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0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年龄及不同年龄组视网膜脱离与屈光状态,不同年龄组裂孔的形态等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0岁以下网脱近视多见,40岁以后网脱近视逐渐减少,圆孔多见于40岁以下年龄组,马蹄形裂孔多见于40岁以上年龄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方法 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结论 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特点. 方法"对30例20岁以下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回顾性统计其视网膜裂孔的形态、位置、大小、数目和患眼的屈光状态等,并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青少年视网膜脱离的网膜裂孔以圆形萎缩孔为主,占76.2%;裂孔位于颞下方者占50.8%,伴有近视屈光不正者占93.3%. 结论"青少年网脱有不同于其它年龄组的自身特点,对其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4.
黄朝晖 《广西医学》1999,21(5):1031-1033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脉脱型网脱),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护理,患者的视力将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院自1993年5月至1998年6月共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339例,其中脉脱型网脱...  相似文献   

5.
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即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简称脉脱型网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眼压极低,常伴晶体晃动、虹膜震颤、严重的色素膜炎、玻璃体浓缩、视网膜周围纤维增生等,疗效较差。我院1993年5月至1998年6月共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病人339例,其中脉脱型网脱18例,占5.31%,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由于裂孔的位置及对视力的影响,在临床上有其特殊性,治疗要求既封闭裂孔,又要保持良好视力。我院近3年来用玻璃体腔内注气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以下简称网脱)2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医源性视网膜裂孔临床分析——附6例报告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110031)沈阳119医院眼科张未来刘克明张振鹭视网膜脱离(简称网脱)是眼科常见而又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病。1922年Gonin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引起网脱的主要因素,至今寻找并封闭裂孔仍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近视度数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观察532倍频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变性的临床疗效. 方法 检查456例892只不同近视程度的眼.对观察病例行视力、电脑验光、检影镜和散瞳三面镜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低度组(≤3.00D), 中度组(-3.00~-6.00D)和高度组(≥-6.00D).对存在格子样变和干性视网膜裂孔的眼进行532倍频激光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 12mo.结果 中高度近视组的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高于低度近视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5).高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除合并视网膜局限性浅层脱离者外,眼底氩激光治疗术后病情稳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 结论 近视患者无症状视网膜裂孔发生率在中高度近视中较高.532激光对格子样变和干性视网膜裂孔不伴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硅油作为玻璃体替代品注入眼内 ,可用于治疗巨大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常规手术治疗失败者 ,因其并发症多 ,曾一度被废弃。 80年代 ,硅油与玻璃体切除结合 ,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治疗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注硅油后可出现一些并发症而导致玻璃体手术失败 ,尤其是儿童玻璃体切除并注硅油术后并发症多 ,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现就上海医科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1995年 5月~ 1998年8月收治的 16岁以下儿童复杂性视网膜脱离 2 2眼使用硅油的效果 ,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6岁以下视网膜脱离 (网脱 ) 2 2眼 ,患者男性 18例、女性…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色素上皮层之间的分离,是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疾病,多见于高度近视眼。儿童视网膜脱离40%以上继发于外伤。因年龄小,意识不到疾病的危害性,儿童视网膜脱离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手术治疗及护理。本文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2007年7月收治的年龄在14岁以下的儿童视网膜脱脑的临床资料,总结30例儿童视网膜脱离的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发疾病以及其分布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20年12月因视网膜脱离而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且年龄小于15岁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预后。   结果   在纳入的393例(464只眼)儿童视网膜脱离患者中,男性261例(312只眼),女性132例(152只眼),男女比例为1.98∶1。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57.8%,227例),其次为眼外伤(19.8%,78例)和近视(14.2%,56例)。婴幼儿期、学龄前期视网膜脱离主要的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比例分别81.8%(126例)、55.8%(43例);学龄期的主要原发疾病为眼部发育异常(35.8%,58例)、近视(30.2%,49例)和眼外伤(26.5%,43例)。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类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6.8%,184例),其中眼外伤(37.5%,69/184)和近视(30.4%,56/184)是其常见的两种原发疾病;其次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43.3%,170例),其中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amilial exudative vitreoretinopathy, FEVER)占47.6%(81/170),为常见原发疾病;渗出性视网膜病变最少见(9.9%,39例),其中Coats病占71.8%(28/39)为常见原发疾病。与牵拉性全视网膜脱离相比,孔源性全视网膜脱离的首次术后效果较佳(|Z|=3.026,P=0.002)。儿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裂孔常见的位置为颞侧。原发疾病为眼外伤的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裂孔为视网膜撕裂孔,其次为锯齿缘离断;近视所导致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其裂孔最常见的位置为变性区的圆孔。   结论   在本研究中视网膜脱离患者男生人数多于女生,眼部发育异常、眼外伤、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发疾病。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开展不同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174例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病例,128只眼施行了手术。