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欧美国家"第一目击者"培训体系培训国内大学生现场急救技能,为中国大学生现场急救规范化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3—7月,随机整群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学院27 个班级1 625 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参照美国"第一目击者"培训课时、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采用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训和考核大学生现场急救技能.比较培训前后大学生理论成绩、技能成绩、合格率的差异,同时分析性别、年级、地域、城乡来源等一般因素对培训效果的影响.结果 培训前,大学生理论平均成绩、技能平均成绩、理论成绩及格率、技能成绩及格率和"第一目击者"合格率分别为(17.63±4.87) (21.72±6.08),5.67%,6.16%,4.88%,培训后上述成绩均明显增加,分别为(61.48±14.16) (79.24± 18.54), 58.71%, 63.88%, 5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χ2 值分别为113.63,118.89,1 061.10,1 025.70,988.50,P 值均< 0.01).性别、年级、地域、城乡来源在培训前和培训后对大学生上述成绩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结论 欧美国家"第一目击者"培训体系适用于中国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采用国际标准化现场急救培训体系对中国大学生进行培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重庆市6所大学1 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的知晓率最高,为91.1%;知晓率最低的是“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仅为9.2%;总知晓率为30.5%.不同性别、民族、生源地和专业的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46,0.190,2.250,1.075,P值均>0.05),而是否受过急救培训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97,P<0.05).看电视是被试者获取现场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62.2%.文科生为“社会急救培训班”(79.6%),理科生为“自己亲身经历”(90.7%).结论 重庆市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差,亟待普及相关急救知识,提高急救自救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州市大学生急救知识、态度及行为,为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普及和提高急救意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通过匿名自填问卷对广州市4所高校的1 015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急救知识的平均得分为(5.9±1.8)分,大学生对急救电话号码、生活常见伤处理等知晓率均超过60%,而对心肺复苏术(CPR)操作、止血带使用等知晓率较低,分别为46.7%和24.5%;不同年级、专业、生源地,亲友是否患病和3年内是否参加急救培训等不同特征的大学生的急救知识及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急救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与急救能力自评结果无相关性(P0.05);急救态度平均得分为(23.44±3.21)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急救知识、急救行为、急救能力自评得分、家庭经济状况和自觉健康状况是其影响因素;急救行为平均得分为(22.19±3.46)分,急救态度得分、亲友从事医药行业、最近3年是否参加急救培训是其影响因素;大学生中未参加急救培训的最主要原因是学校相关课程开展少(48.2%)。结论广州市大学生急救态度和行为积极,但急救知识掌握不理想,高校应探索多种普及方式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储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急救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适合高校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方法选取北京工业大学16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32学时的急救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并在培训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技能考核,对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学生急救知识的主要来源为:网络(63人,占26.69%)、电视(56人,占23.73%)、学校(54人,占22.88%)。119名(71.68%)学生认为有必要掌握急救知识,66名学生认为影响获取急救知识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未开展相关活动",占39.76%。学生对急救理论知识掌握较好,对急救操作技能掌握普遍较差。经过理论讲解与技能操作相结合的专门培训后,学生急救理论知识和急救操作技能的考核合格率均明显提高。结论采用理论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急救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高校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急救知识知晓及需求现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根芝  胡高楼  林佳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5):402-403,334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获取途径、掌握现状及学习需求,探讨开展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与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938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知晓情况参差不齐,大学生急救项目基本掌握情况:能正确拨打120电话的占97.87%,会晕厥急救的占26.12%,心肺复苏术没有人基本掌握,其余各项均在20%以下;是否接受过《大学生健康教程》课程学习,对大学生急救知识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χ2=56.95,P<0.01);96.00%的大学生希望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结论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状况不佳,急需开设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师范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索对提高大学生伤害自救互救能力有效、简便、易操作且便于普及的培训模式,为高校急救知识的培训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以邵阳学院2012级1 1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每个班级或宿舍区推选1~5名学生(共168名)由培训师进行一级培训;培训结束经考试、考核、试讲合格后成为学生急救培训员,对其余1 024名学生进行二级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心肺复苏和创伤急救4项基本技术,培训方式包括多媒体面授、操作示范、视频教学、实训操练、情景模拟、课外练习、制作课件并试讲以及培训前后的考试、考核等,其中学生实际操作的课时占总课时的50%.