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体外靶向SonoVue微泡与人绒毛膜癌细胞(JAR细胞)的结合特性、结合率及靶向微泡的稳定性,为在体研究肿瘤细胞抗原的超声定位显像奠定基础。 方法用SonoVue微泡与兔抗人HCG抗体作用制成靶向造影剂、然后分别与JAR细胞及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作用,比较各自的结合率及冲洗前后的结合率。 结果SonoVue微泡与兔抗人HCG抗体的结合率为67.6%;JAR细胞与靶向SonoVue微泡的花环形成率为(84.3±5.5)%,明显高于ESC的花环形成率(11.4±1.5)%(P〈0.05);靶向SonoVue微泡与贴壁生长的JAR细胞结合率为(85.8±3.3)%,冲洗后结合率为(82.4±3.7)%(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JAR细胞与靶向SonoVue微泡的结合率为81.0%。 结论在体外靶向SonoVue微泡与JAR细胞特异性结合力具有一定的强度,可望实现靶向显影。  相似文献   

2.
目的荧光显微镜直视下对比评价P-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与普通超声微泡在炎症内皮上的粘附途径和效能。方法构建携荧光FITC、抗P-选择素单抗的靶向超声微泡(MBp)和携荧光FITC普通超声微泡(MB),随机经静脉弹丸式分别注入对照组(10只)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处理组(10只)的小鼠提睾肌炎症模型。同时,20高倍荧光显微镜观测5min内两组不同微泡在提睾肌微血管中的粘附数量和粘附途径。结果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为(12±2.6)个/视野,而MB粘附数量为(3±1.2)个/视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NF—α处理组MBp粘附数量分别为对照组MBp和MB的(6.4±1.7)倍和(9.9±2.1)倍(P〈0.01)。TNF-Ⅱ处理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9.6±2.6)%和(56.6±25.4%)的MBp通过直接与内皮细胞结合实现粘附,而MB内皮粘附率仅为(24.6±23.3)%和(20.0±27.4)%。结论与MB比较,MBp能高效、特异地粘附于炎症组织血管内皮上,应用其可有效评价血管内皮炎症反应或其他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抗心肌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靶向微泡能否提高血管生成素-1基因在缺血心肌中的转染效率.方法 体外实验检测抗ICAM-1靶向微泡与经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后的ECV304细胞结合的程度.体内实验分三组:①对照组:hAng-1基因+超声照射;②非靶向微泡组:携hAng-1基因微泡+超声照射;③靶向微泡组:携hAng-1基因的抗ICAM-1靶向微泡+超声照射.制作兔急性心梗模型,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从静脉导入hAng-1基因.2周后心肌造影检测梗死心肌灌注状况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Ang-1基因的mRNA表达以评价转染疗效.结果 携抗ICAM-1抗体的微泡在体外能大量靶向结合到产生炎性反应的ECV304细胞周边.应用靶向微泡转染2周后,左室内径减小,射血分数升高,但与非靶向微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肌造影显示心肌内造影剂填充量较非靶向微泡组增多,且 RT-PCR定量灰度分析hAng-1mRNA(1.04±0.08)高于非靶向微泡组(0.53±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泡与抗ICAM-1抗体连接后形成靶向微泡载体,可明显提高hAng-1基因在体内的转染效率,增加心肌梗死后局部的血管新生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制磷脂微泡和声诺维两种微泡对大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自制微泡即刻组、自制微泡24 h组、声诺维即刻组和声诺维24 h组,各组由尾静脉注射相应微泡后,在探头频率为1 MHz、声强4 W/cm2、辐照时间1.0 min参数下超声照射大鼠脑部,大体观察脑组织的蓝染程度及范围;伊文思蓝测定法观察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光镜下观察脑组织、脑细胞和血脑屏障病理学改变.结果 声诺维24 h组大鼠脑组织蓝染程度及范围明显小于其他各组,脑组织通透性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HE染色各组未见大鼠脑组织损伤及血细胞渗出.结论 自制磷脂微泡开放大鼠血脑屏障效果与声诺维相比无明显差异,且自制微泡开放血脑屏障的效果更为稳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证实超声介导阳离子微泡能显著提高微泡的携基因量及体内转染后的血管新生效应来探讨阳离子微泡作为基因载体的价值。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阳离子微泡与声诺维微泡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构建兔子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阳离子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阳离子微泡并进行转染)、声诺维微泡组(超声靶向破坏携SDF-1α基因的声诺维微泡并进行转染)和对照组(不进行转染)。转染后3 d后3组各取3只兔子处死,ELISA检测目的基因蛋白表达情况;转染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超声造影,检测兔子心功能及心肌灌注情况,之后全部处死,免疫组化检测心肌血管新生效应。结果阳离子微泡组基因携带率是声诺维微泡组的11倍。