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后骨水泥填充加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对本院收治15例骨转移癌伴长骨病理性骨折患者,其中肱骨3例,尺骨2例,桡骨1例,股骨5例,胫骨4例,采用骨水泥填充+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有随访,随访时间24~46个月,平均35.6个月。术后14例(93.3%)疼痛症状明显减轻,疼痛评分改善率[(手术前评分-手术后评分)/手术前评分]为75%;术后2周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为优者13例(86.7%),改善率[(手术后评分-手术前评分)/手术后评分]为72%。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术后6个月生存率为60%,术后2年生存率为26.7%。[结论]对于长骨转移癌伴病理性骨折患者,尤其是近关节部位,骨水泥填充+锁定钢板内固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可明显减轻患处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能方便患者接受护理和进一步综合治疗。手术中骨水泥灌注确实、选择合适锁定钢板,是提高临床效果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03年9月~2008年1月本院采用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232例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例。其中,男52例,女180例,年龄56~81岁,平均66.8岁。术前、术后3d、1周、术后12个月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定期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前VAS评分为8.35±0.6,术后3dVAS评分为4.4±0.54,随访时VAS评分为2.45±0.42,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随访时VAS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01,α=0.05)。[结论]小剂量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为骨质疏松伴椎体压缩性骨折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骨水泥治疗脊柱成骨性转移瘤的安全性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分析前列腺癌晚期脊柱转移患者,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2019年5月28例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患者,平均年龄(72.52±4.71)岁,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卡氏评分(KPS)、功能障碍评分(ODI)的变化情况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水泥用量1.5~4 ml,平均(2.31±0.73) ml,骨水泥填充情况良好,均无渗漏,术后卧床时间平均(2.61±0.53) d。VAS评分、ODI评分术后1 d,术后1、3个月及最后一次随访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KPS基线评分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药用量术后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柱成骨性转移瘤的患者,骨水泥填充可以快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作为有效、安全的微创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6):1519-1522
[目的]观察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23例共31椎体,采用骨填充网袋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VAS评分、伤椎体高度压缩恢复率及Cobb角变化,随访至术后6个月。[结果]VAS评分由术前的(7.60±1.00)分,降至术后7 d的(2.70±0.70)分;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45.30±11.60)%,椎体中部高度为(47.80±12.50)%,术后7 d分别提高至(72.10±13.50)%、(73.70±15.40)%;术前椎后凸畸形角(19.30±6.20)°,术后7 d降低至(14.30±3.50)°;术前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椎体后凸畸形角,与术后7 d,1、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4.3%)。[结论]骨填充网袋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有效恢复伤椎高度,快速止痛,且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肿瘤扩大刮除、骨水泥填充并钢板内固定联合二磷酸盐治疗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本科治疗的16例邻膝关节骨巨细胞瘤.男7例,女9例,平均年龄38岁(27~78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胫骨近端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肿瘤腔的完整性,术中仔细刮除肿瘤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瘤腔壁,骨水泥填充修复骨缺损,同时给予钢板内固定.术后均应用二膦酸盐类药物.[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参照Enneking肢体功能评分标准,本组患者平均得29分(27~30)分.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内固定均牢靠,无软骨下骨骨折.[结论]对于膝关节周嗣骨巨细胞瘤可以选择病灶扩大刮除、骨水泥充填内固定联合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528-1530
