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丁瑞英  林京  王佩林 《现代护理》2006,12(23):2175-2176
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右腭突未融合或融合不全所致[1]。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术恢复腭部的解剖形态,为正常吸吮、吞咽、语音、听力等生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2]。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腭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腭裂手术及治疗进展单侧腭裂采用改良Langenbeck式法[3](兰氏法),双侧腭裂采用双侧梨骨粘骨膜瓣与二瓣联合手术法,合并唇裂者,采用改良Millard法[4]或改良直线法同期进行修复。对腭裂的手术年龄临床上意见不一,而婴儿期(12月龄内)为腭裂患…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上腭裂早期修复及早期介入语音训练有利于患儿腭咽闭合和发音功能的恢复。我院从 1992~ 1998年共收治 48例先天性上腭裂的患儿,行腭裂修复术和语音训练,取效良好。 1 对象与方法 48例先天性上腭裂患儿,男 24例,女 24例。年龄 5个月~ 5岁。Ⅰ°裂开 20例,Ⅱ°裂开 15例,Ⅲ°裂开 13例,其中双侧裂开 5例。手术采用双蒂粘骨瓣法, 2例术后于中央裂开Ⅱ期手术。 方法:术后 1~ 2个月既开始进行专门语音训练 [2]。 (1)指导患儿利用声控的玩具训练,此种玩具有声控音量的开关,可将音量敏感度由弱至强的进行调节,以改善患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矢状切面在妊娠早期超声筛查胎儿腭裂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的31例妊娠早期腭裂的胎儿,分析头颈部超声检查矢状切面的异常征象,总结不同类型腭裂在矢状切面的超声表现以及其他结构异常情况。 结果(1)超声声像图表现:28例出现上颌骨间隙(90.3%,28/31),其中14例为单侧腭裂,5例为双侧腭裂,9例为正中腭裂;27例表现为缺失“重叠线征”(87.1%,27/31),其中正中腭裂5例,单侧腭裂15例,双侧腭裂6例,单纯腭裂1例;6例颌骨前突(19.4%,6/31),均为双侧唇腭裂。(2)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情况:妊娠早期及妊娠中期诊断腭裂病例中,合并胎儿结构异常分别占75.0%(15/20)、45.5%(5/11),颈项透明层增厚分别占60.0%(12/20)、36.4%(4/11)。 结论矢状切面上颌间隙和缺失“重叠线征”是妊娠早期筛查胎儿腭裂的重要线索,颌骨前突是双侧腭裂的特征性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4.
72例腭裂患儿术后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之一。手术目的主要是重建腭部的解剖形态 ,封闭裂隙 ,恢复腭部的生理功能 ,为正常吞咽、语音创造条件。但由于腭裂手术在口咽部位操作 ,患儿幼小易引起窒息 ,喉头水肿、出血、伤口裂开等并发症。现将我科 1997、1998年两年中共收治的 72例腭裂患儿术后护理体会 ,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 1997年~ 1998年共收治腭裂患儿 72例 ,男性患儿 5 4例、女性患儿 13例 ,通过精心的护理无 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2 术前准备2 .1 进行常规的备皮及普鲁卡因皮试、青霉素皮试 ,术前 6小时禁食、水。2 .2 做…  相似文献   

5.
周广君 《现代护理》2005,11(22):1913-1914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它的患病率在我国约占1.82%。腭裂虽不像唇裂那样直接影响美观,但因腭部裂开与鼻腔相通,不仅发音不清,在饮食、吞咽、呼吸等方面,均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语言的障碍,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抑制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特性,养成了不愿与人接触的僻性,因此腭裂术后的患儿语言训练至关重要。由于腭部手术伤口要在15~30d才能完全愈合,因此术后1~3周应尽量避免腭部运动。手术后一个月鼻音化下降,则说明患儿的腭咽闭合功能已开始恢复正常,我们常选择此时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6.