阳离子微泡组SDF-1α蛋白表达是声诺维微泡组的4倍,对照组的9倍。阳离子微泡组在心肌毛细血管新生效应、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方面均优于声诺维微泡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阳离子微泡能明显提高在体外的基因携带效率,从而使体内转染效率增强,更好地促进心肌血管新生,是一种高效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人绒膜促性腺激素(HCC)对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运用S-P法,对4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β-促绒膜性腺激素(β-HCG)多克隆抗体和抗因子F_Ⅷ相关抗原抗体(P_ⅧRA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癌组织、癌旁、正常组织各区域β-HCG的表达和MVD。结果:所有胃癌组织中,β-HCG仅在癌细胞内阳性表达,表达率为37.5%(15/40)。MVD在癌组织为27.4±7.1,癌旁为11.9±5.4,正常组织为4.8±1.5(P<0.05~0.01)。β-HCG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β-HCG阴性组(P<0.05),β-HCG,MVD和组织类型无关(P>0.05),但β-HCG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伴有血道转移组的β-HCG,MVD均高于不伴血道转移组(P<0.05)。结论:微血管生长与肿瘤的生长,血道转移有关,而HCG对肿瘤的微血管有一定的促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静电吸附法制备的携细胞间黏附分子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外和体内的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静电吸附法制备携ICAM-1抗体的靶向SonoVue微泡.体外培养经IL-1β刺激大量表达ICAM-1的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靶向微泡与其结合能力.构建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进行靶向微泡的心肌造影,采用冷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法榆测靶向微泡与受损血管内膜结合能力.结果 在体外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与刺激后ECV304细胞紧密结合,仅有少量靶向微泡与正常ECV304细胞结合.体内实验中,可见大量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兔梗死心肌受损血管内膜处黏附,仅可见少量靶向微泡在正常血管内膜处黏附.结论 携ICAM-1抗体靶向微泡在体内、体外均能与受损血管内皮特异性结合,不仅有利于靶向超声造影显像,更为微泡携带药物或基因在局部定向释放开辟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静电吸附法和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制备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抗体靶向纳米微泡的物理特性和靶向黏附率。方法分别应用静电吸附法和生物素一亲和素桥联法制备PSMA抗体靶向的纳米微泡,检测其物理性状;光镜下观察两种微泡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和c4—2的靶向能力,并与胃癌细胞MKN45对照;对比分析两种靶向纳米微泡的粒径、浓度及与前列腺癌细胞结合能力。结果两种靶向纳米微泡均呈圆形,表面光滑,大小均匀,分散度好,无聚集,粒径均〈1000nm。静电吸附法制备的靶向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702.96±66.65)nm,平均浓度为(3.46±0.30)×10^8/ml,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黏附率(77.2±3.19)%,与C4-2细胞黏附率(61.00±4.47)%;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制备的靶向纳米微泡平均粒径为(609.90±37.40)nm,平均浓度约(4.52±0.19)×10^8/ml,与前列腺癌细胞LNCaP黏附率(96.60±1.14)%,与C4-2细胞黏附率(94.00±1.58)%。两种靶向纳米微泡的粒径、浓度及与前列腺癌细胞黏附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胃癌细胞MKN45均无黏附。结论生物素-亲和素桥联法是一种高效、灵敏、稳定、特异性强的PSMA抗体靶向微泡制备方法,较静电吸附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靶向微泡对肿瘤新生血管的靶向效应.方法 通过生物素桥接法制成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的靶向脂质微泡(MBa)、对照微泡携同型抗体脂质微泡(MBc);选取12只HepG2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肿瘤组)和正常对照裸鼠(对照组),经尾静脉随机注射MBa、MBc和RGDfvV封闭10 min后再注射MBa(Blocking+MBa),并行对比超声检查,测量声强度(VI).分别取肿瘤组肿瘤组织和对照组正常骨骼肌组织行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肿瘤组中MBa的VI值(17.43±3.30)U,较MBc的VI值(5.88±1.04)U增大近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应用RGDfvV封闭αvβ3-整合素后MBa的VI值降至(6.14±2.25)U,与MBc及对照组的各VI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肿瘤组织的新生血管内皮有大量αvβ3-整合素显色,可被RGDfvV封闭;而骨骼肌中仅有少量αvβ3-整合素显色.