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浓度变化。方法:将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PCI术前80mg顿服,术后20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1d、3d、7d测定CK-MB、cTnT、H-FABP和hs-CRP水平。结果:3组患者血清CK-MB、cTnT和hs-CRP水平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H-FABP明显减低,PCI治疗后3d,CK-MB、cTnT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和H-FABP较术前均有下降,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组间比较B组和C组较A组下降明显,且C组较B组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联合检测H-FABP、CK-MB、cTnT、Hs-CRP等实验室指标,为急性心肌梗死及PCI围手术期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观察及预后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急性ST段型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溶栓成功后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直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近期预后。 方法:入选符合入组标准的218例STEMI患者。根据患者就诊时间及治疗的实际情况分组:A组即PPCI治疗(90例);B组即只进行静脉溶栓治疗(78例),将发病3h内溶栓的患者分为B1组(30例),超过3 h分为B2组(48例);C组即溶栓成功后延迟PCI治疗组(50例)。 支架及用药方法:A组、C组患者罪犯血管是PCI治疗的唯一目标,不限制支架的应用与选择。3组患者治疗方案均遵循STEMI治疗指南。随访指标: 218例患者均在术后30 d接受门诊随访。比较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脏事件(MACE事件)、复合终点事件和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径(LVEDD)]变化。结果: 21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各组患者间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组间具有可比性;(2)随访期间MACE事件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2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随访期间A组LVEF高于B2组、C组,C组LVEF高于B2组;A组LVEDD低于B2组、C组,C组LVEDD低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直接PCI是STEMI患者最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发病3 h内的患者,溶栓治疗的即刻效果及30 d预后不劣于直接PCI。溶栓治疗并不是STEMI患者的治疗终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影响. 方法 76例接受急诊PCI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A组(n=26)、B组(n=26)和C组(n=24).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1次/d;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80 mg PCI术前30 min顿服,术后20 mg,1次/d;C组术前同B组,术后给予阿托伐他汀钙40 mg,1次/d.于术前即刻及术后l,3,7d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IL-6和hs-CRP水平. 结果 术前三组间患者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均较术前增高(P<0.05).PCI治疗后3d,CK-MB、cTnT和IL-6水平开始下降,血清hs-CRP水平仍呈升高趋势(P<0.05).PCI治疗后7d,各组CK-MB、cTnT较术前均有下降(P<0.05),IL-6和hs-CRP较术后3d明显下降(P<0.05),B组和C组血清CK-MB、cTnT、IL-6和hs-CRP水平较A组下降明显(P<0.05),且C组较B组更为明显(P<0.05). 结论 STEMI患者PCI围术期使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减少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的价值。方法:120例拟行(PCI)的冠心病(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低剂量干预治疗组(B组)和中等剂量干预治疗组(C组)。A组术前不服用阿托伐他汀,B和C组术前分别服用20mg或40mg阿托伐他汀7d,3组患者术后均用阿托伐他汀20mg/d维持治疗。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月后监测CK-MB、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血肌酐。结果:(1)PCI术后24hCK-MB、C反应蛋白较术前均有升高,A组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A组CK-MB、C反应蛋白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B、C组患者围手术期MI发生率较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血肌酐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CI术后CK-MB、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提示存在一定的PCI术相关性心肌损伤;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干预治疗7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抑制PCI相关心肌损害,未显示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易化PCI(F-PCI)治疗STEM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F-PCI组(B组)患者立即于院前嚼服阿司匹林、氯毗格雷各300 mg,减量应用尿激酶(UK)100万U行静脉溶栓治疗后送心脏介入中心行PCI:人选直接PCI组(A组)患者不应用尿激酶行静脉溶栓治疗即送心脏介入中心行急诊PCI.结果:B组患者PCI术后达TIMI血流3级、IRA开通率、ST段回落率和出院前LVEF显著高于A组,两组患者IRA残余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住院期间均罕见MACE.结论:F-PCI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现状及与指南差距。方法: 选自2002年12月~2005年11月AMI住院患者92例,统计分析接受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及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应用情况。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年度阿司匹林使用率90.32%~93.10%,低分子肝素70.97%~82.76%,硝酸脂类78.13%~80.65%,β-受体阻滞剂62.50%~65.52%,ACEI46.88%~58.62%,他汀类调脂药6.25%~68.97%;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31.25%~41.38%,PCI3.13%~17.24%。结论: 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在二级甲等医院已得到较好的应用,部分措施已达三甲医院水平,PCI应用差距最大,且短期内难以改善,静脉溶栓仍是早期再灌注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未接受溶栓或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未接受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B组)、替罗非班组(C组)和阿托伐他汀联合B组(D组)。观察各组患者出院时:(1)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冠状动脉造影示罪犯血管的再通率。(3)PCI术后1月内急性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率。(4)住院两周后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功能受损率。(5)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D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和A组(P<0.005);D组患者罪犯血管的再通率明显高于B组、C组和A组(P<0.005);C组和D组PCI术后的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C组和D组住院两周后的左心功能受损率低于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和D组与A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罗非班在AMI患者的治疗中安全、有效,对未行溶栓或急诊PCI治疗的AMI患者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心肌再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120例于监利市中医医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与C组,各40例。三组均采取PCI治疗,A组给予常规用药,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标准剂量(10μg/kg),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半剂量(5μg/kg)。比较三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血流与ST段回落>50%的占比、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术后1周及术后4周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1年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B组与C组的CK-MB峰值均低于A组,CK-MB峰值出现时间均早于A组,B组与C组ST段回落>50%占比均高于A组,梗死相关血管无复流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术后1周与术后4周的LVEF均高于A组,LVED...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与经皮急诊及延迟冠脉介入(PCI)治疗近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50例,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用静脉溶栓治疗,B组用即刻PCI治疗,C组用延迟PCI治疗,比较三组疗效。结果 A组的冠脉再通率最低,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结论延迟PCI术适合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同时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静脉溶栓后迟发性ST段再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发病12小时之内行溶栓治疗成功的AMI患者180例,根据溶栓12小时后ST段是否再抬高分为A、B两组,监测CPK、CK-MB峰值及峰值时间,记录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心力衰竭,1周、1月、3月及6月各随访1次,复查心脏超声。结果:A组前壁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者以及CPK、CK-MB峰值显著高于B组,CPK、CK-MB峰值时间较B组提前程度小,心力哀竭、室壁瘤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高于B组(P均〈O.05)。结论:AMI溶栓成功后迟发性ST段再抬高者心力衰竭、室壁瘤发生率高,预后相对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1):12-14
