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医师应用床旁胸部超声在创伤ICU中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中心重症监护病房于2011年4~9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120例,由急诊科医师行床旁胸部超声检查,其结果与胸部CT对比,判断其临床价值。结果共进行床旁超声评估147例次,其中超声诊断气胸27例次,胸部CT确诊气胸30例次;超声诊断肺实变不张35例次,胸部CT确诊肺实变不张40例次;超声诊断胸腔积液91例次,胸部CT确诊胸腔积液102例次,与胸部CT相比,均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临床医师利用实时床旁超声检查对多发伤患者胸部情况评估具有高效、快捷、安全、易掌握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矽肺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矽肺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片或(和)CT片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矽肺并发自发性气胸多为局限性气胸,肺压缩程度相对较小,但临床症状可表现得较为严重。结论矽肺合并白发性气胸需采取以及时排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而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自发性气胸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并自发性气胸的原因、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8例患者的病史、体征及胸片检查(必要时胸部CT)进行分析,测定肺压缩的程度,确诊后胸腔穿刺抽气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分析其疗效。结果:COPD并发气胸患者的年龄较大,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原发病加重,误诊率高,大部分病例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病死率较高。结论: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起病危急且不典型,恢复慢,易复发,易误诊,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宜尽早胸片检查并作胸腔闭式引流。  相似文献   

4.
胸部创伤的CT观察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胸部创伤患者螺旋CT进行观察,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较为详细的信息。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180例胸部创伤患者的螺旋CT资料,并对其CT检查结果进行分类与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胸部创伤患者以胸廓骨折最为常见,且螺旋CT对肺挫裂伤、胸腔积血及气胸、纵隔气肿和纵隔血肿等具有极高的诊断率。结论螺旋CT检查对胸部创伤的病情能够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估,从而降低死亡率,因此螺旋CT检查对胸部创伤患者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33岁,已婚,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650 h。患者于2012年5月6日进行高强度飞行训练(飞行中曾进行特技飞行),训练结束后约1 h突感左侧胸背部疼痛,咳嗽及深呼吸时胸痛加剧,伴胸闷、憋气,遂就诊于当地医院,行胸部拍片示:“双侧气胸(左侧为著)”,医院留观,未再进一步出现不适症状。2012年5月7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左上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右肺叩诊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部CT检查提示左侧气胸,肺压缩30%,右上肺多发肺大泡。2012年5月8日复查胸部CT提示左侧气胸,较前片变化不大,右上肺多发肺大泡,左下肺节段性肺不张。诊断:自发性气胸(左);肺大泡(右上肺)。入院后考虑患者病情及临床表现,且患者暂拒手术治疗,遂给予吸氧、抗炎、抗过敏、止咳等保守治疗,其后无任何不适症状,查体较前无明显异常,亦未见新的阳性体征。2012年5月16日转入海军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胸部CT检查提示右侧多发肺大泡,左侧未见明显气胸表现。患者左侧气胸考虑由左侧肺大泡破裂引起。患者双侧肺大泡诊断明确,手术指证明确,术前检查未见绝对手术禁忌证,于2012年5月23日在全麻下经胸腔镜行双侧肺大泡切除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病变符合肺大泡形成,病变大泡壁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术后恢复可,胸片检查提示双肺复张好。出院并停飞观察3个月后鉴定:飞行合格。  相似文献   

6.
