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12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预后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有无合并危险因素和发病诱因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均有影响(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均对临床疗效有影响(P<0.01)。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和发病到入院时间对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有影响(P<0.05~P<0.01)。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有无中线移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躯体综合功能评分有影响(P<0.05~P<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有出血部位、是否合并危险因素和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但单独的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与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影像资料及其他资料,观察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包括出血部位、血肿形态、出血量、是否破入脑室等),根据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对CT特征与预后相关性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出血CT特征:基底节区出血占57.3%,血肿形态规则占81.3%;出血量30ml以下占46.7%,出血量60ml以上占18.7%;出血破入脑室占30.7%。30ml以下出血量患者发病3个月m Rs评分明显低于30-60ml、60ml以上(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患者年龄、脑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T影像特征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定可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10个临床表现特征及CT扫描结果作为分析变量指标(影响因素),数量化非定量指标后实施定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10项)包括:出血至实施手术间隔时间、脑疝征象与其实际意识表现、龄、瞳孔实际变化情况、出血位于脑部具体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实际脑部出血量、中线移位、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收缩压)等。对与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痊愈存活共40例,占86.9%,死亡6例,占13.1%。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因素中,只有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位移四项因素有关。结论:脑出血手术的重点在于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4.
崔超望  李全林  苍蔚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5):3430-3431
目的:讨论高血压脑出血的CT表现与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并发因素,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通过CT显示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破入脑室后的形态分布及中线结构移位4种情况采取的微创手术和术后置管引流时间,腰穿置换脑脊液次数,与手术预后的关系。结果:影响预后的因素:手术选择时机>24 h;出血部位在外囊基底节区混合型者及破入脑室型;出血量≥70 ml;双侧脑室体及双枕角形成铸形,第三、第四脑室有积血者,中线移位≥0.8 cm;长期嗜酒量大者,因影响肝脏凝血机制,术后易发生再灌注;术后血压控制不理想,是发生再出血直接原因。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时间>6 h,<24 h。同时上述影像学所见及临床合并症是影响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定可能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造成影响的10个临床表现特征及CT扫描结果作为分析变量指标(影响因素),数量化非定量指标后实施定量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10项)包括:出血至实施手术间隔时间、脑疝征象与其实际意识表现、龄、瞳孔实际变化情况、出血位于脑部具体部位、出血是否破入脑室、实际脑部出血量、中线移位、年高血压病史、血压(收缩压)等。对与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术后痊愈存活共40例,占86.9%,死亡6例,占13.1%。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因素中,只有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位移四项因素有关。结论:脑出血手术的重点在于把握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幕上高血压脑出血预后不良的因素. 方法 98 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出院时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分级评价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57 例,预后不良组41例,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血肿量多、入院 GCS评分低、体重指数大、有糖尿病史、破入脑室、中线移位、有合并症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P<0.05),而性别、出血部位、入院时收缩压、脑疝、高血压病史与预后无关( 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破入脑室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是幕上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登记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神经外科青年自发性脑出血手术患者83例,收集预后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病情严重程度及实验室检查数据、治疗情况等,存活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根据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组,3分的49例为预后良好组,死亡和MRS评分≥3分的34例患者为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终点事件(死亡)或术后6个月,无一例失访。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入院时NIHSS评分、GCS评分、最高收缩压、出血量、手术血肿清除量、随机血糖、发病至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合并脑疝、出血破入脑室、血脂异常率低于预后不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时最高收缩压≥180 mm Hg、NIHSS评分≥8分、手术时间72 h、随机血糖≥7mmol/L、出血破入脑室是青年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脑出血手术患者入院时收缩压、随机血糖、NIHSS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另外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时间72 h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因此术前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对符合手术指征患者争取早期手术对改善预后可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逐步判别和寻找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 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6个变量为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手术治疗预后与患者年龄、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意识状态、血肿是否破入脑室、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9.
