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m亚型患者输注B型血致配血不合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简介金某,男,70岁,临床诊断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申请输血,ABO正反定型不符,血型鉴定证实为Bm亚型。输注经交叉配血相合B型全血400ml。3d后再次申请输血配血时,发现盐水及菠萝酶介质主次侧均无凝集,抗人球蛋白法配血主侧呈弱凝集。经一系列检测为免疫性抗B抗体所致。2血型血清学检查2.1血型试剂抗A、抗B标准血清由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抗人球蛋白试剂、菠萝酶、抗A1、抗H、A2与1~10号谱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Ac、Bc、Oc细胞及抗A B血清由本室自制。2.2ABO血型鉴定正定型抗A、抗A1及抗B与金某红细胞不凝集,抗A B呈弱凝集(…  相似文献   

2.
对大量输注异型血液未引起输血反应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43岁.2010-11-23因外伤、失血性休克入院进行抢救.术中先后输注A型600ml全血和A型200 ml红细胞悬液,患者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d后输血科再次交叉配血不合,重复血型鉴定怀疑首次血型定型错误,申请进行疑难血型鉴定.血型血清学检查:所用标准血清、试剂红细胞、筛选细胞及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抗-A、抗-B标准血清为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抗-H、抗A1及抗-A,B标准血清、抗人球蛋白血清为上海红十字血液中心生产;聚凝胺不完全抗体检测试剂为台湾BASO公司生产;A、B、O型试剂红细胞,筛选红细胞为上海红十字血液中心制备;1%菠萝酶自配.九宝田KA-2200型离心机,日本产.按《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血型血清学操作规程部分血型及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标准操作.血型血清学检查结果见表1.  相似文献   

3.
Rh阴性患者产生抗-C、抗-e1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67岁,肝硬化晚期。血型为O型RhD阴性,1998年~2000年6月已输血4次,共输800ml O型RhD阴性血。本次因患者有多次输血史,笔者用盐水法、酶法、抗人球蛋白试验与O型RhD阴性供血者交叉配血,在酶法和抗人球蛋白试验中,主侧出现凝集,为查明原因进一步做以下检查。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血型鉴定患者血型为O,ccdEE 2.2 患者不规则抗体筛选见附表。试剂红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血型参比室供给。 2.3 抗体特异性鉴定将患者血清先后用CCDEE型细胞和ccDee型细胞吸收,直至不发生反应。然后将这两种细胞分别做放散,所得到的放散液,前者凝集CCDEE和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后者凝集ccDee,不凝集CcDEE型细胞。证实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抗-e,不存在抗-Ce联合体。 2.4 抗体效价测定将患者的血清倍比稀释后加CCDee细胞,测定抗-C效价,酶法32,抗人球蛋白法16;加ccDee细胞,测定抗-e效价,酶法8,抗人球蛋白法4。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患者:女,73岁,临床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曾多次应用盐水法交叉配血输血。近日因贫血住院治疗,前二次输血未出现输血反应,第三次输血后出现寒颤、腰痛、血尿等临床症状。因需要再次输血,故送我室进行交叉配血。与同型相配,主侧出现凝集现象,同时对患者血样进行抗体筛选,结果阳性。遂对患者血样进行进一步检验分析。1·2血型血清学检查1·2.1红细胞血型患者为B,CCDee,交叉配血不合供者血型分别为B,ccDEe、B,CcDEE、B,CCDEe。1·2.2患者血清抗体筛选选用上海血液中心提供的谱细胞与患者血清在盐水、酶、抗人球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例疑难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对患者配血不合进行分析。结果对照谱细胞反应格局,患者血清中检出抗-cE、抗-Jk^b和抗-Mur。结论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例同种抗体合并模拟同种特异性自身抗体患者的抗体进行鉴定,了解Rh血型系统中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点,以便提供合适的配血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血型、Rh分型鉴定;并完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采用患者Rh抗体类似特异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B型RhccDEE)进行患者血浆吸收放散试验,对吸收后的血浆、红细胞酸放散液进行抗体鉴定。采用患者红细胞放散液稀释技术鉴定抗体特异性。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酶-IA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患者为B型RhccDEE,直抗阳性。血浆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效价为256。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细胞吸收血浆后放散液抗体鉴定为IgG类的抗-C、e(不排除抗-Ce可能性)。患者自身红细胞酸放散液8倍稀释后可鉴定为类似抗-C、e特异性(不排除抗-Ce可能性)。对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红细胞与患者进行主侧配血,经典抗球蛋白法、酶法结果相合;而凝聚胺法、微柱凝胶广谱抗球蛋白卡(LISS/coombs)法、酶-IAT法不合。结论模拟同种自身抗体的正确鉴定对选择适合的交叉配血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筛选出相应抗原阴性的血液输注,可最大程度保证输血的安全、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5岁,B型血,Rh阳性,孕2产1,因子宫肌瘤切除术入院,临床申请输血,当天输B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2U,无不良反应。