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湿病与疫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风湿病患者询问有关他们能否注射疫苗的问题。由于风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服用类固醇激素和 /或免疫抑制剂 ,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而风湿病本身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 ,也使这些患者的免疫应答受到影响 ,因此 ,风湿病医生对这些患者能否注射疫苗都持保守态度。那么风湿病、患有风湿病正在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与疫苗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这是每个风湿病医生和患者都共同关心的问题 ,现对风湿病与疫苗的关系综述如下。风湿病的发病与患者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 (其中包括病毒和细菌感染 )和性激素有关 ,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风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对肝功能和HBV复制的影响.方法 分析并随访21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风湿病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19例,大三阳2例.Ⅰ组为12例使用免疫抑制剂组;治疗采用甲氨蝶呤(MTX)和来氟米特(LEF)中的一种或两种联合柳氮磺吡啶(SASP)或羟氯喹(HCQ);其中3例患者因HBV-DNA>105拷贝/ml加用了抗HBV治疗;随访7~47个月,4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无HBV复制加重者.Ⅱ组为9例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激素使用量为泼尼松0.8~1.2 mg·kg-1·d-1.2例单用激素,3例合用环磷酰胺(CTX),2例合用MTX,1例合用HCQ.所有患者均加用抗病毒治疗.随访3~50个月,有2例出现ALT升高,无HBV复制加重者.结论 合并HBV感染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若HBV-DNA<105拷贝/ml使用小剂量免疫抑制剂较为安全;在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时,建议加用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其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硫唑嘌呤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剂量硫唑嘌呤(AZA)在风湿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对109例接受小剂量AZA治疗的风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参照国家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对药物不良反应(ADR)关联性评价进行筛选.结果 20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3%,白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继发感染最常见;100 mg/d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50 mg/d者(P<0.05);联合其他改变病情抗风湿病药(DMARDs)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单独用药无差异(P>0.05);联合激素者白细胞下降出现的时间较无联合激素者迟(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非SLE组(P<0.01).结论 小剂量AZA不良反应多数比较轻微,发生率与剂量相关;联合用药并不一定增加AZA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联合激素治疗者白细胞下降可能较晚出现.  相似文献   

4.
风湿性多肌痛(polymyalgiarheumatica,PMR)是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炎性疾病,缺乏标准化的分类标准已成为阻碍PMR规范化治疗的重要原因,201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LeagueAgainstRheumatism,EULAR)联合发表PMR暂行分类标准,大大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常用抗风湿药、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副作用甚重,而中医药治疗该病疗效确切,且副作用较小。《金匮要略》〔1〕指出肝肾不足是本病基本病机,本文观察补肝肾祛风湿为主治疗晚期RA的临床效果。1资料与方法1.1纳入标准参考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2010ACR/EULAR)RA分类标准〔2〕;X线改变分期标准参考2010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标准〔3〕,符合Ⅲ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国服用糖皮质激素风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病情况和诊疗现状,以期引起对骨质疏松防治的重视。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3年1月31日,在全国46家风湿病专科医院对3 136例曾经或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用药情况及骨量调查,了解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结果 (1)所有调查患者中,主要病种为类风湿关节炎(1 069例)和系统性红斑狼疮(983例)。3 136例患者中90%存在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其中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41.4%。44.7%的患者在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用量(等效于泼尼松)7.5 mg/d,调查当时糖皮质激素剂量≤2.5 mg/d者仍有58.5%存在骨质疏松。(2)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及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小于30岁的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总发生率为74.4%。(3)女性风湿病患者骨密度异常比例高于男性,平均停经年龄低于正常人群(45.8岁)。(4)抗骨质疏松药物使用不规范,32.7%的患者从未预防性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在T-2.5的患者中,35.6%未给予预防性抗骨质疏松治疗。主要用药为钙和维生素D,20.9%的患者仅给予钙剂单独治疗,仅有4%使用膦酸盐类药物。结论我国应用糖皮质激素的风湿病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且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风湿病患者逐渐增多.老年风湿病患者中骨关节炎和风湿性多肌痛的患病率明显增多,而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脊柱关节病等常见风湿病的表现往往不典型,与年轻患者有明显差异.