结论 携抗αvβ3-整合素单抗的靶向微泡对肿瘤新生血管具有明显的靶向效应,有望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制备同时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的双靶向微泡,鉴定其基本性质,并观察体外寻靶能力.方法 采用“生物素-亲和素”桥连法分别构建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双配体(MBD)、携抗ICAM-1单抗(MBICAM-1)和携抗CD34单抗(MBCD34)3种靶向微泡,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靶向微泡的形状,并用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靶向微泡的基本特性和抗体结合率.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双靶向微泡与内皮祖细胞(EPCs)和损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的结合情况.结果 3种靶向微泡的形状、粒径、表面电位及抗体结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BD的回声强度高于MBICAM-1、MBCD34和普通生物素化微泡(MBBiotin)(P<0.01).MBD与EPCs和损伤HUVECs的结合率明显高于MBBiotin(P<0.01),MBD和MBCD34与EPCs的结合率、MBD和MBICAM-1与损伤HUVECs的结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了携抗ICAM-1单抗和抗CD34单抗的双靶向微泡,体外实验证实此双靶向微泡与内皮祖细胞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均能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体外模型评价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溶栓治疗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建立中心静脉置管堵塞的体外模型后,在模拟人体血管系统中输入微泡混悬液,按诊断超声分为低机械指数组,中机械指数组,高机械指数组(每组各重复20次)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导管再通率及血栓溶解率.结果 高机械指数组导管再通率及血栓溶解率较其余两组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 体外实验结果表明,高机械指数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效应能有效解决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堵塞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低频超声联合微泡对前列腺癌DUl45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前列腺癌DUl45细胞,细胞呈对数生长时分为4组进行实验:对照组(细胞悬液1ml)、单纯微泡组(800μl细胞悬液加入200μl微泡剂SonoVue)、单纯低频超声组(1ml细胞悬液以频率80kHz、声强0.45W/cm2超声辐照30S)、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800μl细胞悬液加入200μl微泡剂SonoVue后立即以频率80kHz、声强0.45W/cm2超声辐照30s)。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对照组、单纯微泡组、单纯低频超声组、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细胞存活率、凋亡率、VEGF蛋白表达量差异,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对照组、单纯微泡组、单纯低频超声组、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00%、(96.50±12.49)%、(93.20±5.31)%、(81.30±9.32)%;凋亡率分别为(1.10±0.26)%、(1.78±0.63)%、(5.85±0.45)%、(9.36±0.90)%;VEGF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81±0.05、0.79±0.06、0.58±0.04、0.38±0.05。单纯微泡组、单纯低频超声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88,P〈0.05)。单纯微泡组细胞凋亡率、VEGF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低频超声组、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细胞凋亡率均高于对照组,VEGF蛋白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4.09、24.51、8.06、14.89,P均〈0.05)。低频超声联合微泡组细胞凋亡率高于而VEGF蛋白表达量低于单纯低频超声组,且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q=10.42、6.83,P均〈0.05)。结论微泡能增强低频超声抑制前列腺癌DUl45细胞增殖及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前列腺癌DUl45细胞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肺不张时多形核白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s,PMNs)肺内聚集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C组)、褪黑素对照组(M组)、肺不张组(AC组)和褪黑素肺不张组(AC+M组)。