第5天术前备血,发现患者血清与4UB型、Rh阳性红细胞悬液在盐水、聚凝胺介质中均出现主侧凝集,怀疑有不规则抗体存在。通过临床病历分析、红细胞血型鉴定、血清抗体筛选、鉴定、吸收放散试验、效价测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来寻找配血困难原因。结果显示,抗-E、抗-N、抗-JKa导致配血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和不完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分别用盐水法、菠萝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随机200名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IgC抗-D血清按比例进行性稀释与谱细胞反应分别用抗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测定.结果交叉配血菠萝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各凝集1例;假凝集盐水法2例、菠萝酶法1例;实验时间凝聚胺法最短.IgG抗-D检测阳性效价抗球蛋白法为1:128,凝聚胺法为1:256.结论凝聚胺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强和排除非免疫细胞聚合引起的假阳性等优点,是目前交叉配血和不完全抗体检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凝聚胺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临床输血必须作交叉配血试验,以防误输不同血型抗原抗体的血液引起的输血反应.传统的交叉配血法有盐水介质法、酶法(包括木瓜酶和菠萝酶法)、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法和低离子介质法.盐水介质法简便快速,但不能发现不完全(免疫性)抗体,单用危险,常需增做酶法或抗人球蛋白法,才能避免不完全抗体引起的配血不合,但是酶法或抗人球蛋白法实验步骤繁琐,试验时间长,一般需用20 min至1 h,往往会耽误抢救治疗工作,因此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可靠的交叉配血方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交叉配血中抗 Dia 合并抗 E 抗体致配血不合的原因。方法对该院1例因抗 Dia 合并抗 E 抗体致多次配血不合的患者进行分析。通过血型鉴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吸收放散实验来确定患者的血型、可能的不规则抗体、细胞谱反应格局。结果患者血型正定型:抗 A 抗体(-)、抗 B 抗体(-);反定型:Ac(++++)、Bc(++++)、RBC (-)、Oc(-);Rh 血型定型:抗 c 抗体(-)、抗 C 抗体(++++)、抗 D 抗体(++++)、抗 e 抗体(++++)、抗 E 抗体(-)。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患者血清中含有抗 E、抗 c 抗体。结论患者血清中的不规则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和不完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和不完全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用盐水法、菠萝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对随机200名受血者标本与其同型献血员标本做交叉配血;IgG抗-D血清按比例进行性稀释与谱细胞反应分别用抗球蛋白法和凝聚胺法测定。结果 交叉配血菠萝酶法、抗球蛋白法、凝聚胺法各凝集1例;假聚集盐水法2例、菠萝酶法1例;实验时间凝聚胺法最短。IgG抗-D检测阳性效价抗球蛋白法为1:128,凝聚胺法为1:256。结论 凝聚胺法具有简便、快速、敏感性强和排除非免疫细胞聚合引起的假阳性等优点,是目前交叉配血和不完全抗体检测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抗-e抗体的出现非常罕互,本院遇到1例由抗-e抗体引起配血困难的患者,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6岁,因胃癌术后贫血需要输血出现配血不合,在市中心血站血型室的技术指导下,对该患者进行了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经血型血清学检查,患者血清中抗体为抗-e抗体。1.1血型血清学检查(1)试剂:抗-A、抗-B、抗人球蛋白试剂为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Rh血型卡为长春博迅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例亚洲型DEL母亲产生抗-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母子输血救治方案。方法 盐水试管法鉴定母子ABO血型、Rh表型;经典抗人球蛋白法进行母亲RhD阴性确认、RhD吸收放散试验;经典抗人球蛋白法、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和凝聚胺法进行母亲意外抗体筛查及鉴定、抗体效价检测、交叉配血试验;新生儿溶血3项试验使用抗人球蛋白卡式法;RHD基因分型采用商品化RHD阴性鉴定基因检测试剂盒(PCR-SSP法)进行产妇RHD基因分型。结果 产妇Rh血清学表型CCee, DEL基因检测结果RHD~*1227A,产生抗-c;患儿Rh血清学表型DCcEe,直抗阳性,红细胞放散阳性,结合母亲孕产史、患儿临床表现和血液检查结果,诊断为抗-c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结论 亚洲型DEL母亲产生抗-c并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选择Rh表型DCCee红细胞输注,母亲选择Rh表型CCee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输注,输血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疑难血型患者抗-E+抗-Jkb的鉴定,阐明抗体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对输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盐水法、聚凝胺法、抗球及卡式法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结果血清学试验表明,患者的血清与谱细胞在盐水介质中没有发生凝聚,在抗球蛋白(AHG)介质中,与谱细胞中E抗原和JKb抗原阳性细胞发生凝集,与Jkb抗原阴性细胞未发生凝集,初步判定为抗-E+抗-Jkb。