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与药物经济学的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目录品种过多和遴选过程的不够科学影响了基本药物制度在我国的施行。在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过程中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将有利于提高遴选过程的科学性和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提高我国的医疗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2.
药物经济学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小青 《天津药学》2009,21(6):49-51
探讨用药物经济学原理优化国家基本药物的途径和方法,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控制医疗过程中药品费用的过度增长,合理调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用科学的方法从临床药物中遴选出国家基本药物,制定出公费医疗报销范围,以确保绝大部分公众可获得安全有效、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基本药物;同时可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及医疗质量,加强医院管理,帮助医院制定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合理用药。将药物经济学纳入临床药学服务范筹,将药学管理从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技术管理型,根据药物经济学的原理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对同一药物的不同来濒(国产、进口)、不同剂型和不同给药途径、同类药物的不同品种及不同药物的配伍方案等进行评价,从中选出比较合理的药疗方案,供临床选用;能够鉴别、测量、对比分析和评价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以及药物治疗方案与其他治疗方案(如手术、理疗等)所产生的相对社会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疾病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促进用药观念的转变,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节约卫生资源。同时探讨药物经济学在药晶不良反应成本费用研究中的应用,全面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为合理评价、整顿和淘汰某些药品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阐明药物经济学存药物研发过程中应用的必要性,用以指导新药的研制和生产,并作为药品价格调整的参考依据,客观分析药物经济学研究巾存在的问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经济学在指导社会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推进医疗改革,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健康、稳步发展方面将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以更合理的方式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所纳入的药物进行遴选,本研究尝试应用循证药学和药物经济学理论建立科学的定量遴选体系。方法:通过参考泰国ISafE评价法和其他国家和地区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方法,以循证药学及药物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提出更为完善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体系并对其进行说明。结果和结论:通过循证药学方法以及药物经济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解决了我国目前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所存在的问题,该遴选机制也可用于以后基本药物的增补、医保目录药物遴选、增补以及确定同类药物间临床首选药等方面。由于国内文献数量以及质量问题,目前该机制的开展尚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可以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体系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能够为医疗保险的药品报销目录的遴选提供决策依据以及规范医院、医生的用药(治疗)行为。我国通过改革现有公费医疗体制,普及药物经济学基础教育与职业继续教育,积极开展药物的经济学研究并推广其成果,加大其在药政管理领域的实际应用,增强用药的费用效果意识,这些对合理利用卫生资源和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药物经济学在西方发达国家医疗保险中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本医疗保险与药物经济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着药费过快增长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此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药物经济学在制订基本医疗保险目录、指导医院临床用药方案、影响患者购药行为等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有效地控制药费过度增长,合理调控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比较国内外基本药物目录的异同,为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提出建议。方法:选取4类经济发展水平的22个代表性国家,通过对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内容进行对比,并探析影响基本药物目录的因素。结果与结论:各国基本药物目录遵循安全、有效、经济和临床必需的共同标准和原则,目录分类方式、品种数目、治疗类别、调整周期大体一致,而儿童用药均尚显不足;此外,目录制定主要受经济水平、人种和疾病谱、医药卫生基础的影响。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应加强循证医学和药物经济学的应用,参考国外主流基本药物品种,不断改进儿童用药,完善基本药物的遴选及动态调整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与发展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久鸿  史宁 《药品评价》2010,7(2):44-48
目的:介绍药物经济学在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应用现状。方法:通过对文献的回顾研究.介绍药物经济学的发展简史及简要研究方法.比较国内外研究的侧重点及差异.探讨该学科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结果:药物经济学虽然为新兴学科.但可以为医疗保险目录遴选、临床合理用药选择、新药价格制定、药品生产研发提供决策依据。结论:药物经济学在卫生保健决策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促进我国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远  黄玺 《中国药房》2013,(12):1057-1059
目的:为我国基本药物遴选方法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阐述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原则和世界卫生组织遴选方法的沿革,并分析我国基本药物遴选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方法。结果与结论:我国基本药物目录遴选方法不尽合理,部分入选药物在安全性和临床需要方面循证证据不足,难以满足临床需求和保证药品安全。应尽快建立科学、合理、客观的遴选标准,在遴选中引入循证医学证据和药物经济学方法,以完善我国基本药物目录。  相似文献   

