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患者 女,64岁.因持续性腹泻5d于2012年4月1日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钾2.9 mmol/L(正常参考值3.5 ~ 5.5 mmol/L),钠116.0 mmol/L(正常参考值136.0 ~ 145.0 mmol/L),血小板102×109/L(正常参考值100×109 ~ 300×109/L),白细胞2.9×109/L(正常参考值4.0×109 ~ 10.0×109/L). 影像检查:(1)超声:脾脏明显增大,见8.1 cm ×6.7 cm稍高回声实性肿块,边界欠清,形态不规整,可检出血流信号,脾门部血管结构紊乱,肿物与胰尾及胃底后壁界线不清(图1).(2)CT平扫:脾脏体积增大,见团块样稍低密度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平均CT值约39 HU,边界不清,内见多发点状钙化,最大截面约8.0 cm ×6.7 cm.脾门增大,结构紊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图2).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女,63岁。因影像学检查提示脾脏占位2个月余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4.1×109/L,中性粒细胞0.64,红细胞3.81×1012/L,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176×109/L。血液肿瘤标志物均正常。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肝脏正常大小,各叶比例均在正常范围,外形轮廓规整,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改变。脾内可见副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0岁,2009年体格检查发现肝、脾多发占位,外院18F-FDG PET/CT检查示:肝、脾多发占位及全身骨骼多发成骨性高密度影,但均未见18 F-FDG代谢异常增高,考虑为良性病变,未予治疗.本次就诊前十余天患者出现肩背部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伴活动障碍,无晨僵,体温37.5~38.5℃,无双手小关节肿痛.门诊以“风湿性多肌痛”收住院.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237.6(正常参考值0~10)mg/L,血红细胞沉降率90(正常参考值0~20)mm/1 h,抗“O”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抗结核抗体阴性,心率85(正常参考值60~100)次/min,Hb 119(正常参考值110~160)g/L,WBC 8.7(正常参考值4.0~ 10)×109/L,血小板299(正常参考值100~300) ×109/L,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正>病人,女,65岁。乏力2个月,发热3 d。外院查体:体温38.5℃,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血常规:WBC 50.2×109/L,N 0.86,Hb 151 g/L,PLT208×109/L。入本院后经查胸部X线平片示右肺中片状模糊影,经抗感染治疗,患者仍有低热,白细胞持续增高,多次复查WBC(3050)×109/L,N 0.8250)×109/L,N 0.820.89,脾脏经超声检查未见异常,多次血培养无细菌生长,骨髓象示粒细胞增生活跃,未见恶性肿瘤细胞。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5岁。因反复右上腹隐痛10余年并加重1月余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上腹隐痛,无反酸、嗳气、呕血、黑便、畏寒、发热、皮肤及巩膜黄染、胸闷、憋气、颜面及眼睑水肿、意识障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考虑为“胆囊炎、胃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10年间反复发作上述症状,均未系统治疗;近1月腹痛加重,伴嗜睡、意识障碍,遂入本院。查体:脾脏肋下2 cm,质软,余无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5.17×109/L,红细胞3.59×1012/L,血小板74×109/L,血红蛋白116 g/L,平均血小板体积13.5 fl。CT:脾脏体积明显增大,实质内可见多发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扫描似呈边缘强化(图1~3)。超声示:脾脏厚约5.7 cm,长约15.7 cm,实质内散在实性稍高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楚,较大者大小约2.0 cm×1.5 cm(图4)。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0岁。体检血常规三系减少。体格检查巩膜轻度黄染,肝肋下三指,脾脏肋下两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5×109/L,中性粒细胞1.0×109/L,血红蛋白(HGB)107g/l,血小板计数(PLT)47×109/L。超声检查显示肝脏增大,脾脏明显增大。腹部CT增强扫描显示肝脾明显增大,肝脾内可见多发不规则条片状、结节状低密度影,边缘不清,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延迟强化,肝内血管未见受压、移位,左肾受压,门静脉、脾静脉增粗(图1)。双侧肋骨、胸腰椎磨玻璃样密度改变,肋骨局部膨大(图2)。MRI平扫显示双股骨轻度膨胀,骨髓T 2、T 1以低信号为主,T 2WI显示病灶边缘不规则高信号,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改变(图3,4)。骨髓穿刺:找到戈谢细胞(图5,6)。结合葡糖脑苷脂酶活性检测确诊。追踪病史,该患者有1弟2妹确诊戈谢病。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40岁.因腹部外伤后不适7 h入院.查体:左下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12 g/L,红细胞3.56×1012/L,白细胞8.3×109/L,血小板150×109/L.CT示脾脏实质内见一较大稍低密度影,大小8.3 cm×6.3 cm,CT值30-50 Hu,边缘模糊,其中央区可见钙化,临床诊断脾脏占位性病变.于2008-06-05在全麻下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被膜完整光滑,外侧被膜下可触及-8 cm×6 cm大小结节状肿物,表面光滑,质硬.  相似文献   

