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是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研究其体外寄生蚤群落构成、数量变动、染疫情况及空间分布,对鼠疫流行病学具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从1977~1996年对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的中心——石龙地区的齐氏姬鼠体蚤进行了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
云南7种蚤类传播鼠疫几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云南家野两型鼠疫疫源地主要蚤类的媒介作用,1989~1996年我们对云南7种蚤类进行了单只传播和集群传播鼠疫的研究。结果表明,集群传疫率高的蚤,单只传疫率也高,媒介作用也越大。1材料和方法1.1实验蚤种及来源 印鼠客蚤、缓慢细蚤、不等单蚤、特新蚤指名亚种、方叶洲眼蚤、棕形额蚤、人蚤均采自大理、剑川,在各自较适宜的温湿度下规范化传代养殖后供试。1.2鼠疫菌株1.2.1家鼠型鼠疫菌1352株分离自黄胸鼠体,甘油阴性强毒株,用于家鼠蚤、人蚤的试验。1.2.2野鼠型鼠疫菌412株分离自大绒鼠体,甘…  相似文献   

3.
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系细蚤科额蚤属,活动敏捷,为广宿主寄生蚤。1953—1956年在云南鼠疫疫区各县调查期间,发现齐氏姬鼠等11种啮齿、食虫及食肉动物染带该蚤,其主要寄主为齐氏姬鼠,占体表寄生蚤百分组成的21.2。该蚤在我省主要分布在滇西、滇西北、滇东北和其它一些气温较低的地区,在剑川疫源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各生境均有出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和分析云南省2018年鼠疫疫情现况,为鼠疫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对云南省104个县(市)开展鼠疫宿主、媒介、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统计学分析。结果 黄胸鼠疫源地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以齐氏姬鼠、大绒鼠为优势种,黄胸鼠疫源地黄胸鼠鼠体蚤以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主;褐家鼠以缓慢细蚤、人蚤和印鼠客蚤为主。齐氏姬鼠-大绒鼠疫源地齐氏姬鼠鼠体蚤以棕形额蚤、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大绒鼠鼠体蚤以方叶栉眼蚤为主,特新蚤指名亚种为次要寄生染蚤种。对47 618只动物进行细菌学检验,检出鼠疫菌4株;对20 710组媒介进行细菌学检验,结果均为阴性。应用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血清20 105份,阳性4份,应用鼠疫反相间接血凝试验方法检验动物脏器23份,阳性5份。结论 云南省野鼠疫源地玉龙县和古城区发生动物鼠疫流行,流行强度猛烈,家鼠疫源地未发生鼠疫疫情,但是形势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全省鼠疫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野鼠鼠疫疫源地即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74年发现,主要分布在剑川及周围的洱源、漾濞、云龙、兰坪、玉龙5个县,面积约1600km2,自发现以来多次出现动物鼠疫的流行。经传播试验表明主要媒介是特新蚤指名亚种,主要宿主是齐氏姬鼠和大绒鼠,该疫源地从发现至今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滇西纵谷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的最佳监测时期。方法应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对滇西纵谷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16年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分布平均角计算和检验假设表明,滇西纵谷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鼠疫存在一定的季节高峰(r=0.4777,α=88.2825.s=69.6456.Z=1379,P<0.001),鼠体蚤检菌阳性75%可信区间分布于1月上旬至6月中旬;鼠体蚤检菌阳性95%可信区间分布在11月中旬至次年7月中旬。结论在滇西纵谷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内.11月中旬至次年7月为最佳监测时期。  相似文献   

