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调查上海市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评定研究对象过去2年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情况,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情况,采用Barratt冲动量表(BIS-11)对冲动状况进行评估,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评估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683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657例出现NSSI,发生率为39.03%。其中男262例,女395例,年龄13~20岁,平均年龄(14.63±; 3.09)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87±; 1.21)年; 268例为偶发NSSI,389例反复出现NSSI。下臂及腕部、手是发生NSSI患者的主要自伤部位(分别为40.03%、33.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抑郁程度越严重(OR=2.255)、遭受校园暴力(OR=2.289)、母亲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OR=2.428)、抑郁障碍(OR=1.855)、双向障碍(OR=2.212)、冲动总分偏高(OR=1.401)、人际关系得分高(OR=1.398)和学习压力得分高(OR=2.098)等均是导致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危险因素。结论 NSSI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重度抑郁、遭受校园暴力、母亲教育程度高、抑郁障碍、双向障碍、冲动总分偏高、人际关系差和学习压力大等的患者更易出现NSSI,应提高具有以上特征患者的关注度,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干预策略,尽可能避免N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海南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行为发生现状,并分析影响暴力行为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以海南省严重精神障碍病例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对在管病例进行随访时完成危险性等级评估,从全省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信息管理系统中导出病例基本情况、疾病相关因素,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严重精神障碍病例严重暴力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严重暴力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9年共完成29 054例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病例随访工作及危险性评估,病例年龄15~95岁,平均(39.87±16.54)岁。汉族占87.66%。疾病分类主要为精神分裂症18 760例(占64.57%)、双相情感障碍4 273例(占14.71%)、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4 157例(占14.31%)。评估结果显示严重精神障碍病例有严重暴力行为病例数为1 756例,发生率为6.04%。以3级为主,占68.23%(1 19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8~<45岁(OR=1.264)、45~<60岁(OR=1.099)、失业(OR=1.697)、既往住院次数越多(OR=2.282)、既往应急处置次数越多(OR=3.360)、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OR=5.989)、建档前有危险行为(OR=7.815)、起病形式为亚急性(OR=1.260)、急性(OR=1.575)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例发生严重暴力行为的可能性较高。结论 严重精神障碍病例严重暴力行为发生率较高,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尽早进行分级分类管理,能有效防范暴力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非自杀性自伤(NSSI)青少年的情绪调节策略和家庭功能特征,为NSSI的预防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情绪调节策略量表(ERQ)、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2)以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于2021年1月以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陕西省西安市和宝鸡市12 所中学的7 869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筛选存在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中学生,并对其情绪调节策略和家庭功能进行研究。结果 具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中学生家庭的亲密度和适应性更低(χ2=176.637、194.786、202.284,P<0.05),更倾向于采用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t=9.620,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认知重评得分高和家庭亲密度高是非自杀性自伤的保护因素(OR=0.55、0.65、0.98),表达抑制的情绪调节策略和抑郁得分高是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OR=1.27、1.08,P<0.05)。结论 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与情绪调节策略和家庭功能密切相关,对此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可能让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受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阜阳地区登记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信息管理系统中登记在册的1 2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随访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703例,女性561例,平均年龄(42.15±14.06)岁。共102例患者危险性评估为3~5级,高危险行为发生率为8.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婚/丧偶(OR=2.03)、未婚(OR=5.07)、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OR=3.16)、既往高危险行为史(OR=3.12)、未参加年度健康体检(OR=2.67)、每月社区面访次数≥5次(OR=1.30)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每月社区面访次数1~2次(OR=0.57)、3~4次(OR=0.58)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的保护因素。结论 应加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危险行为相关因素的综合评估,及时采取分级分类管理,从而有效降低高危险行为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治脊柱侧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抽样,收集5 080名中小学生的测量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因素。