8.
于龙  王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4):532-532,537
患者女,52岁。返酸并消瘦1年,上腹胀痛1月,加重1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糖尿病、结核病史。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中性粒细胞为80.2%;结核抗体阴性,血胰淀粉酶正常,血沉41 mm/h;血清学检查AFP1.75ng/ml,CEA 2.09ng/ml,CA12-5 22.80 U/ml,CA19-940.23 U/ml。外院胃镜示:十二指肠降段粘膜充血糜烂。外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0岁,稻农,因反复上腹部胀痛不适15年,进油腻或辛辣食物后症状明显,复发3 d于2009年5月31日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腹软,无压痛,Murphy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4×109/L,红细胞3.59×1012/L,血红蛋白115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1.4%.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和CA199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前外院超声提示肝内囊肿.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45岁。乙肝标志物阳性3年,上腹部不适3天入院。肝功能示:γ-转肽酶68U/L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60.59u/ml糖类抗原19-9 40.93u/ml。超声检查:脾脏明显增大,形态失常,实质回声不均匀,内见多个高回声包块,界清,形态规则,部分融合状,内见丰富血流信号,部分包块可见中心液化。CT检查:平扫:脾脏明显增大,其内可见多发类圆形及片状低密度影(图1)。增强扫描:脾脏内部分低密度影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与脾脏呈等密度,部分低密度影未见明显强化(图2~4)。诊断:考虑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71岁。咳嗽、咳痰、发热、口腔黏膜广泛白斑。4月前确诊多发性骨髓瘤Ⅲa期IgG型。化验:血白细胞11.1×109/L,中性0.93,淋巴0.04,嗜酸性0.02。红细胞2.77×1012/L,血红蛋白86g/L,血小板66×109/L。痰培养及涂片检查未见明显细菌生长。胸部CT示:右下肺可见团块影,周围可见  相似文献   

12.
正女,38岁,因头晕、乏力7年就诊,2012年行卵巢囊肿剥离术。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贫血貌,心肺正常,腹壁平软,脾肋下4 cm。血常规:WBC 1.43×109/L,RBC 2.80×1012/L,HGB 86 g/L,PLT 43×109/L。影像学:超声示脾门处厚6.0 cm,脾长20 cm,肋下及边,脾内见1.1 cm×1.2 cm的强回声,界限清;CT示(图1)脾外缘占10个肋单元,实质内见1.1 cm×  相似文献   