7.
云南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75年被发现 [1] ,主要宿主动物为齐氏姬鼠和大绒鼠 ,疫源地面积约为 16 0 0 km2 ,海拔 2 2 0 0~ 4 0 0 0 m,东连鹤庆县 ,南接洱源县 ,西靠兰坪、云龙县和北邻丽江县等。1 人间鼠疫剑川为多次发生人间鼠疫和鼠间鼠疫的地区 ,195 0年剑川甸南下河发生人间鼠疫 ,发病 8例 ,死亡 6例 ,死亡率为 75 %。 195 4年 4月至 11月 ,剑川沙溪长乐村发生人间鼠疫 ,发病 34例 ,死亡 14例 ,死亡率为4 1%。从 195 4年人间鼠疫被控制后至今未发生人间鼠疫 ,而鼠间鼠疫却不断发生 ,据资料记载 :剑川野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于 …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研究(摘要)(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鼠疫历史悠久,其来源中外学者多认为输入。新中国成立后经长期调查研究,现完全证明本省鼠疫并非传入而是其本身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鼠自然疫源地。1.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于云南西部、西南部及南部。主要宿主黄胸鼠,主要传播媒介印鼠客蚤,病原体为鼠疫菌滇闽居民区生态型。动物流行病学特点:鼠疫动物病主要存在并流行于海拔400~2100米的平原或宽谷或盆地居民文化景观地带;各月均有发生,但以6~11月较多,高峰在8月;以鼠→蚤→鼠方式传播,以流行和潜在(或微弱)流行方式保持疫源。2.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于滇西北剑川县山区及其毗邻的丽江、兰坪、云龙、洱源部分山区。主要宿主是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主要媒介特新蚤指名亚种,病原体为滇西纵谷生态型。动物流行病学特点:鼠疫动物病主要存在并流行于疫源地内海拔2500米以上的云南松林山区耕地景观带;各月均有发生,高峰在4月和12月,表现为双峰型;从年际看,流行有高低潮,大体流行2~3年,缓和1~4年或更长。本文还对黄胸鼠鼠疫疫源地的性质与范围以及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和齐氏姬鼠、大绒鼠鼠疫疫源地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云南的鼠疫疫源地分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和家鼠鼠疫疫源地。野鼠鼠疫疫源地分布于滇西纵谷省东北部及金沙江流域山地峡谷省西缘约N26°~27°,E98°~100°30′,海拔2000~3500米,该疫源地包括三个景观带:Ⅰ.平坝居民区及农田景观带,Ⅱ.中山云南松林及林间耕地景观带,Ⅲ.高山暗针叶林景观带,主要宿主为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主要媒介为方叶栉眼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家鼠鼠疫疫源地分布于N23°40′~25°30′,E97°31′~99°20′,地貌为峡谷与中低山相间,西部和南部多宽谷,跨越滇西纵谷省及南部山地省,疫点主要分布在平坝居民区及农耕区,在毗连的山区居民点或山间耕地亦检出过疫点,家鼠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为黄胸鼠,主要媒介昆虫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另外,作者从人间鼠疫的规律,地理发生学和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抗原的一致性,以及鼠疫菌的单向变异等分析推论,认为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源于野鼠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田杰 《地方病通报》2001,16(4):32-35
1974年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结束了中外学者对云南省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长期争论,这在鼠疫研究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然而,由于该疫源地位于生物多样性较高、生物地理景观十分复杂的横断山中部,从一开始,在对宿主和媒介的判定、疫源地的结构以及与家鼠鼠疫的关系研究中,在理论与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根据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运用广义信息概念,系统地研究和阐明了该疫源地的鼠疫基本生态格局是以高山姬鼠+褐家鼠:棕形额蚤+特新蚤+人蚤+方叶栉眼蚤群落为贮存子系统;大绒鼠:方叶栉眼蚤+特新蚤群落为流行子系统;松鼠鼠蚤为更替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指出自该疫源地发现以来没有明确人间病例是由该疫源地的鼠疫生态的系统性决定的,但如果系统进入混沌状态,发生人间鼠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指出虽然很多研究以实验的方法用量化的指标分析鼠疫的系统性,然而由于没有运用系统的概念,结果常常是直接、离散和互相矛盾的对表象的描述,而不是对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综合,从而颠倒了鼠疫的基本生态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1974年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 ,结束了中外学者对云南省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长期争论 ,这在鼠疫研究史上是一次重大的突破。然而 ,由于该疫源地位于生物多样性较高、生物地理景观十分复杂的横断山中部 ,从一开始 ,在对宿主和媒介的判定、疫源地的结构以及与家鼠鼠疫的关系研究中 ,在理论与方法上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本文根据结构与功能统一的原理 ,运用广义信息概念 ,系统地研究和阐明了该疫源地的鼠疫基本生态格局是以高山姬鼠 +褐家鼠 :棕形额蚤 +特新蚤 +人蚤 +方叶栉眼蚤群落为贮存子系统 ;大绒鼠 :方叶栉眼蚤 +特新蚤群落为流行子系统 ;松鼠鼠蚤为更替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关系是非线性的。指出自该疫源地发现以来没有明确人间病例是由该疫源地的鼠疫生态的系统性决定的 ,但如果系统进入混沌状态 ,发生人间鼠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同时指出虽然很多研究以实验的方法用量化的指标分析鼠疫的系统性 ,然而由于没有运用系统的概念 ,结果常常是直接、离散和互相矛盾的对表象的描述 ,而不是对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综合 ,从而颠倒了鼠疫的基本生态学概念  相似文献   

