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胼胝体发育不全患者的MRI表现。结果MRI显示胼胝体完全缺如8例,部分缺如23例,胼胝体变薄5例。22例伴有其他先天性脑部畸形,其中合并脂肪瘤7例,灰质异位5例,穿通畸形3例,脑裂畸形2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蛛网膜囊肿并巨脑回1例,脑裂畸形并透明隔缺如1例,Dandy—Walker综合征并脑干发育不良1例。结论MRI可以很好地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及其所伴发的其他脑部畸形。MRI是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首选及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巨脑回畸形伴发病变的类型是否一致。方法:收集本院2004-2012年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畸形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伴发病变类型,通过所得资料与汉族患者文献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维吾尔族16例患者中4例伴发交通性脑积水,3例伴发脑裂畸形,3例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2例伴发Dandy-Walker畸形,1例伴发胼胝体发育不全、透明隔缺如,1例伴发有灰质移位,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6例未见明确伴发畸形。结论:维吾尔族与汉族患者巨脑回畸形伴发病变的类型是不一致的,灰质异位,汉族患者文献报道可达50%,而维吾尔族患者仅占6%;16例维吾尔族巨脑回患者中伴发脑白质营养不良3例,伴发蛛网膜囊肿者3例,其他文献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和断层扫描(CT)联合诊断脑裂畸形的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3例脑裂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和MRI检查,分析CT、MRI的影像学特征及联合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33例脑裂畸形患者中,裂隙42个,单侧裂隙24例,双侧裂隙9例;融合型15例,分离型16例,左侧融合型、右侧分离型2例;CT和MRI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灰质,侧脑室扩大30例,脑室无明显扩大3例;侧脑室呈局限性幕状突起29例;31例伴有脑部发育异常,透明隔缺如18例,灰质异位15例,胼胝体发育异常5例,蛛网膜囊肿3例,多小脑回畸形1例,巨脑回畸形1例。结论CT和MRI均能清晰显示脑裂畸形的影像学特征,对于较为隐匿的脑裂畸形CT容易漏诊,联合MRI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神经元移行异常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斋  赵彦昭  何丽  王伟秀  任庆云 《河北医学院学报》2013,(10):1150-1153,F0002
目的 总结神经元移行异常的MRI特征,以提高对其MRI影像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神经元移行异常患者的临床及MRI表现,总结MRI影像特征.结果 90例患者中,脑裂畸形18例,灰质异位32例,多微脑回畸形20例,巨脑回畸形15例,无脑回畸形3例,半侧巨脑症2例.脑裂畸形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裂隙边缘衬有灰质信号.灰质异位表现为室管膜下及白质内结节状、团块状或带状病灶,在所有序列上都与正常脑灰质信号相同.多微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增多、细小而浅,相邻蛛网膜下腔增宽.巨脑回畸形表现为脑回体积增大、皮质增厚、白质变薄.无脑回畸形表现为脑表面平滑,脑回脑沟消失,皮质增厚,白质变薄.半侧巨脑症表现为患侧大脑半球体积增大而对侧大脑半球体积缩小,患侧皮层发育不良.结论 MRI是诊断神经元移行异常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明确病因者95例,围产期缺氧性脑损伤、颅内出血39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中毒性脑病后遗症17例;先天性颅脑畸形18例(其中透明隔囊肿4例,颅脑穿通畸形、脐肥体发育不良、轻度脑积水及蛛网膜囊肿各3例,顶区脑裂畸形、狭依征各1例);颅脑外伤、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苯丙酮尿症各4例;结节硬化、外部脑积水各3例;脑囊虫、濒叶脂肪瘤、甲状分腺功能低下各1例。另外,有高热惊厥史老周例,家族有癫痫病史者36例。  相似文献   

6.
万玉婷  蒋励帅  穆仲平 《安徽医学》2017,38(10):1314-1315
目的 探讨胎儿脑裂畸形的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常规产检的孕妇中发现的8例胎儿脑裂畸形的超声表现。结果 超声诊断脑裂畸形7例,其中单侧脑裂6例,双侧脑裂1例,后经MRI或尸检证实,7例均为脑裂畸形,其中,合并脑穿通畸形1例、小脑发育不良1例、小头畸形1例,合并透明隔腔缺如6例。另1例MRI提示为脑裂畸形,超声诊断为视隔发育不良。结论 超声检查对诊断胎儿脑裂畸形有重要作用,应作为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7.
