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江阴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江阴市1991-2010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10年累计报告乙肝病例4 2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6.61/10万,占病毒性肝炎发病的34.61%。2008年起,乙肝发病率下降较明显,维持在10/10万以下,但占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比有所上升。男女性别比为2.92∶1.00。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总体呈缓慢下降趋势,江阴市采取的一系列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措施显著有效。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1991~2006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波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1~2006年宁波市甲肝疫情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甲肝发病率从1991年的154.39/10万下降到2006年的4.12/10万,江东区年均发病率最高(60.06/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存在春、秋季两个高峰;发病数前三位的职业是农民、工人和学生;男女比例为1.76:1。16年来0~19岁发病下降99%以上,平均发病年龄推迟约16岁。结论宁波市16年甲肝报告发病率显著下降,今后在进一步提高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的同时,要加强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张薇  邓炯  彭秀  李亚楠  陈红  王欢 《医学动物防制》2023,(7):668-671+675
目的 分析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其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病毒性肝炎网络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绵阳市涪城区2012—2021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8 071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36.59/10万,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分别为0.85/10万、 87.41/10万、 43.49/10万、 0.03/10万、 2.27/10万和2.54/10万;死亡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0.05%。各年份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27,P<0.01),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X2趋势=78.15,P<0.01)。城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低于乡镇,(X2=169.14,P<0.01),无季节性发病高峰(r=0.03,P>0.05);发病年龄以50~<60岁最高(300.28/10万),0~<10岁最低(4.8...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 ,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对邯郸市1997~ 2 0 0 1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邯郸市卫生防疫站 1997~ 2 0 0 1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资料 ,内容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资料完整无缺项。2 结果2 .1 流行趋势 :1997~ 2 0 0 1年全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数分别为 12 34、 10 6 8、 144 0、 1711和 30 30例 ,发病率分别为15 .43/ 10万、 13.2 3/ 10万、 17.6 0 / 10万、 2 0 .…  相似文献   

5.
陈敏  吴登科  梅华  吴戈  孙灵芝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10):1217-1219
目的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下称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湘西州1990~2010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由1990年的154.72/10万下降至2010年的43.53/10万,但在甲乙类传染病排位一直在前2~4位波动,变化不大。分型以甲肝、乙肝为主,甲肝的发病构成下降,乙肝发病构成上升。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090.3,P〈0.01,);职业分布以农民发病最多,占36.08%;年龄分布以5~9岁和20~29岁组高发。结论在抓好甲、乙肝预防接种的同时,应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荥阳市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分析发病趋势,为防控和采取有效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荥阳市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1—2010年病毒性肝炎报告病例数从2001年的297例上升至2010年的82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89.47/十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以农民发病最多,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78:1,发病高峰为30—40岁年龄组;甲、乙型及未分型肝炎逐年下降,丙、戊肝呈上升趋势.结论2001—2009年荥阳市病毒性肝炎呈逐年上升趋势,2010年发病率下降,低年龄组、甲乙型肝炎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其它病原学分型、年龄组和农民的肝炎防治策略和措施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1980年~1991年牡丹江市西安区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某些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9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高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传染病呈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8.
淮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进一步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市病毒性肝炎自 1 977年以来出现两次发病高峰 ,分别为 1 980年和 1 992年 ,1 993年开始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自 1 993年以来也呈逐年下降。乙型肝炎则呈逐年上升 ,发病率以 2 5~ 35岁组最高 ,0~ 1 0岁组发病率自 1 992年开始逐年下降。结论 :小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下降说明乙肝疫苗接种产生效果。今后肝炎防治策略应在巩固甲肝防制 ,同时注重乙肝防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滨州市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和Excel。结果滨州市2005—2011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45.71/10万;乙肝年均发病率最高(42.97/10万),戊肝最低(0.35/10万)。病原学分型以乙肝为主,且发病比例呈上升趋势;未分型肝炎发病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丙肝及戊肝发病比例呈上下波动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15—64岁,各型肝炎高发年龄有所不同。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X2=2506.593,P〈0.001)。结论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保持较高水平,防控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对月坛社区1985~2 0 0 1年来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旨在对病毒性肝炎综合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一、资料与方法人口资料来源于月坛社区派出所的人口档案,病例数据来源于该社区预防保健组资料档案。所有病例来自北京市各医疗机构报告的传染病卡,并经防保医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诊断标准》核实诊断。采用趋势性χ2 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二、结果1 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1985~2 0 0 1年月坛社区病毒性肝炎平均发病率为8 2 9/万,发病率波动于2 6 5 8~1 87/万之间,呈不断下降趋势( χ2 =5 18 82 ,P <0 0 1) ,见图1。198…  相似文献   

11.
