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和可溶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sPD-L1)在同步放化疗前、放化疗结束、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确诊为食管鳞癌并行同步放化疗患者46例(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正常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sPD-1和sPD-L1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血清中sPD-1和sPD-L1水平均高于正常组(P=0.045,P=0.008);食管鳞癌组放化疗结束血清s PD-1和s PD-L1水平均高于放化疗前(P=0.026,P=0.003)。放化疗结束1个月后血清s PD-L1水平高于放化疗前(P=0.018)。食管鳞癌组初始sPD-1和sPD-L1的表达水平均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食管鳞癌组初始s PD-L1高表达的患者总生存期(OS)差于低表达患者(P=0.046)。结论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s PD-1和s PD-L1水平较正常人表达升高,放化疗可上调sPD-1和sPD-L1的表达,sPD-L1高表达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李巧转  李娴 《重庆医学》2018,(1):37-39,42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内浸润性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1年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的80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18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时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胶质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TUNEL法检测胶质瘤内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脑组织不表达PD-L1,PD-L1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50%(34/80),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坏死和预后相关(P<0.05).部分胶质瘤组织及浸润T淋巴细胞表达PD-1,且PD-L1阳性的胶质瘤病例淋巴细胞凋亡表达较PD-L1阴性病例明显增高.PD-L1组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的凋亡率为42.5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加入抗PD-1阻断PD-L1与T淋巴细胞结合后,PD-L1+抗PD-1组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率下降到26.80%.结论 人胶质瘤异常高表达PD-L1并与PD-1结合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 1(PD-1) 、 配体(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28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 癌组)TACE 治疗前后外周血及 2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 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 + T、 CD8 + T 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 PD-1、 PD-L1 的表达, 并随访 PD-1、 PD-L1 表达与肿瘤分化、 疗效的关系。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 T、 CD8 + T细胞及APC表面PD-1、 PD-L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 ; 治疗前后肝癌组外周血 CD4 + T、CD8 + T 及 APC 表面 PD-L1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 ; CD4 + T、CD8 + T 及 APC 表面 PD-1 表达也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细胞分化差的肝癌组患者外周血 PD-1、PD-L1 表达较高 ; 治疗效果差的肝癌组外周血PD-1、PD-L1 表达较高。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 PD-1、PD-L1 表达升高,治疗前后监测 PD-1、PD-L1 表达可能预测患者预后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其配体(PD-L1)、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在口腔鳞癌(OS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2例OSCC石蜡包埋组织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2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中PD-1、PD-L1、TIM-3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蛋白与其mRNA的相关性、各蛋白与OS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D-1、PD-L1、TIM-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90%(26/42)、66.67%(28/42)、64.28%(27/42),均高于对照组的22.73%(5/22)、4.55%(1/22)、18.18%(4/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PD-1、PD-L1、TIM-3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1 mRNA与TIM-3 mRNA呈正相关(r=0.455,P<0.05)。PD-1蛋白表达水平与性别、TNM分期有关(均P<0.05);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 PD-1、PD-L1、TIM-3可能共同参与了OSCC的免疫逃逸,为OSCC的免疫治疗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 (PD-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0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及9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1和PD-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D-L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6.67%)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33%)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间质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8.89%)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3.33%)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PD-L1与肿瘤的肌层浸润程度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FIGO分期、年龄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D-1、PD-L1表达升高,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抑制PD-1/PD-L1通路或成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程序性死亡受体(PD-1)及TCF-1 mRNA变化及其在食管鳞癌(ESCC)诊断和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91例ESCC患者和63例非癌对照外周血细胞中PD-L1、PD-1和TCF-1的mRNA表达变化,并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ESCC效能。Log-rank检验确定不同组别生存曲线差异,确定PD-L1、PD-1和TCF-1 mRNA表达与总生存期相关性。结果 ESCC患者外周血细胞中PD-L1、PD-1和TCF-1 mRNA显著高于非癌对照者(P<0.05),其诊断ES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58/0.68、0.92/0.64和0.95/0.58,AUC分别为0.66、0.84和0.78,且这3个mRNA分子表达呈正相关。PD-L1、PD-1、TCF-1 mRNA高表达的ESCC患者总生存期明显高于低表达者(P<0.05)。结论 PD-L1、PD-1和TCF-1是ESCC潜在的诊断和预后生物标志物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PD配体1(PD-L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1和PD-L1在45份喉癌组织(喉癌组)及37份声带息肉组织(息肉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8%、66.67%,PD-1、PD-L1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息肉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13.51%.喉癌组PD-1、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1).PD-1与PD-L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D-1、PD-L1在Ⅲ、Ⅳ期喉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PD-1、PD-L1在高分化喉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PD-1与PD-L1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 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一对免疫共抑制分子。