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北京市顺义区某幼儿园发生的一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开展调查,为处理类似事件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可疑食物和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传染途径和传染源。结果该事件共报告病例20例,罹患率9.52%(20/210),流行曲线提示为人传人模式。采集的27份标本经检测,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9份,阳性标本经序列测序分析为诺如病毒GⅡ.7型。疫情发展与未及时发现并隔离首例病例有关,接触病例、病例呕吐物及其污染物是导致此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7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和分析广州市某所特殊教育学校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探讨其传播途径和方式,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分析疫情特征、可疑传播途径,对人体及环境标本RT-PCR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5年3月10日22时开始至12日22时结束,共发生病例12例,罹患率为20.69%(12/58)。采集患者、厨工肛拭子或粪便、环境涂抹样等41份标本,其中11份(9例病例、1名厨工、4份厕所标本)检出诺如病毒GⅡ-2型。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GⅡ-2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暴发原因是学校厨工隐形感染而进行分餐和食品加工导致食品污染,以食源性传播为主,不排除存在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调查一起聚集性胃肠炎事件暴发的病源、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为减少同类事件提供经验。方法制订病例定义并搜索,采取病例对照方法寻找可疑餐次及危险食物,采集样品进行核酸检测和分离培养。结果共搜索到疑似病例60例,确诊24例,流行曲线提示为点源暴露,2014年11月24日午餐是可疑餐次,该午餐中的客家秘制烧鸭是危险食物,邻座或共用工作卡座通道存在的接触是疫情扩散的因素,24例患者肛拭子标本经PCR检测,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经鉴定为GⅡ.17型病毒株。结论该次疫情是一起GⅡ.17型诺如病毒导致的感染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一起学校内腹泻相关暴发疫情的病原和传播危险因素,为采取有效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的诊断治疗和疑似暴发疫情的判定》制定病例定义,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疑似病例、食品相关标本进行PCR核酸检测。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疑似病例110例,罹患率为5.74%。发病以住宿学生为主,性别无统计学差异。病例集中于高二年级,其居住的宿舍无明显聚集性分布。现场采集标本检测结果显示为诺如病毒GⅡ核酸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防控工作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导致本次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15年2月7日北京市某旅行团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病例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并对感染病例的诺如病毒进行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基因(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和VP1区基因序列的检测和分析。结果 18份便标本经Real-time PCR检出12份GⅡ型诺如病毒阳性标本,RdRp区和VP1区序列扩增各得到11条诺如病毒基因序列。根据RdRp区和VP1区系统进化分析证明感染病例的诺如病毒分型为GⅡ.17型。该病毒株与引起暴发疫情的诺如病毒GⅡ.17型新变异株珠海ZHITHC-12株高度同源,RdRp区和VP1区核苷酸差异分别为0%和0.1%,氨基酸差异均为0%。结论引发北京某旅行团旅客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病原体是引起中国2015年暴发流行的诺如病毒GⅡ.17型新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某幼托机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致病因子、传播途径、危险因素,为制定幼托机构疾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幼托机构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采集病例及相关人员肛拭样品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9例,主要分布在小(3)班,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9份患者标本有8份检测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GⅡ型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感染途径为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相似文献   

8.
了解浙江省学校近年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趋势变化,为预防控制学校疾病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在浙江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内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传播途径和病毒基因型特征,并与2004-2010年浙江省及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2011年1月-2015年1月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共20起,累计病例1 929例,年龄集中在15~19岁,发生场所以高中和小学居多.1 929例病例的男、女比例为1.13∶1.19起为基因GⅡ型感染,1起为基因GⅠ和GⅡ型混合感染.6起为饮用受污染的桶装水,6起为使用受污染的食堂餐具,3起为密切接触病例或接触病例呕吐物污染的物品,2起可能为食物污染,另有3起原因未明.结论 浙江省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大多经受污染的桶装水、食物或餐具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晋江市某小学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9例患者为病例组,按年级1∶3匹配,随机抽取同年级无症状的87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接触和可疑暴露、饮水、用餐和卫生习惯等;采集部分环境及生物学标本进行诺如病毒和致病菌检测。结果 29例均为学生,罹患率5.2%(29/558),教职工无病例。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例呕吐物的危险性是10.67倍,是疫情进展迅速的主要影响因素。从4份病例肛拭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Ⅱ型核酸阳性。结论根据现场流调、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判定,该疫情是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校内胃肠炎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桐乡市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指导今后诺如病毒疫情的防控。方法对2014年-2016年桐乡市发生并经实验室确诊的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疫情的时间、人群分布、传播途径和病毒基因型特征。结果 2014年-2016年共报告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疫情13起,报告病例162例,其中实验室确诊45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波及4 182人,总罹患率为3.87%,均由诺如病毒GⅡ型引起。结论诺如病毒GⅡ型已成为学校急性胃肠炎疫情的重要病原,疫情全年均可发生,但寒冷季节呈现高发,对呕吐物处理不当是造成疾病传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定1起学校急性胃肠炎暴发原因。方法采集病例粪便标本,直饮水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和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测序分析。结果 5份粪便标本中3份呈诺如病毒阳性,2份直饮水标本均呈诺如病毒阳性。3份病例粪便标本病毒株核苷酸序列一致,均为GⅡ-4型,提示病毒同源。结论对诺如病毒进行核酸检测,证实该疫情为一起诺如病毒GⅡ-4型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暴发。  相似文献   

