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醌类化合物包括苯醌(benzoquinone)、萘醌(naphthoquinone)、菲醌(phenanthraquinones)、蒽醌(anthraquinone)以及它们的衍生物。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或羟基。一些酚性化合物如多元酚、鞣质等很容易氧化成醌类,如蒽醌常与鞣质等伴存。醌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广泛存在,其药理活性也备受关注。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醌类化合物的分布和近年的药理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
不同醋制方法对大黄蒽醌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大黄醋制前后蒽醌含量变化情况。方法 用醋酸镁 -甲醇比色法测定大黄蒽醌。结果 醋制后总蒽醌、结合型蒽醌、氧化型蒽醌、还原型蒽醌含量降低 ,蒸大黄游离蒽醌含量明显增加。结论 大黄加压 (0 .1Mpa,12 0℃ )蒸制 30 min为较好醋制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黄以"泻下"效应著称,其效应部位在结肠、且与"水"密切相关,对大黄蒽醌衍生物构效关系分析证实,具有1,8-二羟基且在2,3,6或7位没有羟基的蒽醌苷(emodin,rhein,chrysophanol)能产生较强的"水泻作用";结肠上皮细胞AQP丰富表达,AQPs表达异常可能导致结肠对水的吸收减少和/或肠液分泌增加,这可能是以结肠为主要药理效应部位的药物(泻下药)重要的效应分子之一,为大黄"泻下"功效的药理效应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大黄这一"水泻作用"是否与结肠AQP变化有关。通过对中医药理论、大黄功效与药理和AQPs研究资料分析,认为大黄对结肠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泻下"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亦可能是大黄具有多重功效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大黄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述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黄酸 (Rhein ,4.5 -dihydroxyanthraquinone ,简称RH)属单蒽核类 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 ,是从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多种传统中药分离提纯出的有效成分。RH的结构式 ,RH含有二个羟基和一个羧基 ,极性较强 ,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大黄酸 (RH)为蒽醌衍生物的单体 ,主要分布于蓼科植物中 ,是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多种中药的主要有效成份之一。近年来 ,研究发现其具有保肝和抗肝脏纤维化、防治糖尿病肾病 (DN)、抗肿瘤等作用 ,鉴于其较广泛的药理作用 ,具有临床药用价值 ,该文将对RH药理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决明子蒽醌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脂酸β氧化途径关键酶过氧化物酶酰基辅酶A氧化酶1(peroxidase acyl coenzyme A oxidase 1,ACOX1)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I(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ferase 1A,CPT1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适应性喂养10天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及决明子蒽醌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高脂高糖饮食8周成功构建NAFLD模型,给予相应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血清和肝脏,检测大鼠血脂、肝功能、肝脏病理学以及肝脏组织中ACOX1和CPT1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决明子蒽醌苷3个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肝功能及血脂指标均降低(P0.05),高剂量组低于阳性药物组(P0.05)。HE染色正常组大鼠肝脏细胞大小均一,分布均匀,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脂肪空泡和炎症反应,决明子蒽醌苷3个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均可以减少肝脏脂肪浸润。与正常组比较,ACOX1和CPT1A、模型组及决明子蒽醌苷3个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决明子蒽醌苷3个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组ACOX1和CPT1A均升高(P0.05),高剂量组高于阳性药物组(P0.05)。结论:决明子蒽醌苷可以通过增加脂酸β氧化途径关键酶ACOX1和CPT1A 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肝脏脂肪颗粒排出,最终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大黄酸的药理作用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凯  郑海生  李应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9):1732-1734
大黄酸(Rhein,4.5-dihydroxyanthraquinone.简称RH)属单蒽核类1.8-二羟基蒽醌衍生物,是从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多种传统中药分离提纯出的有效成分。RH的结构式.RH含有二个羟基和一个羧基,极性较强,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性质。大黄酸(RH)为蒽醌衍生物的单体。主要分布于琴科植物中。是大黄、何首乌、虎杖等多种中药的主要有效成份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保肝和抗肝脏纤维化、防治糖尿病肾病(DN)、抗肿瘤等作用.鉴于其较广泛的药理作用,具有临床药用价值,该文将对RH药理学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虎杖蒽醌类成分及其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流、索氏、微波及超声四种提取方法,测定四种提取液中的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含量;采用DPPH,FRAP两种方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分析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对游离蒽醌的测定中以索氏法为最高(0.53%),其次为超声(0.45%),各种方法之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对总蒽醌的测定中,结果如下:索氏(1.16%)>超声(1.15%)>微波(1.04%)>回流(0.80%);抗氧化活性测定发现,以回流液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次是微波,二者与超声和索氏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蒽醌的含量与抗氧化活性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影响虎杖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蒽醌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黄蒽醌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黄的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大黄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唐古特大黄(R.tanguticum)和药用大黄(R.officinale)3种,为临床常用药之一,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之功效。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为9,10-蒽醌,羟基分布于两侧苯环上。蒽醌按母核结构可分为单蒽核类蒽醌与双蒽核类蒽醌,单蒽核类蒽醌含有游离型蒽醌和结合型蒽醌两类,目前已经报道的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约有50个,其中单蒽核类型蒽醌类化合物34种,双蒽核类型蒽醌类化合物16种。蒽醌类化合物是大黄中一类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保肝、护肺、改善脑损伤、治疗肾纤维化等广泛的生物活性。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有关大黄蒽醌类化合物的文献资料,对其化学成分和近十年国内外药理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研究和开发前景,以期为大黄蒽醌类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未来,可继续深入对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及其衍生产物的研究,为其合理应用及开发具有良好临床治疗效果的新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中,并是许多植物药如西洋茜草(Rubiatinctorum)、芦荟、番泻叶、费朗鼠李皮的活性成分。联邦德国研究者用一套致突变/致癌性试验(用来测定化学致癌性的,此法的预见率高达80~90%)检测了16个羟基蒽醌及其糖甙类化合物的作用。这套试验包括:1.沙门氏杆菌微粒体试验;2.V—79中国仓鼠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10.