老年风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其疾病特点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并要特别重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本文对常见老年风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总结,可能对提高临床医师对老年人风湿病的诊治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法(TSPOT)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对风湿病患者潜伏结核感染(LTB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60例明确诊断的风湿病患者进行LTBI的筛查.包括询问病史、胸部X线片、PPD试验及应用TSPOT-TB试剂盒对血液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Mtb)特异性T细胞应答的检测,同时对所有病例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TSPOT检测阳性率24.1%,PPD试验阳性率为39.4%,两者一致率为61.0%.其中PPD阴性/TSPOT阳性29例,PPD阳性/TSPOT阴性67例.卡介苗(BCG)接种史/既往结核病史的患者PPD试验的阳性率显著增高(P<0.05/P<0.01),但两者在TSPOT检测的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7例患者使用生物制剂,9例使用异烟肼预防抗结核治疗,27例因PPD或TSPOT阳性放弃生物制剂治疗.TSPOT(-)PPD(++)的23例患者均在未预防抗结核下按计划接受了生物制剂治疗,上述患者在随访6~18个月期间尚无活动性结核发生.结论 TSPOT技术可能对风湿病(尤其拟接受生物制剂)患者LTBI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患者使用唑来膦酸的急性期反应并总结对应策略。方法选择风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或者风湿病并发骨量低下,同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记录唑来膦酸使用时急性期反应观察指标及药物干预情况。将患者分为系统病变组和关节炎组,长期激素组和非激素组,比较各组出现急性期反应情况。结果纳入患者共95例,男性21例,女性74例,其中44例(46.3%)患者出现不同种类的急性反应症状共131人次。发热为最常见的急性期反应,28例(29.5%)出现发热,26例为中低度发热,2例高热;其次为头痛(22.1%)、肌痛(15.8%)和关节痛(12.6%);21例(22.1%)患者给予药物干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关节炎组患者易出现急性期反应(OR=1.430,95%CI:1.052~1.846,P=0.020),而长期使用激素是出现急性期反应的保护因素(OR=0.472,95%CI:0.058~0.899,P=0.013)。结论风湿病并发骨代谢异常患者可安全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无严重急性期反应,长期使用激素可减少急性期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AP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 其特征是反复动脉、静脉或微血管血栓形成、病态妊娠或持续的抗磷脂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ies, aPL)阳性。目前针对APS的研究和试验, 应用的分类标准多为2006年于悉尼(Sydney)修订的札幌(Sapporo)标准, 但其并未纳入基于证据的对分类标准的定义(如aPL阳性、微血管疾病或病态妊娠), 导致研究包含了具有不同风险特征的异质性"aPL阳性"患者群体。基于此, 为开发新的高特异性APS分类标准, EULAR和ACR采用分级聚类、加权和风险分层等多种方法制定出了新的APS分类标准, 并于2023年8月在Arthritis Rheumatol上发布。新的分类标准如图1所示, 与2006年悉尼分类标准相比, 除了明确各临床标准的定义, 一个重要更新是确定了血栓事件的危险分层:(1)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分层(≥1个主要危险因素或≥2个次要危险因素):①主要危险因素:a:活动性恶性肿瘤:未接受治疗/根治性治疗, 正在进行根治性治疗包括激素治疗, 或在血栓发...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 红细胞沉降率升高, 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 主要侵犯大、中动脉, 病变呈节段性、坏死性, 组织病理学呈肉芽肿样炎症。我国目前尚缺乏GCA的流行病学资料, 实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GCA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及脑血管事件。PMR发病率为GCA的3倍, 临床上需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GCA患者中40%~60%合并PMR, PMR患者中约15%合并GCA。为推进GCA和PMR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2005年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 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 制定了本规范, 旨在规范GCA和PMR的诊断和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风湿性多肌痛(PMR)和巨细胞动脉炎(GCA)的临床差异,总结GCA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2010年8月至2019年9月住院的12例巨细胞动脉炎患者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与GCA组患者进行2∶1年龄、性别相匹配的PMR患者形成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临床特点,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分类变量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GCA住院患者共12例,男女比例1∶11,发病年龄(67±7)岁,GCA患者以PMR形式起病的最为常见(7/12,58%),PMR与GCA患者从发病到诊断的过程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均是肩痛,与PMR患者相比,GCA患者病程中具有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为头皮痛(P=0.031)、下颌跛行(P=0.031)和偏头痛(P<0.01)。实验室检查可见GCA患者肌酸激酶较PMR患者稍高[(60±27)U/L与(41±15)U/L,t=1.098,P=0.029],其余实验室检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比较PMR症状起病的7例GCA患者及同期住院的24例PMR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影像学中血管超声病变检出率高,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在不典型患者中是有效的诊断方法。结论GCA患者以PMR形式起病的最为常见,病程中出现头皮痛、下颌跛行和偏头痛则提示GCA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清中两种可溶性黏附分子(sA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选择素E(sE-selectin)的水平,并揭示两种sAM与临床病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种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30例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血清中sICAM-1、sE-selectin的含量,并分析两种sAM与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所测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包括3个组)血清中sICAM-1、sE-selectin水平较非自身免疫性风湿病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RA组患者血清中sICAM-1与类风湿因子(RF)呈正相关。