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压氧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确诊的血管性痴呆8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应用丹参20ml加入0.9%NS 250ml中静滴,脑复康50ml静滴,1次/d,14d为1个疗程,共2疗程;高压氧组40例,给予高压氧治疗,1次/d,12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认知障碍和痴呆程度评分,以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为症状改善评价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高压氧组MMSE评分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氧组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DL评分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压氧组(89.7%)优于对照组(47.1%)。结论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有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2.
管叶明  唐巍  汪青松 《安徽医学》2009,30(4):452-453
目的评价针灸在血管性痴呆治疗上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8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针灸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欣络舒;针灸组在口服欣络舒同时针刺百会、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穴,艾灸神阙穴。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疗效。结果12周末针灸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入组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2周末针灸组患者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百会、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穴和艾灸神阙穴可明显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N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0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VCIND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单用尼莫同治疗,B组患者单用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C组患者采取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MoCA量表评分及MMSE评分变化。结果A组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低于C组(P〈0.05):C组治疗后MoCA量表评分和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A、B组治疗后两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同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VCIND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MoCA量表评分及MMSE评分,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96例慢性血管性痴呆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医针刺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75%较对照组的79.17%比较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NIHSS 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 MMSE 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 NIHSS、MMSE 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HDL -C、甘油三酯、血流平均速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后与本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 HDL -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血流平均速度差异显著(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9例脊髓损伤患者以就诊时伤后时间的长短分为两组,伤后时间为6个月以内的患者为观察组,共计73例。伤后时间为6个月-1年的患者为对照组,共计56例。治疗前进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两组都接受相同的系统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两个月。治疗后再进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间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MB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MBI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分值为中等以上的患者为68.5%。而对照组在治疗后,仅有46.5%的患者MBI分值达到中等以上。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和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自拟醒脑增记方对血管性痴呆(。肾虚髓减证)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将痴呆发病在脑血管病发病后3个月以上,且发病持续3个月的血管性痴呆(肾虚髓减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醒脑增记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叶片、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两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评分、痴呆行为量表(BBS)评分、肾虚髓减证中医证候治疗前后变化情况。两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评定结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平均积分、MMSE量表评分、BBS量表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或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平均积分、MMSE量表评分、BB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增记方治疗血管性痴呆(肾虚髓减证)疗效满意,是治疗本病证理想的方剂。  相似文献   

7.
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和对照组(药物治疗),连续治疗12周,在治疗前和治疗第4、8、12周时进行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治疗前后两组的MMSE和ADL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精神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合并精神症状患者64例,分为利培酮+多奈哌齐组(A组)和阿立哌唑+多奈哌齐组(B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周采用BEHAV—AD量表进行评定患者病理行为,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A组治疗后4周BEHAV—AD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4周及8周后均出现显著下降(P〈0.05).B组治疗4周及8周BEHAV—AD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B组行为紊乱、抑郁、焦虑较A组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偏执、幻觉、攻击行为、谵妄等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4周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B组TES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多奈哌齐可有效缓解该类患者精神症状并有较低的副反应发生,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性痴呆合并精神症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收治的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应用脑保护剂等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0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连用3周。尼莫地平片40mg/次口服,3次/d,连用3周。3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MMSE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MSE评分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脑通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②方法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脑通片组)32例和对照组(脑复康片组)32例,治疗前后以MMSE和ADL进行评分,治疗前后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等。③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MMSE评分、AD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有效率(87.5%)和显效率(68.75%)均高于对照组(68.75%和43.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④结论尼麦角林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不仅安全,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氟西汀用于老年高血压并发抑郁症的临床降压疗效。方法 将70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仅接受常规降压治疗: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口服,bi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mg,口服,qd。疗程共8周。分别于8周内对两组的血压、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2.29%)要高于对照组(45.71%)(P〈0.05),其中治疗组显效率(54.29%)要明显高于对照组(17.14%)(P〈0.05);治疗组HAMD评分逐渐减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8周后HAMD-24减分率为57.29%(〉50%),具有临床疗效;对照组HAMD-24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HAMD-24评分于4周及8周后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氟西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抑郁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使用高压氧治疗1次/d,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0.2g,3次/d,治疗前及治疗60d后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Barthel指数评分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34例,对照组总有效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较前明显增加,治疗组增加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明显改善患者智能障碍和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优于单用高压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发生的特点,为血管性痴呆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经CT或MRI证实),3个月后行相关神经心理评估量表检测,依据评分结果分为痴呆组12例,非痴呆组38例。另取23例认知正常人为对照组。结果①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为24%,MMSE评分和MOCA评分呈高度相关(r=0.841,P=0.000)。②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各梗死部位无明显差异(P〉0.05)。③痴呆组与非痴呆组比较,吸烟有差异(P〈0.05),余各危险因素均无明显差异。④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脑血管病与脑白质病变有差异(P〈0.05)。⑤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对照组比较,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注意计算、短程记忆、语言复述、阅读理解、语言理解、言语表达有差异(P〈0.01);非痴呆组与对照组比较,物体命名有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后血管性癌桌的岩痈率高.大部分-ik知亚项均可累及.脑血管痈与脑白盾痈变是冀高危园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西洛他唑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对比阿司匹林治疗该病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在我院住院治疗临床资料,实验组60例采用洛他唑治疗,对照组60例服用阿司匹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MMSE及ADLBarthel指数变化、随访12个月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西洛他唑治疗后患者MMSE评定平均为24.28,阿司匹林治疗后MMSE评定平均分20.11,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洛他唑治疗后ADL Barthel指数平均为49.93,阿司匹林治疗后ADLBarthel指数平均分38.27,两组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西洛他唑治疗后仅1例发生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治疗后共见5例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可降低脑梗死后血管性卒中发生率,提高患者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盐酸多奈哌齐应用于老年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的84例痴呆患者,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其进行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简称MMSE)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简称ADL)的评定,然后与正常组相比较。结果治疗8周后,老年性痴呆(简称AD)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痴呆(简称VD)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均未得到显著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痴呆患者MMSE评分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L评分未有显著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显著性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6.
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临床疗效、安全性。方法9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采用都可喜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各量表积分值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HDS、ADLI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MMSE、HDS、ADLI表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可有效改善VD患者的智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32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神经节苷脂静滴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MMSE和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力及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口服癫狂梦醒汤治疗,对照组口服吡拉西坦治疗。治疗28d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速查表(MMSE)评测及检查相关生化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患者MMSE评测及检查相关生化检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癫狂梦醒汤治疗痰瘀阻络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65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尼莫地平及西酞普兰,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西酞普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CSS)、Barthel指数(MBI)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为58.1%,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及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MMSE、CSS、MBI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MMSE评分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西酞普兰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疗效,而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68例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如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我院自拟通脑汤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精神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等评定,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MMSE平均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3.5432,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42,P〈O.05)。治疗前后监测两组血、尿、大便常规,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