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椎节先天性发育异常可导致脊柱生长不平衡,形成的畸形被称为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可分为椎体形成缺陷、分节缺陷和混合型三种类型~([1])。据统计,新生儿中CS的发生率约为0.5‰~1‰~([2])。半椎体畸形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类型(46%)~([3]),而半椎体又可分为完全分节(65%)、部分分节(22%)和未分节(12%)~([4])。CS的进展与患者的年龄、畸形椎体的形态和部位密切相  相似文献   

2.
<正>脊柱侧凸分为特发性、先天性、伴随其他症状的继发性三种类型~([1])。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脊柱侧凸的常见类型,每1000个新生婴儿中即有1例患儿~([2])。遗传因素参与了CS的形成,然而脊柱侧凸确切的遗传学病因仍不清楚。笔者就近年来CS遗传学病因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1脊柱畸形的形成CS由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vertebral malfor-  相似文献   

3.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一种包括冠状位上的侧凸、矢状面上的失衡和椎体在横轴位上旋转在内的脊柱三维结构性畸形,其在活产胎儿中的发病率约为0.13‰~0.5‰,若纳入部分未就诊患者及死产胎儿,其发病率预计为0.5‰~1‰~([1])。右位心(dextrocardia)是心脏在胸腔的位置  相似文献   

4.
正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是妊娠4~6周脊柱形成和/或分节障碍、非对称生长所致~([1]),在新生儿中发病率约为1/2000~([2])。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10岁以前出现明显畸形或躯干失代偿的CS,因其发病早、进展快而提倡早期手术治疗,治疗的首要目标是防止畸形进展、纠正脊柱平衡、保留生长潜能的同时扩大胸腹腔容积,以保证心肺和腹部器官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正Trammell等~([1])最早将脊椎旋转半脱位定义为头侧椎体相对于尾侧椎体在轴位上发生旋转,冠状面上向侧弯凸侧平移,矢状面上向前方平移。其发生机制为两个弯的交界区脊椎反向旋转,进而在两个弯的交界区形成后凸,表现为严重的侧后凸畸形~([2])。这类患者常伴有脊柱特征性萎缩性改变~([2])。脊椎旋转半脱位在非特发性脊柱畸形中并不少见,常见于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先天性脊柱侧凸(CS)及结核  相似文献   

6.
正先天性脊柱畸形是椎体先天发育异常引起脊柱在冠状面上的不平衡生长而导致的脊柱畸形~([1])。而半椎体畸形作为椎体形成障碍中的一种,是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先天性脊柱侧凸的46%~([2])。目前,国内外已有较多关于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的报道~([3-7]),但以单发半椎体畸形居多,多发半椎体畸形的手术治疗报道相对较少。本院于2015年8月采用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脊柱侧凸1例,现将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早发型脊柱侧凸是指发生于10岁以前且有较大进展风险的脊柱侧凸畸形,其病因学常包括先天性、特发性以及神经肌源性等~([1~3])。其中,先天性早发型脊柱侧凸具有脊柱发育差、侧凸进展迅速、侧凸累及节段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早发型侧凸中最难处理的一类畸形~([4、5])。对于该类患者,当存在非手术治疗禁忌证或非手术治疗失败时常需要手术治疗。对于单个半椎体导致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早期通过  相似文献   

8.
<正>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目标是缓解腰背痛和下肢痛,部分纠正脊柱畸形~([1、2]),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单纯减压、减压加短节段融合、减压加长节段融合及畸形矫正。对腰椎侧凸严重、顶椎有明显侧方滑脱的患者往往需要减压、矫形加长节段融合来治疗~([1、2])。  相似文献   

9.
正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类型,在18岁以下的儿童及青少年中发病率为1%~4%[1-4],Cobb角是量化脊柱弯曲程度的最常用方式,一般将Cobb90°定义为重度脊柱侧凸~([5-6])。儿童及青少年尚处于生长发育期,容易进展为Cobb角更大的重度脊柱侧凸~([1])。脊柱侧凸常导致疼痛、心肺功能障碍,并给患儿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带来不良影响~([5-6])。呼吸功能障碍是脊柱侧凸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晚期患者常合并脊柱后凸畸形~([1])。根据后凸畸形的顶椎位置,AS后凸畸形可分为五种类型:腰椎后凸、胸腰椎后凸、胸椎后凸、颈胸段后凸、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2])。重度AS颈胸段后凸畸形会形成"颌触胸"畸形,严重影响患者平视、平卧功能,甚至造成呼吸、吞咽困难等~([3~6])。然而,对AS颈胸段后凸合并胸腰椎后凸畸形者,两处畸形是否均需矫正,应先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