[目的]探讨骨填充网袋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45个椎体。均为新鲜骨折,病程1~20d。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术前所有患者胸腰段CT示椎体后壁平整,无骨块凸向椎管内,无下肢运动障碍及感觉障碍等神经症状。[结果]手术时间(40~60)min,平均50 min,所有椎体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患者术后6 h可站立及行走。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5分降至术后平均2.2分。36例中28例随访超过1年,伤椎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5±0.3)cm矫正至术后的(2.4±0.2)cm,末次随访的(2.3±0.3)cm,后突Cobb角由术前(28.5°±5.0°)矫正至术后的(15.6°±3.8°),末次随访的(16.7°±4.2°)。[结论]应用骨填充网袋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较PKP、PVP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骨水泥得到有效弥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术前化疗栓塞对膝周肿瘤保肢术后疗效的影响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1999年膝周骨肿瘤行人工假体置换保肢手术患者的52例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其中骨肉瘤33例,骨巨细胞瘤19例;术前行化疗栓塞24例,同期未行化疗栓塞28例;全部33例骨肉瘤及12例Ⅱ、Ⅲ级骨巨细胞瘤术后行正规化疗,膝关节功能以Enneking标准评价。结果随访时间最长118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随访38个月,术后12个月内和最后随访功能评分介入组优于非介入组(t检验,t1=2.073,t2=2.309,P<0.05),早期、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翻修率介入组低于非介入组(χ2检验,χ2早=7.590,χ2近=9.137,χ2翻修=10.612,P<0.05);假体松动率、转移率、复发率、截肢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χ2检验,χ2假体松动=3.306,χ2转移=1.716,χ2复发=0.720,χ2截肢=2.809,P>0.05)。结论术前化疗栓塞可使膝周肿瘤保肢术在保证肿瘤切除彻底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软组织,有助于术后患肢功能的保留、锻炼和提高,也有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术后肿瘤转移、复发、假体松动无影响。因此,我们认为膝周肿瘤保肢术前应考虑行化疗栓塞处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6):1466-1470
[目的]观察应用新型Mesh-Hold~(TM)骨填充网袋系统行网袋成形术(vesselplasty)治疗骨壁破损型复杂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1月~2015年7月期间行网袋成形术的骨壁破损型椎体骨折患者,共11例13椎,其中新鲜骨折7椎,陈旧骨折不愈合6椎。均行双侧椎弓根穿刺骨填充网袋填充,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情况,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的VAS评分、椎体高度及后凸角改善情况。[结果]术后CT显示骨水泥未渗漏7椎,轻度椎旁骨水泥渗漏6椎,未发现后壁骨水泥渗漏,未发现任何骨水泥渗漏相关并发症。全部患者均获半年随访,其术前、术后次日及半年随访VAS评分分别为(7.38±0.87)、(1.85±0.69)、(0.77±0.93);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66.86±21.91)%、(77.89±15.96)%、(75.17±14.69)%;平均后凸Cobb角分别为(19.38±13.17)°、(15.60±11.08)°、(16.23±11.26)°,以上3个指标术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椎体高度及后凸角术后半年随访时有轻度丢失,但与术后次日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成形术能有效控制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减少骨水泥渗漏,是治疗骨壁破损型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位微波消融联合骨水泥、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转移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17例四肢长骨干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理性骨折3例,均采用原位微波消融、病灶刮除后联合骨水泥填充、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手术部位:股骨7例,肱骨6例,胫骨4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7个月。术后3月VAS评分、MSTS评分、KP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个月出现右股骨钢板断裂并骨折1例,术后20个月出现左肱骨转移灶复发1例。随访期间死亡12例,存活5例。术后半年、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94.1%,60.8%及8.9%。结论采用原位微波消融联合骨水泥填充、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长骨干转移癌,可以降低肿瘤局部复发率,缓解疼痛,恢复患肢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结合Tomofix锁定钢板治疗中青年膝关节外翻畸形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2013年6月,采用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Tomofix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34膝)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分别观察术前和术后KOOS(Knee injury and osteoarthritis outcome score)评分、主观满意指数(Satisfaction Index,SI)、股胫角度改变及膝关节活动度,综合评价该手术方法对膝关节外翻畸形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7±11.13)个月(24~72个月)。所有患者X线片显示截骨部位全部获得骨性愈合。与术前相比,KOSS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膝关节外翻畸形得到有效矫正(矫正范围:15.1°±3.7°,P0.01),主观满意指数达到(84%±9%),膝关节活动良好。