结果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为3.1%,男性2.1%、女性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1.93)、年龄12~15岁(OR=5.39)、年龄>15岁(OR=8.31)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高,超重/肥胖(OR=0.45)的青少年脊柱侧弯风险较低。结论 珠海市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检出率略高,应引起卫生及教育部门的重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针对重点人群提高脊柱侧弯的早期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的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诊断NSSI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环境信息、抑郁程度、童年家庭功能不全情况等,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NSS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795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男性275例,平均年龄(14.97±1.72)岁,共有287例(36.10%)伴有NSSI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遭受过校园暴力(OR=1.874)、童年家庭功能不全(OR=3.740)、目睹家庭暴力(OR=5.618)、与酗酒或物质滥用的家庭成员共同生活(OR=4.702)、存在冲动感(OR=2.575)、存在负性生活事件(OR=6.080)和童年创伤(OR=8.482)、情感虐待(OR=7.272)均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发生NSSI有关。结论 上海地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发生与个人经历、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等有关,应针对性采取心理治疗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唐山市某医院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和雌激素水平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睡眠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56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进行调查和分析,年龄40~60岁,平均(52.65±5.88)岁。PSQI总分平均分为(6.87±2.89)分,PSQI>7分(睡眠障碍)206例(5.78%),PSQI≤7分(正常睡眠质量)3 356例(94.22%)。独身(OR=3.935)、退休(OR=1.861)、抑郁(OR=2.201)、焦虑(OR=2.024)、经济困难(OR=3.245)、近2年直系亲人去世(OR=3.228)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可能性较高,社交活动次数≥2次/周(OR=0.421)、E2OR=0.475)、FSH越高(OR=0.395)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可能性较低。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睡眠障碍发生率低于相关研究,但发生率仍较高,性激素水平下降、社会人口学特征差异均可影响其睡眠质量,相关部门需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相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信阳市1家医院、郑州市2家医院及驻马店市1家医院诊治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应激障碍评估,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急性应激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3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患者年龄31~72岁,平均(47.1±6.3)岁。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中专为主,占51.3%。居住地为乡镇者占63.0%。已婚占66.5%。临床分期Ⅰ期占47.0%,手术治疗者 占80.4%。积极应对方式346例,占54.7%,家庭关怀度良好481例,占76.1%。发生急性应激障碍197例,发生率为3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710)、文化水平越高(OR=0.661)、已婚(OR=0.595)、离异(OR=0.543)、丧偶(OR=0.543)、积极应对方式(OR=0.568)、家庭关怀度良好(OR=0.462)的乳腺癌患者发生急性应激障碍的可能性较低,临床分期越高(OR=2.547)、手术(OR=1.745)、放疗(OR=1.844)、化疗(OR=1.982)的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可能性较高。结论 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其受到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态、临床分期、手术、放疗、化疗、应对方式、家庭关怀度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高危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提高其积极应对水平及家庭关怀度,减少乳腺癌患者急性应激障碍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北京市丰台区老年居民认知功能现状,对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开展分析。方法 于2021年6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在丰台区6个街道办事处(每个街道办事处抽取2个社区)抽取居民户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就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就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合计纳入≥60岁老年人1 201人,共筛查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32例,发生率为10.9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440、2.307、2.704)、参加社会活动(OR=0.380)、锻炼身体(OR=0.214)、教育程度(OR=0.532、0.452)及睡眠质量(OR=1.887)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丰台区老年居民罹患认知功能障碍风险较高,老年居民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高年龄、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身体、教育程度及睡眠质量是影响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建议对应采取相关措施,降低老年居民认知功能障碍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都地区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并对用眼行为特征进行调查。方法 于2019年9—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视力检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近视检出及用眼行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150名中小学生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生1 644人,占52.19%,女生1 506人,占47.81%;小学生比例最高,占55.62%,本地户籍占77.37%。检出近视1 746例,检出率为55.