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当前干细胞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皮肤愈合正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研究认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能从多个方面促进皮肤愈合,如促进表皮生长、促进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等。皮肤间充质干细胞(SMSCs)和BM-MSCs均为MSCs,具有很多的相似性,且SMSCs较BM-MSCs更容易得到。所以可从目前对BM-MSCs的研究预测到SMSCs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研究前景,且将来很可能会替代BM-MSCs。  相似文献   

2.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是一类来源于骨髓的非造血干细胞,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免疫调节作用,因为其获取容易,并能在体外扩增,使其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间充质干细胞。目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皮肤病的研究中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伤口愈合、放射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硬皮病和银屑病等。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社会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使二氧化碳产物和各种排放的气体增加,引起各种形式的空气污染以及高过敏原环境,导致炎症性皮肤疾病(如特应性皮炎和银屑病)发病率口益升高。然而迄今为止却无治愈的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因具有独特的免疫调节特性有望成为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的"工具"。最近的临床研宂表明,MSCs对于炎症性皮肤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stem cells, SCs)是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通过分裂维持自身细胞群的大小,同时又可分化成为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从而构成机体各种复杂的组织器官[1]。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s,SSCs)。人体几乎所有组织都存在经历相当程度的分化SSCs,但在特定条件下,一种组织的SSCs可以“横向分化”成其他组织的功能细胞,如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可以分化成神经、肌肉、软骨和骨等多种细胞[2]。MSCs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且主要来源于骨髓,又称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Friedenstein等[3]于1976年首先分离BMSCs,研究证实BMSCs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免疫调节及免疫重建功能,并且来源方便,易于分离、培养、扩增和纯化,经多次传代扩增后仍具有干细胞特性,不存在免疫排斥。因此,BMSCs可能成为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的理想材料,目前国内外正在探索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及多领域多学科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4-6]。我国MSCs的研究发展极为迅速,某些核心技术已占国际领先地位,2001年国家批准建立“国家干细胞工程产品产业化基地”,2002年4月在天津建立“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5.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发病率与年龄相关,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老年ED患者也不断增多。目前仍未找到最适当的治疗方法治愈或阻止ED的发生发展。虽然老年性ED的基因治疗是一个新兴的热点,但是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更是对运用基因治疗ED的升华,本文将对各种基因联合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老年性ED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exosomes derived from 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exo)对中波紫外线(UVB)诱导的光老化人真皮成纤维细胞(human dermal fibroblasts,HDF)的影响.方法 ...  相似文献   

7.
成体干细胞来源广泛,无伦理争议,成为近几年关注热点.研究表明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为代表的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多系分化潜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肺损伤状态下可以向肺部移行,表现出肺上皮细胞的表型,参与损伤肺组织的修复重建,并可通过旁分泌途径等减轻肺损伤.并有研究表明干细胞的植入可以缓解和抑制损伤肺的病理进程.因此BMSCs移植为吸入性肺损伤的防治提供了一种崭新有效的方法.本文就BMSCs治疗热烟雾吸入性肺损伤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SCs)具有抗炎、调节免疫、再生修复、神经保护等作用,近年来不断有文献提及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ADSCs具有抗氧化作用,将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产生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阐明ADSCs在皮肤相关疾病中的抗氧...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来源于发育早期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高度增殖、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能、损伤组织修复功能和免疫抑制能力.该文综述间充质干细胞,主要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用于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硬皮病(SSc)、皮肌炎(DM)的研究进展,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移植(MSCT)在未来的分子治疗中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皮肤干细胞的研究长期限定在表皮和毛囊隆突区,皮肤间质来源的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同样具有分化成脂肪细胞、平滑肌细胞、骨细胞、软骨细胞,甚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毛囊周围结缔组织鞘、毛乳头和毛囊间真皮都可能含有多潜能干细胞,未来可能作为自体移植细胞治疗的潜在供体.主要概述皮肤问质干细胞的定位、表面标记、功能和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skin stem cell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epidermis and hair follicle bulge.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stem cells an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from the mesenchymal compartments of the skin have the potential to differentiate into adipocytes,smooth muscle cells,osteocytes,chondrocytes,and even neurons and glia.The perifollicular connective tissue sheath,papilla and interfollicular dermis crystallize as the likely anatomic niche for these multipotent dermal cells; hence,they have the potential to function as an easily accessible,autologous source for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location,surface antigens,function and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kin-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相似文献   

11.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由于MSC来源广泛并且具有抗炎及抗免疫原性,在临床研究中应用广泛。该文就近年来MSC在皮肤伤口愈合、减少瘢痕形成、系统性硬皮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以及白癜风等皮肤疾病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基于每个毛发循环中产生一个色素性毛干的观察,人们推测在毛囊中存在黑素干细胞(melanocyte stem cells,MSCs),后来的研究证实这一推测,并确定这种MSCs 起源于神经嵴,发育期间随机移行到毛囊.MSCs 位于隆突区内,在毛发生长期,产生大量的子代进入毛母质.MSCs 的不完全维持引起毛发灰化,pax3和Mitf 是调节MSCs 维持与分化之间平衡的关键分子.近年人们采用多种方法分离和培养MSCs,以期更好地构建含色素人工皮肤,拓展组织工程皮肤代用品的应用范围,提高色素脱失皮肤病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体外低氧浓度培养条件对于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问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增殖、分泌等特性的影响。方法将细胞分为低氧浓度培养组及对照组,分别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分化能力、生长曲线、克隆形成能力,并使用ELISA法检测两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分泌量的区别。结果低氧浓度培养组细胞在表面标志物表达及分化能力上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而增殖能力及克隆形成能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经ELISA检测,低氧浓度培养条件下的细胞GDNF的分泌量更高。结论低氧浓度的培养条件有利于BM—MSCs增殖及分泌能力增强,适宜用于BM—MSCs的扩增。  相似文献   

