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热力消毒灭活牙科手机污染HBV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影响牙科手机污染的HBV热力学消毒因素。方法牙科手机浸泡污染HBV血清,按照不同的处理程序分组,进行牙科手机热力消毒器消毒(134℃5 min),以HBsAg检测反应表示消毒效果,样品用AXSYM自酶标、美国Abbott第三代EIA检测试剂进行HBsAg检测。结果污染血清在室温干燥后,直接热力消毒有96.87%的样品为HBsAg反应阳性,干燥后进行清洗消毒仍有87.5%不能达到灭活HBsAg的要求,即使增加抽真空的次数和延长消毒时间也有高达56.25%的样品为HBsAg检测反应阳性,而在污染后立即进行冲洗和清洗,在经过热力消毒后,均达到HBsAg检测反应阴性。结论牙科手机污染后,未进行及时清洗显著影响牙科手机热力消毒对HBsAg的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存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颗粒的表面。灭活蛋白所用的热度可使HBV失活,但HBsAg的免疫原性仍保留。本实验通过100℃以上加热,研究了HBsAg的耐热性,为加热消毒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物提供了依据。材料和方法 1.冻干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血球及稀释液:由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 2.HBsAg阳性血清:来自HBsAg强阳性的患者,用正常人血清或生理盐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3.将HBsAg阳性血清放于加热的介质甘油中将温度控制在100~125℃(级差为5℃),加热一定的时间,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测定HBsAg残余滴度,同时观察血清中蛋白质含量对HBsAg灭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口腔器械消毒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0,自引:6,他引:34  
目的:探讨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器对口腔器械的消毒效果。方法;用细菌计数平皿法检测细菌,用ELISA法检测HBsAg,定量PCR检测HBV-DNA。结果: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器135℃6min,可使临床使用过的高速手机、洁牙手柄全部达到无菌,对污染了乙型肝炎患者阳性血清拔牙钳的HBsAg抗原性、HBV-DNA灭活达100%。结论:高压蒸汽消毒灭菌器灭菌,破坏HBsAg抗原性、灭活HBV-DNA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牙科手机污染HBV灭活方法及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磊  谢尧  赵辉  关小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1):1256-1257,1306
目的评价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对牙科手机污染HBV的灭活效果. 方法牙科手机浸泡在污染HBsAg测定值≥300 S/N值和HBV(105 拷贝/ml)血清经清洗后,采用4种化学消毒剂和压力蒸汽灭菌方法消毒处理,并用高灵敏度HBsAg AXSYM自动酶标检测仪检测方法,检测牙科手机消毒后的HBsAg灭活情况. 结果 3种含氯消毒液在有效氯含量1 000 mg/L浓度下,作用5~20 min后,>50%的牙科手机HBsAg检测仍为阳性;牙科手机污染后没有及时清洗会增高手机消毒阳性率;2%戊二醛消毒20 min阳性率为100%;压力蒸汽灭菌134 ℃ 4 min条件下对污染的HBV可以灭活. 结论化学消毒剂不能对牙科手机进行有效的HBV灭活,而有效的灭活方法为134℃ 4 min条件下的热力学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慢性HC病人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方法:用巢式PCR对3 8例HBsAg阴性的HC病人作HBV—DNA检测,选出3 0例慢性HB病人血清作对照组。结果:测定组HBV—DNA阳性为4 5 % ( 1 7/ 3 8) ,血清转氨酶值、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HBV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在2种HC病人(HBV—DNA阴性和阳性)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用PCR可以在一部分HBsAg阴性的慢性HC病人血清中检测到HBV—DNA。HBV可能抑制HCV复制。用PCR多次重复测定HBV—DNA可以作为排除HCV、HBV混合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否增加血清骨桥蛋白(OPN)浓度及OPN与肝癌之间的关系。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原理,研究对象分为6个组:HBsAg无症状携带者组(ASC组)、HBsAg阳性慢性肝病组、HBsAg阳性肝癌组、HBsAg阴性其他肿瘤组、HBsAg阴性肝癌和慢性肝脏病组、健康对照组。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血清HBsAg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OPN浓度,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组研究对象共241名。HBsAg阳性肝癌组与HBsAg阴性其他肿瘤组、健康对照组血清OPN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01)。在HBsAg阳性肝癌组与ASC组、HBsAg阳性慢性肝病组间,以及在HBsAg阴性肝癌和慢性肝脏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血清OPN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360、0.588和0.07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BsAg浓度是与OPN浓度有关的唯一变量(P=0.0001)。结论血清OPN浓度可能与肝癌本身无关,而与HBV慢性感染有关,在HBV感染者中,可以用血清HBsAg浓度预测血清OPN浓度。  相似文献   

7.