胡成弟 《安徽医学》2010,31(8):939-940
目的探讨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最佳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方法选择60例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额颞部传统大骨瓣开颅去除骨瓣减压术和颞顶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判定疗效指标为:术后再出血、残余血肿量、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并发症、病死率等。结果疗效与年龄、术前意识、脑内血肿量、是否破入脑室、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有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两种手术方式各有优缺点,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短期预后的因素。方法: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收集,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其对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入院血压比较上未显示具有意义的差异性。在进行的近期预后因素分析中,年龄和性别不存在明显差异,而入院GCS评分、血糖水平、是否破入脑室、是否发生脑疝、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差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入院GCS评分低于或等于5分、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血肿破入脑室、发生脑疝、出血量较大及术后存在并发症均会使患者预后较差。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术后时机及手术方式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侧裂入路治疗的青年基底节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血压、出血量、术前GCS、合并症等临床资料,观察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糖尿病与患者的预后不良无相关性(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GCS评分、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手术时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疝、最高收缩压与预后不良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出血量≥50mL、脑疝、手术时机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CS评分是预后不良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经外侧裂入路治疗青年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脑病科急性脑出血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入院24 h内的SII指数,根据出院改良Rankin(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预后不良组(mRS>2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共纳入320例脑出血患者,111例(34.7%)取得了良好预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出血量、NIHSS评分、SII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II指数预测预后的曲线下面积0.785,95.0%可信区间(0.705~0.812,P<0.05),最佳截断值1 383.94,特异度64.5%,敏感度79.2%。结论 早期SII指数升高与脑出血患者出院时的不良预后高度相关,可用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各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CT特点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CT片,将其分为5型,观察性别、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情况,根据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评分(BI),将其分为良好、轻残、中残、重残/死亡四组,并依此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生存分析,探讨各型的CT改变与一年后的预后情况相关性。结果:对预后影像因素的单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底节出血量≥50ml、皮质下出血≥30ml、小脑出血≥15ml、脑干出血≥5ml;血肿破入脑室;中线结构移位≥10mm与预后不良显著相关(OR分别为19.011、7.071、13.58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筛选出出血量、血肿破入脑室是影响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预测因素。结论:血肿体积、继发性脑室出血、中线结构移位可用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治疗丘脑出血(thalamus hemorrhage)对比传统单纯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脑出血的临床手术及预后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1月CT下及临床确诊的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病例72例,其中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患者34例(观察组),行单纯脑室外引流术的患者3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肿量减少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血肿清除更彻底,手术时间(1.65 ±0.45)h长于对照组(0.48±0.07)h,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出血量及术后引流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观察组优良率(61.76%)明显高于对照组(44.74%),死亡率(2.94%)明显低于对照组(10.53%),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丘脑出血的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单纯脑室外引流术对丘脑出血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的资料。根据改良的Rankin量表评分分为功能结局良好组和功能结局不良组,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糖对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价值,并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功能结局的独立因素。结果:335例患者中,功能结局良好组148例,功能结局不良组187例;功能结局不良组患者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糖、血肿体积以及合并脑室出血明显高于功能结局良好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血糖7.8 mmol/L为诊断界值,对功能结局具有中等度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79);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HISS评分、高血糖(血糖≥7.8 mmol/L)和血肿体积为脑出血患者功能结局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血糖与自发性幕上脑出血患者功能结局不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病人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152例HICH病人临床资料,均获得超过12个月随访。根据术后1年Barthel指数(BI)将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BI>60分)98例和预后不良组(BI≤60分)54例。比较2组病人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是否发生中线偏移、术前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手术时间、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术后颅内压、血肿清除率、术前合并症进,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神经内镜术后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良好组术前出血量、发生中线偏移率、手术时机在晚期比例和脑脊液循环通畅时间均少于预后不良组(P<0.05~P<0.01),GCS评分和血肿清除率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和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出血量多(OR=1.638)、GCS评分低(OR=0.612)、手术时机晚(OR=2.750)和发生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穿刺术后血肿引流效果,从而给临床提供有意义的治疗建议。方法选取高血压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继发性脑室出血)患者59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17例,2组均根据出血量等情况选择不同术式,2组病例情况相近,有可比性。术后分别给予3万U、5万U 2种不同剂量尿激酶溶解血凝块促进脑室内积血引出。结果治疗前2组格拉斯哥评分相近,著差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 d时,尿激酶格拉斯哥评分小剂量组、中等剂量组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为治疗后2、4周时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中等剂量组患者生活质量、社会行为能力较小剂量组者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提示中等剂量尿激酶较小剂量有更好的促进脑室积血排出、通畅脑室、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CT引导微创抽吸引流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87例幕上脑出血患者,以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行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前瞻性观察患者术后病死率,同时对年龄、血肿部位、血肿量、GCS积分、脑中线结构移位、手术时机、首次血肿清除率、血压控制、引流后残余血肿量以及并发症等因素相关的死亡分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抽吸引流术后患者病死率与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有相关性(P<0.05),而与年龄、血肿部位、入院血压、手术时机、引流后残余血肿量、首次血肿清除率和并发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较高,但和药物降压治疗无关(P>0.05)。结论血肿量、GCS积分和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影响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疗效的主要因素,术前相应指征的选择对提高手术疗效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