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自1977年瑞士Gruentzig医师首次在苏黎世使用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以来,人类相继研发了众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用以攻克冠心病。这些治疗技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立刻开通狭窄或闭塞的血管,恢复已减少或中断的冠状动脉血流,使冠心病得以控制,减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并且以其创伤小、恢复快而为患  相似文献   

2.
韩冬梅  王宝岭  戴玉 《山东医药》2010,50(14):49-49
2006年11月-2009年11月,我们采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球囊扩张(PTCA)联合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155例,效果满意。现将不同穿刺部位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造影证实血管病变处有直径>2.5 mm分支,分支起始部有>70%狭窄的患者17例,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移位及球囊对吻扩张成功率和随访效果。结果 分叉病变中均成功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5例患者行同步对吻球囊技术进行后扩张, 术后前向血流均为TIMI Ⅲ级,所有患者未发生边支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通过6F或7F指引管完成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可获得满意结果,支架间隙小或无,再狭窄率低。  相似文献   

4.
老年患者肾动脉狭窄的经皮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老年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经皮球囊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的疗效。方法  2 4例老年病人肾动脉狭窄行球囊扩张 ,并植入支架 ,观察术后情况以及临床和血管造影随访结果。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临床平均随访一年余 ,6 8%的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术后易于控制。 71%的病人肾功能保持平稳 ,17%的病人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 ,12 %的病人肾功能继续恶化。 13个病人的 15支血管术后 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均无再狭窄。结论 对老年病人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 ,经皮球囊腔内成形术及支架术治疗是安全并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发病率占全部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的1/3,占全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0%~15%[1],处理的难度较大,成功率较低,是PC]治疗最大的障碍和挑战.分义病变约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6%,也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操作的难点[2]:由于存在斑块移位和病变的弹性回缩,单纯球囊成形术常不满意,支架术可显著提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但仍存在一定的边支闭塞发生率及较高的再狭窄率.当CTO位于分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 ,但由于该手术系一种创伤性方法 ,手术可能发生一些意外的情况 ,需要及时处理。作者报道 1例冠脉支架术后发生冠脉缩窄的现象。1 资料与结果 患者女性 ,6 2岁 ,术前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经常规扩管抗凝治疗后病情稳定 ,行心脏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显示 :患者左回旋支近端有长约 1cm的 90 %狭窄。于是先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 ,然后在狭窄处放一个 2 cm长的支架以扩张整个狭窄处。支架术后行冠脉造影 ,发现狭窄处支架内血流畅通 ;但在支架远端冠脉发生长约 2 cm的局限性缩窄现象。遂两次通…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是目前我国常见及多发病。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例数的增加,支架内再狭窄、冠状动脉小血管病变及分叉病变等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传统的球囊扩张术和先进的药物洗脱技术结合产物——药物涂层球囊因其具有介入术治疗后无金属残留、较短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疗程等优点,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现就药物涂层球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占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20%~30%。尽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技术发展迅速,但CTO-PCI仍然是冠心病治疗领域最后的壁垒,CTO-PCI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是导丝或球囊无法通过闭塞病变及球囊不能充分扩张,而冠状动脉夹层、穿孔及同侧侧支损伤则是常见的操作并发症。因此,PCI前需要综合考虑病变的解剖特征、存活心肌及患者的一般情况,选择适合CTO-PCI的患者,现就无创影像学在CTO-PCI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0.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前后Ptfv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刘侠1屈健2(1徐州心血管病研究所2210092解放军第97医院)关键词二尖瓣狭窄心电描记术气囊扩张术自1984年Inoue等首先报告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获得成功,近1...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术、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治疗冠心病的价值。方法110例冠心病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3例,冠脉内支架术47例。结果94支血管行单纯球囊成形术,成功88支,随访2~72个月,心绞痛再发11例,急性心梗2例(24.1%)。63枚支架植入59支冠脉病变血管内,成功58支。随访2~12个月,6例出现心绞痛(13.3%)。结论冠状动脉内介入技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64年Detter等用导管扩张周围动脉硬化性梗阻成功以后,Gruentyig修改成带球囊的双孔导管、通过球囊的胀膨对狭窄的周围动脉和肾动脉进行扩张获得满意效果。于1977年Gruentyig又发明了小型球囊导管,经皮穿刺成功地进行4例冠状动脉扩张术。自此,PTCA作为冠心病一种新疗法很  相似文献   

14.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是目前冠心病最主要的治疗技术之一,系采用经皮穿刺动脉,将球囊扩张导管送至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加压充盈球囊,利用球囊的机械挤压作用扩张狭窄处,使血管内径增大,血流增加,从而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并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器械及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以及新技术的出现,PTCA的适应征不断扩大,成功率增加,并发症率正逐渐下降。目前,大部分的PTCA术仍然是根据1988年美国AHA/ACCPTCA指南中所建议的冠状动脉造影术与PTC…  相似文献   

15.
1 冠状动脉钙化病变 冠状动脉造影显示15%的冠状动脉病变有不同程度钙化,而IVUS检查则显示钙化率达85%.1988年,美国ACC/AHA报告中指出,中-重度钙化病变是导致球囊扩张术失败和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危险因素,球囊不能充分扩张的严重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是支架植入的禁忌证.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治疗的主要难点是造影评价钙化程度欠准确、球囊支架通过困难、球囊扩张效果不佳、支架扩张不良、血栓发生率和冠脉穿孔率高.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不宜采用直接支架术,在支架植入前应进行充分的球囊预扩张.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我院1992年7月至1995年9月间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18例冠心病,对23支血管25处病变进行扩张,狭窄度由81%±12%降至18%±15%;采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治疗10例冠心病,成功9例,对25处斑块进行旋磨,两例补偿性球囊扩张,斑块处狭窄度平均值由术前的86.2%降至20.2%。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应用率已达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0%以上.以前,球囊预扩张是支架术必不可少的步骤,但随着器材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可为部分患者直接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而不用球囊预扩张,以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操作及X线曝光时间,减少并发症[1].我院1999年5月-2003年10月共完成121例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同时置入支架的疗效。方法在18例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置入球囊扩张式支架,并在相邻的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自膨式支架,两枚支架成T形。操作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将8F导引导管置于锁骨下动脉狭窄的近段,用0.014微导丝,通过椎动脉狭窄段,到达椎动脉远段;同时将0.018导丝通过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然后沿着0.018导丝将球囊送到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预扩张,沿着0.014导丝,将球囊扩张支架送至椎动脉起始部狭窄处后小心释放;再沿着0.018导丝将自膨式支架送达锁骨下动脉狭窄处释放。术后3~12个月行TCD复查16例。结果14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通畅,2例锁骨下动脉支架术后血流通畅,椎动脉起始部支架术后血流速度增快,考虑椎动脉起始部支架再狭窄。术后患者的术前症状好转或消失15例,2例自觉症状无变化,1例术后24h突然出现眩晕、呕吐、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患侧有Horner征,面部疼痛、温觉减退,患侧共济失调。结论对椎动脉起始部及相邻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的患者,通过同时置入支架进行血管内治疗,恢复正常血流,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时冠状动脉内心电图变化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浙江省宁波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潘伟民,蒋建设东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矢崎羲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近年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新方法之一。为研究球囊扩张时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及2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患者于术前、术后分别在冠状动脉、冠状窦口取血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组血小板的聚集率在术后明显增加,冠状动脉造影组血小板的聚集性无明显改变.结论血小板的聚集率在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明显增加,应采取措施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