12.
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不仅是云南野鼠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的主要寄生蚤,也是家栖黄胸鼠和褐家鼠的重要寄生蚤。曾多次从该蚤体内分离出鼠疫菌,传播试验亦表明该蚤能传播鼠疫。因此,了解其繁殖产卵和生存期限,对防制该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自然感染鼠疫菌宿主动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云南省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宿主动物的分布规律.方法 整理核实1954~2006年间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有关鼠疫监测资料,并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家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动物有黄胸鼠、褐家鼠等17种和亚种,其中黄胸鼠为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野鼠鼠疫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有齐氏姬鼠、大绒鼠等27种,其中齐氏姬鼠和大绒鼠为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结论 由于两块疫源地自然环境、宿主媒介、动物活动等差异和联系,形成染疫动物既有区别又相互交错的格局,两块疫源地分别具有相对独立的鼠疫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4.
1975—1999年云南剑川动物鼠疫流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云南剑川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75年被发现 [1] ,位于东经 99°4 0′~ 99°55′,北纬 2 6°15′~ 2 6°4 5′,面积约16 0 0 km2 ,海拔 2 2 0 0~ 4 0 0 0 m,属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地带 ,植被以针叶林、阔叶林和灌木丛为主。 1975~ 1999年 ,为掌握该疫源地动物鼠疫的流行规律 ,进而制定科学的防制措施 ,我们进行了长期系统的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 ,现报告如下。1 宿主1975~ 1999年 2 5年间共捕获动物 10 8110只 ,隶属 4目 13科 30属 51种 ,其中大绒鼠 336 0只 ,占31.0 8% ,齐氏姬鼠 310 2 3只 ,占 2 8.70 %。此两种鼠为该疫源地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宿主动物及指示动物的流行病学调查,查明鹤庆县是否存在鼠间鼠疫流行。方法 采用入户检诊检疫,搜寻自死鼠,同时笼捕法捕鼠;相应材料分别进行F1抗原抗体检测及细菌学检验。结果 ①调查期间未发现自死鼠及疑似病人;②共捕获354只鼠,以大绒鼠(257只)及齐氏姬鼠(29只)为主;共分离鼠体蚤242匹,以方叶栉眼蚤(181匹)及特新蚤指名亚种(27匹)为主;③捕获鼠均为肉眼观察健康活鼠;④所得92份狗血清及4份鼠血清F1抗体检测阴性;⑤共分离鼠疫菌10株,其中大绒鼠6株、齐氏姬鼠1株、方叶栉眼蚤1株及特新蚤指名亚种2株。结论 证实鹤庆县在活鼠间发生鼠疫流行,初步认为大绒鼠、齐氏姬鼠为主要宿主,特新蚤指名亚种为主要媒介;活鼠间的鼠疫流行是新发现的鼠疫流行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云南玉龙及古城区鼠疫自然疫源地判定及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云南玉龙县及古城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提出防控策略。方法采用常规调查方法,通过血清学、细菌学、基因诊断等技术进行判定。结果共分离到5株鼠疫杆菌,均酵解甘油、麦芽糖、阿胶糖,不酵解鼠李糖、密二糖,脱氮试验阳性。均带有Pgm 、PstI 、FI 、Vwa 等毒力决定因子;疫区犬血清阳性率为23.5%;猫血清阳性率为26.7%。结论细菌学证实玉龙县为鼠疫自然疫源地,目前鼠疫流行处于活跃期;血清学证实古城区为新的鼠疫疫源区(县);阳性血清动物分布面积210km2,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齐氏姬鼠及大绒鼠是本地区优势鼠种,玉龙绒鼠有局部分布。特新蚤指明亚种,方叶栉眼蚤为优势蚤种;分离的鼠疫菌与滇西纵谷型及滇闽居民区型菌株生化特性不同,与西藏北部青藏高原型鼠疫菌的生化特性接近。  相似文献   

17.
齐氏姬鼠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龙地区是剑川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中心地带,了解该地带主要宿主动物齐氏姬鼠的繁殖生态,可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控制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意义。1990~1998年我们对石龙地区的齐氏姬鼠做了繁殖生态观察,结果如下。1 调查方法 在石龙观察点内人工捕获的所有齐氏姬鼠,用布袋装好,送回本站实验室,用乙醚麻醉梳蚤后鉴定鼠龄,解剖记录性别、胚胎数。 观察时间:每年1~12月份。  相似文献   

18.
云南印鼠客蚤等6种蚤类的生活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蚤类是鼠疫、地方性斑疹伤寒等疾病的传播媒介。建立养殖方法,进行养殖观察,了解它们的生物学特性是媒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由于缺乏云南媒介蚤的有关资料,我们对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慢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和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1];野鼠鼠疫疫源地的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 specialis,简称特新蚤)、棕形额蚤(Frontopsylla spadix)和方叶栉眼蚤(Ct…  相似文献   

19.
方叶栉眼蚤传播鼠疫媒介效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在温度16℃、19℃,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进行了方叶栉眼蚤感染鼠疫菌后的菌栓形成能力、生存期限(寿命)及集群呆咬传播鼠疫等实验。结果表明:该蚤不能形成菌栓,平均寿命44.13天,阴转率68.52% ̄76.19%,经多批次集群蚤叮咬大绒鼠不能感染鼠疫,媒介效能为零。证实方叶栉眼蚤在我省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中的传播媒介,即媒介蚤的地位不能成立,对鼠疫菌的种群延续没有实质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鼠疫流行态势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云南省鼠疫流行历史悠久,据考证在公元前就有发生,公元1108年就有人间鼠疫流行,此后的652年间有16次“大疫”不能排除鼠疫,从1772~1955年鼠疫连年流行,疫情较重,解放后全面开展了鼠疫防治工作,疫情得到了控制,70年代发现了野鼠鼠疫疫源地,80年代家鼠鼠疫又复燃。1 家、野鼠鼠疫目前流行态势1.1 野鼠鼠疫疫源地 1974年在剑川山区检出鼠疫F_1抗体,1975年在查源中,由1只自死小林姬鼠检出1株甘油阳性鼠疫菌株,从而发现我省有野鼠鼠疫疫源地的存在。十几年来先后发现染疫动物有20多种,检出率最高的是大绒鼠和齐氏姬鼠,分别占动物检出菌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