所有大鼠右侧卧位切开胸腔,AC组和AC+M组游离左主支气管并用丝线结扎造成肺不张。手术结束后各组分别给予乙醇或褪黑素,24h后取大鼠左侧肺组织标本检测。结果:AC组与AC+M组相比,PaCO2较高[(50±4.24)mmHg比(30±8.9)mmHg,P<0.01],PaO2较低[(45.9±13.1)mmHg比(83.3±10.8)mmHg,P<0.01]。AC+M组肺组织IL-8浓度显著低于AC组[(53.58±18.1)pg/mL比(87.33±29.1)pg/mL,P<0.01],HE染色肺组织计数10个视野的PMNs总数AC+M组显著低于AC组[(216.3±27.14)比(452.1±75.31),P<0.01]。结论:褪黑素能够抑制肺不张时期PMNs在肺组织内的聚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国产超声造影剂全氟显与声诺维的成像效果,并定量分析两者的差异。方法建立裸鼠结肠癌CT26肝区皮下移植瘤的动物模型,随机应用声诺维和全氟显2种超声造影剂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2种超声造影剂的成像特征,并应用SonoLiver软件定量分析2种造影剂造影成像效果及定量结果的差异。结果与肿瘤周围正常肝实质相比,肝区皮下肿瘤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退,整体低增强,两者超声造影剂成像效果肉眼观察无显著差异。2种造影剂间超声造影定量参数比较,达峰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减半时间、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上升支曲线下面积、下降支曲线下面积、曲线下面积、上升支曲线下面积比、下降支曲线下面积比(49.53%±24.38%vs45.04%±17.03%,11.68s±3.07svs13.76s±2.92s,12.76s±4.12svs15.26s±3.74s,50.57s±28.32svs48.75s±9.85s,4.48±2.82vs3.18±1.49,0.67±0.34vs0.60±0.20,3032.78%±1343.12%vs3258.77%±1369.84%,11647.38%±6183.10%vs10439.04%±4604.65%,14680.17%±7469.85%vs13697.81%±5831.99%,264.25±146.93vs222.24±92.16,241.67±119.97vs231.97±10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裸鼠耐受性好,存活率100%。结论超声造影剂全氟显与声诺维成像效果肉眼观察无统计学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亦无统计学差异,成像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扁桃体摘除对IgA肾病(IgAN)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37例IgAN病人(A组)及37例非肾炎慢性扁桃体炎病人(B组),10例正常人(C组)。对A、B两组实施扁桃体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及摘除后1、3个月外周血CD4^+CD23^+细胞比例。收集IgAN病人的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尿红细胞。【结果】A组CD4^+CD25^+细胞数显著低于B、C两组(P均〈0.05),后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为1.32%±0.313%,3月为3.01%±0.310%,术后1个月与B组及C组有明显差剐(P均〈0.05),术后3个月与B组及C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A组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尿及蛋白尿均较术前明显减少;随着血尿、蛋白尿逐渐减少而外周血CD4^+CD25^+细胞数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结论】扁桃体切除术可改善IgAN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夏国志  范迪  姚晓伟  王亚丽  陈新义 《临床荟萃》2010,25(22):1933-1935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左心室射血功能正常的心力衰竭(HF-NSF)患者左心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对94例心力衰竭患者(LVEF正常组28例、LVEF减低组66例)和36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左心房收缩前容积(Vpre)、左心房最小容积(Vmin)、左心房最大容积(Vmax)、左心房每搏量(LASV)、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左心房射血力(LAEF);在SRI模式下测量心室收缩期应变率(SSr)、心室舒张早期应变率(ESr)、心房收缩期应变率(ASr).结果 Vpre、Vmin、Vmax及LAPEF对照组与LVEF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V、LAAEF及LAEF在两组间比较(18.38±3.07)ml vs(20.68±2.69)ml、(0.39±0.08)%vs(0.46±0.08)%、(44.32±5.92)%vs(46.83±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正常组ASr、SSr高于对照组(2.52±0.44)s-1 vs(2.15±0.42)s-1、(3.05±0.47)s-1 vs(2.74±0.42)s-1(P<0.05);ESr呈递减趋势(2.44±0.56)s-1vs(2.73±0.51)s-1(P<0.05).相关分析显示ASr与LAEF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SRI可敏感地量化评价HF-NEF患者左心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评价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短期影响.