结果 测试培训对象伤害急救理论知识及格率和操作技能合格率分别由培训前的27.9%和12.8%上升到培训后的98.3%和98.2%;理论测试得分由培训前的(48.2±26.4)分上升到培训后的(75.8±2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均100.0%,二级培训后的理论及格率、操作合格率分别为98.1%,9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辐射式培训模式效果满意、操作简便、可延续性和普及性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了解高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及相关课程实施前后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为探讨非医学专业高校急救知识的课程安排与设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大理学院在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开设《现场急救常识》选修课,比较授课前后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了解情况.结果 381名被调查者中,95.5%认为有必要学习急救常识,82.4%认为应在大学生中普及急救常识,开课前仅有14.7%掌握部分急救技能.培训前后大学生对常用急救常识的了解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课堂理论讲授、急救操作视频观看以及现场模型操作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现场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廊坊市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高兴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42-4443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掌握情况,为有效开展、普及运动损伤急救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调查问卷,按不记名方式由学生独立填写,现场完成。[结果]学生所答25道关于运动损伤急救知识试题中,平均答对11.2道题,标准差为4.2,答对率仅为44.8%。所调查运动损伤预防知识的15道题中,平均答对8.4道题,标准差为1.9,回答正确率为56%。[结论]大学生运动损伤急救知识非常缺乏,而运动损伤的预防知识也较为欠缺。对此,高校应注重加强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的传授和急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理工科大学生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现状及需求,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对某高校325名在校理工科大学生开展急救知识教育调查,并进行现场急救和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的教育培训,于培训教育后再次调查,并将2次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被测试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和现场急救知识技能水平堪忧.经培训,学生的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知识水平提高明显,急救相关知识知晓率从学习前的29.7%上升至培训教育后的69.0%(P<0.01).结论 对大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操作技能培训和急救知识教育十分必要,建议在全国高等院校普遍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陕西某中医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行为及知识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医学院和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99%;中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15%,非医学院校为80.56%;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为92.15%,女生为81.25%;中医学院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情况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中医学院学生虽对艾滋病知识认知较高,但仍需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动态监测湖北省省管单位餐具卫生消毒状况。方法使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对武汉市城区2003~2007年省管单位餐具抽检样品进行微生物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样品9108件,合格7824件,总合格率为85.90%;各年度间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7.19,P〈0.01);不同规格餐具的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83.0,P〈0.01);不同类型的单位餐具消毒效果有显著性差异(χ^2=426.29,P〈0.01)。结论各年度餐具消毒合格率、不同规格餐具的消毒效果和不同类型餐饮业的餐具污染程度有所不同,应进一步加强对省管单位餐具消毒工作的卫生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2.
张姝颖 《中国校医》2010,24(10):800-800,F0003
目的了解罗湖区学生、老师、家长口腔健康状况及特点,制定学生防龋策略。方法随机抽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家长、老师,采用匿名口腔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学生口腔状况好于小学(χ^2=109.4,P〈0.01)。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及健康行为形成小学高于中学(χ^2=105.3,χ^2=34.6,P〈0.01)。老师口腔状况、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小学高于中学(χ^2=17.2,χ^2=22.0,χ^2=7.0,P〈0.01);家长健康知识知晓及行为形成情况与文化程度呈正相关,除农民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外,其他职业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生健康知识的掌握、行为的形成与知识的传授者相关,家长需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口腔健康教育是持续的,终身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医学院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 7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787份,有效1 705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大学期间性健康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4%的大学生回答大学期间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仅33.5%认为效果很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性"以及"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高,分别为97.7%、97.4%和96.0%;对"目前有无检测艾滋病的可靠方法"、"献血/输血者"是否为易感人群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3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依次为65.7%、57.0%和51.3%。