肺压缩容积影像学测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仁国 《医学综述》2011,17(23):3639-3641
气胸发生后气胸量的多少或肺组织压缩程度(气胸容积)是临床上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依据之一。目前,气胸容积的测量有多种影像学方法,如目测法、面积法、体积法、胸膜间距法和CT容积测量法等。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是目测法,其操作简单方便,但结果很不准确;CT容积法的准确性已得到公认,但操作复杂,需要CT机及软件的支持。深入研究和开发一种简便易行且准确的影像测量方法,对临床治疗气胸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亚男  毛海佳  杨民霞  汤伟  赵丽  赵振华 《浙江医学》2021,43(14):1579-1581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胸部CT病变范围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绍兴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22日至3月8日经核酸检测确诊为COVID-19患者25例,根据分型将患者分为危重-重型患者(A组)11例和普通-轻型患者(B组)14例,共行胸部CT检查85次。采用AI软件和CT评分评估所有图像的病变累及范围,记录医师完成评估所需时间以及评估结果,并绘制不同时间段变化趋势图;人工CT评分与AI评估病变累及范围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A组AI评估病变累及范围、人工CT评分均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采用AI软件评估病变累及范围所需时间共计2.5h,明显短于人工CT评分所需的6h。人工CT评分与AI评估病变累及范围呈正相关(r=0.902,P<0.01)。两种评估方式对病变范围随时间变化的评估趋势吻合度高。结论AI软件能较精准完成COVID-19患者胸部CT病变累及范围的定量评估,为临床提供客观评价指标,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林  陈业通 《微创医学》2010,5(2):115-1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技术方法、要点、注意事项及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对85例经胸部CT检查证实有肺内肿块的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结果 85例中,穿刺成功率100%,活检术后诊断病理符合率为100%,5例轻度气胸,10例活检部位有疼痛感,均未发生需紧急处理的气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安全的、准确的微创诊断方法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胸部创伤患者70例,分别进行CT扫描和X线检查,并以影像学复查作为评估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CT对肺挫伤、肺撕裂伤、肺不张及肺萎缩等肺部改变,胸部软组织损伤、气胸等检出率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创伤诊断中应用CT扫描可对患者病情做出更为全面的判断,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通过Mimics软件系统寻求快速准确进行腰椎转移性肿瘤术前评估的方法。方法:基于腰椎的64排螺旋CT连续薄层二维图像,利用Mimics软件分别重建正常腰椎、破坏病椎、腹主动脉及双侧肾脏的三维可视化结构。结果:Mimics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对腰椎CT扫描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图像结构清晰,可真实再现腰椎和邻近脏器的结构,并能对破坏病椎部位予以定位,对破坏范围予以量化。结论:Mimics软件根据CT扫描所得的Dicom原始数据能准确重建腰椎恶性肿瘤及邻近结构的三维立体结构,为腰椎恶性肿瘤患者残余椎体骨质的评估、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数据的腕关节有限元模型构建、受力分析,以期为开展腕关节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名29岁成年健康男性志愿者,对其右尺桡骨远端到近端指骨进行CT扫描,将所得图像导入Mimics 10.01中,建立腕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将赋予材料属性的模型导入ANSYS10.0中,模拟体外生物力学试验,观测在轴向压力情况下腕关节各结构的应力分布。结果:成功建立了包括桡、尺骨远端,腕骨,掌骨,近端指骨,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等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并获得了掌骨受轴向压力下各腕骨的应力分布图。结论:在目前的个人计算机平台上依据CT影像资料,利用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三维重建软件可以准确、快捷地构建腕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可根据模型计算轴向压力下的应力分布,为腕部有限元分析及整个虚拟手的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75例急性胸痛患者均进行一次性64排螺旋CT胸部增强检查。采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及容积再现等多种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成像,同时清晰显示肺野及胸壁情况。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图像进行观察,对疾病进行诊断。结果:心血管病变52例,其中冠状动脉病变3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9例;显示气胸5例,缩窄性心包炎2例,胸膜炎6例,胸椎压缩性骨折3例,7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64排螺旋CT一次性胸部血管造影检查能清晰地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对其病变作出正确诊断,同时还能清晰地显示胸部其他疾病,是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优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讨论消失肺CT扫描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5例CT检查确诊为消失肺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消失肺可发生在肺内任何部位,最大肺大疱直径为25cm。5例患者CT片上均伴有全小叶型肺气肿存在,4例患者有胸闷、气短的症状并有程度不等的通气功能障碍。结论:CT扫描有助于消失肺的诊断,有助于巨大肺大疱与气胸的鉴别诊断,有助于引起消失肺的基础病变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对肺癌诊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X线、CT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3种方法在肺癌诊断中的准确性以及联合应用情况下的优势互补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和95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胸部X线、CT和纤支镜检查的临床资料,选取18个主要临床表现及主要诊断方法变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胸部X线的诊断符合率为62.1%(87/140),其中中央型肺癌符合率为62.5%、周围型肺癌符合率为78%,也就是说临床有超过60%的肺癌患者仅依据胸部X线即可诊断。CT检查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符合率高于中央型肺癌;而纤支镜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符合率高达95.8%。结论:胸部X线的确是临床诊断肺癌的首选方法,适宜于肺癌初诊和普查;CT、纤支镜分别与胸部X线作序列检查,将大大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5.
