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IL-17/IL-17R与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7是新近被确认的一种细胞因子,由T细胞、中性粒细胞等产生,其靶细胞分布广泛。IL-17具有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被认为参与了机体多种炎症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等的发生,本文就IL-17/IL-17R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Th17细胞及IL-17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Th17细胞是最近发现的CD4^+效应T细胞的新亚群。初始T细胞在TGF—B和IL-6的共同作用下分化发育成为Th17细胞,后者可以分泌IL-17、IL-21、IL-22等多种细胞因子。其中IL-17在多种自身免疫疾病(比如类风湿关节炎和Crohn’s病)中起关键作用,但在SLE中的作用尚不清晰。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17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伟  夏旭 《免疫学杂志》1997,13(4):272-274
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源于T细胞的细胞因子,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等作用,可通过复杂的作用机理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诱导活性物质产生,本文综述了IL-17的命名,克隆测序,表达,组织分布,生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发现IL-17还可以诱导IL-6,IL-8的产生和增强ICAM-1的表面表达能力,这可能表明IL-17在炎下形成和参与机体免疫调节与防御系统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Th17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17是近两年来发现的新的细胞因子,人白细胞介素17由活化的CD_4~+T细胞产生,并以一种类似于促炎症性的方式作用于其它细胞和组织。本文着重介绍白细胞介素17的发现过程及其核酸蛋白质结构特征,并简明扼要地阐述其已知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6.
7.
IL-17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7是目前新发现的主要由CD4^ 记忆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其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的独特之处及促进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被认为与机体多种炎性疾病有关。本文就IL-17的分子结构、家族成员及其功能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Th17细胞已被划分为一个不同于Th1、Th2和Treg的新的T细胞亚群,以分泌IL-17为主要特征。Th17在防御胞外细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症性肠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种,免疫调节紊乱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免疫学和基因学的发现表明Th17及Th17效应因子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对Th17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IL 1 7是目前新发现的主要由CD4 + 记忆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 ,其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的独特之处及促进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 ,被认为与机体多种炎性疾病有关。本文就IL 1 7的分子结构、家族成员及其功能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重度哮喘患者中,Th-17细胞及其衍生的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2)表达升高,但具体的调节机制尚未明确。目的:探讨重症哮喘患者Th-17调节性细胞因子对中性粒细胞中的白细胞介素17的影响。方法:纳入哮喘患者28例,正常健康受试者28名。用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刺激从2组受试者外周血分离的中性粒细胞,并测定它们产生白细胞介素17A和白细胞介素17F的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测量刺激后中性粒细胞中的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水平。通过使用特定化学抑制剂阻断转录激活因子3磷酸化来判断白细胞介素17基因表达是否与其有关。研究由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伦理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伦理审批号:院字2017第013号。结果与结论:①相对于健康对照组,用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6刺激哮喘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能够显著提高白细胞介素17A和白细胞介素17F的产生;②使用白细胞介素21、白细胞介素23和白细胞介素6细胞因子刺激中性粒细胞均能够增强转录激活因子3磷酸化;③同时,使用特异性化学抑制剂抑制转录激活因子3的磷酸化能够显著阻断中性粒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17的能力,这表明转录激活因子3激活可能是介导白细胞介素17基因表达的主要路径;④结果说明,严重哮喘患者肺部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能是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A和白细胞介素17F的重要来源,转录激活因子3途径可能是严重哮喘期间调节中性粒细胞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1.
在机体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中,CD4+T细胞作为效应T细胞的重要成员之一,参与免疫应答的各个阶段,能协调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系统的功能活性,并在免疫调节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Th17细胞在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细胞因子IL-17在厌氧条件下对神经元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 线栓法建立小鼠持续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MCAO),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CAO小鼠缺血侧脑组织中Th17细胞的表达;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建立体外氧糖剥夺模型(OGD)模拟体内脑缺血缺氧微环境,观察不同厌氧时间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同时进行不同浓度的IL-17干预以及IL-17受体(IL-17R)封闭实验,探讨IL-17在厌氧条件下对神经元损伤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成功建立小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HE染色可见患鼠缺血侧脑组织空洞坏死样改变并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TTC染色呈现白色缺血灶.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缺血灶周边大量Th17细胞(CD4+IL-17+).体外实验中,外源性IL-17的干预加剧了OGD条件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并且这种作用能够被IL-17 R封闭剂所抑制.结论 小鼠缺血脑组织中存在Th17细胞的浸润,Th17细胞分泌的IL-17与厌氧条件下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IL-17/IL-17R信号转导机制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L-17家族包括IL-17A-IL17F 6个成员,其中IL-17A是其原型.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IL-17可诱导多种与炎症相关的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及抗菌蛋白的产生,在机体的宿主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大量的研究证实IL-17与多种自身免疫病及炎症疾病密切相关.鉴于IL-17的宿主防御和免疫损伤的双重作用,人们对IL-17/IL-17R信号转导机制及其生理和病理功能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而为相关疾病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C17细胞的方法,并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TC17细胞变化的的意义。方法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4例CHB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C17细胞。结果用流式细胞仪结合不同荧光素标记的CD3、CD8和IL-17A单克隆抗体可准确检测外周血中Th17、TC17细胞的数量。对照组中Th17、TC17的检测结果分别为(2.13±0.50)%(1.6%~3.3%)和(0.27±0.13)%(0.2%~0.6%);CHB患者组中分别为(5.58±4.52)%(1.6%~19.0%)和(1.05±0.93)%(0.2%~3.1%)。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TC17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P=0.004)。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C17细胞方法可靠;CHB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TC17细胞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近20年来,Th1/Th2模型为理解CI4^+T细胞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之间的相互影响提供了框架,近期的一些研究详细地描述了CI4^+T细胞效应性应答的一个分支,以前从未被认知的细胞系——Th17细胞系有望改变我们对于免疫调节、免疫发病机理和宿主防御的理解。来源于初始T细胞前体分泌IL-17的效应T细胞如Th17细胞特异性分泌的众多因子正迅速地被发现,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了固有免疫系统信号通路的调节,为促使T细胞前体向Th1、Th2和Th17细胞的发育提供了不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家系1先证者(Ⅲ8)男性,47岁。因调研活动时被发现。查体Ⅱ°唇裂(单侧),未发现其他异常。家系调查:先证者的上两代中无唇腭裂患者。同胞及表兄弟姐妹中发现一位唇腭裂患者,先证者的同胞弟弟(Ⅲ14)Ⅱ°唇裂伴腭裂(单侧)。先证者的子女中无患者,但侄儿女及姑表侄儿女中共有7个患者。其中一位(Ⅳ9)已经死亡,其余的患者同先证者一样,均为Ⅱ°唇裂(单侧)。先证者孙辈中有两位患者,一位已死亡,另一位是先证者的姑表侄孙(Ⅴ3)为Ⅱ°唇裂(单侧)。家系中还有两位Ⅱ°唇裂(单侧)患者,属外姓氏,见图1。家系2先证者(Ⅳ1)男性,29岁。因与家系1成员通婚而…  相似文献   