[结论]股骨远端内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膝关节外翻畸形可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对术前和术后6、12个月的JOA评分进行比较,计算术后6、12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6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JOA评分:术前为8.8分±1.0分,术后6个月为12.8分±1.6分,术后12个月为13.2分±1.4分,术后6、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术后6、12个月分别为56.6%±9.8%和57.9%±10.1%。术后3个月31例(86.1%)植骨融合,术后6个月36例全部植骨融合。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儿童及青少年骨巨细胞瘤患者31例;平均年龄(15.23±2.83)岁(7~18岁);骨骺未闭合13例(41.94%,13/31),已闭合18例(58.06%,18/31);根据骨骺闭合情况分别行刮除植骨术(骨骺未闭合),刮除骨水泥填充术(骨骺闭合)或假体置换(骨质破坏严重)。[结果] 31例患者影像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76个月,平均(34.22±3.67)个月;患者术后复发6例,复发率12.90%,MSTS 93系统评分肢体功能均为优良。[结论]儿童及青少年骨巨细胞瘤根据病变部位及与骨骺关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2):2088-2090
[目的]探讨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8年3月~2018年11月因椎体压缩性骨折至本院就诊、行"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的患者进行随访,记录其术前、术后的疼痛评分和功能评分并进行对比,评估其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0.91±4.63) ml,术中出血量平均(31.83±6.04) ml,平均住院(2.41±0.62) d,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大出血等术中并发症。术后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骨水泥移位、骨水泥栓塞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伤椎邻椎骨折,再次行椎体成形手术治疗。[结论]椎体球囊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缓解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治疗老年kümmel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过伸体位复位治疗21例老年kümmell病患者,通过测量术前、术后第2d、末次随访时病椎前缘高度、中间高度、病椎Cobb角,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0.6个月,术后第2 d、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病椎前缘高度、中缘高度、病椎Cobb角等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第2 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随访中1例出现临近椎体骨折。[结论]骨填充囊袋系统结合体位复位对老年Kümmell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44-1748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预填充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预防骨水泥渗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01月~2018年01月于本院行PVP治疗的伴椎体前壁破损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明胶海绵组34例,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填充;常规组34例,术中未使用明胶海绵。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VAS和JOA评分、椎体高度变化、骨水泥渗漏例数等指标。[结果] 6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无明显骨水泥渗漏临床相关症状。两组在手术时间和骨水泥注入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较,术后3 d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 d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胶海绵组无骨水泥渗漏病例,常规组有7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两组间渗漏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椎椎体高度增量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伴有椎体前壁破损的病理性椎体压缩骨折术中应用明胶海绵预填充的方法可在缓解疼痛、改善椎体高度的基础上,有效预防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椎体后凸成形术试行治疗25例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Margel分型属A3型)。术中采用骨水泥分次灌注及C型臂X线机动态观察技术。术前、术后及术后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并测量术前、术后及12个月时骨折椎体前缘高度、中部高度、Cobb角及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例。[结果]术后患者症状迅速缓解,无神经损伤的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少量骨水泥渗漏且无症状性并发症。患者VAS评分由术前8.2分降为术后2.8分(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维持在3.0分。ODI评分由术前的68.2%±6.6%改善为术后的35.3%±2.8%,术后12个月随访时仍能维持。椎体前缘高度从61.5%±13.9%纠正为术后的85.3%±10.6%(P0.05),中部高度由73.0%±19.3%纠正为83.3%±7.4%。Cobb角由术前的21.7°±7.8°改善为8.6°±6.6°。