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老年人梅毒特异性抗体容易产生假阳性结果的原因,运用多种检测方法,避免误诊。方法采用TP-ELISA分别检测859例老年患者及1865例中青年患者血清中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者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RPR),梅毒确证试验TPPA进行确证。结果老年人中TP抗体筛查阳性率偏高,且TP-ELISA法检测老年组梅毒抗体假阳性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 TP-ELISA 法梅毒血清检测有假阳性,年龄与疾病因素是产生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对于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学诊断,实验室应该运用多种检测方法,避免结果误判。  相似文献   

2.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SARS的临床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临床描述医学、诊断、治疗及防护研究。临床血清学诊断研究在国内外首先阐明了SARS抗体的变化规律,完成了国内外最早的关于SARS的临床血清学研究,于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为病原后第6天即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抗SARS-CoV抗体的产生规律,病程10天以上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抗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了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对SARS流行期间北京及其他地区SARS疑似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的甄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基础医学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与基础系列研究:北京朝阳医院等单位对本课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研究内容包括SARS的临床血清学和病原学诊断、免疫学、病理生理学、病理学、临床描述医学、诊断、治疗及防护研究。临床血清学诊断研究在国内外首先阐明了SARS抗体的变化规律,完成了国内外最早的关于SARS的临床血清学研究,于WHO宣布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为病原后第6天即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抗SARS-CoV抗体的产生规律,病程10天以上患者血清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抗体检测为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进完善恙虫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本文将建立的恙虫病立克次体抗原特异性SPRIA用于检测不同毒株立克次体感染的CBA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和流行地区正常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同时还与ELISA和IFA进行了比较。结果可见:(1)检测小鼠感染血清抗体,无论是灭活疫苗强毒株或减毒活立克次体,免疫后均可刺激小鼠产生抗体反应,但以减毒株引起的抗体反应持续时间长,滴度也较高(可达  相似文献   

5.
血吸虫病的实验诊断系血吸虫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可分为寄生虫学及免疫学两类。寄生虫学诊断在于查出病原寄生虫,对于血吸虫病来说,即在粪便中或组织内检查出血吸虫的虫卵或毛蚴。免疫学诊断系根据免疫学原理在病人皮内试验过敏反应或用病人血清作各种血清学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血清学抗体在结核病免疫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8月~2010年8月经临床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510例血清标本,其中有痰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78例,痰涂片阴性的肺结核患者432例,还收集了肺部肿瘤患者50例血清标本、肺部除结核、肿瘤外的其他疾病血清标本30例、体检合格的健康人血清标本100例。通过斑点免疫胶体金渗滤技术(DZGFA)的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的特异性。结果:用迪比多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抗体的敏感性为79.0%(403/510),检测特异性95.0%(171/180),阳性预测值97.8%,阴性预测值为61.5%,诊断指标为174.0%。结论:用迪比多胶体金法检测结核患者血清中的结核抗体,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对结核病尤其是菌阴性肺结核的血清学诊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寄生虫病在人类传染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及时有效的寄生虫病诊断是疾病防治的首要环节。寄生虫病检测手段有病原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病原学检查是常用的确诊方法,但易导致漏诊或误诊。免疫学检测在敏感性、特异性方面比病原学法有所提高,但却存在交叉反应、不能区分现症患者或既往感染等问题。分子生物学方法在寄生虫病检测中敏感性和特异性比前两者更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操作繁琐、仪器昂贵、扩增耗时  相似文献   

8.
免疫学在疾病的诊断、防治等方面应用非常广泛。第一节免疫学诊断一、体液免疫测定法 (一) 血清学反应特异性抗原和抗体在体外结合,由于抗原的物理性状及参加物质(电解质、补体等)的不同,可出现凝集、沉淀、补体结合等各种肉眼可见现象。因抗体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试验时一般都要应用  相似文献   

9.
