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子宫颈癌和Ⅱ,Ⅲ期宫颈癌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观察巨块型ⅠB2期,Ⅱb择期和Ⅲ期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38例,术前采用Seldinger技术子宫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化疗后施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或根治性放疗。结果: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治疗ⅠB2期,Ⅱb期和Ⅲ期子宫颈癌有效率为65.78%。结论: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可有效缩小局部肿瘤、改善宫旁情况。明显减少ⅠB2期宫颈癌患者术中出血;明显降低了Ⅱb期和部分Ⅲ期子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提高了手术可切除率,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治疗巨块型宫颈癌(ⅠB2-ⅡB)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1年入院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86例,术前给予紫杉醇+顺铂化疗,观察近期疗效。结果: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NACT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P<0.01),化疗有效率83.7%,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切缘未见肿瘤浸润。结论:术前NACT可提高巨块型宫颈癌治疗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李琳  毛小刚  邢辉 《西部医学》2014,(5):558-560
目的 评价根治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对Ⅰ 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59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癌患者,其中ⅠB期29例,ⅡA期30例.病理类型:鳞癌52例,腺癌7例.新辅助化疗采用以“紫杉醇+奈达铂”联合化疗.化疗后56例行子宫广泛根治术及盆腔淋巴清扫术,3例化疗无效而行放疗.接受手术者中有8例因淋巴结转移术后追加放射治疗.结果 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6h,平均时间(4.2±0.8)h,手术中出血量为200-1000ml,平均出血量(480±67)ml;化疗总有效率89.9%(53/59例),5例肿瘤完全消退(8.4%),其中4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47例部分缓解(79.6%).Ⅲ、Ⅳ级骨髓抑制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8.6%(11/59例)11.9%(7/59例);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96.9%,ⅡA期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7%,ⅠB期患者化疗有效率明显高于ⅡA期患者(P<0.05);所有患者化疗期间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及并发症.结论 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在根治术前给予联合化疗能使肿瘤缩小,宫旁组织浸润消退,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我国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通常认为放疗和手术是治疗宫颈小癌灶的有效方法,但有高危因素的病例,如晚期癌、桶状癌、淋巴转移或小细胞癌,即使应用现代化的放疗设备和根治手术,都很难治愈。随着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和化疗技术的发展,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重要。1根治术前化疗随着巨块型Ⅰb期宫颈癌的提出,肿瘤体积在Ⅰ期宫颈癌中成为一重要的预后参数。Ⅰb期早期生存率为90%或更高,而巨块病灶的Ⅰb期生存率则不超过50%~60%,比某些Ⅱ期患者存活率还要低。为确切描述病灶的大小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1995年FIGO妇…  相似文献   

5.
探讨巨块型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处理。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1997年6月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27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非巨块型作对照。结果:巨块型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3%,IB期巨块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临床期别估计易不足,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术前化疗的9例巨块型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未接受化疗者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有不良的生物学特性,手术并发症较高,术前全身化疗对降低其盆腔淋巴结转移率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导致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对Ib~II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使用输液泵持续96h静注5-FU联合顺铂化疗1~2疗程,化疗后2~3周行手术治疗.结果 对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全面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化疗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的生物学行为和临床处理。方法:对本院1990年1月 ̄1997年6月住院并经手术治疗的27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30例非巨块型作对照。结果:巨块型宫颈癌组织学类型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贫腔淋巴结转移率为59.3%,ⅠB期巨块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临床期别估计易不足,术后并发症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治疗巨块型宫颈癌的有效方法.方法 2006年11月1日至2008年5月25日在我科就诊,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为Ib期,因各种原因不愿接受或者不能接受手术或者放、化疗的患者,均用多针头外科电极行宫颈多点穿刺射频治疗,使宫颈癌肿在直视下固化,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8例患者有1例复发,其余7例均治愈.结论 射频治疗宫颈癌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局部晚期宫颈癌介入治疗后手术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髂内动脉灌注新辅助化疗后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对51例宫颈侵润癌巨块型(肿瘤直径≥4 cm)宫颈癌患者,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手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其手术并发症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手术后需抢救或死亡.结论:只要严格选择适应证,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后再行手术,不增加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0.