腭裂是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它的患病率在我国约占1.82‰.腭裂虽不像唇裂那样直接影响美观,但因腭部裂开与鼻腔相通,不仅发音不清,在饮食、吞咽、呼吸等方面,均有严重的功能障碍.尤其是语言的障碍,对儿童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抑制了儿童天真活泼的特性,养成了不愿与人接触的僻性,因此腭裂术后的患儿语言训练至关重要.由于腭部手术伤口要在15~30 d才能完全愈合,因此术后1~3周应尽量避免腭部运动.手术后一个月鼻音化下降,则说明患儿的腭咽闭合功能已开始恢复正常,我们常选择此时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7.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腭裂整复的罕见并发症 ,我院近十年在行不同类型的腭裂整复 15 8例中曾遇 2例 ,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例 1:患儿女性 ,6岁。以上腭完全裂开伴语言不清为主诉入院。检查 :软硬腭及悬壅垂完全裂开 ,鼻底及鼻咽部裸露 ,咽部宽广 ,语言呈开放性鼻音。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三瓣与咽后组织瓣移植联合手术 ,患儿取仰卧垂头位 ,当手术进行封闭鼻底时 ,患儿突然清醒 ,拼命挣扎 ,猛烈转头抬起 ,以致麻醉管脱出 ,立即被强迫固定头部制动 ,仍挣扎反抗。再次插管 ,静脉给麻醉药物后方得平静 ,手术结束时 ,患儿已清醒。生命体征平稳 ,送回…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共收治腭裂患儿95例,经手术修复后,其外观形态及功能恢复均比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5例,其中男62例,女33例,18个月~7岁。单侧腭裂85例,双侧10例。91例Ⅰ期愈合,疗效好;1例术后10d硬腭刀口裂开出现瘘孔,1年后给予Ⅱ期修复治愈;3例术后继发性出血,其中2例为术后2d减张切口急性出血,1例为术后7d发现鼻腔创面慢性出血,经及时采取有效止血措施,治愈出院。2护理2.1术前护理①加强病室管理:因患儿年幼,抵抗力弱,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非常重要。应定时开窗换气,用1:200“84”消毒液喷洒,1次/d。保持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腭的标准切面在单纯腭裂产前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单纯腭裂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对孕龄分布在18~40周18073例胎儿利用二维超声经口裂、经面颊部、经颈侧部扫查胎儿腭结构,获取腭标准的矢状切面、横切面、冠状切面诊断单纯腭裂,并与引产和分娩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8073例胎儿中,发现单纯腭裂20例,产前超声检出19例,其中正确诊断18例,误诊1例,漏诊1例;产前超声检出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5%。单纯腭裂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缺裂均位于中线,软腭裂表现为软腭正中回声中断,缺裂呈“><”、“‖”、“/\”形,硬腭裂表现为硬腭正中回声中断,缺裂呈倒“U”形或倒“V”形。结论腭的标准切面在单纯腭裂的产前超声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评估裂隙形态、长度、宽度、走向、累及范围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唇裂,腭裂修复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总结“重生行动”项目的189例行唇腭裂修复手术患儿术前访视,术中护理配合,术后麻醉苏醒管理等护理过程的经验。【结果】189例手术患儿除一例术后鼻腔出血,一例术后腭部裂开形成腭瘘,余均手术顺利,伤口甲级愈合。【结论】加强术前访视,术中精心配合,术后正确的护理,对保证手术顺利,提高手术成功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唇裂患儿伴发腭裂占唇裂患儿的三分之二,而腭裂患儿非化脓性中耳炎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47%伴有轻度或中度听力下降。这样会影响患儿的正确发音和语言的推迟。为了提高手术成功率,伤口不裂开,为以后正确发音和言语打下基础,作者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在护理上应注意以下几点:有效地防止患儿剧烈哭闹;保证抗菌素的准确、合理及时输入;加强患  相似文献   

12.
