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表现、脑脊液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均有体位头痛,伴有恶心9例,呕吐7例,头晕5例,耳鸣2例,外展神经麻痹1例.腰椎穿刺所有患者脑脊液压力均<60 mmH<,2>O,9例无色透明,2例呈淡红色血性脑脊液.红细胞升高2例,白细胞升高3例,蛋白质含量升高5例.11例患者均先后行头CT及MRI检查.头CT检查均未见异常.MRI检查5例显示硬脑膜弥漫性均匀强化,2例表现脑下垂征像.结论 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低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影像学上表现为硬脑膜弥漫性强化.  相似文献   

2.
伊丽瑾  汤天龙 《海南医学》2011,22(12):90-91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均有体位性头痛表现,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mmH2O。本组根据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确诊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0例中有3例误诊,误诊率为30%。结论对以头痛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及时完善脑脊液等检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临床特征、脑脊液和影像学改变。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接诊的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2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易发年龄为30~45岁,主要临床症状为体位性头痛、头晕、呕吐、耳鸣,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体征,腰穿脑脊液压力﹤70 mmH2O,8例患者红细胞增多,9例患者脑脊液蛋白升高,经影像学检查可见患者硬膜强化、增厚,硬膜下可见积液及血肿,局部组织移位,基底池狭窄,给予患者补液及对症治疗,治疗效果显著。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特点为体位性头痛、腰穿脑脊液压力低,患者影像学可见硬膜强化、增厚,硬膜下可见积液及血肿,局部组织移位,基底池狭窄等改变。  相似文献   

4.
李春明 《右江医学》2007,35(4):432-43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明,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症状,侧卧位时腰部蛛网膜下隙穿刺脑脊液低于70mmH2O(1mmH2O=0.0098kPa)的少见综合征。预后良好,临床上易误诊为“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现将1995年1月~2005年12月我科收治的12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桂芳 《吉林医学》2011,(19):3975-397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眩晕5例、耳鸣3例、颈项强直3例。13例行腰穿检查,脑脊液(CSF)压力均<60 mm H2O,9例患者CSF中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升高,2例患者为血性CSF。治疗以大剂量补充生理水为主,6例腰穿时行CSF置换,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检查可确诊。本病一般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像资料。结果:10例患者体位性头痛的发生率为100%,可伴有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复视、颈抵抗、行走不稳;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低于70 mmH2O,50%患者蛋白升高,40%白细胞升高,20%红细胞升高。影像学检查可见硬脑膜增厚、弥漫性强化、硬膜下积液和硬膜下血肿等表现。经补液治疗后均痊愈。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特征性改变,腰椎穿刺及头颅MR 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本病误诊率较高,经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由Schaltenbrand在1938年首次报道[1],是指不明原因的侧卧位腰穿时,测脑脊液压力<60mmH2O[2],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坐位或立位时头痛加重、卧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典型的病例不难诊断,但在临床中,有些症  相似文献   

8.
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多因素致病,以体位性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颅内压〈70mmH2O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坐立位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临床易误诊为眩晕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头痛、颈性眩晕等。现将我科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2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李文华  伍龙  刘一尔 《广西医学》2005,27(8):1253-1254
原发性低颅压性头痛临床少见,是一组病因未明,以体位头痛为主要症状,侧卧位腰穿脊液压力〈60mmH2O的综合征。现将我院1994年至2004年收治的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以脑脊液减少,颅内压力减低为病理基础,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临床报道不多。我们于1999~2005年收治低颅压综合征28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0患者均具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头昏、恶心、呕吐,伴有眩晕、耳鸣3例,视物模糊1例.20例患者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70mmH 20,其中3例呈负压,3例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增多,其中1例为血性CSF.治疗以补充生理盐水为主,并于椎管内注入生理盐水20~ 40ml,均痊愈.结论 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征,腰穿CSF测压可确诊.低颅压综合征的预后一般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低颅压综合征的原因与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低颅压的病因及护理措施.常见原因主要是甘露醇应用不当、腰穿后局部脑脊液渗漏过多、频繁呕吐、腹泻、进食过少.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症状护理、加强腰穿术后护理、准确记录24 h液体出入量,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 小儿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及呕吐为主要表现,腰椎穿刺术显示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低于60mmH2O,经补液治疗、整体护理均痊愈.结论 小儿低颅压综合征预后良好,避免医源性因素是预防的关键,精心护理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同,以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0.69 kPa为特征,并且已除外脑脊液外漏、中毒、内分泌障碍,低张性脱水、低血压及腰穿等情况,具有特征性头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预后良好.系由Schaltenbranol于1938年首先报道,临床中少见,极易误诊为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及脑供血不足等疾病[1].本文作者总结及探讨了自1983~1997年期间收治的25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的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指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70mmH2O的一组少见症候群,典型症状是与体位关系明显的头痛。可伴有眩晕、呕吐、精神障碍、自主神经症状等,其病因不明,容易误诊。预后良好。我院1994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了24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现就其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利锋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1):382-382
目的探讨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内我院24例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4例均有典型的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mmH2O.24例中入院时误诊9例,误诊率37.5%.结论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原因不明确,特征为体位性头痛,脑脊液压力〈60mmH2O可诊断,临床医生重视不够易造成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低颅压综合征的病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间我院诊治的2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儿中1例为原发性,其余为继发性,男性患儿较女性患儿多见,腰穿脑脊液压力均<60mmH2O,其中2例测不出,均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8例行头颅核磁检查,2例异常。经治疗后症状体征均好转。结论:低颅压性头痛为儿科常见引起头痛原因之一,其中多数为继发性,主要特点为体位性头痛,应加强认识及预防,避免医源性低颅压的发生,该病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腰穿测压证实的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MRI表现。结果:12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均有特征性的体位性头痛,MRI表现包括弥漫性对称性硬脑膜强化12例;脑下垂5例;硬膜下积液4例;硬膜下血肿2例。结论:低颅压综合征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增强后硬脑膜弥漫强化征象对本病的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低颅压综合征(Intralranial hypotension syndrome, IHS)是脑脊液压力在60 mmH2O (1 mmH2O=0.098 kPa)以下时,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分原发性(自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不明,继发性以硬膜或腰椎穿刺后多见.本病临床并不少见,但同时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血肿者罕见.现报道一例我院诊治的低颅压综合征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的MRI及临床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ny intracraial hypote nsion,PIH)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临床表现特点,提出其诊断要点及检查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MRI及临床表现特征.结果:颅脑MRI示2例硬脑膜弥散性强化;1例小脑扁桃体下移位,桥前池、枕大池变窄.2例脊髓MRI示:多序列多方位上蛛网膜下腔均变窄,境界不清,分别位于T5~T7、T8~T9节段,表现为硬膜外条状、弧形脑积液信号影.腰穿结果提示:3例病人脑脊液压力均低于60 mmH2O.结论:体位性头痛是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患者最典型的临床表现,硬脑膜弥散性强化是最常见的MRI表现,颅脑MRI增强扫描与常规脊髓MRI检查相结合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病因的查找.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3例临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龙祥 《右江医学》2008,36(1):66-67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是指不明原因的侧卧位腰穿时测脑脊液(CSF)压力低于〈70mmH2O,以体位性头痛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及颈抵抗。由于临床较少见,表现独特,若不熟悉其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我科2000年~2006年共收治SIH32例,误诊13例,误诊率40.6%,现就13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