王强  吴强  周保琴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6,26(5):360-360,362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Ib2期18例,IIa期12例,IIb期6例)进行介入化疗,观察疗效及毒副反应,化疗前、后和手术前经阴道窥器肉眼观察测量和B超探查综合观察肿块变化情况。结果:宫颈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近期有效率为88.9%,治疗结束后2周36例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论:介入化疗联合手术在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05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的30例1b-Ⅱb期、局部肿块≥4cm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采用紫杉醇加顺铂(TP)方案行1~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患者均行广泛全子宫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本组30例巨块型宫颈癌应用NACT治疗,有效率CR+PR+MR)90%,手术切除率100%。结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降低了临床分期、缩小了局部病灶、提高了手术切除率及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梁小梅 《广西医学》2015,(2):267-269
目的观察术前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Ⅰb期~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32例,术前采用紫杉醇+顺铂的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进行根治性手术或放射治疗,观察化疗效果及术后疗效。结果 32例患者经2个疗程的化疗后肿块直径较化疗前缩小(P<0.01);第2个疗程结束后疗效优于第1个疗程(P<0.05)。化疗期间均无重度毒性反应出现,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化疗后施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1例,手术过程顺利。结论紫杉醇+顺铂的术前新辅助化疗方案能缩小癌肿病灶,降低手术分期,减少术后转移灶,提高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膜连蛋白A2和相关的钙结合蛋白与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以期寻找化疗前预测肿瘤对化疗疗效的指标.方法 选取因早期巨块型(Ⅰb2和Ⅱa2期)宫颈鳞癌行新辅助动脉化疗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8例,其中36例为化疗有效,32例为化疗无效.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患者化疗前、后宫颈癌组织及间质中膜连蛋白A2及4种相关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1)膜连蛋白A2及4种相关钙结合蛋白在化疗后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均高于相应化疗前癌组织(P均<0.05).(2)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膜连蛋白A2在化疗有效组中的表达强度低于化疗无效组(P<0.05),化疗前宫颈癌组织中钙粒蛋白A和B在化疗有效组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化疗无效组(P均<0.05).(3)膜连蛋白A2、钙粒蛋白A和B蛋白在化疗后宫颈癌间质中的表达均高于化疗前(P均<0.05);钙血管蛋白和钙调磷酸酶19在化疗前宫颈癌组织间质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化疗后癌组织(P均<0.05).(4)化疗前宫颈癌间质中钙血管蛋白在化疗有效组中的表达强度高于化疗无效组(P<0.05).结论 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之前,肿瘤组织中钙粒蛋白A和B的高表达、肿瘤间质中钙血管蛋白的高表达、肿瘤组织中膜连蛋白A2的低表达,可以预测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14.
张英  张瑞  朱虹  於明丽 《四川医学》2007,28(4):430-431
目的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巨块型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17例巨块型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有效率82.35%,化疗后手术率100%。结论对巨块型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的临床分期,为手术治疗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宫动脉栓塞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巨块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20例治疗前中晚期宫颈癌巨块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0例,行静脉法全身化疗;实验组11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栓塞化疗。全部病例完成3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8~30天)。在第一疗程化疗后3~4天开始行常规放疗。观察两组病例近期疗效。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与静脉法全身化疗临床有效率分别为(4周)73.6%,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能使中晚期宫颈癌巨块型癌灶缩小,减少副反应,减低分期,控制远处转移,有利于放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谢小敏 《华夏医学》2004,17(1):35-36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控制宫颈癌癌灶大出血的效果。方法:宫颈癌大出血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宫颈癌患者21例,术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副反应。结果:24例均于栓塞术后即停止出血。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控制宫颈癌癌灶的大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30例Ib2-IIa期巨块型(≥4cm)宫颈癌患者(Ib2期19例,IIa期11例)接受了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化疗方案为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结果:30例患者每位接受2个疗程的动脉介入化疗,27例患者达部分缓解,有效率为90.00%(27/30),3例无效。化疗后30例患者均行了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评估有效率达93.33%(28/30)。结论:应用动脉介入化疗治疗早期巨块型宫颈癌,能有效缩小肿瘤体积,为根治性手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术前介人化疗对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6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介人组33例术前予以介入化疗(表阿霉素40~80 mg,顺铂40~80 mg,5-氟脲嘧啶0.75~1.0 g,丝裂霉素10~20 mg),介入治疗后3周进行宫颈癌根治术;对照组32例直接行常规宫颈癌根治术.结果 介入组介人治疗后肿瘤退缩明显,介入前、后肿瘤直径分别为(4.79±0.93)、(2.98±1.18)cm,缩小(1.81±1.21)cm,缩小百分比达(37.38±24.35)%,介入前、后肿瘤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介入组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及脉管癌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均<0.05).结论 Ⅰb2~Ⅱa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术前介入化疗有一定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用PMF方案(CDDP、MMC、5-Fu)治疗24例宫颈癌患者,其中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14例,缓解率(CR+PR)71.4%;晚期复发宫颈癌10例,局部缓解率30%。结果显示:未治组病人较复发癌组化疗反应率高,PMF方案化疗可提高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宫颈癌术前动脉插管化疗前后临床及组织病理的变化,以明确动脉导管化疗的疗效.方法自2000~2004年共计25例宫颈癌病例.临床分期为Ⅰ期巨块型或Ⅱb期以上病人.采用双侧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导管化疗,化疗方案:PDD 50mg/m2双侧+Bleomycin 30mg/m2双侧,每两周重复最多2次.观察给药前后肿瘤病变大小、子宫旁转移病灶、淋巴结转移灶及血肿瘤标记SCC变化.同时观察化疗副反应及组织学改变.结果25例中23例化疗后成功行扩大全子宫切除并且宫旁未见癌灶.仅一次导管化疗15例,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5例,总缓解率60%.行第二次导管化疗10例,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2例,2例无变化改放疗,总缓解率为92%(23/25).其中完全缓解率80%(16/25),部分缓解率35%(7/20).无变化2例接受放疗.观察血SCC变化,16例不同程度下降.导管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有肿瘤组织变性、坏死.组织学有效率24%.结论(1)动脉导管术前化疗能够控制局部巨块及晚期宫颈癌肿瘤的生长,使癌灶缩小,降低肿瘤的分期,从而为手术的彻底切除创造条件.(2)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术中肿瘤播散及术后转移.(3)清除亚临床病灶减少复发危险.(4)年轻患者卵巢功能保留对性生活及生活质量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