12.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胃肠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起病急、传播快、暴发多、呕吐多见为特征[1].该病毒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极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院、医院、工厂及社区等聚集性场所引起暴发流行[2].近年来,国内外因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聚集性或暴发疫情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中GⅡ型诺如病毒因基因型较多、毒株变异快,可引起全球性胃肠炎的流行,并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15年5月22日,北京市某幼儿园发生一起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聚集性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由GⅡ.6型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立病例定义,对暴发疫情发生地进行病例搜索,同时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确定病原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暴发疫情共搜索到83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为胃胀、呕吐、腹痛、腹泻;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9~11岁组为高发人群;疫情发生在旅游景点并波及附近及养老院,病原为诺如病毒。结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季,多发生在人群聚集地区,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传播所致。及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淮安市洪泽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洪泽区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报告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年洪泽区发生诺如病毒感染聚集、暴发疫情各1起,罹患率分别为0.95%、1.18%,分别发生在托幼儿机构、中学,均为诺如病毒GⅡ型;共报告病例47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6例。聚集性疫情、暴发疫情分别发生在2018年4月、11月;主要发病年龄分别在5~6岁、13~14岁,男女比为1.241。聚集性疫情病例集中在幼儿园1个班级;暴发疫情病例发生在某中学1个年级相邻2个班级。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腹泻、腹痛、发热等,预后良好。采集病例肛拭子20份,检出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16份,阳性率为51.61%。结论诺如病毒感染疫情易发生在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应及时采取病例隔离、消毒等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湖北省某小学发生的一起腹泻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发生情况和可疑传播因素。采用RT-PCR法对人体和环境标本进行检测。结果本次疫情从2017年3月9日开始至3月16日结束,共发现26例病例,均为在校师生,罹患率为1.20%。调查共采集到31份肛拭子样本和3份呕吐物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为10份肛拭子诺如病毒GⅡ型阳性;采集饮水机桶装水和食堂留样食品未检出诺如病毒核酸和致病菌。疫情特点符合经接触传播传染病特征。结论本次疫情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暴发,可疑传染源为首发病例,传播模式主要为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南昌市某小学出现的以呕吐、腹泻为主的感染性胃肠炎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控疫情提供理论依据,为类似疫情现场处置提供经验。方法 按照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调查可疑因素。采集病例的呕吐物、肛试样本;运用RT-PCR法对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此次疫情累计发生诺如病毒感染34例,历时4天,总罹患率为3.24%,采集病例呕吐物及肛试样本共13份,4份GⅡ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结论 本次事件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暴发疫情,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在全世界范围内,诺如病毒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感染性胃肠炎的首要病因,约18%(95%CI:17%~20%)的急性胃肠炎的发病与诺如病毒存在关联,发展中国家急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的比例较低,为12%(95%CI:9%~15%)。诺如病毒具有极强的致病性,可通过人传人、食物、饮水、环境等途径进行传播,在全球食源性暴发的比例约占全部诺如病毒暴发的14%。由于诺如病毒引发的疾病往往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常常在旅游轮船、军队、医院、学校等人群聚集场所中暴发性流行。诺如病毒感染给人们造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尤其是对于儿童和老年人。引起诺如病毒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为GⅡ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主要为GⅡ.4型。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引起2016年冬季日本诺如病毒大流行的基因型为一种重组后的新变异株GⅡ.P16-GⅡ.4_Sydney2012。美国诺如病毒暴发监测网络Calici Net监测显示,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GⅡ.P16-GⅡ.4_Sydney2012在所有暴发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62%。建立广泛的监测网络对流行的诺如病毒分子分型进行监测,对于研究疫苗、预防控制大规模相关疾病的暴发和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一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疫情调查处置,了解疫情发生发展特点,分析引起暴发的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回顾性队列分析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方式及危险因素;对学校教室、食堂、饮水等开展卫生学调查,标本送实验室采用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结果 本次疫情共有病例20例,均发生在六(2)班,其中1例为该班班主任,班级学生罹患率为40.43%;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吃寿司是本次疫情危险因素,采集6份粪便/肛拭子标本检测,4份标本诺如病毒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阳性。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由GⅡ4 Sydney-2012变异毒株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爆发疫情,吃寿司可能是本次疫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021年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小学诺如病毒感染暴发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并采集发病学生的粪便、呕吐物以及学校外环境物表涂抹物等样本进行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次疫情累计报告190例病例,涉及6个年级24个班级,罹患率10.71%。临床表现以呕吐(71.05%)、腹痛(28.95%)、腹泻(24.74%)为主,住院2例,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南教楼的罹患率高于北教楼(χ2=6.048,P<0.05),四年级罹患率高于其他年级(χ2=51.918,P<0.05)。26份粪便、呕吐物和外环境物表拭子样品中,7份粪便标本检出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基因型均为GⅡ型。流行曲线显示呈人传人模式,发病日期为2021年10月27日至11月5日,11月2日达到发病高峰,采取停课、环境消毒等措施后发病数迅速下降。结论 该起事件是诺如病毒GⅡ型感染引起的胃肠炎暴发疫情,应加强学生健康监测、及时进行消毒隔离、积极开展防控知识宣传等,控制学校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浙江省2006-2007年暴发性病毒性胃肠炎中诺如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监测期间暴发性病毒性胃肠炎疫情患者的粪便标本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采用RT-PCR及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随机选掸部分阳性标本扩增部分多聚酶区和衣壳蛋白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合诺如病毒I(GI)、Ⅱ(GⅡ)基因型参考株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诺如病毒感染暴发性胃肠炎共5起,发生时间均集中于9-12月,送检标本63份,诺如病毒检测阳性45份.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诺如病毒序列与诺如病毒GⅡ/4型参考株同源性最高,其中与北京2006年、荷兰2006年诺如病毒GⅡ/4型变异株最为接近,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8.5%~99.0%.诺如病毒与北京、荷兰流行的GⅡ/4型变异株处于同一分支.结论 诺如病毒是浙江省病毒性腹泻暴发疫情的重要病原体,流行时间集中于秋季,其流行株为GⅡ/4型变异病毒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