黄莺  徐芳 《中成药》2021,(1):204-207
目的观察虎杖总蒽醌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博来霉素组、虎杖总蒽醌组、Smad3 siRNA+虎杖总蒽醌组、Smad3抑制剂+虎杖总蒽醌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切开气管注入博来霉素(BLM,10 mg/kg)建立肺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后次日虎杖总蒽醌组给予虎杖总蒽醌(400 mg/kg)灌胃,每日1次,Smad3 siRNA+虎杖总蒽醌组给予虎杖总蒽醌灌胃并于造模后次日尾静脉注射Smad3 siRNA质粒(3 mL/kg),Smad3抑制剂+虎杖总蒽醌组每天给予虎杖总蒽醌灌胃基础上于造模后次日腹腔注射Smad3抑制剂(2 mg/kg)。4周后大鼠处死,取右肺,RT-PCR检测肺组织匀浆中上皮细胞标志物(E-cad)、间皮细胞标志物(α-SMA)及信号通路相关分子Smad3、TGF-β1、CTGF的mRNA的蛋白表达变化。取左肺组织匀浆后离心,碱裂解法检测肺组织中羟脯胺酸(HYP),大鼠摘眼球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间质胶原蛋白Ⅰ、间质胶原蛋白Ⅲ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虎杖总蒽醌可提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E-cad水平,降低TGF-β、Smad3、a-SMA、CTGF水平,而SiRNA+虎杖总蒽醌组及Smad3抑制剂+虎杖总蒽醌组与虎杖总蒽醌组形成相反趋势。酶联免疫吸附法显示,虎杖总蒽醌组肺组织HYP、血清CollagenⅠ、CollagenⅢ、TNF-α、VEGF、MMP-2水平均有所降低,SiRNA+虎杖总蒽醌组与Smad3抑制剂+虎杖总蒽醌组与虎杖总蒽醌组形成相反趋势。结论虎杖总蒽醌可能通过阻断TGFβ1-smad信号通路来抑制肺纤维化的发生,并通过抑制TGFβ1-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及降低肺组织HYP及血清TNF-α炎症因子达到减轻肺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学习记忆与相关酶及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选用长期皮下注射D-半乳糖形成的衰老小鼠模型。结果:三等分辐射式迷宫(即Y-迷宫)及一次性被动回避反应测试,证实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对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可显著降低衰老小鼠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脑组织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水平和减少肝组织中脂褐素(LF)含量。决明子蛋白质尚能显著降低衰老小鼠脑组织中单胺氧化酶(MAO)含量。结论:决明子蛋白质和蒽醌苷具有抗衰老及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砂七总蒽醌抗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朱砂七总蒽醌的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朱砂七总蒽醌对S180、和H22荷瘤小鼠瘤重的研究,观察朱砂七总蒽醌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应用MTT法检测朱砂七总蒽醌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Giemsa染色法从形态上观察朱砂七总蒽醌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朱砂七总蒽醌具有抑制小鼠肿瘤S180和H22的作用,抑制率在40%以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朱砂七总蒽醌能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2mg/mL;形态学观察显示朱砂七总蒽醌作用HL-60细胞后,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朱砂七总蒽醌在体内对小鼠肿瘤S180和H22均有抑制作用;体外试验证实:能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酵母菌中筛选出能将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转化为游离型蒽醌的菌株,为减轻生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通过考察培养基组分、种龄、发酵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转化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的影响。结果:筛选到菌株KM12,经26S rRNA分子鉴定为马克思科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薄层层析表明,在酵母膏1.0%、葡萄糖2.0%、大黄2.0%的培养基中,按5%的接种量接种,培养36~48 h种子液到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200 rpm摇床30℃发酵4d,可将中药大黄中具有峻烈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大部分解或转化成游离型蒽醌。结论:可通过KM12菌株发酵法炮制大黄,使结合型蒽醌分解或者转化成游离型蒽醌,减轻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黄蒽醌致泻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大黄结合蒽醌、游离蒽醌致泻作用的强度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通过灌服高浓度的奶粉溶液以营造高营养性环境,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大黄结合蒽醌及游离蒽醌对小鼠的致泻作用;并运用析因设计分析了奶粉在这些致泻作用中的作用,同时还考察了大黄结合蒽醌及其游离蒽醌体外对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大黄游离蒽醌500,1000mg/kg均可使小鼠胃内容物和小肠内容物显著增加;大黄结合蒽醌500,1000 mg/kg也可显著增加小鼠小肠内容的重量,但对小鼠胃内容重量的影响作用较弱;各药物组均可显著增加小鼠各肠段内的蛋白质浓度。析因设计的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大黄游离蒽醌或是结合蒽醌均可显著增加正常小鼠(未加用奶粉)的胃、小肠及全胃肠道的内容物及蛋白质的含量,并可显著降低小鼠小肠、结肠Cl-浓度和升高小鼠结肠K 浓度;奶粉本身也具有与大黄蒽醌类似的作用,与之合用可增强大黄蒽醌的作用。体外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大黄游离蒽醌或是结合型蒽醌对胃蛋白酶的活性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均具有显著的致泻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刺激胃肠道分泌、增加胃肠道内蛋白质浓度而产生容积性导泻。  相似文献   