目的探讨早期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PCI术后患者调脂及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顺利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术后给予常规剂量(20 mg/d)的阿托伐他汀,B组术前12 h给予80 mg/d阿托伐他汀,术后给予常规剂量(20 mg/d)的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4周、8周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与心肌损伤[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反应蛋白(CRP)]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脂均有所改善,但随着治疗的延续,B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两组治疗后心肌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0.05),但B组升幅少于A组(P0.05)。(3)A组不良反应率为19.35%,B组不良反应率为22.58%(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地改善血脂,减少心肌损伤,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大剂量血脂康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inia,U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前应用大剂量血脂康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对196例临床确诊为UA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别入选A组和B组,在相似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接受1.2 g/d和2.4 g/d血脂康治疗,另设同期住院服用阿托伐他汀20 mg/d的UA患者作为对照。随后对所有病人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和PCI治疗。测定PCI术前及术后48 h的血清CK-MB、cTnI和cTnT的浓度,并随访0.5年内的冠脉事件和左室射血分数。结果PCI术前3组患者临床及血清CK-MB、cTnI和cTnT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术后48 h 3组CK-MB阳性率也无明显差别,但血清cTnI和cTnT阳性率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术后0.5年主要冠脉事件B组明显少于A组和C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B组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C 2组的监测指标无明显区别。结论PCI术前大剂量血脂康治疗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减少心肌损伤可能是PCI术后冠脉事件减少和左室射血分数增加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1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142例符合溶栓条件的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根据其入院顺序分成A、B两组,每组各71例,其中A组溶栓后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将同期入院就诊且不符合溶栓条件的80例AMI患者归入C组,予以常规药物疗法。观察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各心脏超声指标、CK-MB水平及胸痛评分等变化,分析其Killip分级、动脉再通、死亡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胸痛程度评分及CK-MB水平等指标则明显降低,其中A组变化幅度最大,其次为B组,C组改善幅度最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B两组Killip分级及动脉再通情况均优于C组,且A组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死亡率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俐颖  关莹  彭坤 《当代医学》2021,27(31):68-7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对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106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患者作为A组(n=48),阿托伐他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的患者作为B组(n=58),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后2个月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7 d,两组患者LVEF、LVEDD、CK-MB、cTn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个月,A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9例,B组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3例,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c2=4.823,P=0.028).结论 阿托伐汀联合福辛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8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氟伐他汀40 mg,B组给予紧急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采集静脉血测血脂指标。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升高,载脂蛋白B明显降低(P〈0.01),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B组血脂各项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安全又具有显著的降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早期溶栓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溶栓和溶栓时间分为三组:观察临床治疗有效率、住院期间临床终点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临床治疗有效率A组高于B、C两组,B组高于C组,住院期间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A组低于B、C两组,B组低于C组,A、B两组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溶栓治疗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STEMI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葛慧娟 《安徽医学》2007,28(6):536-537
目的对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旨在分析STEMI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评价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情况。方法将70例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尿激酶)治疗后患者根据临床溶栓再通指标判定标准,分为静脉溶栓再通组43例及非再通组27例两组。除住院期间死亡4例外,其余患者均于发病30d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价冠脉再灌注情况,分析比较STEMI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效果。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总再通率、再通组及非再通组冠脉再通率分别为61.4%、83.7%、7.4%。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病死率5.71%。结论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冠脉再通率低,且再通者多为TIMI2级的部分灌注,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心功能指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9月在本院行PCI治疗的9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给予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B组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B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hs-CRP、CK-MB水平、MACE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减少MACE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两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同时分别对两组应用瑞舒伐他汀10mg/次和5mg/次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比较两组用药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两组存活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A组的TC、TG、LDL-C低于B组(P<0.05),HDL-C高于B组(P<0.05);A组用药期间的MACE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在STEMI患者中应用10mg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患者的血脂指标,减少MACE的发生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后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 80例接受急诊溶栓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分为他汀大剂量组(40例)和他汀常规剂量组(40例),他汀大剂量组在艾通立(rt-PA,50mg)溶栓前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溶栓后继续给予40mg/d,他汀常规剂量组溶栓前不使用他汀类药物,溶栓后给予20mg/d。二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溶栓后24h内及1个月后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检测血清脑钠肽(BNP)的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二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 STEMI患者1个月后他汀大剂量组LVEDd显著低于他汀常规剂量组,LVEF和LVFS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STEMI患者在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和20mg治疗1个月时,血浆BNP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心肌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AMI后的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减少心衰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长期愈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