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及冠脉血流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的冠心病高危人群的微循环内皮功能。方法冠脉造影结果正常受检者40例,分为无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照组20例和冠心病高危人群组20例。分别于静息状态下、冷加压实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并计算其内径变化率;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并计算其流速变化率,比较两组干预状态下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结果静息状态下两组冠脉内径及峰值流速基础值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加压实验后,冠心病高危人群组冠脉内径扩张率(4.53±2.65)%、流速增加率(23.64±5.72)%,低于对照组的(11.37±3.29)%及(43.76±4.28)%(P〈0.05)。含服硝酸甘油后,两组内径变化率和流速变化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高危人群在冠脉造影结果正常时可能已合并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冷加压实验超声心动图评价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冠心病(CHD)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对32例CHD患者和32例正常人肱动脉充我气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的检测。结果 CHD患者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趱戏和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明显泪地正常对照组;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果 CH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一种新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多普勒超声评价冠心病(CHD) 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对32 例CHD 患者和32 例正常 人肱动脉充气加压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的检测。结果 CHD 患者肱动脉加压前后的 血管直径和血流速度变化百分比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前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速度变化百分 比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果 CHD 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一种 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经胸脉血流显像技术(CDCFI)观测X综合征患者的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血流,评价冠脉血流的变化及冠脉血流储备(CFR)。方法:利用CDCFI结合潘生丁药物负荷分别测量20例X综合征患者(A组)和22例健康者(B组)的前降支中远端静息及最大充血状态时冠脉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CPV)及减速时间(DT),以最大充血状态与静息时的比值计算冠脉血流储备(CFR),并对时间参数DT以R-R间期进行校正。结果:静息时两组的CPV无明显差别(P>0.05)。A组DT明显低于B组(P<0.05)。最大充血状态时,两组的CPV均明显增快,但A组增加的程度低于B组(P<0.001);A组的DT明显低于B组的DT(P<0.05)。两组的CF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是一种能够准确有效测量X综合征的冠脉血流储备的无创伤检测方法。对临床确诊X综合征及评估疗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测高血压病患者内皮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多普勒超声检测高血压病(CH)患者的肱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方法 采用超声显像法对44例 EH患者和22例正常组肱动脉测定,静息状态下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反应性充血时的内径及血流速度,和舌下含服0.3mg硝酸甘油后5min测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结果 EH组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充血时的肱动脉血流速度EH组也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百分变化率EH组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EH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92±2.65)%,与正常对照组(13.21±1.86)%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检测冠状动脉(冠脉)内皮功能,利用高分辨力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同时对冠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43例冠心病患者及37例健康人进行冷加压试验检测冠脉内皮功能,肱动脉袖带加压检测肱动脉内皮功能。结果所有受试者冠脉冷加压前、肱动脉加压前血流速度以及冠脉冷加压后、肱动脉加压后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但冠脉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速度变化率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血流速度变化率差异性很小(P〉0.05),两者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接近1。结论冠脉内皮功能与肱动脉内皮功能呈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简化糖尿病超声血管试验流程.方法对患者组61例(P组,包括单纯糖尿病P1亚组41例和血管硬化糖尿病P2亚组20例)和对照组17例进行内皮依赖性和非依赖性血管扩张试验.在基础状态、加压时、减压后和服药后,分别分析血流频谱反向峰数量、形态及其变化.结果在基础状态、减压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患者组与对照组峰形态差别均非常显著(P均<0.001).减压后与加压时、含服硝酸甘油后与基础状态比较,对照组和患者组峰形态变化差别也非常显著(P均<0.001).结论在糖尿病超声血管试验中,可通过定性分析血流频谱反向峰形态及其变化评价糖尿病患者血流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包括24例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和24例健康对照组.分别于AT1拮抗剂(Losartan或Telmisartan)服用前和服用12周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冷加压试验和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变化.结果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高血压病组(-4.3±8.7%)显著低于对照组(10.5±3.9%,P<0.0001).服用AT1拮抗剂后,高血压病组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13.7±8.0%)明显高于服用前(-4.3±8.7%,P<0.0001),冷加压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14例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从-5.7±7.7%变为14.1±8.8%,P<0.0001)和10例血压控制不满意的患者中(从-2.3±10.0%变为13.1±7.0%,P=0.002)均得到改善.高血压病组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诱导的冠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23.2±14.4%比27.2±13.5%,P=0.2).结论本研究证明轻至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受损,经AT1拮抗剂治疗后,冠脉左主干可恢复对冷加压试验的正常反应,而且此种效应不依赖于血压是否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力超声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4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MS)及正常对照组20例。MS患者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Ⅰ组(无斑块)23例,Ⅱ组(有斑块)19例。应用Celermajer的方法,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及舌下含服0.5mg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同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IMT)厚度,观察有无斑块形成。结果MS组与对照组之间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MS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内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MS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MS无斑块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变化率与患者的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血糖、体质指数均呈负相关。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损伤,颈动脉斑块组非血管内皮舒张功能亦有损害。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创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 设计病例-对照. 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 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入对象均知情同意. 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 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 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 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 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100%.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 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3.2)%,(5.4±3.0)%,(3.8±2.4)%,(11.3±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脑卒中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高分辨的血管外超声检测 3 3 6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性脑出血、急性脑梗塞和健康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 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基础血管内径与硝酸甘油含化后血管内径扩张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基础血流速度和硝酸甘油含化后血流速度 ,脑梗塞组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脑出血组及冠心病组 (P <0 .0 1~ 0 .0 5 )。结论 超声检测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是判断和预测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生值得研究的方法 ;静息时肱动脉基础血管内径、对硝酸甘油扩血管反应是判断内皮功能损害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并探讨其血管内皮功能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40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及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IMT(1.03±0.04mm)较正常对照组(0.77±0.03mm)明显增厚(P<0.001).