方法 收集因首次ASTEMI住院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5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及室壁运动状态将心肌分为梗死组(MI组,n=89)、缺血组(ISCHE组,n=93)及对照组(Con组,n=117).于术前3d内及术后1个月行常规超声和TDI检查.测得左心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左心室局部心肌功能指标及收缩同步性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收缩末内径(LVESD)及收缩末容积(LVESV)缩小[(56.00±2.95)mm vs.(54.42±3.50)mm;(33.83±4.24)mm vs.(31.42±3.82)mm;(45.58±9.40)ml vs.(43.25±9.64)ml;P<0.05];射血分数(LVEF)增加[(56.42 ±5.93)% vs..(58.92±5.32)%,P<0.01];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度(S'a)增加[(8.60±2.25) cm/s vs.(11.86±2.66) cm/s,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二尖瓣环舒张期峰速度(E/Ea)减小(6.91±1.06 vs.5.52±1.18,P<0.01);左心室12节段收缩期纵向速度达峰时间标准差T-SD有减小趋势,但未见统计学差异[(42.37±20.41) ms vs.(37.60±17.07) ms,P>0.05].ISCHE组心肌应变(S)增加[(12.73±4.96)% vs.(15.02±4.70)%,P<0.05],但MI组无变化[(11.33±4.99)% vs.(12.56±5.10)%,P>0.05].结论 择期PCI可短期内改善ASTEMI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舒张功能和缺血心肌的功能.组织应变成像(SI)可敏感、准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及局部心肌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检测和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肾脏微循环灌注情况及其变化特点,探讨早期诊断原发性高血压病肾脏损害的新方法。方法1级、2级和3级高血压病患者21例、19例和16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非高血压病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应用实时灰阶谐波成像技术观察肾实质血流灌注,记录造影剂灌注增强的时间-强度曲线,观察和分析曲线形态及参数的变化。结果①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形态的变化:高血压病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曲线形态宽大,并随着高血压病程度的加重,曲线宽大的趋势愈加明显。②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参数的变化:高血压病1级、2级和3级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曲线达峰时间延迟[(48.28±9.86)s、(53.26±7.80)s、(59.26±6.68)s与(36.69±7.84)s,均P〈0.05],峰值强度减半时间延长[(120.26±3.25)s、(125.78±5.14)s、(130.65±4.15)s与(109.20±4.21)s,均P〈0.05],曲线下降斜率减慢[(0.0032±0.004)s、(0.0026±0.006)S、(0.0019±0.008)s与(0.00444,-0.0002)s,均t9〈0.05],峰值强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高血压病各组间峰值强度减半时间呈逐渐延长,曲线下降斜率呈逐渐减小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超声造影可以有效地观察和分析高血压病肾脏微循环灌注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高血压病患者早期即存在肾脏微循环灌注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分析157例甲状腺弥漫性疾病患者及50例甲状腺正常者的剪切波速度(SWV).结果 (1)21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SWV(2.12±0.26) m/s,102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SWV(2.32±0.43) m/s,34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SWV:24例显示“X,XX m/s”;余10例SWV:(2.90 ±0.76) m/s;病例组SWV:(2.34±0.53) m/s,50例甲状腺正常者SWV:(2.04±0.38) m/s;(2)病例组与对照组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三组分别与对照组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例组三组组间SWV比较: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与桥本甲状腺炎SW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甲状腺炎与亚急性甲状腺炎S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对于甲状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