结论经过血型鉴定该患者为抗-E+抗-Jkb引起交叉配血不合,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的存在,采用多种方法学检测,以防漏检,可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1例多次输血患者产生抗-S合并抗-Wr^a的血清学及交叉配血特点。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标本进行ABO、Rh、MNS、Diego血型鉴定试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抗体效价测定试验。结果经血型血清学试验确认患者血清中存在抗-S合并抗-Wr^a。选择S,Wr^a抗原阴性献血者血样与患者血样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患者输血后无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结论抗-S、抗-Wr^a为低频抗体,虽然随机交叉配血相合率高,但仍需做抗体鉴定,提高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一系列免疫血清学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查找引起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方法用试管法做血型正反定型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试验,用抗球蛋白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鉴定以及交叉配血试验、抗体吸收试验、热放散试验(56℃)等,以明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体种类和性质。结果患者血型为AB型,血清中检测出Ig G型抗-Fyb合并抗-H冷抗体,造成血型正反定型不符,与O型红细胞交叉配血不相合。结论血型检测时,反定型有必要加O型红细胞,输血前有必要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以检测ABO血型系统以外的抗体。若结果阳性,应当明确抗体性质和种类,交叉配血时归避相应抗原,不可盲目输注O型红细胞,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1例同种抗-C、抗-e、抗-Jk^b联合抗体漏检造成的无效输注,探讨提高抗体检出率的方法。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输血前红细胞血型鉴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吸收放散、交叉配血等血型血清学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果第1次输血由于同种抗-C、抗-e漏检造成无效输注,输血造成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同时由于e抗原的输入中和了抗-e,造成第2次输血前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抗-e的漏检,通过酶处理细胞使抗-e检出;第3次输血前检查又检测出同种抗-Jk^b。结论患者多次输血产生同种抗-C、抗-e、抗-Jk^b,通过酶处理细胞提高Rh系统和Kidd系统抗体的检测;同时当遇到近期输血而输注效果不好(排除其他原因)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患者需要考虑抗体漏检造成的输注无效,应考虑改进试验方法,提高抗体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临床送检的1 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多次受血患者的抗筛阳性标本进行鉴定,探讨此类复杂不规则抗体的鉴定思路、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 鉴定标本ABO,Rh,MNS 和Kidd 等血型,应用2 种谱细胞及筛选出的无偿献血者细胞配合吸收放散实验进行抗体筛查、复杂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和间接抗球蛋白方法进行交叉配血。结果 患者血型血清学结果为O,CCDee,M-N+ 和Jk(a+b-),其血清中检出IgM-M,IgG-cE 和IgG-Jkb 抗体,筛选M,c,E 及Jkb 抗原均为阴性的供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相合后进行输注。结论 针对多次受血患者产生的复杂不规则抗体,应灵活运用灵敏度高的血清学方法,联合多种谱细胞,准确鉴定出抗体特异性,为临床提供相合的血液,有效保障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产妇及其新生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方法通过临床资料分析,红细胞血型鉴定、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血清抗体筛查、抗体鉴定、抗体效价测定等血型血清学检测产妇及新生儿血清中的抗体,找到相配合的血液给新生儿换血治疗。结果产妇血清、新生儿血清及红细胞放散液中均检测到抗-E、c和抗-S,测得产妇血清中抗-E的效价为32;抗-c效价为32;抗-S效价为2。筛选4份E(-)、c(-)的血与新生儿血清进行交叉配血均相合,经验证此4份血样S抗原为阴性。结论发现1例抗-E、c和抗-S多抗体引起的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及时为新生儿提供了相匹配的血液。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2010~2014年期间南充市临床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进行血型血清学调查。方法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对疑为献血者原因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血液标本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结果在77份退回的血液标本中,检出直接抗球蛋白阳性43例;检出不规则抗体18例,以抗-M和抗-E为主,其次为抗-Lea和抗-P1;未检出异常的标本16例。结论通过该次调查,掌握南充市临床医院交叉配血不合的献血者原因,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水平,避免血液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