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16分:农村占62.8%,城镇占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大一占44.3%,大二占60.1%、大三占73.0%,大四占86.4%,大五占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5);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3.5%,初中占63.6%,高中(中专)占66.2%,大专及以上占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2.8%,初中占63.5%,高中(中专)占73.0%,大专及以上占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0.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数为0种,3.5%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9种,70.2%来源于医学书籍。结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校内传播,为今后正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解决办法。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杭州5所高校大学生进行实施急救技能的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发放问卷1800份,收回有效答卷1656份。明确表示对陌生人愿意口对口呼吸的占48.1%,愿意胸外心脏按压的占62.9%,明确表示不愿意的分别为20.8%、23.1%;对亲近人的意愿程度明显高于陌生人。不愿意实施急救技能的主要原因是担心自己急救能力不够好,占41.2%-67.8%。结论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急救技能,特别是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意愿程度最低。开展并强化培训是提高急救意愿的主要措施,另外还应通过增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过滤设备及立法等措施进一步消除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的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和掌握山东省泰安市城镇居民和大学生献血人群中无偿献血理念和意愿,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发展。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到泰安市中心血站及在学校参加无偿献血的城镇居民和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对以上两组人群的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进行率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共调查城镇居民和大学生各700人,其中现实型献血动机城镇居民高达58.8%,大学生占45.49%,城镇居民高于大学生(P〈0.05),而理想型献血动机大学生占46.22%,城镇居民29.02%,大学生明显高于城镇居民(P〈0.01)。献血知识获得途径:68.36%的城镇居民主要是大众传媒和采血车街头宣传,大学生以社团宣传和"互联网"为途径者显著高于城镇居民(P〈0.01)。调查中以前未献血的主要原因和献血前最关心的问题在两个人群中也有较大差异。结论城镇居民和大学生的献血理念与意愿各有其特点,应根据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促进无偿献血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为正确开展在校女大学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有益帮助。方法整群抽取三所不同类型高校一二年级女生,对2 228名学生就避孕相关知识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专业的在校女大学生避孕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在如果有性生活是否采取避孕措施、避孕知识、避孕的方法、紧急避孕措施、终止妊娠的方法、怀孕的症状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2 P=0.015;χ2=46.586P=0.000;χ2=17.892 P=0.000;χ2=16.350 P=0.000;χ2=13.567 P=0.001;χ2=6.017 P=0.049),文科女大学生总体认知度较差;一二年级女生除了在紧急避孕措施知识点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5,P=0.005)外,其余相关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二年级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差异小,且认知度不高。结论女大学生对避孕知识认知度不高,不同专业的女大学避孕知识了解程度不同,亟待加强高校女生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岛市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1Ds)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今后在高校中针对性地开展预防AIDS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体随机抽样法,2010-2012年,每年在对青岛市3所高校4个校区进行AIDS防治知识巡回宣传活动中,从每个校区抽取500名共2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010-2012年大学生AIDS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86.94%、89.49%、92.56%(P〈0.01);知识来源途径主要为网络、宣传资料分别占76.35%、69.52%;相关生活技能知识知晓率分别为81.11%、84.48%、88.18%(P〈0.01)。结论青岛市部分高校大部分大学生对AIDS基本知识掌握较好,但对自身如何预防AIDS认识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攀枝花市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模式的利弊,为机采血小板招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3年1089人次机采血小板献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机采互助献血者476人次复检不合格率3.15%,自愿机采献血者613人次复检不合格率0.82%,前者明显大于后者(χ^2=8.107,P〈0.01),其中抗-TP不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0.379,P〈0.005)。机采互助献血中初次献血率达71.64%(341/476),自愿机采献血中初次献血率仅0.98%(6/613),两种献血者的初次献血率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16.180,P〈0.001)。结论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血小板紧缺的状况,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分析影响大学生实施现场救护意愿的原因,探讨消除障碍的措施。方法采取自制调查表,对广西玉林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对陌生人实施现场救护的意愿与原因进行调查,采用SPSSl7.0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766份有效问卷中,对陌生人表示愿意实施救护的大学生占61.4%(470/766),不愿意的占25.9%(198/766);影响大学生施救意愿的原因依次为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怕背黑锅、不敢接触病人、怕得病、与自己无关,分别占69.6%、33.6%、12.5%、5.2%、4.9%。接受过急救培训的学生和没接受过的学生在施救意愿和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理论教学,提高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施救者自信心,给予实施者相应保护是改善大学生对陌生人施救意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