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梅州市1991~2002年病毒性甲型肝炎(以下简称甲肝)的流行规律。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991~2002年年发病率平均为8.05/10万;自1994年起呈逐渐下降趋势,年发病率从1991年的29.24/10万下降到2002年的1.60/10万,下降了94.53%;年平均病死率为0.0l/10万;发病呈春夏季节性高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1.96:1);199l~1998年以0~15年龄发病率最高,1995~2002年以25~40岁年龄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发病为主。结论 根据梅州市甲肝流行特征分析结果,提示今后应重点做好食源性及水源性甲肝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以及开展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武威市病毒性肝炎40年变迁状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了解我市病毒性肝炎变迁状况与流行规律 ,进一步制定病毒性肝炎防制对策 ,我们对 196 2~ 2 0 0 1年全市病毒性肝炎的变迁状况进行了分析 ,以指导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1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各县区历年传染病月报表、年报表 ,经全市汇总统计分析 ;历年人口数为统计局公布的年底人口数据 ,核算为年中人口数所得。2 结果与分析2 1 发病率、死亡率  4 0年来 ,全市病毒性肝炎共报告发病 4 4810例 ,年均发病率 76 14 / 10万 ,占整个传染病发病总数的 6 2 3% ;死亡 4 3例 ,年均死亡率 0 0 7/ 10万 ,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 1 39%…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1989至200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该区1989至2009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的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福田区1989至2009年乙肝发病率为32.17/10万,发病率从1989年的46.94/10万上升至1991年最高的114.79/10万,然后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至最低(4.11/10万);乙肝发病率常住人口高于暂住人口;发病人群以20~29岁为主,男女比例为2.55∶1;发病人群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两者发病人数占总发病人数的61.66%。结论:深圳市福田区1989至2009年乙肝的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下一步应继续采取措施,控制乙肝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9—2021年成都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趋势,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从国家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s reporting system, NNDRS)收集2009—2021年成都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及其年龄、性别、地区、发病月等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动态数列法分析其发病趋势,发病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2021年成都市累计报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45 580例,年平均发病率23.11/10万,2009年发病率最高为28.71/10万,发病率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χ趋势2=4 017.613,P<0.05)。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27.026,P<0.05)。60~<70岁发病率最高,为29.61/10万,0~<10岁发病率最低,为12.14/10万,不同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48,P<0.05)。1月、3月发病...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以肝脏损害为主的急性传染病,为掌握与研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和特征,现将我区1986年一199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及特征分析如下。1材料来源材料为我区防疫站10年间掌握的疫情资料。2流行规律与特征2.11986年~1995年发病频率及规律:我区病毒性肝炎未发生大的区域流行,均呈散在发生,从疫情资料看,10年间共发生肝炎462例,1986年发病率最低为4513%/10万,最高是1990年,发病率为6776/10万;从1991年~1995年发病构维持在一般发病水平。2.2季节特征(见表2)份的关系:2.3年龄分布:(见表3)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004-2013年南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下一步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汇总分析乙肝疫情数据,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结果 2004-2013年南平市共报告乙肝病例29 5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3.81/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发病高峰为15~44岁,15岁以下儿童发病呈下降趋势;农民、家务及待业者发病呈增高趋势,工人、学生、儿童成下降趋势。结论应继续强化适龄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加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唐山市2005-2009年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方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唐山市2005-2009年共发生病毒性肝炎33 468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2.44/10万,病死率为0.01%。甲肝呈稳中略降,乙肝和丙肝有上升的趋势,0~9岁年龄组发病显著下降。结论接种疫苗能有效降低甲肝和15岁以下儿童乙肝的发病率。在使用疫苗的同时有针对性的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通辽铁路分局地区病毒性肝炎的发病与流行趋势。方法:采用常规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方法。结果:通辽铁路分局地区病毒性肝炎以甲型肝炎和乙型炎发病率高,且多为青少年。结论:甲肝发病呈年龄后移趋势,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乙肝流行强度呈中等度流行,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胶南市1990~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6年胶南市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438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30.64/10万。男女性别发病之比为2.06:1。发病年龄组以0~9岁发病率最高(44.95/10万),其次为10~60岁年龄组(28.90/10万),65岁以上年龄组发病率最低(21.25/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39.13%;其次为小学生,占24.10%;再次为工人,占10.06%;其他职业占26.71%。结论:胶南市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以男性农民和小学生为主。应进一步加强甲肝和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不断提高人群免疫屏障,逐步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1990~2006年广西甲乙类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17年来传染病发病谱流行趋势及其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管理学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0~2006年广西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年来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6种(1 730 73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35.42/10万,死亡率1.15/10万,总病死率为0.49%.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与性传播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与自然疫源性疾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计划免疫针对性疾病中的麻疹、白喉、百日咳和脊髓灰质炎,上升幅度较大的疾病为病毒性肝炎、艾滋病、肺结核、淋病和梅毒.结论:今后应重点加强呼吸道传染病和性传播性疾病中的肺结核、淋病、梅毒、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的防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