邹柱远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3):3540-3542
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发展已有80多年的历史。Yashimoto(1910年)最早应用补体结合试验诊断血吸虫病。国内甘怀杰(1936年)首先采用皮内反应诊断日本血吸虫病,随后,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和探索,目前不仅有10多种检测抗体的方法,而且还发展了循环抗原和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方法,同时应用了冷冻干燥、标记以及单克隆技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血吸虫病免疫学检测方法的深入发展。2抗体检测抗体检测方法包括常规应用的皮内试验、尾拗膜反应、毛蚴制动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球凝集试验、絮状试验、免疫扩散及免疫电泳、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梅毒是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它可以侵犯皮肤、黏膜及其他多种组织器官,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病程中有时呈无症状的潜伏状态.近年来,我国梅毒的的患病率快速上升,因此,对梅毒的早期诊断及正确地评价,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显得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一旦侵入人体后,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性反应素抗体和梅毒螺旋体的特异性抗体.目前梅毒的检测多采用血清学试验.我科采用三种方法进行检测,即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其中RPR法是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而ELISA和TPPA法为特异性的梅毒血清学试验.应用3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3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经综合评估,应对初诊的高危人群、受血者输血前、患者手术前应用TPPA试验检测血清梅毒抗体,以提高初诊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阳性患者再做TRUST试验,以观察判断疗效、复发及再感.现将几种方法进行对比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免疫荧光法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抗冠状病毒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中抗冠状病毒抗体及其滴度变化,协助临床确诊非典型肺炎。方法: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体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的抗冠状病毒抗体。结果:3例临床诊断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内有特异性抗冠状病毒抗体,且恢复期抗体滴度比急性期的滴度增高4倍以上。结论:用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免疫荧光技术对怀疑感染非典型肺炎的患者进行血清学检测,可协助临床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几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 对我站2005年1月~2006年1月的门诊梅毒患者血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蛋白印迹试验检测IgM.结果 WB检测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未经治疗的各个时期的梅毒诊断.WB检测IgM简便易行,是筛查和检测早期梅毒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肝癌相关抗原MRP-L28的肝癌血清学特异性.方法 应用SEREX技术检测MRP-L28在肝癌、胃癌、肺癌、直肠癌、肝炎、肝硬化病人及正常人血清中的抗体阳性率.结果 相应抗体主要见于HCC患者血清,肝癌病人血清阳性反应率为48.4%;肝炎、肝硬化病人血清阳性反应率均为6.5%;肺癌、直肠癌、胃癌的病人血清阳性反应率分别是6.5%、9.7%和3.2%;正常人血清阳性反应率为3.1%.经比较,MRP-L28抗体在肝癌血清中的阳性率最高(P<0.05);其余各组之间MRP-L28抗体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本文还比较了MRP-L28抗体阳性率与AFP阳性率及含量、病理分级、年龄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的关系,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使用MRPL-28诊断肝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48.4%、94.1%和87.6%.结论 MKP-L28在HCC检测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在肝癌血清学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考虑作为新的HCC血清学诊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DIGFA-kit)三种血清学诊断技术对实验感染斯氏狸殖吸虫大鼠血清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采用三种免疫学诊断方法检测斯氏狸殖吸虫病大鼠血清IgG抗体,并分析比较结果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的阳性率分别为97.9%、97.9%和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采用此三种血清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旋毛虫病大鼠、血吸虫病兔、蛔虫患者和鞭虫患者。结果发现IEST检出1例鞭虫患者阳性,而其余的实验动物和患者血清均未见阳性反应。结论: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染色试验和肺吸虫病金标渗滤试剂盒对斯氏狸殖吸虫病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均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建立特异性的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相关抗体的血清学方法。方法:制备SARS患者肺组织包被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SAR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结果: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SARS相关的抗人肺组织抗体,其阳性率达92.86%(26/28),正常献血员为11.43%(12/105),统计学分析表明,SARS相关抗体的检出率在患者和献血员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ARS患者血清中存在抗肺组织抗体,该抗体的存在提示机体免疫反应可能参与了疾病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该抗体可能有助于SARS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王萃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327-1329,1332