李登峰  喻韬  罗蓉  王建军  蔡浅云   《四川医学》2022,43(10):1037-1040
<正>胎儿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发育异常指一系列预后不确定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随着产前诊断技术的提高和胎儿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能够在产前得到诊断。特异性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如无脑畸形、露脑畸形、脑及脑膜膨出、前脑无裂畸形、无脑回畸形、半侧巨脑畸形、先天性颅内肿瘤等,预后大多很差。胎儿期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发育异常主要包括透明隔腔异常、蛛网膜囊肿、脑室扩张和脑积水、胼胝体发育异常、脉络丛囊肿、颅内出血、后颅窝结构异常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非感染性囊肿MRI影像特点,用以指导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70例颅内非感染性囊肿的MRI资料,其中部分囊肿经手术或病理证实,总结病变发病部位、形态、MRI信号特点。结果:92例蛛网膜囊肿,位于中颅窝颞前部53例;表皮样囊肿24例,22例位于桥前池或桥小脑角区,DWI均表现为高信号;14例松果体囊肿,全部位于松果体区;12例血管周围间隙,10例位于底节区或中脑;10例Rathke裂囊肿,均位于鞍内或鞍上;8例脑穿通畸形,均位于大脑半球;5例脉络膜裂囊肿,均位于颞叶;4例室管膜囊肿,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区;1例脉络丛囊肿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蛛网膜囊肿、血管周围间隙、脑穿通畸形、脉络膜裂囊肿、室管膜囊肿内液体FLAIR序列上被抑制,表皮样囊肿、松果体囊肿、Rathke裂囊肿、脉络丛囊肿内液体FLAIR序列不被抑制。结论:蛛网膜囊肿是颅内常见囊肿;囊肿发病部位、弥散加权成像、水抑制序列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引产证实或随访证实的143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声像图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超声诊断143例,其中无脑儿35例、水脑畸形1例、蛛网膜囊肿3例、Galen静脉瘤1例、脑室扩张55例(其中38例是中脑导水管狭窄)、脑膨出9例、Dandy—walker综合征11例、开放性脊柱裂15例、前脑无裂畸形5例、胼胝体缺失2例、骶尾部畸胎瘤3例、脉络丛囊肿3例。结论超声检查安全可靠、实用快捷,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确诊率高,是产前筛查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裂畸形的CT与MRI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脑裂畸形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本组15例脑裂畸形中共检出20条裂隙。融合型6例,分离型9例;单侧发病12例13条裂隙,其中位于大脑半球左侧8例8条裂隙,位于大脑半球右侧4例5条裂隙;双侧发病3例共7条裂隙,其中1例3条裂隙。脑裂畸形影像学均表现为大脑半球的横行裂隙,边缘衬有薄厚不均的灰质,裂隙均位于外侧裂池上方中央前、后回周围,所有病例均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伴透明隔阙如8例,灰质异位5例,胼胝体发育异常1例,蛛网膜下腔囊肿2例。结论脑裂畸形的CT与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脑裂畸形的主要检查手段,尤其MRI是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的磁共振影像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的磁共振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总结所有入组病例的MR图像征象,单纯胼胝体发育不良者40例,其中胼胝体完全未发育者2例,部分未发育者13例,胼胝体发育不良者11例,胼胝体部分发育不良者14例。单纯性胼胝体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胼胝体部分或完全发育不良,变薄,或者胼胝体部分或完全未发育。胼胝体发育异常伴其他脑发育异常者92例。除了单纯性胼胝体的结构或形态异常,还伴有包括侧脑室增大、三脑室扩大上移,脑积水,透明隔缺如或透明隔间腔,脑白质发育不良,灰白质异位、脑裂畸形、脑回发育畸形、颅骨发育畸形,先天性表皮样囊肿及脑肿瘤等。临床上,部分患儿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重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发育迟缓、癫痫。单纯性胼胝体发育异常的临床症状较伴有其他脑发育异常的轻。结论 MRI能够很好的显示胼胝体发育异常,并能对伴随的其他脑发育异常做出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CT和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29例小儿脑性瘫痪回顾性分析临床表现及CT和MR征象。结果 229例小儿脑性瘫痪中,157例为CT诊断,72例为MR诊断,CT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54.14%,MR对小儿脑性瘫痪诊断的阳性率为68.06%,CT和MR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为脑软化灶,21例双侧额部硬膜下积液,17例为脑灰白质萎缩,13例为脑积水,11例为脑炎及脑膜炎,7例为胼胝体发育不良,7例为脑多发钙化斑,6例为脑裂畸形,6例为脑贯通性畸形,4例为脑缺血灶,4例为脑白质变性,4例为无脑汇或巨脑汇畸形,3例为脑灰白质移位,3例为dandy-walker,2例为sturge-wenber。