张纯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3):265-265
目的了解低滴度HBsAg血清在入校新生中的分布及其相关HBV五项血清标志物特征,探讨影响低滴度HBsAg血清的因素。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01~2004年入校新生12 280名进行血清HBsAg检测,以中和试验确定HBsAg阳性血清滴度在1∶8和1∶4的构成,并分析其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血清684例。684例HBsAg阳性学生中,HBsAg血清滴度1∶8的120例,占总受检人数的1.00%,占阳性数17.54%;HBsAg血清滴度1∶4的30例,占总受检人数0.24%,占阳性数4.39%。对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得出8种情况,其中以小三阳(HBsAg,抗-HBc和抗-HBe阳性),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HBsAg和抗-HBc阳性,HBsAg和HBeAg阳性4种结合模式为主。结论低滴度HBsAg血清与高滴度HBsAg血清HBV五项标志物基本模式一致,证明HBsAg血清滴度高低的传染性一致,这类人群更不能忽视,应同时进行HBV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对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17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前S1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和HBV DNA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并分前S1抗原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前S1抗原阳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77.09%,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HBsAg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双阳(模式⑤,100.00%),HBsAg、HBe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三阳(模式①,95.99%),HBsAg、HBeAg、HBeAb、HBcAb四阳(模式③,94.44%);前S1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组中HBV DNA的检出率是29.30%,检出率较高的3种血清学模式是模式⑤(100.00%)、模式③(66.67%)、模式①(64.04%)。前S1抗原阳性组检出HBV DNA的平均含量是(7.36±0.90)拷贝/mL,阴性组是(5.42±1.16)拷贝/mL。两组比较:HBV DNA的检出率(P<0.005)和HBV DNA的含量(P<0.05)差异都有显著性。结论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其阳性血清标志物模式患者HBV复制活跃,HBV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BV宫内传播的细胞分子机制及其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将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按发生和未发生HBV宫内感染进行分组。用巢式PCR和选择性PCR法分别对 12 3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BVDNA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孕妇血清及外周血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 3 0 9%和 30 0 8% ,新生儿血清、PBMC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 19 5 1%和 2 6 0 2 %。而且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1 4 7,P =0 2 3) ;新生儿PBMCHBVDNA与血清HBVDNA无关联 (χ2 =0 83,P =0 36 ) ;HBsAg阳性孕妇血清HBVDNA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有关联 (χ2 =4 5 8,P =0 0 3) ,而与新生儿PBMCHBVDNA无关联 (χ2 =0 2 5 ,P =0 6 2 ) ;HBsAg阳性孕妇PBMCHBVDNA与新生儿PBMCHBVDNA显著相关 (χ2 =2 1 6 1,P =0 0 1) ,也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显著相关 (χ2 =12 86 ,P <0 0 1)。结论 :HBV通过胎盘导致胎儿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可通过血清直接传播 ,也可通过PBMC介导。PBMC介导的HBV宫内传播较隐匿 ,孕妇PBMCHBVDNA阳性也是HBV宫内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及其在HBV宫内感染中的意义.方法用原位杂交(ISH)和原位PCR(IS PCR)法对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PBMC进行HBV DNA检测.用随机引物法进行地高辛-HBVDNA探针的标记和定量.结果ISH及IS PCR检测PBMC HBV DNA,探针浓度以0.6μg/ml、蛋白酶K浓度以10μg/ml、IS PCR以20个循环数为佳.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中,血清HBsAg、HBVDNA均阳性者有72.73%PBMC HBV DNA阳性;HBsAg阴性、HBV DNA阳性者中,有65.91%PBMC HBV DNA阳性;血清HBsAg、HBV DNA均阴性者中,仍有15.79%PBMC中HBV DNA阳性.