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治疗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多巴胺平均剂量及应用多巴胺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均较治疗前有改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改善比对照组更显著,组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多巴胺平均用量比对照组小,多巴胺应用天数比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中有着明确的效果,联合多巴胺应用后,可显著减少多巴胺依赖、减少其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方法纳入2010年1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接受溶栓疗法治疗的AMI患者135例。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参附注射液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结果在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方面,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参附注射液联合溶栓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AMI的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在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作用时间、互补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血压、心率及心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升压作用缓和、持久,并能较好地弥补常规治疗的不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曾海  郭道群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087-108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首次60ml静脉注射,后予5ml/h维持泵入;24h为1疗程,一般观察1-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休克症状的变化及血压、心率、尿量等指标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血压、心率、尿量的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休克的相关症状、指标,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多巴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对血压、心率、尿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治疗组休克临床治愈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显著改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减轻外周血管阻力,对休克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多巴胺剂量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7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应用常规抗休克治疗;参附组(25例)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对照组(22例)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应用Swan-Ganz导管监测用药前后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多巴胺剂量,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给药24h后,参附组维持相同水平血压(≥65mmHg)所需多巴胺剂量(6.85±3.67)μg/(kg· min),低于对照组的(12.33±3.05)μg/(kg· min);参附组每搏指数(47.44+4.55)mL/m2、心脏指数(3.19±1.83)L/(min·m2),高于对照组的(42.53±3.67)mL/m2和(2.77+0.75)L/(min·m2);参附组心率(94.05±6.6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06.75±7.76)次/min.参附组用药后8h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两组肺循环阻力指数用药前后水平接近.参附组24h内抢救成功17例,对照组为13例.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休克患者心排量和血压的影响可能主要是基于SV的增加,其起效较缓慢,需要联用多巴胺.但可减少其剂量.  相似文献   

7.
参附注射液稳定休克患者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在常规使用多巴胺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稳定休克(厥脱)患者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休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子单纯西药多巴胺升压治疗,治疗组23例在使用西药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滴;比较两组6、24h两个时段血压控制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6h及24h观察时点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且24h观察时点疗效差异更显著.结论 参附注射液辅助西药治疗休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多巴胺注射液对休克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参附组另予参附注射液静滴,多巴胺组另予多巴胺静滴,联合组联用参附注射液和多巴胺.观察患者给药后1、5h的疗效和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各组各时点疗效基本相仿,但联合组用药量低于其他两组,联合组与参附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多巴胺组.结论 在临床抢救休克患者时宜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和多巴胺.  相似文献   

9.
李伟华  李振兴  李聪 《新中医》2016,48(9):12-13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5天。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尿量、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2组24h尿量、MAP、心率均较前明显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24h尿量、MAP及心率,提高临床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脏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以治疗组改善幅度为大(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是治疗心源性休克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用多巴胺对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参附注射液联用多巴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血压、心脏指数均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明显,可以减少多巴胺用量能够更有效地稳定患者心率及血压,减少患者死亡率,比单用多巴胺组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7,(11)
目的研究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血浆多糖包被组分的变化,以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脓毒性休克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随机分为参附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参附组应用参附注射液100 m L静滴,对照组应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0、6、24 h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每搏输出指数(SV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作动脉血气分析,监测各时间点乳酸(lactate,Lac),于0、24 h抽血检测多配体蛋白聚糖-1(Syndecan-1)水平,于24 h统计液体出入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结果参附组6 h的CVP、GEDVI、SV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SVRI、EVLWI无差异;24 h参附组EVLWI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均无差异;24 h参附组的Syndecan-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参附组液体正平衡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无差异。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在保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减少早期非肺源性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液体潴留,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内皮多糖包被的降解有关。  相似文献   

13.
黄丹 《河南中医》2013,33(8):1338-133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配合多巴胺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配合多巴胺注射液对休克患者急救治疗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例均采用西医综合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外给予5%葡萄糖250ml+参附注射液40ml静滴,1次/d,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注射用磷酸肌酸钠1.0g静滴,2次/d,观察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休克症状的变化及血压、脉搏等指标改善情况,同时用心脏彩超监测两组治疗前后E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血压、脉搏、左室摄血分数(EF)改善方面亦优于对照组。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磷酸肌酸钠能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相关症状、指标,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两组病人常规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参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先给予100 m L参附注射液快速静滴,然后再以4 m L/h持续24 h泵入。所有病人经桡动脉及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两组病人用药前、用药后6、12、24 h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12、24 h各时间点的SVR、SVRI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而参附注射液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并于24 h内基本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严重脓毒症可以更快纠正严重脓毒症患者的"高排低阻型"血流动力学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张熹煜 《新中医》2010,(9):18-1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心源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在接受常规抗休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以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对照组则在接受常规抗休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只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6.7%,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26例,对照组治疗有效18例,对2组治疗有效的病例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稳定时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期间死亡4例,死亡率为13.3%;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12例,死亡率为40.0%。2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联合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能显著改善休克症状,加快血流动力学指标达到稳定时间,缩短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石存忠  刘新桥 《光明中医》2011,26(7):1402-1403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疗效。方法 36例心源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参附注射液治疗组18例和常规药物对照组18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h、2h、6h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一周心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参附注射液治疗组与常规药物对照组比较,在升血压、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缓解临床症状方面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减慢心率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治疗心源性休克升压作用缓和、持久;能够加速病人休克症状的缓解并提高病人近期心功能;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3-955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参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EGDT)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阳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参麦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阴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的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清除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提高组织灌注方面较单纯西医EGDT治疗方案疗效更优;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前6 h),乳酸清除率对组织灌注水平的评估较单纯的乳酸水平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下壁及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参附注射液配合溶栓疗法治疗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30例.结果 30例经治疗后,溶栓成功28例,失败2例.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提高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的溶栓成功率,并纠正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应用于脓毒症休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1例脓毒症休克病人,按单盲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救治疗法,观察组在早期及后续治疗过程中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生化血气分析结果、尿量、多巴胺应用率、血管活性药物总用量、液体复苏总量、14 d再发生率及14 d内患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联合参附注射液中医制剂治疗6 h后,联合参附注射液观察组治疗后血压升至(80.3±6.3)mmHg、心率降低至91.4±17.5次/分、血乳酸水平降低至(2.5±1.8)mmol/L、尿量增至(117.6±57.2)mL/h、APACHEⅡ评分降低至(11.3±2.2),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动脉压增至(77.7±6.9)%,较治疗前显著增加,虽然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所增加,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复苏治疗6h后复苏成功率为81.0%,多巴胺应用率61.9%,治疗过程中血管活性药总用量(387±124.5)mg、液体复苏总用量为(8331±3241.0)mL、14 d SPS再发生率9.5%、14 d死亡率为4.8%,均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中医治疗脓毒症休克可显著改善患者循环功能指标,增加复苏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为脓毒症休克病人的救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及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