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血瘀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卧床休息,饮食限水、限钠。对照组50例螺内酯,起始2片/次,2次/d,根据病情及腹水程度调整,最大剂量≤400mg/d;呋塞米,起始量1片/次,1次/d,根据病情及腹水程度调整剂量,最大剂量≤400mg/d。治疗组50例健脾活血利水方(黄芪30g,太子参20g,党参、茯苓各15g,白术30g,泽泻、鳖甲各15g,土鳖虫10g,甘草6g,茜草15g)水煎300m L,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腹围、24h尿量、体质量、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腹围、24h尿量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体质量两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ALT、AST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脾活血利水方联合西药治疗脾虚血瘀肝硬化腹水,可提高利尿作用,改善肝功能,缩小腹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5,(5):529-531
目的:通过观察健脾利水方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保肝、利尿、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水方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血清生化,纤维化指标及腹水消退情况的变化。结果:采用健脾利水方配合西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清生化指标ALT、AST、TBIL、ALB和肝脏纤维化指标HA、CⅣ、PCⅢ,并且腹水减少明显(P0.05)。结论:健脾利水方配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疏肝健脾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肝郁气滞、脾胃失调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疏肝健脾方+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西药治疗,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B超腹水量积分变化及主要临床症状(腹胀、胁痛、纳差、乏力)改善时间,并随访3个月,评价2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显著改善(ALT、AST、TBIL下降,ALB、A/G上升),腹水量积分减少,且均优于对照组,同组治疗前后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76.67%(23/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配合疏肝健脾方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气阴两虚)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恩替卡韦,0.5mg/次,1次/d;呋塞米,20~40mg/次,1次/d。治疗组45例五苓散(茯苓、泽泻、猪苓、白术、桂枝各15g),水煎400mL,1剂/d,早晚分服;肝郁气滞加香附、枳壳、木香、柴胡、陈皮各10g;脾虚湿蕴加白术、薏苡仁、姜干、党参、木香各10g;湿热蕴结加香附、黄芩、虎杖、黄连、蒲公英各10g;肝肾阴虚加丹皮、鳖甲、青蒿、山药、山茱萸各10g;脾肾阳虚加党参、姜干、附片、淫羊藿、白术各10g;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腹水消失时间、肿大病灶缩小时间、肝功能指标改善50%时间、B超检查正常时间、肝功能、生活质量(文化、社会、生理和心理)评分、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4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68.8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腹水消失时间、肿大病灶缩小时间、肝功能指标改善50%时间、B超检查正常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AST,ALT,HBV-DNA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文化、社会分、心理、生理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五苓散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气阴两虚),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贾先红 《四川中医》2007,25(12):68-69
目的:观察自拟芪术麝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保肝、支持疗法,治疗组口服芪术麝乌汤,必要时补充人血白蛋白制剂,停用其它西药。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78%)明显优于对照组(56.67%)(P<0.05)。两组腹水消退时间、肝功能(ALT、AST、TBIL、DBIL)及腹水消退后疗效巩固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1)。结论:自拟芪术麝乌汤治疗肝硬化腹水对缩短腹水消退时间、改善肝功能、降低腹水复发率、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等,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养阴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例住院患者按抛硬币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恩替卡韦,0.5g/次,1次/d。治疗组39例养阴化瘀汤(枸杞、制首乌、女贞子、鳖甲炙、丹参各20g,生地、赤白芍各15g,当归、莪术各10g;肝郁不舒加郁金、柴胡各10g;腹水去生地,加茯苓、泽泻各15g;出血加地榆30g;腹胀加枳壳6g);1剂/d,水煎200m L,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18%。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指标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阴化瘀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敷、灌肠、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常规西药治疗,利尿药,抗病毒药物,补充白蛋白,保肝。治疗组45例辨证治疗,湿热蕴予茵陈蒿汤(茵陈蒿12g,栀子、大黄各9g);脾肾阳虚予附子理中丸(人参、干姜、白术、附子各10g,炙甘草5g),均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中药外敷,消胀散(甘草、大戟、沉香、大黄、厚朴各12g),磨粉,食醋调糊,敷于脐部,热水袋热敷,12h/次,1次/d;中药灌肠(大黄、厚朴、芒硝各10g),药汁浓缩,加食醋灌肠,30min/次,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ALT、AST、TBIL、ALB、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4%。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敷、灌肠、辨证联合西药治疗乙肝后肝硬化腹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抗纤软肝胶囊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4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治疗前2周均停用其他相关药物,常规保肝、护肝治疗。对照组31例阿德福韦10mg/d口服。治疗组43例抗纤软肝胶囊(茵陈蒿20g,丹参30g,鳖甲10g,三七6g,桃仁10g,当归10g,莪术10g,炮山甲6g,土鳖虫10g,白术10g,薏苡仁20g,黄芪10g)5g/次,3次/d,口服;西药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8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TBil、ALT、AST、白蛋白/球蛋白(A/G)、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清肝纤维化指标。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两组TBil,ALT,AST,A/G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HBeAg阴转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纤软肝胶囊联合西药能有效地控制肝硬化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解毒软肝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抗病毒(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等)、保肝、降酶退黄,合并腹水口服利尿剂,严格限制钠盐摄入。治疗组30例益气解毒软肝汤(黄芪、炒白术各20g,黄精30g,首乌15g,百花虫舌草30g,丹参15g,柴胡10g,虎杖、半枝莲、茯苓、枸杞子各15g,山茱萸10g,赤芍15g),1剂/d,水煎4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9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TBIL、ALT、ALB、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肝功能指标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解毒软肝汤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肝利肠方灌肠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湿热蕴结证的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分别给予清肝利肠方灌肠联合西药基础治疗和单纯西药治疗,疗程3周,观察主要化验指标的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3.2%,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白球比(A/G)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直接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白蛋白(ALB)改善情况,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肠方灌肠可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减轻腹水,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1.
阴阳为太极之一体两面,阴阳是上承易道、下接万物的枢纽,是事物的基本构成元素;阴阳的关系为阴为体、阳为用,阳为主、阴阳协同。中医之中字即中庸之义,调整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中医界视西医之"糖尿病"为古之"消渴症",并认为消渴病的根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内生",针对此病机,通常采用滋阴降火的原则治疗消渴病,但疗效并不尽如人意。结合《黄帝内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理论,可以看出此认识忽视了阴阳互根互生的特性,过于强调消渴病"阴虚"的一面,没看到"阴虚"实为"阳不生阴,阳不化阴"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3.
阴阳大挪移     
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阴和阳的统一,在其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之中,显示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许愿祈福     
《东方养生》2007,(3):156-156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你和他(她)一起来到寺庙里进香许愿。你期盼今年万事如意。并抽了一个大吉签。现在你和他(她)准备把这个好签系在许愿树的树枝上,你会选以下哪个树枝?  相似文献   