以PD-1/PD-L1为靶点的药物重新激活了机体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并且在多种肿瘤中取得了良好而持久的疗效。然而,如何预测患者是否对治疗敏感及如何联合其他治疗提高抗PD-1/PD-L1治疗的反应率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主要综述了PD-1/PD-L1通路的作用机制、抗PD-1/PD-L1治疗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预测抗PD-1/PD-L1疗效的生物标记物及联合免疫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 GF)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 Flt-1)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84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60例子痫前期孕妇的血清Pl GF和s Flt-1浓度。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Pl GF浓度[24-28周(56.20±30.29pg/ml)、29-33周(246.80±114.98 pg/ml)、34-36周(105.71±25.80 pg/ml)、37-周(78.36±46.70 pg/ml)]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24~28周(632.33±225.23 pg/ml)(P﹤0.001)、29~33周(783.48±311.65 pg/ml)(P﹤0.001)、34~36周(643.71±252.04 pg/ml)(P﹤0.001)、37-周(387.76±183.79 pg/ml)(P﹤0.001)﹞,血清s Flt-1浓度[24~28周(5208.40±1 278.25pg/ml)、29~33周(6 196.00±2 051.28 pg/ml)、34~36周(9 941.86±2 912.66 pg/ml)、37-周(10 819.93±2591.38 p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24-28周(2 560.76±1 058.33 pg/ml)(P﹤0.001)、29~33周(4 468.57±1502.19 pg/ml)(P﹤0.01)、34~36周(5124.38±1653.75 pg/ml)(P﹤0.001)、37-周(6 880.33±2 854.29 pg/ml)(P﹤0.01)]。结论:血清Pl GF和s Flt-1与子痫前期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预测子痫前期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 化学染色、Western blot 检测PD-L1 在50 例食管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D-L1 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PD-L1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2.0%(21/50) 高于癌旁组织22.0%(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D-L1 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临 床分期相关(P <0.05)。Kaplan-Meier 生存分析表明PD-L1 的阳性组较阴性组预后较差,PD-L1 阳性组和阴性 组患者30 个月生存率分别为38.1% 和8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变量COX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PD-L1 是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因素。结论 PD-L1 蛋白高表达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可能 成为食管鳞癌预后的评价指标,并为食管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外周血B淋巴细胞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与血清IgG抗A(B)效价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检测5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孕妇的血清 IgG抗A(B)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B淋巴细胞PD-1的表达.统计学方法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IgG类血型抗体高效价组[IgG抗A(B) ≥1:128]孕妇外周血B淋巴细胞PD-1表达频率为(3.38±1.25)%,显著低于低效价组孕妇的(6.35±3.49)%,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B淋巴细胞PD-1的表达与血清IgG类血型抗体效价呈负相关(r=-0.355,P<0.05).结论 PD-1/PD-L信号通路对B淋巴细胞产生IgG类血型抗体可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食管鳞癌(ESC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44例食管鳞癌患者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PD-L1与HIF-1α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144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58例,阳性表达率为40.3%,HIF-1α阳性表达103例,阳性表达率为71.5%,均明显高于正常食管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与HIF-1α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3,P0.05)。PD-L1和HIF-1α阳性表达组患者的生存期(OS)及无病生存率(DFS)明显差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和HIF-1α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T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表达与患者OS及DFS相关(P0.05),是预测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 PD-L1和HIF-1α的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T分期)有关,PD-L1是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HIF-1α可能是食管癌的不良预后生存因素,两者可作为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宋超  张雯  钟镇阳   《四川医学》2022,43(11):1116-1119
目的 分析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DLBCL)患者组织中PD-1、PD-L1、IAPs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7年5月至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55例初诊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研究组)和55例淋巴结良性增生病变组织(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PD-1、PD-L1、IAPs的表达情况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研究组中PD-1阳性表达率为56.36%、PD-L1为63.64%,均较对照组的表达23.63%、29.0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IAPs平均表达(70.45±3.23)pg/ml比对照组(50.34±3.37)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L1表达与患者EBV感染、肿瘤分期、病理分型均相关(均P<0.05),PD-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不相关(均P>0.05)。结论 GDLBCL患者PD-1、PD-L1、IAPs均呈阳性高表达,或可成为早期检测及生存预后评估提供参考,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研究挖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聚ADP核糖聚合酶-1(poly(ADP-ribose)polymerase-1,PARP-1)与程序性死亡蛋白(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ligand-1,PD-L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诊治的7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55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及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织PARP-1与PD-1、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RP-1与PD-1、PD-L1表达水平、三者的相关性及与临床意义.结果 PARP-1与PD1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ARP-1阳性表达与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与年龄、病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D-1蛋白的表达与病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均<0.05),与年龄、淋巴结转移无关.PD-L1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相关(P均<0.05),与年龄、病灶大小、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子宫内膜癌组织PARP-1与PD-1、PD-L1表达呈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245及0.315,P均<0.05).