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腹股沟疝内转移癌罕见,其发生率低于0.5%.第1例疝囊内肿瘤是1749年报告的,至今世界英文文献仅有9则报告(15例).作者对1950~1988年22816例腹殷沟疝修补中发现的15例转移癌病人进行了分析.对22816例中疝囊视诊或触诊异常者均行显微镜检查,而肉眼所见正常者未行组织学估测.结果发现15例(男11例,女4例)有转移癌(发生率0.07%).术中发现疝囊均明显异常,年龄49~75(平均65)岁,其中9例有(4例)或疑有(5例)腹内肿瘤史,6例肿瘤仅在疝修补时才确诊.症状和体征包括:疝内可触及肿块(53%),腹痛(47%),体重减轻(27%),腹股  相似文献   

2.
Miles术式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和肛管癌的标准术式,但术后造瘘口旁疝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1998年2月至2002年5月采用造瘘口处腹膜外放置补片的方法防止造瘘口旁疝的发生,共手术43例,随访2~4年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阻断联合内固定重建技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院于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38例骶骨肿瘤患者,采用腹主动脉阻断下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原发性肿瘤29例,转移癌9例。肿瘤位于S1椎体14例,S2椎体12例,S1~S2椎体12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疗效、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330~420min,手术出血量为(2400±1656)ml,无术中死亡。术后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半年后恢复;6例术后切口感染及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3例,死亡2例。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半年复发,1例尤文肉瘤患者术后2月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3月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个月、20个月因全身衰竭而死亡。结论 腹主动脉阻断联合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有效手段,该术式可以减少出血,保证骶骨肿瘤切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利于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可早期活动。  相似文献   

4.
本院在1971~1982年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1,013例,并发腹梗阻14例,其中膈疝6例,14例消化道梗阻中误诊率达57.1%。绝大多数梗阻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如误病程,可导致肠穿孔、肠坏死。 6例中食管中段癌4例,贲门癌2例。在术后1月内发病者2例,1月以上者4例。 全部都有阵发性腹痛、恶心、呕吐、腹胀、肠鸣音  相似文献   

5.
Vater壶腹癌116例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方式治疗Vater壶腹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手术治疗的Vater壶腹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结果:局部切除38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5例(13.16%),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2%,66.34%和51.36%。胰十二指肠切除62例,手术死亡1例(1.61%),术后并发症14例(22.5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62%、60.12%和43.38%。其中早期Vater壶腹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2例,术后并发症4例(18.18%),术后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5.33%、64.56%和53.27%,行其他姑息手术16例,1年生存率11.12%,无3、5年生存。结论:手术切除是Vater壶腹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癌术后膈疝并不多见,本组从1971年1月到1984年10月,共收治12例,其发生率为1%。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食管癌7例,贲门癌5例。术后住院期发生膈疝3例,3个月以上发生膈疝9例(3月~5年5月)。食管贲门癌术后膈疝,一旦明确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膈疝应进腹修补,必要时取胸腹联合切口;若膈疝发生较晚,或胸腔粘连较重,仍以进胸修补为宜。 12例术后膈疝均手术治愈,未再复发。 10例痊愈出院,1例术后并发脓胸,1例并发结肠瘘虽治愈,但术后4个月死于肺转移。  相似文献   

7.
三原发癌是指同一机体同时或先后三次患有原发恶性肿瘤。此类肿瘤罕见,它约占多原发癌的1~3.18%。据日本学者中岛收集的文献,至1976年全世界共报告约173例。国内报告的也很少。现将我院三例三原发癌报告如下: 例1。男性,嗜烟 酒。66岁时,因反酸、不规律上腹痛半年,X线钡餐示“胃小弯溃疡”入院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胃小弯高分化腺癌”。术后3个月、半年、1年等行5~Fu治疗。术后4年患者出现无痛性、间隙性血尿。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三角区有约1.5  相似文献   

8.
睾丸生殖细胞癌术后舌转移罕见,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患者许××,男,67岁,因左侧睾丸肿块6个月于91年2月28日行高位腹股沟切口肿瘤切除。临床分期Ⅰ期,术后病理报告左睾丸生殖细胞癌。(病理号91—458)半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6 8岁 ,因“乙状结肠癌”术后 3年半 ,伴右下肢疼痛 4月入院。患者1992年 9月无诱因突感腹痛 ,无腹泻、发热等症状 ,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发现乙状结肠包块 ,后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术后病检证实为“乙状结肠癌”,之后曾多次行化疗 ,用 CAF方案。查体 :一般情况可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 ,心肺阴性 ,腹软 ,无明显压痛 ,未触及包块 ,SPECT检查提示 :左第 9前肋、左髋关节、左股骨下段骨代谢异常活跃。报告 :乙状结肠癌术后并多处骨转移。患者家族 3代 2 2人 ,4人患大肠癌 ,其中结肠癌 2人、直肠癌 2人 ,患者之父 6 3岁死…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吻合术后胸胃纵隔疝二例报告朱友星1984年3月至1994年3月,我院经左胸径路行食管中下段癌切除,胸内或颈部食管胃重建术155例,术后并发胸胃纵融疝二例,发生率占1.29%。结合临床资料对胸胃纵隔疝的病因及诊治探讨如下:例1男,47岁。因食管中...  相似文献   

