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心理咨询门诊与精神科门诊不同年限初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就诊对象有何异同。方法 随机抽取 1999、2 0 0 1、2 0 0 3年一月份所有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共 2 94 5个初诊病例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咨询门诊常见诊断依次为神经症、心境障碍、其它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 ,而精神科门诊常见诊断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其它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 ,病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 .0 1)。结论 精神科门诊就诊对象以精神病性障碍为主 ,而心理咨询门诊更多的是亚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门诊是传统精神科门诊窗口的延伸 ,它拓展了精神科服务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心理咨询门诊和精神科门诊中初诊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诊治特点。方法 随机抽取1999、2000、2001年一月份所有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共550例初诊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在3个月内疗效上两种门诊之间差异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常用抗精神病药平均剂量咨询门诊略高于精神科门诊;合并用药咨询门诊明显多于精神科门诊;精神科门诊需住院治疗的比例高于咨询门诊;咨询门诊常用的前三种药物依次为: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而精神科门诊则为氯丙嗪、利培酮、奋乃静。结论 心理咨询门诊与精神科门诊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治模式上稍显不同,但疗效相仿。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皖西南地区六年来门诊患者就诊需求的变动趋势,旨在进一步探索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形式以及对精神分裂症的早期干预提供决策参考,现报告于后。1对象与方法本资料来源于我院1993~1998年六年门诊初诊病历,包括就诊时间、年龄、地区及初诊诊断(符合CCMD-2-R标准)等方面,并进行统计分析。2结果2.1一般人口学资料我院连续六年累计门诊量共10953人次,其中初次就诊于专科门诊者6525例,占总门诊量的59.57%,初诊为精神分裂症者2734例,占初诊病例的41.90%,门诊每年初诊量为10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初诊前就医状况及延误诊断和治疗的原因,我们对1991年1月至3月间首次就诊本院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一、资料来源 随机抽样91年1—3月份在门诊初诊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所有病例均符  相似文献   

5.
妄想、抑郁和自杀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回了性的方法,分析了81例妄想性和140例非妄想性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并用122例伴有妄想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妄想性抑郁症的自杀行为的相对危险性是非妄想性抑郁症的2.87倍,但男性病人两者的自杀行为无明显的差异,而女性病人两者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5),精神分裂症的自杀行为远远少于妄想性和非妄想性抑郁症(P<0.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上海市2002年全年在市级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初诊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诊治状况,为及时有效实施监护和干预、减少肇事肇祸的发生提供信息.方法收集全年门诊初诊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就诊资料,按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年(2002年1~12月)门诊初诊患者9200例,其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2090例(22.72%),男性925(44.26%)女性1165(55.74%)男女之比为11.26;平均年龄(39.37±16.14)岁;重性精神疾病初诊以精神分裂症为多1101人(52.68%),其次情感性障碍有718人(34.36%).各种病的年龄特征精神分裂症以20~30岁多见(51.68%),情感障碍以41~60岁较多(45.69%),酒依赖41~50岁;疾病的职业分布在业与重性精神疾病初诊关系中发现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以工人为多,分别132人(39.88%)和86人(36.29%),而且占所有重性精神疾病初诊病人的比例也相对地高274人(42.15%),技术员和职员其次,精神分裂症职员71人(21.45%),技术员68人(20.54%),情感性精神障碍技术员50人(21.10%),职员46人(19.41%),酒依赖也以工人为多占整个酒依赖的68.97%.人(42.15%),不在业的病种分布精神分裂症以学生和无职业者为多,分别为218人(28.31%)和298人(38.70%);而情感性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以离退休多见,分别249人(61.10%)和39人(66.10%);地域分布中各区、县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初诊情况,以浦东新区(15.01%)和徐汇区(13.80%)为多,普陀(9.18%)和杨浦(7.75%)其次,而郊区较少.可能与经济状况、就医习惯、宣传力度、地域、人口、交通等因素有关.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的就诊月份分布似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人群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人群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首先就664例就诊者的职业、性别构成和病种构成进行分析.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就诊者进行评定,将就诊者分为有诊断有问题组、有诊断无问题组、无诊断有问题组和无诊断无问题组,并将就诊者的SCL-90得分情况与中国成人常模比较.结果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者女性多于男性,就诊比例较多的依次为退休人员、待业人员、学生、工人和教师.疾病分布以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躯体化障碍、双向情感障碍为多见.就诊者的SCL-90评分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P<0.05).68.37%就诊前有诊断者SCL-90各条目均高于常模,尽管31.63%就诊前有诊断者各因子分均在正常范围内,但他们的量表总分和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常模;62.61%的就诊前无诊断者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均高于常模.就诊者中心理健康状况异常与正常者分别为73.64%与26.36%.结论 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者多数为心理健康状况异常者,仅约1/4多的就诊者心理健康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1 020例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的职业、病程和病种分布。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7月精神科门诊初诊病人进行统计分析,对确诊病例按CCMD-3诊断标准进行分类。结果共调查1020例,发现职业以农民居多,占42.55%;病程以达到或超过1年的明显高于其他,而且其中以农村人口明显居多(P≤0.01);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最高,分裂样精神病次之,心境障碍居第三位,神经症次之,应激相关障碍居第五。结论门诊初诊病人的分布受职业、病程和病种等多因素影响,与就诊患的化素质、医院的特殊情况以及精神疾病的患病率等多方面有关。加强农村地区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启华  陈福根 《上海精神医学》1994,6(4):217-217,228
对2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发病年龄与预后关系的1:1配对研究,发现<30岁组与>30岁组的机会比(OR)为8,(p<0.01),两者有显著差异;且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咨询门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氟西汀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综合性医院心理咨询门诊抑郁障碍的识别与治疗。方法 将各科以躯体不适就诊,经多方检查治疗无效而转来心理咨询门诊的患,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HAMD≥18分入组共69例,分别每日给氟西汀20mg治疗6周,治疗后查HAMD,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69例中轻度、中度抑郁占73.9%,重度抑郁占26.1%,有81.2%的初诊患第一主诉是睡眠障碍和躯体不适,经服用抗抑郁剂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痊愈67.3%,显效24.5%,进步4.9%,无效3.3%。治疗前后HAMD量表五项因子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具显意义(P<0.01)。结论 心理咨询门诊抑郁患及时识别、诊断,适当应用抗抑郁剂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症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利于患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y of the provision of psychiatric services to outpatients in general (medical) hospit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 also reviews the rationa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ic clinics that have been created to meet the psychiatric needs of these patients. Results of a random survey of current consultation-liaison psychiatry outpatient clinics are presented and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a model outpatient clinic.  相似文献   

12.
13.
Psychiatric Quarterly -  相似文献   

14.
15.
16.
Summary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76 referrals from family doctors to psychiatrists conducting their outpatient clinics im primary care was studied. The presence of psychological symptoms was the stated reason for referral in only half of the patients, although chronic illnesses and the psychotic disorders were well represented. Female sex, attending the GP with physical ill-health and the absence of personality disorder were influential but unacknowledged factors in the referral proces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sychiatric service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