13.
骨斑症1例     
患者男,18岁。从小即有双膝关节疼痛,呈阵发性,阴天加重,曾在当地卫生院按类风湿性关节炎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于2005年5月到我院类风湿科就诊,实验室检查:WBC:7·3×109/L、RBC:5·27×1012/L、ASO:6·08Iu/L、RF:4Iu/L、ESR:2mm/h。血钙、血磷正常,碱性磷酸酶轻度升高。X线检查:双膝关节及双肩关节的干骺端及松质骨内可见多发对称性、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边缘清晰(图1A,1B);双足及双手诸骨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自芝麻粒至花生米大小之致密影,以骨端为显著,部分骨斑长铀与其骨干长轴平行(图2);骨盆平片示:双侧髂骨、股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临床无异常表现,外伤后腹部CT检查发现胰腺体部占位性病变.实验室检查:CEA:0.75 μg/L;AFP:3.09 μg/L;Ferritin:708 μg/L;CA19-9:3.14 μg/L;NSE:7.58 μg/L. CT检查:胰腺体部见大小约2.6 cm×2.7 cm×3.1 cm占位性病变,平扫呈类圆形高低混杂密度,高密度部分CT值约320 HU,低密度部分CT值约为25 HU(图1).增强扫描动脉期稍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静脉期稍低密度区轻度不均匀强化,CT值约为35 HU,延时扫描呈低密度,高密度部分三期扫描无强化(图2~4).  相似文献   

15.
病例女,78岁,2011年4月8日因"反复腹胀、纳差、乏力4个月,再发1 w"就诊.既往曾有多年"糖尿病"病史,未进行系统诊治.患者因上述症状多次于外院住院治疗,经治疗后腹胀等症状一度好转.本次因腹围迅速增大、腹胀明显入我院就诊.查体: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辅助检查:WBC 3.78×109/L;腹部B超提示:门静脉增宽,脾大,腹腔大量积液.初步诊断:(1)肝硬化失代偿期;(2)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16.
成人纵隔淋巴结核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3岁。右侧胸部隐痛不适半年,伴盗汗、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体检:全身表浅淋巴结不大,气管居中。听诊:右中肺外带呼吸音减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实验室检查:WBC9.8×109/L,N6.5×109/L,L3.8×109/L,血沉85mm/h。图1右前上纵隔增宽,内见一约4cm×6cm大小之高密度影,其中央部分密度略低,周边部分密度略高,病灶边界不清,右外侧胸壁包裹性积液图2增强扫描病灶中央为类圆形无强化低密度区,周边呈环状强化CT检查:右前上纵隔增宽,其内见一约4cm×6cm大小之高密度影,中央部分密度略低,CT值为41HU,周边部分密度略高,CT值为48H…  相似文献   

17.
患者 女,60岁。反复鼻出血伴身软乏力41余年,复发1月,加重2 d,以缺铁性贫血、贫血性心脏病入院。查体:患者呈重度贫血貌,皮肤黏膜苍白,肝脏、脾脏增大,腹部皮肤可见红斑。实验室检查:WBC 2.36×109/L,RBC 2.37×1012/L,血红蛋白46 g/L。患者直系哥哥有反复鼻出血、腹部血管畸形病史。B 超及 CT 检查见图1~6。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20岁.腰部、臀区疼痛1年余.2003年全身多发性骨折,2006年外院MRI 2次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椎间盘突出;2007年给予激素治疗3个月.体检:肥胖体型,体力差,身高缩短(从175 cm缩至165 cm);实验室检查:碱性磷酸酶8.4 μmol·s-1/L.外院检查:甲状旁腺素106 ng/L(正常值:15~88 ng/L);甲状腺CT扫描末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正>患者男,31岁。半月前体检超声检查发现脾脏肿块来我院手术治疗。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无异常发现。化验检查:血常规:WBC 5.25×10~9/L,RBC4.89×10~(12)/L。HGB143g/L,PLT163×10~9/L。CT检查:脾脏增大,脾脏上极可见类圆形密度减低影,大小约  相似文献   

20.
谢梦雨  伍兵 《放射学实践》2015,30(2):198-198
病例资料患者,男,58岁,因反复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15d入院。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385.5mmol/L,直接胆红素319.1mmol/L,CA1-99为52.41U/mL。上腹部CT平扫:胰头与十二指肠间见混杂密度团块影(图1),大小约7.9cm×4.2cm×7cm,其内见片状高密度,周边呈环状稍低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前份见大小约3.7cm×2.4cm的团状强化区,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