目的:比较四种梅毒血清学实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及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对ELISA法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易产生假阳性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密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及梅毒抗体蛋白印记法(West-ern-blot)检测660例患者血清。结果:TRUST方法特异性及敏感性较低;Western-blot、ELISA与TPPA三种方法在检测梅毒抗体时灵敏度与特异性均较好,尤其是Western-blot特异性达到100%,且TPPA的敏感性比Western-blot、ELISA法稍差。ELISA检测老年人梅毒抗体有产生假阳性的现象。结论:ELISA法因其准确性及方法学的优势,为目前梅毒大批量标本血清学检测的筛查方法;TPPA及Western-blot可作为梅毒血清学检测的确诊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杆菌血清学抗体在免疫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肺结核患者300例,收集这些患者的血清标本。选取60例肺部肿瘤患者的血清标本,其他肺部疾病患者的血清标本40例,另选取到医院体检健康患者的血清标本120例。对这些血清标本使用迪比多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结果:检测敏感性为80.33%,检测特异性为95.45%(210/220),诊断指标为175.78%。检测为阴性的总例数为269例,真阴性例数为210例,阴性预测值为78.07%,检测的总阳性例数为251例,真阳性患者为241例,阳性预测值为96.02%。结论:使用迪比多胶体金法对结核患者的结核抗体进行检测,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对结核疾病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间接凝集实验(IHA)是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致敏红细胞表面作为检测试剂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的血清学方法,是血吸虫病疫区应用最广泛的免疫学诊断方法。但由于其较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红细胞的批间差异以及较高的假阳性率等缺点,现场诊断价值大打折扣。IgY(Immunoglobulin of egg yolk)是鸡卵黄中的免疫球蛋白,相比哺乳动物的IgG,IgY可与抗原上的更多表位反应,放大信号,提高诊断敏感性。且其不与补体、抗体及人或细菌Fc受体等结合,减少了样本中无关因子的干扰从而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本实验结合IgY的优点,引用IHA的原理,以工业化的纳米磁珠代替致敏红细胞避免批间差异,建立基于IgY的免疫磁珠间接凝集试验,用于检测血吸虫感染小鼠血清中的循环抗原,为检测血吸虫循环抗原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方法】 从血吸虫感染的兔肝脏中收集虫卵,制备可溶性虫卵抗原(SEA)。用SEA皮下免疫莱杭鸡,制备纯化抗SEA的IgY抗体,将抗SEA的IgY抗体与纳米磁珠偶联制成免疫磁珠。建立血吸虫感染小鼠模型,收集感染前后不同时间(2、4、6、8、10和12周)小鼠血清标本。按IHA的操作进行试验,检测感染小鼠血清中循环抗原。 【结果】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分子量为130 kDa的anti-SEA IgY多克隆抗体,该抗体可特异性地识别血吸虫SEA中140 kDa、100 kDa和69 kDa三种抗原成分。免疫磁珠间接凝集试验可检测出重度感染组感染后6周以及轻、中度感染组感染后8周血清中的循环抗原,并且血清反应的强度与小鼠感染度、感染时间呈正相关。 【结论】 本课题组成功建立了基于IgY的免疫磁珠间接凝集试验,此法可有效地检测出不同感染度小鼠血清中循环抗原。为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敏感性和特异性,操作简便快捷的诊断方法,可提高免疫诊断试验在血吸虫病防治活动中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传染性疚病的诊断中,病原学的诊断对确诊病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SARS病毒基因组和SARS病原学诊断方法的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SARS--CoV的分离培养是SARS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但不适于常规开展。PCR检测SARS病毒核酸可作为SARS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但PCR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尚有待解决。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抗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可作为SARS确诊的辅助诊断依据,但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多个部位、多份标本、多种方法联合检测可增加敏感性,减少假阴性;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标准,避免假阳性;多个实验室联合检测,可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嗜肺巴氏杆菌外膜蛋白(OMP)和脂多糖(LPs)作为血清学诊断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OMP、LPS和全菌(WC)作为Western blot和ELISA的诊断抗原检测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嗜肺巴氏杆菌小鼠相应的IgG抗体滴度,同时测定3种抗原与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的交叉反应.结果与嗜肺巴氏杆菌自然感染和实验感染小鼠血清的ELISA反应中,不同时期,LPS作为诊断抗原时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WC次之,OMP最低.自然感染小鼠群中,出生4周LPS抗体阳性率即可达80%,而同期的WC和OMP仅为25%和20%,故LPS敏感性最高.与实验动物常见致病菌免疫血清和阴性种鼠血清的ELISA反应中,WC抗原表现出较高的吸光度(A)值,经Western blot证实,其反应为非特异性反应,LPS抗原特异性最强,OMP抗原次之.结论混合多株具有型或种特异性的OMP或LPS作为ELISA的诊断抗原,无论从特异性和敏感性上均高于全菌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