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到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56例SAH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52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 56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43例,动静脉畸形(AVM)5例,静脉窦血栓3例,阴性5例;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5例,AVM 5例,阴性1例,其中除1例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证实CTA诊断.CTA对SAH病因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为95.8%,DSA分别为98%和100%.结论 多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脑血管立体成像技术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准确性高,可显示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有助于临床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可作为急诊SAH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黎兴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54-365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运用及护理。方法:对2005年9月~2006年9月收治入院的89例SAH患者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49例同时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CTA检查结果并与DSA检查结果比较。结果:89例患者中CTA检出动脉瘤70例,动静脉畸形9例,静脉窦血栓2例,阴性8例;在同时接受DSA检查的49例患者中,发现动脉瘤41例,动静脉畸形4例,阴性4例,其中除1例CTA发现并经临床证实的动脉瘤DSA检查为阴性外,其余全部CTA确诊。CTA对SAH病因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DSA分别为98%和100%。结论:64层螺旋CTA对SAH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无创、快速、便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做好检查时的护理配合,可使血管的空间立体结构及周边关系显示良好,有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难度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诊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与优势。方法对56例SAH患者的CTA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和分析。结果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与DSA检查及手术所见完全吻合,诊断符合率100%。结论CTA安全、准确、快捷、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2D-DSA作为脑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直接指导外科急诊手术;而DSA可作为辅助方式,选择性进行介入治疗;CTA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中的诊断.方法 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进行无创性CTA检查,再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在动脉瘤诊断中进行对比分析、评估.结果 5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经DSA、CTA及手术所见,DSA共发现26个动脉瘤,CTA发现29个动脉瘤中,CTA敏感性达95%,DSA发现26个,有一个漏诊,而且是CTA所见的动脉瘤,CTA显示动脉瘤大小、瘤颈、与载瘤动脉关系等方面优势明显.结论 DSA虽然是目前诊断动脉瘤的新标准,但CTA也是诊断动脉瘤的一种快速、敏感性、安全较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继勇  耿跃然 《河北医药》2011,33(23):3546-3547
目的 比较计算机断层脑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脑管造影(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种方法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探讨它们在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 对收治的35例怀疑动脉瘤患者同时作CTA、MRA、DSA检查,比较其影像学结果.结果CTA基本上可以发现大多数的动脉瘤,给后续的手术或者栓塞提供足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139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39例患者中,经手术确诊为动脉瘤126例.64排螺旋CTA发现121例,误诊2例,漏诊5例,灵敏度98.4%,特异度84.6%;DSA发现125例,误诊0例,漏诊1例,灵敏度99.2%,特异度100.0%;CTA与DSA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CTA与DSA诊断动脉瘤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2.79,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双源CT血管造影(CTA)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给予双源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观察双源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结果、对微小动脉瘤及颈内动脉C3~C5段动脉瘤检出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方式对动脉瘤瘤颈/瘤体比例、动脉瘤显像情况、瘤体大小检出情况.结果 90例患者经...  相似文献   

8.
董福仁  张祥林  王志铭  雷振 《江苏医药》2013,39(2):202-204,249
目的 探讨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3D-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经普通CT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而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均行3D-CTA和DSA检查并同时获得CT三维图像;对颅内动脉显示情况、动脉瘤检出情况、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颅骨解剖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DSA一样,CTA图像可清晰显示颅内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动脉瘤确诊患者35例,检出动脉瘤42个;其中,DSA检出动脉瘤40个,CTA检出动脉瘤41个.CTA对25个瘤颈形态及与载瘤血管三维立体结构清晰显示,DSA仅对8个动脉瘤颈清晰显示(P<0.05).结论 3D-CTA可以作为临床筛选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收治、疑有颅内动脉瘤的71例患者进行DSA造影和64层螺旋CTA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的成像效果;并以DSA为标准,分析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等诊断学评价指标.结果 成像效果:在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方面,两种方法 均获得清晰图像,CTA除1例漏诊外,检查结果 均与DSA相符;但对于病变血管壁内血栓、钙化状态及病变位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CTA显示效果优于DSA.诊断学评价: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7%、100%、100%、90%,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上可取得与DSA相近的结果,且在钙化、血栓,及病变区域与周围组织、血管的关系方面较DSA影响更清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3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头部64排螺旋CTA检查,层厚0.625mm,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层面重建、表面遮盖三维重建、容积显示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并对照开颅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结果,评估其诊断准确性。结果64排螺旋CTA共发现105例患者109个动脉瘤,其中94例为单发动脉瘤,6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64排螺旋CTA能旋转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顶指向、载瘤动脉及动脉瘤与邻近血管和骨性组织间的解剖关系。手术证实的动脉瘤与64排螺旋CTA显示的动脉瘤符合率为1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动脉瘤与64排螺旋CTA显示的动脉瘤符合率为96.4%。结论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的准确性,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对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并且CTA能模拟手术入路,提高手术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陈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4,(20):271-271