结论 CT和MR能准确诊断小儿脑性瘫痪,对患者预后有很大的评估价值,MR对本病诊断比CT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胼胝体发育不全的MRI征像。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的MRI征像。结果胼胝体体部部分缺如4例,缺如段长度为1.5。2.5cm;胼胝体压部缺如或失去正常球茎状结构6例,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均缺如1例,胼胝体前后径与脑组织前后径之比〈0.3;胼胝体各部分均变细、变薄、变小1例;胼胝体膝部及压部形态变小、呈细线状1例。其中,伴有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7例,分别为胼胝体脂肪瘤3例,脑裂畸形、灰质异位、透明隔缺如、脑白质发育不良各1例。结论MRI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直接征像清晰、准确,以正中矢状面显示为佳。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多合并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畸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戍像在产前胎儿先天性颅脑疾病中的检测准确率及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25例超声检查诊断为胎儿颅脑畸形的孕妇行胎儿磁共振检查。由有经验的高职医师对胎儿MRI图像进行详细诊断,并将MRI结果与超声结果对比分析。该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取得孕妇的知情同意。结果25例孕妇均为单胎,有12例确诊为胎儿颅脑异常。胎脑异常主要包括脑室扩大、胼胝体发育异常,后脑发育不良等。磁共振与超声检查准确率分别为10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对孕妇宫腔内的胎儿进行多方位快速序列成像,能够准确检测出胎脑的正常与异常,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核磁共振以及超声应用在胎儿的胼胝体发育不全筛选诊断中,分析其诊断效果和影像学特征。方法以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间,30例经本院超声、MRI检查后诊断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胎儿为对象,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照检查方法的不同进行组别划分,将单纯接受超声检查的15例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划分到对照组,将接受超声联合核磁共振检查的15例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划分至实验组;将两组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的检查诊断结果和随访结果相比较,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超声影像以及核磁共振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中,10例为胼胝体完全缺如,5例为胼胝体部分缺如。实验组的超声联合核磁共振诊断准确率为93.3%(14/15)。对照组胼胝体发育不全胎儿中,9例为胼胝体完全缺如,6例为胼胝体部分缺如。对照组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6.7%(13/15)。可见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P0.05。结论在产前对胎儿进行超声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筛选诊断率,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临床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和MRI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孕妇,年龄为20~36岁,平均为28岁;孕龄为22~37周,平均为29周。产前例行超声检查后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24h内行MR检查,将超声和MRI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诊断胼胝体发育不全的18例胎儿,行MR检查后,其中15例与超声检查结果一致,2例为单纯侧脑室扩张,1例考虑脑白质发育不良。随访结果中,15例进行引产,2例出生,1例失访。结论产前超声检查与MR检查相结合,能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吴庆梅  扬桂兰  赵婧  廖林 《西部医学》2010,22(9):1714-17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FI)对胎儿单脐动脉(SUA)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0574例孕妇,使用CDFI观察胎儿膀胱旁动脉数目。对SUA胎儿合并的其它结构畸形及胎儿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SUA胎儿51例,检出率0.49%,单纯性SUA 38例;合并其它畸形13例(其中泌尿系畸形3例,复杂心血管畸形5例,中枢神经系统畸形2例,消化道畸形2例,面部畸形1例)。继续妊娠的39例胎儿中,有5例在孕程和产程中出现各种异常,而34例胎儿妊娠进程顺利,随访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准确诊断胎儿单脐动脉,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单脐动脉时需多角度动态观察以明确是否合并其他器官的发育畸形,对于继续妊娠者需密切注意胎儿发育情况和产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