PM/DM组患者血清sE-selectin水平与肌酸激酶(CK)值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sICAM-1和sE-selectin参与了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发病过程。异常升高的sICAM-1、sE-selectin水平可反映某些类型的自身免疫性风湿病(RA、PM/DM)的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改进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修订的类风湿关节炎(RA)分类标准,增加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和(或)保留类风湿结节或放射学改变等,探讨不同条件下的标准(分别称为RA-6、RA-7以及RA-8)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选取2006-2008年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具有关节症状的患者604例,其中,RA患者312例,其他风湿病患者292例.在总结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的基础上,对1987年ACR分类标准以及RA-6、RA-7和RA-8进行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并探讨其对于RA,尤其早期RA的诊断价值.结果 ①对于病程≤2年的早期RA患者,1987年ACR标准、RA-6、RA-7和RA-8的敏感性分别为82.0%、91.0%、87.0%和87.0%,特异性分别为95.6%、83.9%、95.6%和95.6%.②在全部RA患者中,1987年ACR标准、RA-6、RA-7和RA-8的敏感性分别为92.3%、96.8%、94.6%和94.6%,特异性分别为92.8%、83.6%、92.8%和92.8%.结论 1987年ACR的RA分类标准对早期RA诊断的敏感性较低.RA-6可以提高诊断的敏感性,但是特异性降低.RA-7和RA-8在提高敏感性的同时并不降低特异性,两者具有相同的诊断价值,但是,RA-7更简便实用,可能对RA诊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言——重视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风湿病的发病率将越来越高,骨质疏松症(OP)、骨关节炎(OA)发病率随老年人年龄的增长将直线上升。与年轻患者相比,老年风湿病特点有:疾病谱(包括病种、性别、年龄)分布不一,如OP、OA、干燥综合征(pSS)、风湿性多肌痛(PMR)等好发于老年人;同一疾病其临床表现不一,即发病的首发症状及病情轻重不一样;治疗药物的种类和剂量选用不一样;对治疗的个体反应不一样;同一疾病其预后也不一样。老年风湿病的诊治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2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在Ann RheumDis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成年自身免疫炎性风湿病(autoimmune inflammatory rheumatic diseases,AIIRD)患者疫苗接种的相关建议. 近年来,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治疗药物和策略的不断发展,AIIRD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风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或是由于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治疗等原因,成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除活动性肺结核外,很多患者表现为痰菌阴性、无症状的潜在结核病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cction,LTBI),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有效的方法来诊断LTBI.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明显改善了风湿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使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也改变了本病的病程。为阐明当前儿童风湿病的特点,作者对比研究21例风湿病患者,其中1981—1982年174例,1963—1965年247例。421例中处于活动期患者380例。比较发病年龄,提示小于7岁的患者1982年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风湿病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应用生物制剂(包括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托法替布、巴瑞替尼、托珠单抗)的安全性,为风湿病患者在疫情爆发期间能否使用生物制剂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通过电话随访和自制问卷的方式,对1 154名在COVID-19疫情爆发(即2019年12月)前有生物制剂使用记录的湖北省风湿病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诊断、病程、合并症、用药史、有无疾病复发、COVID-19暴露史、是否感染COVID-19等。结果:排除疫情期间不在湖北居住(2019年12月~2020年4月)、失访或死亡(死因非COVID-19),及停用生物制剂超过该药物五个半衰期以上的患者,湖北省共计有999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使用生物制剂患者均未感染COVID-19,仅1例患者在停用巴瑞替尼1个月后感染COVID-19。相较于疫情期间停用生物制剂的患者而言,使用巴瑞替尼的风湿病患者复发率较低。其他生物制剂组如托珠单抗、依那西普、阿达木单抗中,停药组和用药组的激素及抗风湿类药物(DMARDs)使用率、疾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疫情期间风湿病患者使用生物制剂并不会增加感染SARS-CoV-2的风险,可持续使用生物制剂或靶向抑制剂,以降低疾病复发率及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0.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和地塞米松治疗狼疮脑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狼疮脑病是SLE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结果可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目前尚缺乏特异性或有效的治疗方法。寻找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997年 8月至 2 0 0 0年 7月我们对 10例狼疮脑病住院患者采用甲氨蝶呤 (MTX)和地塞米松 (DXM )鞘内注射 ,取得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0例患者均具备下列条件 :①符合 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②临床上具有精神和神经异常表现 ,脑脊液 (CSF)和 /或头颅CT、MRI检查有异常 ,除外尿毒症、高血压、激素及感染等因素所致的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