15.
炮制对何首乌总蒽醌含量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何首乌炮制前后所含总蒽醌含量的变化。方法:建立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炮制前后何首乌中总蒽醌含量。结果:对照品和供试品溶液均在(222±3)nm波长范围内有最大吸收波长;炮制后何首乌中的总蒽醌含量降低。结论: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可用于测定何首乌总蒽醌含量;炮制对何首乌中总蒽醌含量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黄总蒽醌提取物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为开发大黄总蒽醌类药物预防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尼莫地平组,大黄总蒽醌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造模前一周开始灌胃给药,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30 min后,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栓塞(MCAO)模型,造模1.5 h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指数、脑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的测定,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有量。结果大黄总蒽醌提取物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指数、脑含水量,减小脑梗死面积(P0.05),能显著提高脑组织中SOD活性(P0.01),降低MDA、NO的水平(P0.01),同时还可以显著降低血清中IL-6、TNF、IL-1β的含有量(P0.01)。结论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及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抗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次灌胃大黄游离蒽醌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逆行胰管注入5%牛磺胆酸钠制备犬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给药组,造模后6 h给药组动物灌胃大黄总游离蒽醌20 mg.kg-1,手术前、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外周血液中血清淀粉酶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和内毒素含量变化,给药前、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测定门静脉中二胺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给药后0到6 h血清淀粉酶活性无明显降低,外周血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在给药后5 h显著降低(P<0.05),门静脉血中二胺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但外周血液中内毒素含量反而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黄游离蒽醌可通过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和肠上皮细胞损伤、改善肠道微循环,来发挥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性肠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分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大黄是一味重要的常用中药,具有泻下,清热、解毒等作用。大黄含有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其中大黄酸(Rhein)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Emodin)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联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physcion)及大黄酚(chrysophanol)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药鼠李Rhamnus purshianaDC 皮和泻鼠李R.frangulaL.皮中药理活性最强的蒽醌衍生物——药鼠李甙A与B,泻鼠李皮素A及葡糖泻鼠李皮素A。同时报道以上二种的流浸膏及大黄于提取物中二羟蒽醌衍生物的百分含量。游离蒽醌或蒽醌甙的分离与检定,是通过标准品混合物的已知洗脱峰t_R来确定的用备有UVL254nm检出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Permaphase ODS或MiorpackSi-10 25厘米×2毫米(内径)柱。以甲醇/水或甲醇/正戊烷的各种比例混合溶剂为移动相,流速60毫升/小时,室温25°操作。内标(峰高)法定量。试样溶液制备:(1)流浸膏5毫升(药鼠李皮F.U.Ⅶ,泻鼠李皮及番泻叶F.U.Ⅶ)用氯仿20毫升抽提四次,合并氯仿液用水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作用。方法:运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以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作为宿主细胞,通过三种给药方式观察感染病毒后的细胞变性反应(CPE)和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对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的直接杀灭、预防和阻止复制作用。结果: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能抑制HSV-Ⅱ病毒的复制,但无预防和直接杀灭作用,朱砂七粗提物抑制HSV-Ⅱ病毒复制IC50为0.1008 mg/ml,治疗指数(TI)为6.2;总蒽醌抑制HSV-Ⅱ病毒复制IC50为0.0067mg/ml,治疗指数(TI)为11.66。结论 :朱砂七粗提物和总蒽醌在体外具有明显的保护宿主细胞抵抗HSV-Ⅱ病毒复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