14.
脂肪干细胞(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ASCs)来源丰富、取材简便,被视为组织工程的最佳细胞来源,并具有显著的旁分泌效应。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皮肤损伤后的修复过程包括了多种细胞的协同作用,同时需要基质成分和信号分子的参与,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其修复过程涉及炎症反应、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以及再上皮化等。ASCs旁分泌功能对于不同程度、不同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都有修复作用,已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另外,ASCs对皮肤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还受到细胞诱导因子及培养方式等因素影响,由于这些条件都会引起ASCs旁分泌功能的显著变化。ASCs的旁分泌作用提示了ASCs在皮肤损伤修复或抗衰老领域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能干细胞,已有多项研究证明其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潜力。MSCs可通过抗菌肽与关键酶的分泌、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直接或间接地介导受宿主细胞由免疫抑制状态向激活状态转化,进而作为细胞治疗的一种手段,在足量抗菌药物覆盖的基础上,辅助杀灭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主的分枝杆菌感染,并抑制过度的炎症反应,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基础及临床前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复杂的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性疾病,确切发病机制仍然不清楚,但其发展是遗传、免疫细胞及神经内分泌等多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许多细胞被证明参与AD的发病机制,其中干细胞,特别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多项分化和免疫调节作用,其中包括调控T细胞、B细胞以及其他炎性细胞和炎症因子等,对AD有潜在的治疗作用。该文对MSCs在AD治疗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银屑病皮损间充质干细胞(dermis mesenchymal stem cells,DMSCs)对正常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uman normal keratinocytes cells,K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DMSCs和KCs,设3个组:KCs单纯培养组、健康对照组(正常DMSCs+KCs)和试验组(皮损DMSCs+KCs)。首先用皮损DMSCs上清孵育KCs,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再用Transwell培养96 h后,用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浓度。结果共培养组与KCs单纯组相比细胞增殖和凋亡均增多;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角质细胞增殖增多,凋亡减少,TGF-β1水平下降。结论银屑病皮损DMSCs可以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同时促细胞凋亡能力减弱,可能与TGF-β1水平分泌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盆腔器官脱垂(POP)作为困扰全世界中老年女性的常见疾病,其病因及最佳治疗方案尚不明确,但使用替代方法加强自身组织强度是重建盆底支撑网络的研究热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结合组织工程技术被视为POP治疗的新途径。各种类型的MSCs因来源、储备、获取及特有功能不同,在POP的治疗中具有不同的价值。MSCs利用其强大的免疫调节及旁分泌能力促使网片成功植入及募集整合,网片材料为MSCs提供合适的生存环境及机械支持,二者优势互补,促使组织工程技术研发的生物补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机械稳定性、弹性及柔韧性等特点,一跃成为当前理想的新型治疗材料。本文通过阐述POP的病因和治疗现状,比较不同类型MSCs的特点,综述了利用干细胞特性结合生物材料治疗POP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HaCaT细胞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角蛋白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和CD44蛋白的表达以鉴定MSCs细胞。传代后与HaCaT共培养。分别在共培养3、7天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和HaCa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CK)、CK19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MSCs CD34、CD45阴性,CD44阳性,表明MSCs培养成功。MSCs与HaCaT共培养3天、7天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Pan-CK和CK19均为阳性。共培养7天的MSCs Pan-CK阳性率明显高于共培养3天的MSCs[分别为(29.1±8.3)%、(13.5±3.7)%,t=13.35,P<0.05],共培养7天的MSCs CK19阳性率与共培养3天的MS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3±0.8)%、(3.1±0.5)%,t=1.37,P>0.05]。结论:与HaCaT细胞共培养可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及表皮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HaCaT细胞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表达角蛋白的可能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45和CD44蛋白的表达以鉴定MSCs细胞。传代后与HaCaT共培养。分别在共培养3、7天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和HaCaT,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CK)、CK19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体外培养的MSCs CD34、CD45阴性,CD44阳性,表明MSCs培养成功。MSCs与HaCaT共培养3天、7天后,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Pan-CK和CK19均为阳性。共培养7天的MSCs Pan-CK阳性率明显高于共培养3天的MSCs[分别为(29.1±8.3)%、(13.5±3.7)%,t=13.35,P0.05],共培养7天的MSCs CK19阳性率与共培养3天的MSCs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3.3±0.8)%、(3.1±0.5)%,t=1.37,P0.05]。结论:与HaCaT细胞共培养可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表皮细胞及表皮干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