17.
17例畸形儿临床分析河南省邓州市妇幼保健院(474100)王秀琴,黄浩渝为提高人口素质,控制畸形儿出生,我院对1230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出生缺陷监测。出生缺陷是指出生时发现的遗传性疾病和不具遗传倾向的各种先天畸形,而主要是后者。材料和方法我院出生新生儿...  相似文献   

18.
Th17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D4^+T细胞在免疫防御中起了核心的作用。迄今为止已经证明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和调节性T细胞(Treg)。其中,Th17细胞是最近研究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是由天然T细胞前体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并产生特征性的IL-17效应因子,在自身免疫性、感染性疾病和移植排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关于Th17介导的免疫反应的调控以及Th17细胞与其它T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等许多有趣的疑问尚需解答。  相似文献   

19.
马淑英 《医学信息》2009,22(9):1923-1923
现将我县2003~2008年误诊宫外孕7例病案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文17例,年龄16~40岁.11例剖腹检查,术中未见胚胎,术后确诊宫内孕.4例保守治疗4~5d,确诊官内孕.2例放弃医院治疗,复查B超确诊宫内孕.  相似文献   

20.
IL-17是目前新发现的主要由CD4+记忆T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其强大的招募中性粒细胞的独特之处及促进多种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被认为与机体多种炎性疾病有关.本文就IL-17的分子结构、家族成员及其功能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