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总是读写姿势不正确(OR=1.254)、近距离用电脑(OR=2.998)、近距离看电视(OR=2.22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 (OR=2.886)、不良环境或姿势情况下用眼(OR=3.554)及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2 h(OR=3.102)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近视的可能性大。结论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近视检出率较高,仍需继续加强预防,在鼓励其增加户外活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的同时,应纠正不正确的读写姿势,干预近距离及不良环境的用眼行为,养成健康的用眼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常熟市居民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为科学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7月对常熟市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采用单、多因素方法分析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有效调查11 809名居民,男性4 776人(40.44%),平均年龄(60.60 ± 11.93)岁,其中高血压患者4 777例(4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4)、男性(OR=1.227)、饮酒(OR=1.346)、饮茶(OR=0.875)、家族史(OR=2.889)、BMI(OR=1.087)、腰围(OR=1.017)、高密度脂蛋白(OR=0.779)、血尿酸(OR=1.004)是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结论 应积极开展综合预防措施,控制高血压病发病风险,重视高危人群,鼓励居民限制饮酒、适量饮茶、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增强锻炼,同时重视高尿酸血症患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驻马店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驻马店市某医院精神科造册在管的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资料收集,并由精神科医师对调查对象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精神分裂患者高风险行为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风险行为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对1 0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高风险行为评估,男性679例,占62.64%,女性405例,占37.36%。平均年龄(47.89±27.65)岁。评估结果显示高风险行为者78例,占7.19%。男性(OR=2.704)、年龄为18~50岁(OR=1.555,2.729,3.861)、户籍为外地(OR=1.967)、职业为失业或无业(OR=2.729)、监护人不是配偶(OR=3.762,4.250,7.822,8.306,10.064)、既往住院次数较多(OR=3.500,3.803,7.621)、既往应急处置次数较多(OR=10.644,31.218)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高风险行为的风险较高。结论 驻马店地区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一定的高风险行为比例,应对其中的男性、18~50岁、外地户籍的患者积极实施救助,保证相应的社会支持。对于多次住院、多次发生应急处置的患者需给予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山东、陕西、辽宁、河南、福建省的6所中学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焦虑、抑郁情绪的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纳入11 43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 818名(50.9%),女生5 612名(49.1%);农村5 503名(48.1%),城市5 927名(51.9%);所在小区或村存在新冠肺炎病例者238名(2.1%),不存在者9 703名(84.9%),不知道者1 489名(13.0%)。共检出焦虑情绪青少年2 706例(23.6%),抑郁情绪4 334例(3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女生(OR=1.673)、年龄越大(OR=1.271、1.460)、班级排名较后(OR=1.193、1.575、1.699)、所在小区或村存在或不知道有无新冠肺炎病例(OR=2.320、2.197)、山东省(OR=1.806)、福建省(OR=2.036)、河南省(OR=2.406)、陕西省(OR=1.575)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女生(OR=1.577)、年龄越大(OR=1.306、1.545)、班级排名较后(OR=1.157、1.384、1.527)、所在小区或村存在或不知道有无新冠肺炎病例(OR=2.492、2.329)、山东省(OR=1.876)、福建省(OR=2.335)、河南省(OR=2.413)、陕西省(OR=1.462)的青少年产生抑郁情绪的风险更高。结论 居家隔离期间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教育部门应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与分析连云港市社区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2020年7—9月连云港市2个社区的成年居民为研究对象,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现状,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对连云港市学院社区和新东社区2个社区的1 568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男性占53.4%,女性占46.6%,年龄20~76岁,以45~59岁为主,占37.8%,家庭人均月收入以≥3 000元为主,占67.8%。检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259例,检出率为1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701)、年龄越大(OR=1.245)、非体力劳动者(OR=2.394)、BMI 24.0~27.9(OR=2.667)、≥28.0(OR=3.728)、中心性肥胖(OR=6.482)、血脂异常(OR=2.614)等均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运动锻炼≥2 h/d(OR=0.272)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连云港市社区成年居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城市居民相关防控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进行尽早识别和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张家口市某医院神经内科首次诊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情绪障碍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方法对患者情绪障碍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情绪障碍发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36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分析,出现情绪障碍脑卒中患者169例,发生率为4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睡眠障碍(OR=2.106)、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越高(OR=4.200)的脑卒中患者发生情绪障碍的风险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越高(OR=0.199)、社会支持度越高(OR=0.272)的脑卒中患者发生情绪障碍风险越低。