV的管理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细菌性阴道炎病(BV)快速检测卡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观察其在BV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以无菌棉试子采集符合标准的患者阴道分泌物,分别用BV快速检测卡法和传统方法进行检测。结果:BV快速检测卡检测的阳性率为20.8%,传统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为19.9%,BV快速检测卡法和传统方法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V快速检测卡检测阴道分泌物唾液酸酶活性是诊断BV的可靠方法,与传统方法比,快速、简便、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α-干扰素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由阴道加德纳菌(gandnerella)与某些厌氧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曾称非特异性阴道炎、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等 ,1984年在国际会议正式命名为细菌性阴道病。 BV妇科常见病 ,加德纳菌通过性交传播 ,已列为性传播疾病。发病率为 15 %~6 4% ,好发性旺盛期妇女 ,年龄在 15~ 44岁 ,但有少数病例为15岁以下健康女孩 ,其阴道内存在加德纳菌 ,故其也可以通过非性接触传播。BV与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炎、泌尿系感染有关。可导致异位妊娠或不孕。妊娠合并 BV…  相似文献   

17.
需氧菌性阴道炎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需氧菌性阴道炎(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为AV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2008年4-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选取以外阴不适、阴道分泌物异常等阴道炎症状就诊的患者516例,联合其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常见阴道炎,即AV、细菌性阴道病(BV)、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滴虫阴道炎(TV),分析AV及其混合感染的临床特征.结果 516例患者中,AV 76例,占14.7%(76/516),北中混合感染44例,占58%(44/76).在44例AV混合感染中,以合并BV多见,占45%(20/44);其次为合并VVC,占30%(13/44);合并TV占25%(11/44).单纯AV患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黄绿色稀薄脓性阴道分泌物(63%,20/32),其次为阴道分泌物增多(44%,14/32);阴道pH值常>4.5(84%,27/32),清洁度主要为Ⅲ~Ⅳ度(88%,28/32);细菌培养为粪肠球菌(6例)、链球菌(4例)等需氧菌.结论 AV是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易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尤以合并BV、VVC及TV多见,混合感染时症状、体征不典型.在AV诊断中,注意有无合并其他阴道感染,并在诊断其他阴道感染时,注意是否合并AV.  相似文献   

18.
恶心呕吐是妊娠早期的常见症状,其中妊娠剧吐是最严重的阶段。因担心药物对胚胎的潜在影响,选择治疗方案时常因过于保守,从而给孕妇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等带来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受认识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及时就诊率及用药率较低。本文拟通过对中国、美国、加拿大及英国四国最新妊娠期恶心呕吐及妊娠剧吐诊治指南(共识)的对比,为临床医师们对妊娠期恶心呕吐及妊娠剧吐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是育龄妇女常见阴道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BV是多种致病菌作用的结果,阴道内动弯杆菌、普雷沃菌、类杆菌等厌氧菌及加德纳菌、人型支原体大量繁殖,产过氧化氢的乳杆菌减少。诊断标准包括:常用Amsel标准、实验室采用的Nugent革兰染色法及BV快速诊断酶盒和BVBlue检测法等。BV治疗主要有抗厌氧菌药物甲硝唑、克林霉素。复发性BV指BV在1年内反复发作3次或以上,其高复发率是治疗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非妊娠期妇女BV和VVC发病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Y)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hal candidiasis,VVC)在非妊娠期妇女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800例非妊娠期妇女,通过阴道分泌物检查、需氧菌及假丝酵母菌培养,了解BV和VVC患病情况,并结合问卷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多变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BV和VVC在受试人群的患病率分别为8.9%和8.1%.BV的危险因素为:阴道冲洗每周≥2次(OR 2.438,95%CI 1.285~4.626)和丈夫经常出差(OR 1.946,95%CI 1.046~3.620);VVC的危险因素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OR3.217,95%CI 1.326~7.805).细菌培养结果以检出率表示,BV组与对照组比较,加德纳菌显著增加(70.4%VS 13.1%,P<0.01),乳杆菌显著减少(18.3%vs 65.4%,P<0.01);VVC组与对照组比较,白色假丝酵母菌(52.3%VS 3.1%,P<0.01)和光滑假丝酵母菌(20.0%VS 3.7%,P<0.01)均显著增加,乳杆菌减少(53.8%vs 65.4%,P<0.05).结论:BV和VVC均与阴道菌群失调有关,BV病原体以加德纳菌为主,阴道冲洗过频和丈夫经常出差是其危险因素;VVC病原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低学历是其危险因素;而BV和VVC与性行为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