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作者根据非牛顿液体的流动特性,推导出毛细管血液粘度仪的公式:剪切应力τ_a=apgh/2L剪切速率f(τ_a)=1/πa~3·[3q+h·(dq/dh)],据此公式设计和研制了血液粘度仪样机,对其重复性突验表明,该仪器性能稳定,剪切速率是同类仪器中最低的,粘度测定值误差最小。与锥板粘度计的对比实验表明,该仪器测试数据可靠。  相似文献   

2.
血压对无创性载体血液粘度影响的分析汪岭朱玲勤刘贺荣血液粘度检测是血液流变学的主要项目之一,迄今医学临床上常用来测定血液粘度的粘度计主要有两种:如回转式粘度计、玻璃毛细管式粘度计等,但都难以完全反映血液在血管内压力、流动性、粘滞性、血容量体积及具有虎克...  相似文献   

3.
长春地区健康成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测定基础医学院物理教研室梁路光,赵大源关键词血液流变学,毛细管式粘度计,比粘度中图号R331.1作者测定了长春地区549名(男245名,女304名)健康成人七项血液流变学正常值,并且分析了性别对血液流变学正常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前 ,血液流变仪已广泛使用 ,各种血流变仪均有不同的差异 ,就同一种血液变仪由于条件变更、地理环境、仪器之间的差异等原因 ,测定结果无可比性 ,使用中带来许多不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使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及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 ,粘度测定及其他项目测定中设有一系列校正K值 ,这样就克服了由于仪器之间、地理环境等因素造成的测定结果差异 ,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我们在使用 3— 9C型血流变、细胞变形、微循环综合仪时发现测定结果普遍高于华西医科大的参考值 (厂家提供 )。通过对正常男女各 1 1 0例测定 ,对厂家给定的K…  相似文献   

5.
9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丽英  谢勇  王莹莹  郑冰冰 《中国热带医学》2006,6(9):1641-1641,164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排除年龄、体重及病程等因素影响后,通过压力传感式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检测90例糖尿病患者与86例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分析其异常特点。结果 糖尿病病人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5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改变有统计学意义;红细胞压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改善血液流变状态从而改善微循环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变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 (毛细管法、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 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心脑血管等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及人们的生命与健康,而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是这些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它们均出现血液粘度增高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导致血流缓慢,微循环障碍,组织器官缺血缺氧,最终导致心脑血管等循环系统疾患。因此血液粘度的测定是诊治这类疾病的重要依据。而全血粘度的测定,必须用国内先进的回旋式自动血流变仪测定,才能保证其准确性。为此本文用LBY-N6A测定了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病人的全血粘度,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血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性和变形规律的科学.而粘度测定是血流变检测指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都是十分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血液粘度的两种检测方法(毛细管法、 旋转法)作以评价,比较在不同方法下对血液粘度的影响及粘度测定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变化的关系。方法测定80例糖尿病患者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并用生化全自动仪测定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变化。结果糖尿病组全血粘度、血细胞比容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组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值数有极高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86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国产低温激发红外触 肤的治疗仪治疗,并检测治疗前后其血液粘度的变化,观察低温激发红外触 肤仪照疗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液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现有的血液粘度测试仪的测量重复性,减少检测用血量,提高血流变血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方法:对仪器切血盘和驱动惰盘检测结构进行改进,并用改进后的仪器进行实验,将得到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仪器测试准确度和重复性显著提高,用血量减少一半。结论:对现有的血液粘度测试仪进行的改进,显著提高了原有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和重复性,减少了检测用血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WTP-I型毛细管粘度计测定了1988年间临床体外循环期间深度和中度血液稀释各20例的全血比粘度,并分析了红细胞压积(HCT)、血浆蛋白和血温对粘度的影响。文章指出:HCT和血浆蛋白是维持血液粘度的主要因素,转流中血液稀释明显降低血粘度,深度稀释较中度稀释更显著(P<0.001)。血液粘度随术中低温而增高(P<0.05~0.001),但低温对粘度的影响远小于HCT的作用,且可被血液稀释所抵消。文章还就本粘度测定对临床灌注条件的选择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噪声暴露后血液流变学、血糖的变化,以及如何预防噪声的这种作用,测定了实验大鼠血液低切粘度、中切粘度、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糖。结果低切粘度、高切粘度白噪声暴露组显著降低,丹参组无显著变化,中切粘度、红细胞压积暴露组、丹参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暴露组血糖比另外两组略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揭示:噪声可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而丹参对噪声具有拮抗作用,可预防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LG-R-80型血液粘度测试仪采用国际先进的锥,板式测量法,限于室内使用,操作时室内温度应在15℃-25℃之间。本文将42份标本分别置恒温25℃(电子恒温仪,测定血沉时用),室温16℃-18℃时进行测定分析,探讨温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泊肃叶定律的适用条件出发,讨论了毛细管粘度计测量血液粘度中存在的物理学问题。指出其测量结果所反映的只是血液在管中流动的总体特性。并指出若要各单位所得结果更具可比性,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条件的标准化等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血液粘度测试仪的设计中,需要解决液面检测与信号处理问题,我们采用由红外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敏电阻RL组成的光电式液面传感器,通过本文介绍的信号处理电路实现血液与水液面的归一经,输出信号直接与计算机接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血液粘度的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根据各工作人员的努力和长期的工作经验,参考多种相关文献,总结质量控制.结果 对血液粘度检测过程中粘度计的选择、血液标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保存、检测过程的温度控制及正常值的制定等作了有效的分析.结论 总结出适合我院实行的新型血液粘度测定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不同的抗凝剂、不同的溶血程度对血流变测定的影响;对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精密度进行评价.方法测定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0h、1h、4h、5h、6h)、使用不同的抗凝剂(肝素锂、EDTA?2K)、不同的溶血程度时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用连续20天的质控值评价仪器的天间重复性;用新鲜全血重复测定20次,以评价仪器的批内重复性.结果全血粘度在标本采集后5h内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6h开始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而血浆粘度在6h内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EDTA?2K抗凝时比肝素锂抗凝时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都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用去离子水溶血时,比生理盐水对照的全血粘度、血浆度都高,有明显的统计学(P<0.01),且不同溶血程度之间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的天间重复性和批内重复性数据统计结果均CV<5%(天间的高切除外).结论血流变测定应在5h以内进行;EDTA?2K抗凝与肝素锂抗凝,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如果使用EDTA?2K抗凝,应使用与肝素锂抗凝不同的参考值;不完全溶血使得溶血时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不溶血时高;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的重复性较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相似文献   

19.
胆囊结石患者血液粘度的初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6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液粘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胆囊结石患者的全血化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都高于正常值,除男性患者的血浆比粘度外,其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且全血还原比粘度的差异还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2 ̄0.001)。  相似文献   

20.
张雪飞  张雪涛 《海南医学》2002,13(11):24-24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在老年性牙周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R80a锥板旋转式血粘度测试仪,测定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全血粘度,相对粘度,卡松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性指数均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性牙周病患者的病程中存在着严重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