结论 脑卒中患者情绪障碍发生率较高,影响情绪障碍发生的因素有睡眠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会支持度等,通过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自理照护能力等能有效控制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宜昌市3家医院接诊并在同一家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的所有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血清ADMA指标检测,采用随访方式收集患者病情情况、发病至痊愈时间、是否复发、复发日期、原因、病灶转移情况等。对患者痊愈时间与血清ADMA水平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有效调查中青年患者92例,年龄36~45岁73例(占79.35%),男性69例(占75.00%),BMI≥26者26例(占28.26%)。血清ADMA水平与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从发病至痊愈时间呈正相关(r= 0.789)。与36~45岁的脑卒中患者相比,年龄越小(OR=0.554、0.651、0.572),痊愈时间≥30 d的可能性较小。与BMI≥26.0相比,BMI越小(OR=0.762、0.638、0.471)痊愈时间≥30 d的可能性较小。吸烟(OR=1.748)、饮酒(OR=1.634)、合并有高血压(OR=1.961)、高血脂(OR=1.980)、糖尿病(OR=1.952)、高尿酸血症(OR=1.637)、血清ADMA水平越高(OR=1.826)的患者痊愈时间≥30 d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高水平血清ADMA可能是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且不良生活行为、多种并发症是影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6岁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s)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安徽省芜湖市某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2~6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数据,描述ASDs患病情况,并分析芜湖市学龄前儿童ASDs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对13 482名儿童完成调查,完整回答调查问卷的共有12 657名儿童,筛选疑似ASDs儿童748例,最终确诊52例,ASDs患病率为4.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童(OR=1.422)、早产(OR=1.582)、新生儿窒息(OR=1.416)、儿童睡眠障碍(OR=1.277)、母亲生育年龄≥35岁(OR=1.271)、母亲孕期焦虑/抑郁(OR=1.439)、孕期使用特殊药物(OR=1.322)为学龄前儿童ASDs患病危险因素。结论 男童、早产、新生儿窒息、儿童睡眠障碍、高龄产妇、孕期负性情绪、孕期使用特殊药物为学龄前儿童罹患ASDs的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其中可人为干预的因素,应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非心脏疾病住院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3家医院儿科病房非心脏疾病患儿中出现叹气、胸痛、心悸等症状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儿科住院儿童病例5 128例,共检出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患儿713例,占13.90%;经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超重(OR=4.934)、肥胖(OR=13.861)、疾病种类为支气管炎(OR=4.174)、肺炎(OR=4.26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OR=2.413)、腹泻病(OR=3.813)、急性肠胃炎(OR=4.275)、手足口病(OR=3.902)、颅内感染(OR=9.235)、中毒(OR=7.517)的住院儿童病例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可能性较大。结论 儿科住院儿童病例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较为常见,可导致T波异常改变的心外性疾病因素较多;当患儿出现T波异常改变时,临床医师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等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明确病因,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治工作提供借鉴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郑州市3所小学、4所初中和2所高中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脊柱侧弯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对1 574名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男生796人,女生778人。年龄7~17岁,小学生678人,初中生523人,高中生373人。检出脊柱侧弯110例,脊柱侧弯检出率为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学生(OR=1.706)、直系亲属脊柱侧弯(OR=2.073)、坐位姿势不端正(OR=2.296)、每日坐位学习时间>12 h(OR=1.883)、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2 h(OR=2.010)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可能性较大,每日户外活动时间>2 h(OR=0.546)的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可能性较小。结论 郑州市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检出率较高,其发生受到性别、学习时坐位姿势、每日坐位学习时间、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多种因素影响,针对性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儿童青少年自身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的营养状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屯昌县人民医院和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营养评估表(MNA)评估营养状态,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居住方式、体力活动、饮食行为、就诊方式、病程、疾病严重程度、合并基础疾病等基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997例,其中营养正常者582例(58.3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305例(30.59%),营养不良者110例(11.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712)、居住方式(OR=0.209)、体力活动(OR=0.481)、饮食行为(OR=0.693)、病程(OR=2.949)、疾病严重程度(OR=1.508)、合并基础疾病(OR=2.841)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门诊患者营养状态欠佳,受到个体年龄、病情、生活习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应关注营养不良高危人群,积极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