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未见明显丢失。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为20.1%±4.1%,而术后为17.8%±1.3%(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段爆裂性骨折是可行的,其疗效是满意的。骨水泥分次灌注及C型臂X线机动态观察技术可能有助于避免或减少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种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骨水泥分布的新方法,并分析不同骨水泥分布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在我科行PVP治疗的13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男23例,女109例,年龄77.33±8.27岁。根据术后正侧位X线片和不同层面CT图像上的骨水泥分布形态,计算骨水泥在椎体内的空间分布评分,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评分为0~7分,B组评分为8~10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d、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骨密度值、骨折天数(骨折发生日期至手术日期),使用三维重建CT图像测量手术椎体体积、骨水泥体积并计算骨水泥填充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差异以筛选骨水泥分布的潜在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骨水泥填充率的临界值。结果:A组患者62例,B组患者70例。骨水泥分布情况:2分2例,3分8例,4分6例,5分8例,6分10例,7分28例,8分32例,9分22例,10分16例。两组患者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B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于A组(P0.05),术后1d、6个月及12个月的VAS评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的骨折后手术时间明显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骨水泥体积、填充率均大于A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独立影响因素(OR=1.413;95%CI:1.202,1.660)。骨水泥填充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697~0.846,P0.05),达到骨水泥广泛分布的临界值为28.1%,此时对应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14%和75.81%。结论:PVP能够有效缓解OVCF患者疼痛,骨水泥分布范围随骨折时间延长而减小。骨水泥填充率是骨水泥分布的重要独立影响因素,当骨水泥填充率达到28.1%时即可实现广泛的骨水泥分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非限制型肱骨头假体治疗肱骨上段恶性骨肿瘤的疗效及经验,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3年6月~2006年1月,本科收治的采用非限制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的肱骨上段恶性骨肿瘤患者13例。其中骨肉瘤9例,Enneking分期ⅡA期;骨巨细胞瘤3例,Enneking分期ⅡA期;骨浆细胞瘤1例,Enneking分期IB期。男9例,女4例;年龄16~56岁(平均年龄28.5岁),所有患者均行新辅助化疗+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对患者假体位置、疼痛、功能、患者心理承受等进行观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48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于术后15个月后出现肺转移多器官衰竭死亡。所有病例术后患肩疼痛明显减轻,未出现假体松动,术后综合评分较术前均有提高。[结论]非限制型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严格掌握适应证,配合术前及术后化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后壁破损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s)疗效。方法采用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35例后壁破损的OVCFs患者,共37个椎体。观察术后椎体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术前、术后VAS评分、ODI及影像学椎体前缘高度比和矢状面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 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个月。骨水泥椎体前方渗漏1椎,侧方渗漏2椎,未出现椎体后缘及椎管内渗漏。VAS评分:由术前的(8.0±1.7)分降低至术后2 d的(2.3±0.6)分,末次随访为(2.0±0.8)分。ODI:由术前的73.4%±4.6%降低至术后2 d的23.7%±3.6%,末次随访为22.5%±4.2%。伤椎Cobb角:由术前的27.3°±6.8°矫正至术后2 d的15.5°±4.9°,末次随访为16.1°±5.2°。椎体前缘高度比:由术前的62.7%±20.4%提高至术后2 d的78.9%±18.3%,末次随访为74.8%±16.9%。各项指标术后2 d及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椎体后壁破损的OVCFs,能明显改善疼痛及功能,可有效控制骨水泥椎体后缘渗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关节翻修手术中的实际应用及疗效.[方法]对2003~2008年13例接受髋关节翻修手术中进行大粗隆延长截骨的患者进行随访,共13髋,平均随访32.3个月.对患者翻修原因、术前术后Harris评分、截骨长度、截骨愈合时间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术前Harris评分平均38分(24~68分),术后Harris评分为77分(57~100分),平均提高39分.平均截骨长度从大粗隆顶点至截骨远端为12.4 cm(9~15.1 cm).11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截骨端愈合,2例患者在6个月随访时截骨端愈合.[结论]大粗隆延长截骨在髋翻修手术中可以帮助充分暴露术野,取出固定良好的骨水泥和非骨水泥股骨柄,同时截骨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