三维超声扩展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超声扩展成像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临床应用价值,寻求提高胎儿唇腭裂诊断准确性的有效方法.方法 应用三维扩展成像(3DXI)对唇腭裂胎儿和正常胎儿唇腭部位的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例正常胎儿唇部显示率100%,上牙槽突显示率100%,硬腭显示率75%(15/20).28例唇腭裂胎儿包括9例单纯唇裂,18例上唇裂合并硬腭裂和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3DXI诊断了所有9例单纯唇裂,诊断率100%;诊断了唇裂合并腭裂15例,包括单侧11例,双侧3例和正中裂1例,有3例单侧唇裂合并腭裂仅诊断了唇裂而漏诊了腭裂,诊断率83.3%(15/18).另外1例唇裂合并软腭裂仅诊断了唇裂而漏诊了软腭裂.结论 三维超声扩展成像对胎儿唇裂,尤其是唇裂合并牙槽突及硬腭裂的诊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对胎儿未合并牙槽突裂的软腭裂及部分硬腭裂做出诊断,仍具有很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009年7月,我院分次、成批收治"微笑列车"腭裂患者共587例,行腭裂整复术后,91.99%患者I期治愈,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同期我院接受腭裂整复术的贫困患者587例,男325例,女262例;年龄3~43岁;住院日10~18(12.0±1.9) d;单侧Ⅲ度腭裂376例,双侧Ⅲ度腭裂51例,Ⅱ度腭裂148例,Ⅰ度腭裂伴腭部隐裂12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后的护理。方法2001年6月~2002年12月对200例婴儿先天性唇腭裂患儿术后给予一系列相应护理措施。结果200例患儿术后随访半年,有196例功能,外形恢复正常,1例唇腭裂因外伤至唇部裂开,2例唇腭裂因有用舌尖顶前腭的习惯导致硬腭有一小裂口,1例软腭裂因哭闹导致悬雍垂部裂开。结论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创面护理,保证婴儿舒适,指导合理喂养,做好出院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腭裂患者的专业语音康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腭裂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受遗传因素、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引起患者上腭部的裂开。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发音不清。手术的目的是修补裂开处,改善患儿发音的解剖基础。但尚不能完全改善发音,还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专业语音训练。1语音训练的意义腭裂手术只是给正常的发音的先决条件,但要发出正确的语音还需进行语音训练。语音训练是重要措施,也是决定发音准确的重要因素,更是进行语音训练的意义所在。2发音不良的原因分析有些患儿做完手术后仍发音不清,主要原因有:没有正确的语音训练方法,没有…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腭裂术后末梢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与护理1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8月我院口腔外科使用美国NPB公司的NPB - 4 0 0 0型多参数监护仪对 138例小儿腭裂修复术后的末梢血氧饱和度 (SPO2 )进行监测 ,旨在预防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 ,减少全麻术后的并发症。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腭裂患儿 138例 ,其中男 85例 ,女 5 3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年龄 7 2岁。腭裂类型 :软腭裂 2 3例 ,不完全腭裂 4 1例 ,单侧完全腭裂 4 8例 ,双侧完全腭裂 2 6例。1 2 病例分组。本组患儿依学龄前后分为 2组 ,即 7岁以下为A组 ,共 86例 ;7岁以上为B组 ,共 5 2例。1 3 SPO2 监测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婴儿期腭裂腭成形修复手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应用。方法:回顾360例腭裂患儿的腭成形修复手术,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切口及悬雍垂的处理,粘骨膜瓣的剥离及松驰,腭帆提肌解剖及功能重建等步骤采取相关之手术技巧,总结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360例腭裂患儿中术后有3例(完全性腭裂伴唇裂者)在硬腭前份牙槽突裂隙处并发腭瘘,其余患者术口均为Ⅱ/甲愈合,腭部外型良好,软腭活动度满意。在手术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技巧和使用一些特定器械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保护软腭肌肉及血管,顺利完成腭裂的形态和功能修复。结论:腭裂婴儿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有某些特殊性,其腭成形修复手术有一定独特性,运用适当的技巧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正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后虽腭部解剖结构恢复正常,但其腭咽闭合功能及错误的代偿性发音习惯仍使其表现为以共鸣异常、鼻漏气、构音异常及发声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语音障碍,称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1])。我国腭裂患者数量巨大,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有着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方法尚不统一,临床疗效报道各异。因此,探讨出更加行之有效治疗方法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应用口腔内局部穴位点刺及针刺经脉循行上远端调理脏腑的腧穴将有可能改善舌部-软腭-咽后壁的运动协调能力,再结合常规语音训练将能更有效改善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语音清  相似文献   

19.
腭裂是口腔颌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系胚胎发育过程中,左右腭突未融合或融合不全所致[1].治疗目的是通过手术恢复腭部的解剖形态,为正常吸吮、吞咽、语音、听力等生理功能恢复创造条件[2].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就腭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Pierre Robin综合征又称小颌腭裂综合征、腭裂-舌下降综合征等,较罕见,大多为个案报道,最早为Pierre Robin于1923年作为小下颌、腭裂和舌后坠三联症而描述。本文报道的病例符合小下颌、腭裂或高腭弓诊断标准[1]。患儿因小下颌、腭裂致舌后坠而引起上呼吸道梗阻,进而导致通气功能障碍、呼吸困难、发绀、吸入性肺炎和生长发育迟滞等。本病的死亡率高,婴儿的早期死亡率可达30%~60%[2],因此对本病进行早期干预,并辅以适当的护理至关重要,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儿,男,30d。因气促、痰鸣伴吃奶呛咳30d入院。患儿系G1P1,足月剖宫产,患儿出生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