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了解2007—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7—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量逐年上升,5年销售金额增长了2.84倍,DDDs上升了2.53倍;而典型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的用量则逐年下降,5年DDDs下降了33.00%。利培酮、阿立哌唑、喹硫平、奥氮平的销售金额及DDDs排序均居前列。2011年抗精神病药的平均DDC比2007年增长了2.26倍,DDC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合理,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用量呈现增长态势,典型抗精神病药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仍是部分患者特别是经济承受能力较低患者的首选药,选用国产和普通剂型的药物有利于降低药物治疗成本。  相似文献   

2.
周慧民 《中国药业》2014,(11):51-54
目的评价医院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医院2010年至2012年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医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DDDs逐年增加,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DDDs增长迅速,阿立哌唑和齐拉西酮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增长尤其快,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增长乏力,DDDs呈下降趋势。结论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逐渐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趋势,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分析南京地区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运用药物经济学的金额分析法和用药频度(DDDs)分析法对南京地区34家医院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南京地区34家医院抗精神病药总的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DDDs)逐年上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DDDs)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8.17%和8.68%,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与用药频度(DDDs)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63%和-9.98%。南京地区使用的抗精神病药是以奥氮平、阿立哌唑、利培酮、喹硫平为主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建议相关部门调整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价格及医保政策,惠及更多患者。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盛 《中国药房》2011,(42):3945-3947
目的:评价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均逐年增长,2009年的销售金额和DDDs分别是2007年的1.54倍和1.22倍;药品价格上涨占28%,下调占11%;新一代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DDDs增长迅速。结论:我院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占据了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与临床应用的主导地位,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刘秀平 《中国药房》2012,(6):504-507
目的:分析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5-2010年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逐年增加,销售金额从588329元逐年上升至5312869元、DDDs从237176日逐年上升至528822日。其中,经典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结论: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有逐渐取代经典抗精神病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2009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逐年增长,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占主要部分,氯氮平连续3年DDDs排在首位。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3年来,我院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逐步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院2011~2013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限定日剂量为指标,对我院2011~2013年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的品种、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的销售总金额及总用药频度均逐年增高,而典型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出现负增长。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用药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有逐步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我院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卫 《中国药房》2011,(22):2030-2033
目的:评价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年销售金额及DDDs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销售金额排序列前3位的均是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的DDDs值一直列第1位。结论: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合理,其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0.
孙惠丽  黄仲义 《中国药房》2012,(30):2805-2807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现状与趋势。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精神病药年销售金额逐年上升,年增长率分别为18.14%、41.03%,其DDDs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我院近年来抗精神病药总DDDs逐年上升,与销售金额同步,表明抗精神病药的用药人数增加,应当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用药的发展趋势,为制订基本用药目录,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11~2013年度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Dc)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用药频率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整体逐年下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整体逐年上升。其中利培酮和奥氮平占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的65%以上,典型抗精神病药奋乃静、舒必利仍受到患者的欢迎。结论:我院药品费用增长平稳,临床抗精神病药使用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使用的12种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和DDDs均呈增长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之和占各年度抗精神病药销售总金额的86%~90%,DDDs之和占各年度抗精神病药总DDDs的84%~90%.结论 我院抗精神病药的使用结构比较合理,基本符合我国目前抗精神病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为患者及医生提供更好的合理用药服务。方法采用药物利用研究方法,对2011~2014年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的用药金额、日用药金额(DDC)和用药频度(DDDs)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门诊各年度的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年均增长率为6.49%,DDDs年均增长率为4.91%,两者上升趋势明显;非典型抗精神病药(atypical antipsychotics)DDDs排序始终占据前列,最高达86.27%。结论我院门诊抗精神病药使用情况较为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经成为临床上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线用药,而典型抗精神病药(typical antipsychotics)的使用则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我院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我院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8年我院抗高血压药的用药频度(DDDs)、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高血压药DDDs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年度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的销售金额均排在前3位。各年度抗高血压药总DDDs分别为9.514、10.459、29.447万日;总销售金额分别为24.457、27.649、80.051万元。结论:我院钙通道阻滞剂、ARB及ACEI最常用,基本符合目前的抗高血压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15.
庞乃山  汪涛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81-1382
目的 了解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 对2008~2010年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高,2009年比2008年增长65.55%,2010年比2009年增长68.22%;第2代抗精神病药增长较快.结论 该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基本合理,高效、安全、依从性好,典型抗精神病药舒必利的DDDs仍为第一,不良反应少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应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年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药年销售金额没有明显增长,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年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利培酮用药频度连续3年最高,奥氮平销售金额增幅最大。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由于疗效好以及不良反应较少,已成为目前我院抗精神病药的用药主体,利培酮片由于疗效好,价格低,使用频度最高。奥氮平由于不良反应较小,使用不断增加,销售金额增幅最高。  相似文献   

17.
2006—2008年我院抗精神病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文先 《中国药业》2010,19(3):38-39
目的了解抗精神病药的应用状况及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200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脑科医院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第2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增长尤为明显。结论临床抗精神病药应用情况基本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已成为临床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我院2009-2012年精神科门诊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药物的限定日剂量(DDD)分析法和金额排序法,对我院2009-2012年精神科门诊抗精神病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使用金额在2010,2011和2012年分别以34.84%,22.24%和16.92%的速度增长;典型抗精神病药用药频度(DDDs)有下降的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DDDs逐年增长。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广泛应用于精神科临床,成为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主要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1年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的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限定日费用(DDC)、销售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抗糖尿病药的品种、数量及销售金额等逐年增长;DDDs排序居第1位的药品为二甲双胍片;销售金额排序居前2位的药品为阿卡波糖片、瑞格列奈片。结论:我院口服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45家医院2006-2010年抗精神病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叶萌  黄堃  张明岛 《中国药房》2011,(22):2026-2030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45家医院2006-2010年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情况,为该类药的研究、生产、临床应用等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上海地区45家医院2006-2010年抗精神病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一、二、三级医院之间的用药差异。结果:该地区医院抗精神病药的DDDs和销售金额均呈逐年增长趋势,2010年药品的总DDDs和总销售金额分别是2006年的2.2倍和3.4倍;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DDDs及销售金额均增长较快,销售金额增幅最大的是阿立哌唑,DDDs增幅最大的是奥氮平。抗精神病药的使用以口服药为主。结论:该地区医院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的增长大于数量的增长,涨幅主要来自第2代抗精神病药。控制第2代抗精神病药的研发和生产成本,对第1、2代抗精神病药作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与评价,对具有确切疗效的第1代抗精神病药重新核价、确保生产供应,是促进抗精神病药有效、方便、经济和合理应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