近视眼占82.2%,高度近视占45%。裂孔以园形最多,马蹄形及其他形态的裂孔次之。发生裂孔的象限依次为颞上、颞下、鼻下、鼻上;颞半侧裂孔数约为鼻半侧的三倍强。裂孔的位置在赤道部与锯齿缘之间者最多,占77%。手术方式采用单纯电凝、巩膜层间缩短和硅胶填压。我们主张填压必须针对裂孔,位于裂孔后缘并与赤道平行。黄斑部裂孔应用红宝石激光治疗。术式与裂孔的有无和疗效无明显关系,脱离的范围与疗效有关。本文对近视与网膜脱离的关系,网膜的情况与裂孔位置的关系、手术方式问题、放水问题与手术失败的原因进行了讨论,认为放水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丽  区显宁  梁勇 《广西医学》2003,25(11):2097-2099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6例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GF8或硅油。结果:16只眼中15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GF8或硅油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屈光度与裂孔性视网膜脱离(RRD)、视网膜变性和视网膜干孔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60例RRD患者的患眼和对侧眼散瞳后进行电脑验光仪验光及眼底三面镜检查。用χ2检验分析眼屈光度与RRD的关系及与视网膜变性、裂孔形态部位的关系。结果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双眼RRD的发生、RRD中视网膜圆孔及对侧眼视网膜变性的发生均升高(均P<0.001);对侧眼干孔发生也升高(P<0.05);伴有近视眼的RRD下方象限视网膜裂孔的发生率高于非近视眼(P<0.05)。结论高度近视是导致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危险因素。单眼RRD的对侧眼,尤其是伴有高度近视RRD的对侧眼是视网膜脱离的高危眼,需注意检查,发现病变要及时处理以防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其原因很多,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1例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研究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原因和处理方法,为此类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1例(11只眼)巩膜扣带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收集眼底检查、再次手术方式和视力情况,分析复发原因和手术方式选择及视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原裂孔哆开的为3只眼,新发裂孔的为8只眼,合并人工晶体眼2例2只眼,高度近视3例3只眼,PVR B级的为1眼,C1级的为8眼,C2级的2眼,具有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特征的共5例5只眼。再次施行巩膜扣带术1只眼;玻璃体切除(简称“玻切”)+C3F8填充1只眼;玻切+硅油填充的9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已复位。术后患者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3.61±1.20,与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3.26±1.14)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1,P<0.05,95%CI:-0.592~-0.098)。 结论 原裂孔哆开、视网膜增殖导致新发裂孔、术中冷冻过强等原因是巩膜扣带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对于年轻人,无PVR,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尽量再次选择巩膜扣带术;玻切术中尽量以激光封闭裂孔为主,可预防性眼内嵴后或360°赤道部3~4排激光;PVR C2级以上患者,尽量选择硅油填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1-7月在本院选取的29例(43只眼)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所有患者平均(51.93±6.89)岁,术前矫正视力(0.46±0.18)D,平均近视度数(-10.94±6.14)D,平均角膜散光度数(-1.04±0.67)D,平均眼轴长度(27.73±2.12)mm。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术后矫正视力(0.69±0.17)D,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987,P0.001),术后平均近视度数(-1.73±0.77)D,与术前预留屈光度基本吻合;术后平均角膜散光度数(-1.23±0.66)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963,P0.05)。术后随访3个月,未发生晶状体后囊膜混浊,未见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囊样水肿。结论: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矫治高度近视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术后视力好、并发症少、预测屈光状态准确性及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观察高度近视后极部视网膜脱离患者的后极部裂孔(非黄斑裂孔)的形态及相关因素,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高度近视非黄斑裂孔的后极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9例19眼的病例资料,观察裂孔的形态、位置、玻璃体牵拉和后巩膜葡萄肿的形态。所有病例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裂孔周围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术中眼内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根据患者病情给予不同的辅助处理,如玻璃体腔内填充消毒空气、C3F8、硅油等,术后3~5个月行硅油取出手术。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和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19只眼中后极部裂孔呈裂隙状12只眼(63.2%),小马蹄形3只眼(15.8%),小圆形4只眼(21.0%)。其中<1/4 PD者10眼(52.6%),1/2~1/4 PD者7眼(36.9%),1~1/2 PD者2眼(10.5%)。裂孔位于下方血管弓旁9只眼(占47.4%),上方血管弓旁4只眼(占21.1%),视盘下方1-4个视盘直径距离5只眼(占26.3%),视盘上方2个视盘直径距离1只眼(占5.2%)。后巩膜葡萄肿18只眼(占94.7%),其中Ⅰ型(宽基底黄斑型)11只眼(占61.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成功率并分析有关因素。方法对15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手术。术后严格俯卧位至少2周以上。结果13只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2只眼术后视力无变化。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晶状体核轻度硬化2只眼,眼压升高1只眼,纤维素性渗出2只眼,双眼复视1只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填充18%C3F8或硅油是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前详细检查眼底、正确设计手术方案及良好的手术技术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最小剂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47例(4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冷凝手术,术中均不放液,其中男34例,女13例,右眼29例,左眼18例,年龄17~65岁。视力:指数~0.5。所有患者术前均散瞳后行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并绘制眼底图。结果 4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40例,占85.1%;裂孔未完全封闭,形成鱼嘴,网膜下进液体4例,4例患者裂孔均位于下方,且术前视网膜隆起较高,行二次最小剂量手术,垫压物重新转移固定后均复位。发现新的裂孔1例。2例因发生PVR牵拉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裂孔补充光凝12例。结论在间接眼底镜下行最小剂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术前精确检查、裂孔定位及严格筛选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视网膜脱离118例120眼的治疗观察,提出冷凝法及环扎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