结论IS PCR检测对低丰度PBMC HBV DNA具有细胞内定性和定位的特点.血清HBV DNA阳性新生儿多数可检出PBMC HBV DNA,而血清HBV DNA阴性新生儿也可呈PBMC HBV DNA阳性.提示PBMC HBV感染应作为HBV宫内感染的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比较,了解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对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检测性能。方法分别用MEIA法和ELISA法对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抗HBc和抗HBe)进行检测。结果1140例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MEIA法阳性率为:HBsAg94.00%,HBeAg46.75%,抗HBc97.96%,抗HBe61.41%;ELISA法阳性率为:HBsAg91.89%,HBeAg36.14%,抗HBc93.26%,抗HBe18.11%;MEIA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其中对HBeAg和抗HBe的检测,两种方法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与MEIA法比较,ELISA法检测HBsAg的相对灵敏度达97.46%,抗HBc为94.93%,HBeAg为73.41%,抗HBe最低,为41.73%。对一些低滴度的HBeAg/抗HBe的HBV感染者,ELISA法检测可出现假阴性。结论对于血清HBV标志物的检测,MEIA法和ELISA法均有较高的特异性,但MEIA法敏感性优于ELISA法。  相似文献   

12.
HBV—DNA阳性标志着HBV在体内的复制,并能直接证实HBV是否存在,因此它是判定乙肝表面抗原无症状携带者(ASC)是否具有传染性的一项直接指标。本文应用HBV—DNA斑点杂交试验对127份HBsAg阳性血清、31份HBsAg阴性血清进行了HBV-DNA的检测,用ELISA法对其进行HBcAg、抗  相似文献   

13.
用斑点杂交试验(简称“斑试”)直接检测168例肝炎患者和HBsAg携带者血清HBV DNA。各型乙肝血清HBV DNA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乙肝感染者血清NBV DNA总阳性率为42.5%(51/120),其中HBsAg阳性的占92.2%(47/51)。HBsAg、HBeAg双阳性者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4.4%(32/43),明显高于HBeAg阴性者,显示了HBeAg与HBV DNA的良好相关性;HBsAg、HBeAg、抗-HBc三阳性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71.1%(27/38),也明显高于HBsAg、抗HBe、抗-HBc三阳性者;而且抗-HBc-IgM阳性HBV DNA检出率56.3%(36/64)明显高于抗-HBc-IgM阴性组,单项HBsAg或抗HBc或抗-HBs阳性血清,均末检出HBV DNA;HBsAg阴性血清则有5.6%检出HBV DNA。35例非乙肝血清标本无一例检出HBV DNA。结果表明,“斑试”具有高度特异性,不失为临床了解HBV复制、判断血清传染性的可靠指标。本文并讨论了HBV DNA与其他乙肝感染标记物(HBVM)的关系,在基层单位未能检测HBV DNA而通常只测五项HBVM指标(俗称“二对半”)时,加测抗-HBc-IgM并注意综合分析多项指标的相关性,对判断HBV复制、血清的传染性及减少乙肝漏疹,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5~2009年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4 500人血清标本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检测4 500人,HBsAg阳性者370例,阳性率为8.22%。在370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1.08%,PreS1-Ag检出率为71.35%。其中,152例HBsAg(+)、HBeAg(+)、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89.47%;125例HBsAg(+)、HBeAb(+)、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63.20%。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标本,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可以完善HBV五项指标的检测,是一项新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对370份HBsAg(+)和110份HBsAg(-)血清标本进行Pre-S1Ag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3755例在我院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血清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81%、30.81%、3.12%、21.54%、15.29%,HBV总感染率为43.65%,1639例阳性标本检出HBV感染模式15种,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小三阳)占12.20%,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大三阳)占5.86%.[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存在HBV传染源,病区应采取监测、隔离、消毒和治疗等综合性措施,预防住院患者HBV的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6.