11.
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远期膈疝17例于宏基江苏省盐城市第一医院胸心外科(盐城市224001)食管、贲门癌术后1年以上发生膈疝的报道甚少,王国清曾报道一组8例。我院在1983年~1992年期间,共手术治疗食管贲门癌2693例,术后远期发生膈疝17例,其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左胸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术后膈疝的发生原因和临床特点,讨论其诊断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食管癌术后发生膈疝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早期并发膈疝5例(术后1个月内),远期5例(术后1-11年)。其中1例结肠穿孔,行结肠造口术,术后死于呼吸衰竭;6例经手术治愈;1例放弃手术治疗;2例无明显症状,未予手术治疗。结论食管癌术后膈疝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经左胸径路和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径路均可发生,其发生与手术操作不当、微创技术的应用导致腹膜粘连减少、术后腹压增加及患者自身体质等因素有关,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防止肠坏死、减少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结肠癌术后并发亚急性肺心病一例董文云*于逢水患者,女,46岁,因结肠癌术后半年,发热,干咳半月余,呼吸困难一周于1994年7月9日入院。患者于1993年12月30日在我院外科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回盲部浸润型溃疡型腺癌,肠系膜淋巴结癌转移3...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烈  杨绍福  赵泽良  杨宁 《实用癌症杂志》2001,16(4):437-437,439
食管癌术后并发膈疝临床上少见 ,不及时正确处理将会导致严重后果。我院从 1985年 3月至 2 0 0 0年 10月共做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 13 19例 ,术后并发膈疝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均为男性 ,年龄 3 8~ 65岁 ,术前经食管钡餐或纤维胃镜确诊为食管中段癌。1.2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加静脉复合麻醉 ,经左胸第 5~ 7肋间进胸 ,从膈肌裂孔处剪开膈肌腱部进腹 ,游离胃 ,保留胃右及胃网膜右动脉 ,于胸内弓上行胃食管吻合术。术后重建膈肌裂孔 5~ 8cm ,1例未行胃膈固定 ,4例于胃前壁固定胃膈 1~ 2针。1.3 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综合治疗乳腺癌广泛骨转移一例报告曹淑美*姜淑真*王銮秋患者张×,女,38岁,住院号11307。因发现右乳房肿块一年半,右腋下肿块半年,于90年4月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单纯癌,腋窝淋巴结5个全为癌转移。术后1个月在我院行60Co放射治疗,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腹会阴联合切除(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普外科行APR的16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情况,对可能影响造口旁疝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3例行APR的直肠癌患者,术后有29例出现造口旁疝,造口旁疝的发生率为17.79%;其中Ⅰ型19例(65.52%),Ⅱ型4例(13.79%),Ⅲ型4例(13.79%),Ⅳ型2例(6.90%)。造口旁疝发生的时间为术后5~30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BMI≥28 kg/m2、经腹腔途径造口、手术时间>4 h与APR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BMI≥28 kg/m2是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4.202,P<0.05)。结论:BMI≥28 kg/m2是APR术后造口旁疝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肥胖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应采取合理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期减少APR术后造口旁疝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食管多中心起源癌4处一例山东省聊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三科秦卫华,程思强,马胜军贲门失弛缓症术后食管仍有癌变的可能。我科收治1例贲门失弛缓症术后21年并发食管多中心起源癌4处,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8岁,农民,因进食梗噎感半年于19...  相似文献   

18.
胃癌子宫颈转移十分罕见,我院收治1例胃癌术后7年宫颈转移患者,报告如下。女性,54岁。阴道内出现无色分泌物半年于1996年9月25日入院。患者于1989年6月在外院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慢性胃溃疡恶变,粘液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术后曾化疗1周期(具体...  相似文献   

19.
脐尿管腺癌(附1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脐尿管癌临床少见,预后不良,发病机理一般认为是脐尿管的移行上皮化生所致。临床表现主要是无痛性肉眼血尿,伴尿频尿急,尿中含有粘液及耻骨上肿块。通过CT、B超和膀胱镜等多项检查再根据脐尿管癌的诊断标准,11例中有7例患者术前作出正确诊断。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合并腹腔广泛转移。治疗以手术为主,采用扩大的膀胱切除术,即包括膀胱顶部、腹横筋膜和部分腹膜连同肿瘤整块切除,病理报告均为脐尿管粘液性腺癌。术后生存3例,2例术后1年,1例术后6年。5年存活率为9%。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指征和疗效。方法 对27例年龄超过70岁的壶腹周围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治疗后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外科并发症12例(44.4%),包括腹腔内出血3例,消化道出血2例,胰瘘3例,胃潴留4例,切口裂开及感染3例,其中3例(11.1%)在术后30天内死亡。平均生存15.3个月(除外8例术后18个月仍健在者)。有4例生存超过3年,3年生存率21.0%(4/19)。结论 患者年龄因素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禁忌证,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70岁以上患者壶腹周围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