15.
在张景岳《景岳全书》“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观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何时应以精气分阴阳,何时应以寒热分阴阳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张景岳<景岳全书>"以精气分阴阳,则阴阳不可离;以寒热分阴阳,则阴阳不可混."观点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何时应以精气分阴阳,何时应以寒热分阴阳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滋阴潜阳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机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水生 《江苏中医药》2004,25(11):53-54
阴虚阳亢证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理类型,阴液亏虚、亢阳上扰是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既有亢阳上扰“上实”的症状、又有阴液亏虚“下虚”的症状,滋补阴液、平肝潜阳是其基本治法,天麻钩藤饮、三甲复脉汤、建瓴汤是其常用的方药。  相似文献   

18.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理论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志新 《中国针灸》2003,23(10):613-614
“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是针灸学治疗原则之一。阴阳并不局限于经脉之阴阳,可指经络、脏腑、表里、气血之阴阳,上下、左右部位之阴阳等。因此临床应用有5种方法,即取背俞、腹募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阳或阴经之穴,治疗阴或阳经之病;位置相对的二穴透刺;上病取下,下病取上。  相似文献   

19.
肝体阴用阳是对中医肝藏象的高度概括。它既包括了肝的生理特点,也是对肝病理特征的概括,因而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是在脏腑辨证以及本草学发展的基础上,借助中国古典哲学体用范畴而对肝藏象理论进行的全新阐发。  相似文献   

20.
对“阴平阳秘”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平阳秘”出自《黄帝内经》,是中医学对人体最佳生命活动状态的高度概括,指阴气平和,阳气固密,阴阳平和协调,保持相对平衡。从阴阳的相互关系对阴平阳秘这种状态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