闭合性胸部损伤的X线平片及CT诊断(附16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闭合性胸部损伤的X线平片及CT扫描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闭合性胸部损伤患者有较完整X线平片及CT资料的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闭合性胸部损伤常见影像学表现为肋骨骨折X线胸片发现70.6%、CT发现76.3%;肺损伤中肺挫伤X线胸片发现26.3%、CT发现48.8%,创伤性湿肺X线胸片发现19.4%,CT发现35.6%;气胸或血气胸X线胸片发现42.5%,CT发现60.6%。结论 X线胸片观察胸廓全貌、肋骨轻度线形骨折及定位优于CT,CT检查观察肺损伤、少量气胸及血胸具优势,二者合理使用,以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何建华 《河北医学》2003,9(12):1069-1071
目的:探讨胸部平片及CT表现在胸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胸部创伤均行胸部平片及CT检查.8例胸部重度损伤行床旁片检查.结果:8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廓损伤.16例气胸,23例血胸,19例血气胸.56例肺挫裂伤.14例肺撕裂伤.3例气管及支气管损伤.结论:常规胸部平片特别是近来CR及DR摄片系统应用是胸部创伤的首选方法.同时胸部平片复查病情变化以及危重病人床旁片应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CT扫描尤其是螺旋CT扫描.对肺挫裂伤的早期诊断.气管及支气管损伤以及胸部重度损伤病人是一种更好的方法.为外科手术的成功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重症胸部创伤96例CT评价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莫国友  姚亮平  陈勤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73-75,F0003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胸部创伤后肺内损伤与肺外解剖结构损伤的急诊CT表现,提高其临床治疗价值。方法对严重胸部外伤或复合伤后接受胸部CT检查并住院治疗的96例患者的CT影像资料及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类。结果 (1)肺内损伤的CT表现:①肺间质异常18例;②磨玻璃样肺32例;③肺叶实变16例;④肺叶、段萎陷伴胸腔积液或气胸16例;⑤肺气囊或液气囊14例。(2)肺外表现:①肋骨骨折96例,其中单侧单发或多发肋骨骨折67例,双侧多发肋骨骨折29例;②胸腔积液67例,其中单侧胸腔积液43例,双侧胸腔积液24例;③气胸、液气胸38例,其中单侧气胸29例,双侧气胸9例;④皮下或纵隔气肿14例。(3)46例胸廓多发损伤、42例合并颅脑损伤。对肺内损伤呈多样表现且治疗时间在2周以上,较其它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重症创伤的CT表现以复合伤为主,CT检查有助于肺内外各解剖结构损伤程度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胸部创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红  齐波  闫敏  孙世元 《吉林医学》2003,24(6):518-519
目的:探讨CT对胸部创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胸部创伤的CT表现。结果:肺挫伤26例,创伤性湿肺6例,肺血肿2例,肺囊肿1例,肺不张及肺萎陷4例,气胸或血气胸14例,皮下气肿和纵隔气肿10例,胸腹联合伤4例,其中脾破裂2例,肝破裂1例,肝及十二直肠破裂1例,合并其他损伤包括颅脑损伤10例,胸椎骨折5例,肋骨骨折14例,锁骨骨折1例,肩胛骨骨折1例,股骨干骨折1例。结论:CT能明确创伤部位、性质、程度,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创伤重要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王有文 《中外医疗》2014,(26):175-176
目的探究胸部外伤患者采取CT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5例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和研究,将患者采取CT诊断结果命名为实验组,将患者采取X线片的检查结果命名为对照组,对比诊断效果。结果CT诊断和X线片的诊断中,实验组患者骨折检查的准确率为100%,气胸血胸的检查准确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骨折检查的准确率为87.7%,气胸血胸的检查准确率为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损伤的诊断上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外伤患者在诊断中,采取CT诊断的方法,可清楚观察到患者受伤的情况,为病情的处理提供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胸部闭合性创伤中肺撕裂伤和气胸的影像学特征及损伤机制、演变规律。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肺撕裂伤患者48例病灶72例、60例气胸患者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规则形组肺撕裂伤病灶多分布在肺组织边缘;肺撕裂伤病灶存在着自限性;单侧实变为主的广泛型肺挫伤多合并中-大量气胸症状;少量气胸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结论 256层螺旋CT联合MPR后处理技术可以较好的观察肺撕裂伤和气胸的形态分布等特征,对于及时正确诊断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