目的研究多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69例,先对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然后进行脑部DSA检查或手术证实,对比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结果 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非常接近DSA检查的诊断率(P>0.05)。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在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及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层CT血管成像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共检出40个动脉瘤,CTA-MIP发现35个动脉瘤,CTA-VR发现37个动脉瘤。以DSA和手术为金标准,与C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快捷、安全的方法,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颅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我院173例SA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A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诊断的金标准,分析CTA对SAH病因的检查结果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CTA在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符合率为97.11%,与DS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A在动脉瘤瘤体及瘤颈宽度中的检测结果及在SAH中的诊断符合率与DSA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颅CTA可准确的检测出SAH病因,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4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颅脑一站式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判断有无动脉瘤及对动脉瘤的定性定量进行评价.结果 DSA确诊动脉瘤93例,CT颅脑一站式检查均确诊,诊断符合率为100%.DSA共发现动脉瘤126个,CT颅脑一站式检查发现125个,检查敏感性为99.20%.CT颅脑一站式检查对动脉瘤的诊断与DSA有高度的一致性.结论 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颅脑一站式检查能够准确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操作简单、快速,可作为颅内动脉瘤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曹小宏  张华  龚毅 《江西医药》2010,45(1):54-55
目的探讨1.5T磁共振和64层螺旋CT数字减影CTA对颅脑动脉瘤成像诊断进行优缺点比较的优势与限度。方法分析我院经.DSA数字血管造影确诊的30例患有颅内动脉瘤并形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MRA和CTA影像学表现.其中10例DSA确诊前已行MRA检查。8例DSA确诊前已行CTA检查.还有12例DSA确诊前同时接受了MRA和CTA两项检查。结果经DSA数字血管造影证实的AN患者中,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2%(23/25),MRA为81.5%(22/27),并且CTA可发现直径2.1mm以上的动脉瘤,而MRA可发现直径2.9mm以上的动脉瘤。结论CTA、MRA各有特点及适用范围,临床应用中要选择最合适的检查方法,发挥影像检查的最佳效用.从而达到最佳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外科手术的对比研究,探讨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临床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MS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等.CTA和DSA分别由相互独立的放射科医师实施和诊断分别记录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动脉的关系.结果 DSA和(或)外科手术在53例患者中共发现61个动脉瘤(真阳性和假阴性).CTA发现55例63个动脉瘤,被DSA和(或)外科手术证实的动脉瘤57个(真阳性),漏诊4个动脉瘤,未被DSA和(或)外科手术证实的动脉瘤6个(假阳性).CTA诊断直径<3ram、3~10ram和>10mm的动脉瘤敏感度分别为84%、95%和100%,在疑似患者中发现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62%和87%.结论 MSCTA是检查颅内动脉瘤高度敏感的无创影像手段,它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筛查和术前评估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7.
罗青 《现代临床医学》2017,43(3):209-210
观察比较颅内动脉瘤CT血管造影(CTA)及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的诊断价值。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SA),其中50例患者同时行MRA检查,25例患者同时行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诊断情况。CTA及MRA的颅内动脉瘤检出率分别为88.00%及8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MRA和CTA的检出率(P<0.05或P<0.01);MRA和CTA检查瘤体直径和瘤体宽度与DSA检查结果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CTA及MRA检测颅内动脉瘤的瘤体直径及宽度均准确,二者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操作简单、无创伤,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造影在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行CTA,寻找动脉瘤(包括动脉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结果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21例22个动脉瘤(1例为2个动脉瘤),其中前交通动脉瘤8个,后交通动脉瘤2个,大脑前动脉瘤4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颈内动脉瘤3个,10例患者经DSA证实,15例患者经手术证实,1例患者因病情发展迅速,行DSA及手术前死亡。结论CTA无创伤、费用低、安全可靠、所需时间短、三维立体成像空间分辨率高,对于SAH患者的破裂动脉瘤检出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SAH患者筛查动脉瘤的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A、3D-DSA和手术资料,以手术为标准判定CTA和3D-DSA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者共发现44个动脉瘤,其中35例为单个动脉瘤,3例为2个动脉瘤,1例为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2mm,最大直径27mm。3D-DSA检出动脉瘤44个,与手术结果一致。3D-DSA能清晰显示所有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瘤颈宽度、瘤顶指向,发现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为100%。64排螺旋CTA检出动脉瘤43个,漏诊1个,假阳性1个,64排螺旋CTA所显示的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手术治疗所见一致,对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7.7%和97.4%。结论 64排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绝大部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可以直接依据64排螺旋CTA结果进行手术治疗,在指导动脉瘤治疗方面可对3D-DSA起到重要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DSA阴性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阴性的原因和对策.方法 对120例自发性SAH患者中DSA阴性的3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中,有13例(43.3%)重新获得明确诊断.其中,5例行重复造影检查,发现1例左侧前交通动脉瘤,1例右颈内动脉C2段动脉瘤,1例出血处手术探查发现为隐匿性血管畸形,另2例重复造影仍为阴性.头颅MRI检查发现2例海绵状血管瘤,其余8例患者CT符合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SAH(PNSH).结论 对在首次造影中有颅内血管痉挛,部分血管不显形或有再出血的患者必须行重复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