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南何氏医学流派始于南宋,独步医林,延绵至今29世。明代,在上海区域内,何氏医派主要形成松江和奉贤二大分支,成名医家40余位,不少担任太医院院使、副使、御医等要职。其对温热病、臌胀、虚劳吐血、妇科病等疾病的诊治,均有系统而全面的见解和经验,为后世医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南何氏医家自南宋始,迄今传承八百余年,延绵不断,名医辈出,为世所罕见,是我国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何氏医家传系,分为江苏镇江和上海松江两大支脉,而尤以上海支系的传承历久至今,且对江南一带医学的影响远大.本文基于对上海地区地方志以及《何氏家乘》等文献的调查,对上海地区何氏医学的传系情况作一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3.
江南何氏医学至今已传29世,治疗伤寒是其专长,从《伤寒辨类》一书可以探究何氏伤寒家学要义。《伤寒辨类》是何氏医学第22代传人何元长所著,是书融合伤寒和温病为大伤寒概念,不仅从发热症着手区分伤寒、温病及杂病的定义,更进一步结合明清温病学说提出"伤寒、温病、热病、冬温、感冒伤寒"同为发热,治法应有不同。何元长汲取前代伤寒医家的理论与临证经验,在明清医家的基础上增补、化裁了许多治疗温病、时疫的医方。《伤寒辨类》作为何氏伤寒学著作之一,对后世伤寒研究大有裨益,对当今中医教育及创新和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何时希医师在上海学林出版社自费出版《何氏历代医学丛书》的消息在报端披露以后,受到国内中医界的关注。已出版的《何嗣宗医案》和《何鸿舫医案》两书,受到了读者欢迎,在再版中。何氏为江南著名医学世家,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41年)何彦猷起行医至今,绵亘八百四十余年,已历二十九世,何时希医师是何氏二十八世孙,已年近古稀,现在上海中医学院中医文献研究所工作。近年来,他致力于《何氏历代医学丛书》的整理和编纂。这样的世医之家,在国内也可能是数一数二的。何时希医师为编纂《何氏历代医学丛书》付出了辛勤劳动,为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五十年代中期。秦师伯未先生曾向我推荐阅读一批临床医学文献,其中着意提到《重固三何医案》,盛赞这是一部“法度谨严与精思妙用兼而有之”的临床参考佳作。我借读后,不忍释手。1957年冬,著名医史学家陈邦贤先生曾撰文《江南何氏二十八代世医访问记》,刊于《上海中医药杂志》,使读者对江南何氏医学有较全面和概要的了解。当时何氏第二十八代世医时  相似文献   

6.
冯丽梅  鲁兆麟 《陕西中医》2007,28(3):311-313
目的:分析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方法:选取任应秋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五版教材,对七大医学流派进行分析。结论:我国医学流派时空变迁呈现宋以前—宋金—明清,由北—北南—南的发展趋势,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医学流派的时空发展,其与我国经济、文化变迁发展轨迹相一致,医学学术思想变迁与气候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王天怡  庞博  宋坪 《北京中医》2012,(10):746-750
远至殷商时期,出土的甲骨文已出现关于皮肤病名的记载。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发展至鼎盛,理论探讨日益深化,逐渐形成了中医外科学术流派雏形,明清时期中医外科学术流派的形成,对疮疡皮肤病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地域、物候、人文、师承等的差异造就了众多的区域皮肤科流派。以流派为纲,深入探索燕京流派、海派医学、岭南流派、湖湘学派、龙江学派中中医皮肤科卓有建树的各家学术观点和思想,并进行总结与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8.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4,(5):27-27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江南中医繁盛,虞山医派地位举足轻重,其传承张仲景之说而知常达变,并启创后世温病之先河,对江南乃至中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代表人物有赵用贤、赵开美父子、缪仲淳、柯琴、钱潢及余听鸿等。为深入了解虞山医派的发展轨迹及其对江南中医发展的贡献,故围绕虞山医派形成的时代背景、传承发展仲景学说的贡献及对江南其他医学流派的影响简述之,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0.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2,(3):56-56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栏目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栏目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1,(2):55-55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0,(5):22-22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  相似文献   

15.
古书上说“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说明“世医”在人民群众中间已经成为选择就医的重要条件。三世医已是弥足珍贵,何况是像“江南何氏”那样的二十八代世医。江南何氏从南宋初年到现在,八百十余年间产生了331位医生,绵延不断,世世相承地热爱自己的专业,决心以救死扶伤的精神,高超熟练的技术,始终不懈地为人民服务。这件伟大而动人的实事,秦伯未同志在“健康报”曾作过介绍。这不仅是祖国医学史上难能可贵的资料,也将是国际医学界上少见少闻的奇迹。我们中医研究院的同事何时希大夫,正是“江南何氏二十八代世医”的后人。我们在一个寒夜围炉的机会中,和这位朝夕见面的熟朋  相似文献   

16.
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挖掘学术流派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刊推出新栏目"学术流派",供同道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7.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2,(4):17-17
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挖掘学术流派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刊推出新栏目"学术流派",供同道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8.
稿约     
《中医文献杂志》2014,32(6):51-51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挖掘学术流派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刊推出新栏目"学术流派",供同道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9.
栏目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挖掘学术流派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刊推出新栏目"流派研究",供同道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20.
栏目稿约     
<正>中医学术流派源远流长,清·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指出:"医之门户分于金元。"自明清而下,医学流派更是精彩纷呈,这些流派不仅体现在地域上的人才辈出、著作林立,如新安医派、苏南孟河医派、岭南医学,也体现在学科上的疗效卓著、理论创新,如川蜀的火神派(扶阳派)、上海伤科八大家等。整理、研究、挖掘学术流派对推动中医学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本刊推出新栏目"流派研究",供同道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