9.
药物经济学研究在医院临床用药及医疗费用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如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及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文章提出药物经济学应纳入医院,临床药学的管理范畴,应做为临床药师的工作职能。临床合理用药应从药物治疗安全、有效、经济三项抓起,将药物经济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对,临床药物治疗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从药物经济学角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武汉市24所医院2005~2007年医保甲类药品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制定医保政策及参保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武汉市24所医院购入的医保甲类药品的购药金额、购入品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购入甲类药品金额占总金额比例及种类均呈下降趋势,甲类药品在利尿、脱水药物以及作用于消化系统药物中所占百分比最高;下降幅度最大的为抗感染药物和抗恶性肿瘤药物,同期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影响生长代谢机能药物(其中主要包括降血糖药物)及心血管系统用药。结论: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合二为一,有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应将儿科用药纳入医保范围,并将药物经济学评价列为能否进入该目录的必要条件,从而达到宏观调控不合理药费支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建平  刘茵  杨云  苗春平 《中国药房》2014,(17):1554-1557
目的:解读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以药养医"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依据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数据,分析我国医疗费用构成、医保费用构成、药品价格构成情况及医保基金的使用现状;同时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建议。结果:2012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24 345.9亿元,其中药费占45.9%,检查费用占32.8%;医保费用中自费部分占个人卫生支出的比例,城镇人口为31.0%,农村人口为68.3%,呈现医疗待遇不公平现象;个人卫生支出占医疗总费用的34.8%,药品价格中约59.6%的费用耗费在物流、公关层面;目前医保基金浪费和流失的比例不低于50%;"看病难、看病贵"依旧是民生痼疾,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应在于着力加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结论:需要重新全面审视当前的医疗卫生体制,适时调整医疗政策,如建立免费的基本药物生产、供应制度,细化医保项目的免费、自费报销比例和品种等;公民免费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保障阶梯化应适时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霓  宋华琳  盛力  陈锦新 《中国药房》2001,12(3):138-140
目的 :提出规范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建议。方法 :对加拿大药物经济学评价准则制定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 ,并阐述了其最新发展状况 ,同时对我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标准的初步建构提出了自己的设想。结果与结论 :应建立一套为国家社会保障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所认可的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准则 ,规范药物经济学研究。同时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 ,将药物经济学评价和药品价格、临床合理用药、《药品分类管理目录》、《社会医疗保险用药目录》等问题联系起来 ,建构起符合中国国情的药物经济学政府管制框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药物经济学在我国"新医改"药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我国"新医改"政策,分析"新医改"政策对我国药政管理中的药品消费、药品价格、药品流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与结论:药物经济学能够加强药物资源的利用效率。采用药物经济学指导药品定价、基本药物遴选、医疗保险报销、临床合理用药等,可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林筑  吕兰婷 《中国药房》2021,(3):268-272
目的:研究美国Medicaid项目处方药费用控制措施,为我国医保药品支出控制改革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政策文件、学术论文和新闻报道等,梳理美国Medicaid项目的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做法和对医保费用影响,并提出对我国医保药品控费的建议.结果与结论:美国Medicaid项目处方药费用控制措施包括药品利用管理和药品控费新...  相似文献   

15.
武德龚  付海申 《中国药师》2017,(9):1699-1701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参加医保新农合的患者病历中药品费用被拒付的情况,分析拒付原因,寻找策略。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参加医保新农合的患者病历中药品费用被拒付的数据,分析不同拒付原因,并提出减少医保新农合政策下药品费用拒付的应对策略。结果: 我院药品费用被拒付最常见的原因是违反医保新农合政策中的限制用药,其次为中成药、抗菌药不合理使用。医院应根据药品费用被拒付原因寻找对策,促进医保新农合政策落实,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和医保新农合政策下的规范用药。结论: 我院参加医保新农合患者的药品费用被拒付的主要原因是我院医保新农合政策执行不彻底,存在违反医保政策用药的现象。药学部应在监管合理用药的同时,着重宣传医保新农合用药政策,实施站位前移,参与用药方案制定,促进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沧州市"医保"患者药品使用情况及药品费用控制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以算术平均数和构成比等指标描述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药品费用水平,利用秩和检验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方法比较"医保"患者和自费患者的药品费用。结果:"医保"患者药品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30%~35%,《沧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以外药品费用占全部药费的9%以下,"医保"患者的药费高于自费患者。结论:沧州市"医保"患者药品费用控制效果较好,但药品费用仍有降低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完善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供政策建议和科学参考。方法:综述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理论上探讨基本药物的公共产品属性。结果: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以来,围绕制度构成因素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药品费用下降、质量提高、合理用药情况好转,但目录药品遴选不够科学,药品招标难以带量采购,基本药物报销受制于国家现有三大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对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形成阻力,使得基本药物尚未能达到公平可及、人人获得的目标。结论:中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能够真正促进药品公平可及,需要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预算基金,并使各组成要素与之有效衔接,逐步完善基本药物公平供应保障体制。  相似文献   

18.
何伟 《中国药房》2012,(17):1540-1542
目的:为促进我国医疗机构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方法:在控制论的理论指导下,从药品使用系统层面,就施控子系统、受控子系统及系统内信息3个方面分析阻碍我国临床合理用药的因素。结果与结论:药品使用系统内,阻碍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高的诸因素是相互联系的。施控子系统方面的阻碍因素包括缺乏统一的指导文件、控制总目标不全面、控制分目标不明确等;受控子系统方面的阻碍因素来自医疗机构、患者、医疗保险机构3方面;药品使用系统内的信息方面的阻碍因素包括药品信息不足、信息分布不均等。施控子系统应该通过建立和完善国家药物政策,设立控制分目标;重视并加强教育;促进提供全面和可靠的药品信息;建立健全监督和激励机制等方式,全面提高我国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9.
路鱼涓  刘志远 《中国药房》2012,(16):1445-1447
目的:研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成效。方法:采用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法。结果:重庆市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践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基本药物品种构成不合理,遴选专家选拔原则不清晰;配送效率受采购点击率影响;服务人口测算方法不合理、基层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衔接有待加强。结论:应动态管理基本药物目录、建立科学原则选拔专家;集中招标采购遵循市场原则;合理测算服务人口、充分发挥激励机制;加强监督,加快医疗、医药、"医保"同步衔接。  相似文献   

20.
常精华  孙利华  郭朗 《中国药房》2008,19(25):1921-1923
目的:为优化我国"医保"药品遴选和新药审评提供参考。方法:介绍加拿大药品统一审评人员的职责及审评流程,分析其药品审评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采取的对策。结果与结论:加拿大为解决药品统一审评中存在的过多的延迟和繁琐、缺乏透明度和责任制等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限定审评时间、开设远程电子会议、建立公众委员会等。我国可借鉴加拿大的相关经验,寻求保证我国"医保"药品遴选和新药审评的经济性、及时性和透明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