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究谷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调节血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谷红注射液,20 m L加入1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内皮素-1(ET-1)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49%、87.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BV)均较治疗前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SR、HCT、RF以及HBV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ET-1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并能显著降低ET-1,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卫生院收治的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g加入到250 m L生理盐水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细胞比容(HCT)、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F)、全血高切黏度(HS)、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血管内皮素-1(ET-1)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95.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R、HCT、FIB、RF、HS、NIHSS评分、ET-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7.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盐酸法舒地尔治疗缺血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状态,并能显著降低ET-1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4例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一般方法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1组为30 mg盐酸法舒地尔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2次/天;对照2组为在对照1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00 mg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次/天;治疗组给予30 mg盐酸法舒地尔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2次/天,20 m L舒血宁注射液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次/天。三组均治疗14 d。在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3个月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在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2周后,治疗组评分显著改善,与对照组1组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而在治疗4周,3个月后,治疗组评分较对照1组与对照2组改善的更为显著。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1组63.3%和对照2组66.7%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疗效可靠,安全。  相似文献   

5.
早期应用盐酸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建华 《河北医药》2011,33(9):1347-1348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盐酸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起病在48h内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4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2次/d;2组均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并酌情给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等治疗,疗程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或减轻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刘瑞  朱江  赵斌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6,31(10):1603-1606
目的比较前列地尔与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7月榆林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60 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治疗组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注射液,20μ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 m L中,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NISS评分、正五聚体蛋白3(PTX-3)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3%、9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SS评分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TX-3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TX-3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斑块形成率显著下降,而稳定斑块比例上升,治疗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斑块形成率分别为35.4%、56.8%,稳定斑块所占比例分别为52.0%、9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PTX-3,提高斑块稳定性,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46-48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与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14d。对比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TESS)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TE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研究组全血高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E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采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与注射用血栓通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PTCI)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0例PTC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甘露醇、低分子右旋糖酐、舒血宁注射液等治疗;治疗组加用盐酸法舒地尔30mg及依达拉奉30mg,每天2次,静脉滴注,疗程为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4d、28d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定脑损伤严重程度,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GCS及GOS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外伤性脑梗死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张宏 《中国药业》2013,22(9):24-25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脱水剂、钙离子拮抗药、溶栓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胞二磷胆碱0.7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治疗组患者给予盐酸纳洛酮1.2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天,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进行评分,治疗后观察其疗效及肝功能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DS及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58.14%,低于治疗组的88.37%(P<0.05)。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尽快恢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8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30 m 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0.3mg/(kg·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GC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7%、9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中运动、语言、睁眼及GCS总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和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值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NSE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小牛血清去蛋白治疗急性颅脑损伤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体征,减轻炎性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孙冰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34(5):1348-1351
目的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到250 mL生理盐水中充分稀释,30 mL/次,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56%、91.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内皮素-1(ET-1)、血管生成素(An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明显降低,一氧化氮(NO)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治疗组(4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 L加入生理盐水250 m L,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消栓通络胶囊,6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NIHSS与ADL评分、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8.72%和91.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下降、ADL评分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与AD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均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积压、血浆黏度比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栓通络胶囊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能改善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降低血液黏度,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替扎尼定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2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替扎尼定片,2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舒血宁注射液,20 m L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至250 m L,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HAD评分、NRS评分、WHOQOL-BREF评分及生理应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HAD评分和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及周围环境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而餐后胰岛素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盐酸替扎尼定片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生理应激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0月天津市泰达医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1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患肢症状评分、血栓大小、患肢周径、皮温、凝血生化指标和炎症标志物。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6.7%和9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肢皮肤温度、皮肤色泽、肿胀、疼痛、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肢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栓大小、患肢周径和皮温值均显著减小(P<0.05),且治疗组血栓大小、患肢周径和及皮温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显著延长(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凝血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显著下降(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炎症标志物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可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凝血–纤溶系统,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富平县医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60 mg/m~2,根据患者血象可间隔21 d重复使用。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溶于250 mL生理盐水中,1次/d。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Karnofsky(KPS)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3%,疾病控制率为70.00%,均分别显著低于治疗组的68.33%、88.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KPS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70%、6.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盐酸表柔比星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者KPS评分和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乙酰谷酰胺与长春西汀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长春西汀注射液,20 mg加入500 m 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注射用乙酰谷酰胺,300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1次/d。两组患者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局部脑血流量(rCBF)水平,NIHSS、ESS和ADL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2.09%和95.5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VEGF和rCBF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SE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VEGF、NSE和rCBF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ADL和ESS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NIHSS、ESS和ADL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4.9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谷酰胺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性高,临床疗效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在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5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12 mL加入250 mL葡萄糖注射液充分稀释,1次/d。两组在治疗14 d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弥散加权成像和Alberta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DWI-ASPECTS)和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的变化以及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显著降低,DWI-ASPECTS评分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DWI-ASPECT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的基底动脉、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GLP-1、BDNF水平明显增多,血清NSE水平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血清GLP-1、BD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脑肽节苷脂注射液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可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改善神经功能、脑部血流和血清GLP-1、BDNF、NSE水平,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丹杞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驻马店市中心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11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注射液,100 mL/次,1次/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丹杞颗粒,1袋/次,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4.75%和96.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显著降低(P0.05),SF-36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SF-36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β骨胶原交联和骨钙素N端中分子片断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这些骨代谢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4%,明显高于治疗组的5.0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杞颗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