HBV(乙型肝炎病毒)的消毒是当前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过去多采用破坏HBsAg作为灭活HBV指标,由于HBsAg并非HBV本身,对抗原性破坏要比对传染性消除难得多,故以往用HBsAg为灭活指标所得结论势必与实际情况有不小距离。我们选用部分纯化的HBV颗粒和消毒剂直接作用,而后测定特异性HBV—DNA聚合酶活性为灭活指标,对14种化学消毒剂按常规浓度,在室温下作用不同时间灭活HBV的效果进行了研究。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孕产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查孕产妇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提高HBV母婴传播阻断的保护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采集孕产妇血清检测HBV标志物,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孕产妇HBsAg阳性率8.98%,城市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孕产妇(P<0.01),接种乙肝疫苗孕产妇HBsAg阳性率低于未接种孕产妇(P<0.01),不同年龄、民族孕产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HBsAg阳性孕妇以小三阳、大三阳、HBsAg阳性伴抗-HBc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对乙型肝炎易感的女童和育龄妇女接种乙肝疫苗可以降低孕产妇HBsAg携带率;孕妇产前筛查HBsAg有助于孕产妇保健行为和新生儿免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 (HBV)感染在烹饪专业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中的感染状况 ,为制定乙肝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 2 64名烹饪工艺系大学生进行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并对其中 16例乙肝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的HBV血清感染标志作了 3年的动态追踪观察。全部受检者首先用反向间接血凝法 (RPHA)测定HBsAg ,阳性者则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复查其它感染标志。用改良赖氏法测肝功 (ALT)。结果 HBsAg累计平均携带率为 6 3 0 % ,各年级阳性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12 0 6 P <0 0 0 5 )。HBsAg乙肝e抗原 (HBeAg)或乙肝核心抗体 (抗 -HBc)同时阳性血清占HBsAg阳性血清份数的 12 77%。 结论 对烹饪专业大学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并同时开展HBsAg及其它HBV感染标志的动态监测 ,加强对具传染性检出者的卫生管理及门诊随访 ,在乙肝传染源管理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制定今后的乙肝预防策略时 ,应当把杜绝医源性传播和乙肝免疫预防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与 HBV DNA之间关系.方法:对 780例临床血清标本分别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反应( FQ- 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比检测.结果:在 780例临床标本中, HBsAg( )、HBeAg( )和 HBcAb( )模式 345例, HBV DNA阳性 335例,阳性率为 97.1%( 335/345),血清病毒载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7.84 ± 1.20; HBsAg( )、HBeAb( )和 HBcAb( )模式 294例, HBV DNA阳性 167例,阳性率为 56.8%( 167/294),载 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5.02± 1.19; HBsAg( )和 HBcAb( )模式 141例, HBV DNA阳性 49例,阳性率为 34.8%( 49/141), 载量对数值的均值为 4.89± 1.07.结论: HBeAg是反映 HBV DNA复制的重要指标,定量测定 HBV DNA能真实反映 HBV复制状况,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万金消毒液不同消毒作用时间对细菌、乙型肝炎病毒(HBV)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并与明泰科全自动内镜洗消机进行对照,探讨万金消毒液对细菌、HO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消毒的实用性.方法 研究组用含有效氯2 g/L万金消毒液对清洗后的消化内镜作循环冲洗后随机浸泡5 min和10 min,消毒后内镜采样做细菌、Hp培养及RT-PCR检测HBV-DNA、放射免疫法测定HBsAg定量,比较不同消毒作用时间对HB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的消毒效果;对照组用明泰科全自动内镜洗消机对HB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进行消毒,对消毒后内镜采样做细菌、Hp培养及HBV-DNA、HBsAg检测.结果 万金消毒液浸泡消毒内镜5、10 min对细菌、Hp消毒合格率均为100.00%,对HBV 5 min内镜检测出HBV-DNA阳性,合格率为93.33%,浸泡消毒10 min合格率为100.00%;对照组明泰科全自动洗消机消毒的内镜均未检出细菌、Hp及HBV,合格率均100.00%;万金医用器械消毒液对HBV与Hp感染患者所使用的消化内镜浸泡消毒10 min与明泰科全自动洗消机的消毒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万金消毒液可作为HBV与Hp感染患者的消化内镜消毒的首选消毒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