结论 PARP-1、PD-1、PD-L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等临床因素相关,有望作为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预测复发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特点及其在调节性T细胞(Treg)、调节性B细胞(Breg)间的相互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2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ITP患者106例作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32例,中度患者44例,重度患者3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Treg细胞百分比、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等,同时分析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各指标差异。结果 观察组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 β、IL-10和IL-4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sPD-1)和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配体-1(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度患者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轻度和中度患者(均P<0.05)。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与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呈正相关(r=0.446,P<0.05)。观察组治疗后Breg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TGF-β、IL-10和IL-4水平有所升高(P<0.05),而Treg细胞表面PD-1阳性率、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sPD-1和IL-17水平有所降低(P<0.05),治疗前后 sPD-L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者Treg细胞表面PD-1和 Breg细胞表面PD-L1阳性率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同时Treg细胞表面PD-1和 Breg细胞表面PD-L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其配体(PD-L1)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指标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收诊治的79例AECOPD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研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此病预后的因素。 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相比,AECOPD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明显升高,CD8+ T细胞明显下降(P<0.05)。AECOPD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均P<0.05)。CD4+、CD8+ T细胞中PD-1、PD-L1表达水平与患者吸烟、咳痰量、支气管感染、气短轻重、PaO2、PaCO2、治疗依从性、使用抗氧化剂等均相关(均P<0.05)。吸烟、咳痰量、支气管感染程度、气短轻重、PaO2、PaCO2、是否使用抗氧化剂以及PD-1和PD-L1表达是影响AECOPD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 结论 AECOPD患者外周血CD4+、CD8+ T细胞中PD-1和PD-L1表达水平升高,且与临床指标及预后密切相关,推测PD-1和PD-L1可能参与AECOPD患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7,(7):945-947
目的:研究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晚期肺腺癌患者66例,EGFR基因检测均有突变,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进行含铂两药联合化疗,观察组为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加吉非替尼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并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外周血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外周血PD-L1及PD-1均低于对照组,Th1及Th17相关指标也均显著地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吉非替尼对晚期肺癌患者PD-L1、PD-1及Th1、Th17相关指标的影响较为积极,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表型及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从膀胱肿瘤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rhGM-CSF和rhlL-4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DCs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CDla、HLA和CD83的变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ELISA法检测分泌IL-10和IL-12的变化.结果 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DCs表达PD-L1[(95.06±4.06)% vs (76.63±6.90)%]和分泌IL-10[(214.00±13.75) pg/mL vs(83.78±7.95) pg/mL]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DCs表达CD83[(16.20±1.91)% vs (35.53±1.58)%]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均低于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 膀胱肿瘤患者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高表达PD-L1、低表达CD83及过多分泌IL-10可能是膀胱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在人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内CD4+T和CD8+T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体外实验观察重组人PD-L1蛋白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D-L1在10例正常人宫颈组织和67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在宫颈癌内浸润淋巴细胞的表达;TUNEL法检测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免疫荧光分析宫颈癌内浸润的CD4+T和CD8+T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上皮不表达PD-L1;宫颈癌PD-L1的表达率为70%(47/67)。部分宫颈癌内浸润的淋巴细胞表达PD-1,且淋巴细胞存在凋亡现象。PD-L1阳性宫颈癌肿瘤内浸润的CD8+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体外实验发现PD-L1与健康人或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混合培养48 h后,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组,2组平均凋亡率分别为(32.8±1.4)%、(38.3±1.5)%(P<0.05)和(27.7±1.3)%、(30.9±1.9)%(P<0.05);抗PD-1抗体使PD-L1诱导的T细胞凋亡率下降,分别为(29.8±1.6)%和(31.6±1.4)%(P>0.05)。PD-L1对人外周血活化CD4+T和CD8+T细胞均有促凋亡作用。结论:人子宫颈癌异常表达PD-L1与肿瘤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凋亡及CD8+T细胞数量减少有关。PD-L1经PD-1促进活化的CD4+T和CD8+T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细胞表达PD-L1对人外周血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采用PD-L1质粒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将PD-L1+HeLa细胞与PHA刺激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TT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T细胞凋亡率和CD8+/CD4+T细胞比例;ELISA检测PD-L1+HeLa细胞与PHA刺激活化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上清液IFN-γ的含量。结果 MTT检测显示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的T细胞增殖光密度值为(0.31±0.02),明显低于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的T细胞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0.62±0.02)和(0.59±0.03),P<0.01];T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32.7%、17.9%和18.3%);CD8+/CD4+T细胞比值稍低于PD-L1-HeLa混合培养组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0.86、0.91和0.89);与PD-L1+HeLa混合的T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含量低于与PD-L1-HeLa混合培养组和对照组T细胞,分别为[(801.1±20.5)pg/ml、(1 006.2±30.2)pg/ml和(1 070.2±113.3)pg/ml,P<0.01]。结论 PD-L1明显抑制人外周血活化T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并下调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