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2.92±2.6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在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25,P<0.001,r=-0.41,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依赖性舒张功能的损伤.内皮功能的紊乱引起血管壁重构、肥厚、斑块形成.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促进了功能粥样硬化的产生并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以往对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评估采用冠状动脉内直接输注乙酰胆碱和数字性血管造影的方法,但这种有刨性检查限制了对疾病早期发生、发展及临床干预治疗后的动态观察。目的:探讨利用高分辨率超声评估高脂血症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并与健康者进行对照。设计:病例-对照。单位:一所市级医院超声科和心内科。对象:选择2001-05/2002-03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60例,男37例,女23例;年龄36-75岁。根据患者血脂情况将患者分为3组:高胆固醇血症组20例,高三酰甘油血症组20例,混合性高脂血症组2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20人为正常对照组,男12人,女8人。所有纳人对象均知情同意。方法: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变化测量采用使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患者休息至少10min后测量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及基础血流量。然后用袖套式充气带在肘关节以下加压300mmHg,持续四五分钟,突然放气,测量放气后15s时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及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再休息至少15min,待血管完全恢复正常后,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400μg,三四分钟后,再次测量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然后计算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反应性充血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基础血流量&;#215;100%。主要观察指标:应用高分辨率超声仪器观察3组高脂血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体检者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20人均进入结果分析。高胆固醇血症组、高三酰甘油血症组、混合性高脂血症组患者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7&;#177;3.2)%,(5.4&;#177;3.0)%,(3.8&;#177;2.4)%,(11.3&;#177;3.1)%,P〈0.05],其中以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降低最明显。而3个患者组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血流量增长百分率,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较基础内径变化的百分率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正常人明显受损,高分辨率超声能准确可靠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0名冠心病患者和20名正常人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测量反应性充血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的内径变化,评价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结果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比(3.68±1.91%)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比(16.33±3.33%)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为6.37±3.59%和23.31±6.6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另外,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组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功能与低密度脂蛋白、肱动脉基础直径呈负相关(r=-0.377,P<0.05;r=-0.422,P<0.05),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反应与肱动脉基础直径呈负相关(r=-0.386,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及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受损,肱动脉超声法检测血管舒张功能可用于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50例无血管并发症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和25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对照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血脂、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测量每位受试者其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测定基础值(D0)、肱动脉内径(D1)、肱动脉最大内径(D2)。反应性充血后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以第一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比表示,(D1-D0)/D0×100%和(D2-D0)/D0×100%分别代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和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空腹血糖明显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降低(t=1.999~2.313,P<0.05)。②2型糖尿病组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犤(3.62±0.41)%犦明显低于对照组犤(4.68±0.31)%犦(t=2.306,P<0.05)。基础血管内径、基础血流、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7.
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川崎病后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对晚期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异常有作用.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仪测量39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计算其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川崎病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4.7%及 11.1%±3.8%,P<0.0001.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所诱导的冠状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川崎病急性病程中是否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者冷加压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0%±4.5%及0.4%±6.4%,P>0.05).结论冷加压试验诱导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提示川崎病后存在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异常.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冷加压试验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病患者的冠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高血压患者冷加压试验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的变化率 ,并判断用此方法评价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高血压患者 16例 (年龄 5 1± 5岁 ) ,正常人 16例 (年龄5 0岁± 4岁 )。应用超声心动图仪分别观察记录静息状态下、冷加压负荷试验后、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冠状动脉左主干图像。测量其内径 ,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另选 11例 ( 5 2岁± 6岁 )已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在冷加压前后分别用超声心动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 ,并计算内径百分变化率。结果 :冷加压前后冠状动脉左主干内径百分变化率高血压患者 ( - 3.7%± 10 .6 % )明显低于正常人 ( 13.2 %± 6 .8% ,p=0 .0 0 0 1)。超声所测内径百分变化率与冠脉造影所测结果间高度相关 ( r=0 .93,p=0 .0 0 0 1)。结论 :本研究表明 ,冷加压负荷超声心动图可准确检测冠状动脉内皮功能 ,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内皮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肱动脉内皮功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吸烟者的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方法采用超声显像法对29例长期吸烟者和22例正常对照组作肱动脉测定基础状态下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时的内径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结果长期吸烟者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服药后诱发血管扩张内径变化百分率也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硝酸甘油诱发的扩血管反应也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糖尿病早期肾病组20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25例及正常对照组21例,应用高分辨率彩色超声诊断仪,在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计算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变化率,测定肱动脉基础血流量,计算反应性充血后、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流量及其变化率,以评定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早期肾病组和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显著降低(P<0.05)。同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降低(P<0.05),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也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糖、血压、甘油三酯、病程和体重指数水平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早期肾病组患者比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损害更明显,提示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是糖尿病肾损害的机制之一。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与患者的血糖、血压、血脂尤其是甘油三酯、病程及体重指数呈负相关。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血管内皮功能的方法,血管彩色超声检查具有简单方便、重复性好、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