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立红 《医学信息》2019,(19):168-170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并确诊的47例小儿肠套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分别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和浅表超声检查,比较单独腹部超声诊断和联合浅表超声的诊断的结果,以及腹部联合浅表超声在诊断不同疾病类型方面的符合率,分析超声影像表现。结果 腹部联合浅表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5.74%,高于单独腹部超声的诊断的4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联合诊断符合率方面,小肠肠套叠均为100.00%、回盲肠肠套叠为96.55%、回结肠肠套叠为90.00%。超声影像表现方面,包块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回声为不均匀的低回声,纵切面可见套筒征,横切面可见同心圆征、靶环征,97.78%包块内部有棒状或点状血流信号,37.78%有肿大的淋巴结回声,2.22%有液性暗区。结论 小儿肠套叠诊断中腹部超声联合浅表超声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诊断准确率高,能够准确鉴别不同疾病类型,让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食管与经胸超声心动图在心房及瓣膜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心房及瓣膜占位性病变患者44例,均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TEE)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TTE)。观察超声心动图显示的占位性病变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病理性质提示。结果 TEE检查对心房及瓣膜占位病变的内部结构、病理性质提示检查结果要优于TTE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EE与TTE检查占位病变大小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心房及瓣膜占位病变诊断中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较经胸超声心动图可获得更佳的影像学信息,两者结合可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联合用于乳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纳入患者均行术中快速病理切片检查、高频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将术中快速病理切片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术中病理切片结果显示良性30例,恶性50例;高频超声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差(Kappa=0.600),超声成像技术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16),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检查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好(Kappa=0.842).结论:高频超声联合弹性成像技术可显著提高乳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效能,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法和D-二聚体、AFP-L3水平的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性的差异,对比三种诊断方法,以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检查,D-二聚体和AFP-L3水平的测定,比较三种诊断方式的真阳性率.结果 超声、D-二聚体和AFP-L3对原发性肝癌的确诊率分别为76%、54%、74%;超声和AFP-L3的确诊率较高,D-二聚体的漏误诊率较高,三者之间的待定率无显著性差异.超声和AFP-L3两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三项联合检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超声、D-二聚体单独检测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检测的特异性与单独检测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临床上可优先选择超声或AFP-L3进行检测,必要时候两者进行联合检测,或再联合检测D-二聚体,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确诊率,降低漏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在妇科腹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3月~2019年4月诊治的120例妇科腹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腹部超声检查、经阴道超声检查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于腹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肿瘤类型以及恶性肿瘤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高达95.00%、93.75%,均明显高于单纯腹部超声或经阴道超声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超声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显著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诊断检出率与恶性肿瘤分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HFUS)和双源CT(DECT)筛查无症状高尿酸血症(AH)早期关节病变的价值。方法:对50例AH患者(共300个关节)分别进行HFUS和DECT检查,观察并比较AH患者尿酸盐结晶、骨侵蚀、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等和病变部位的彩色多普勒表现。结果:在300个关节中,HFUS检查有13.00%(39/300)关节发现病变,而DECT检查有17.67%(53/300)关节发现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US检出晶体沉着8.33%、骨侵蚀0.67%、关节腔积液6.67%,其中滑膜血管翳4.66%。通过DECT检查发现晶体沉着16.33%、骨侵蚀3.67%、关节腔积液4.00%,不能检查出滑膜增生。DECT检出晶体沉着阳性率、骨侵蚀阳性率均高于HFUS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HFUS检出关节腔积液阳性率高于DECT检查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US和DECT均可用于筛查AH早期关节病变,其中DECT检测尿酸盐结晶、骨侵蚀较HFUS更有优势,而HFUS发现早期关节腔积液及了解滑膜情况较DECT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德兴市中医院超声科接收的146例子宫内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子宫内膜活检为"金标准",比较阴道超声、宫腔镜以及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准确度差异,并统计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子宫内膜活检80例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78.75%,特异度为87.88%,准确度为82.87%.宫腔镜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93.94%,准确度为91.78%.联合检查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敏感度为97.50%,特异度为98.48%,准确度为97.94%.阴道超声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宫腔镜检查和联合检查(P<0.05).结论:阴道超声联合宫腔镜能应用于子宫内膜息肉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7例进行研究。患者入组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剂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阴性组(n=33)、单支病变组(n=31)、双支病变组(n=27)及三支病变组(n=16)。对比各组血管内中膜厚度(Intimate-media thickness,IMT))、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及硬度指数β(Lβ),并将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以ROC法评估各指标诊断价值。结果:不同组患者IMT、PWV及Lβ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均随病变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P0.05)。各颈动脉超声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IMT、PWV及Lβ对冠状动脉心脏病均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联合诊断后灵敏度、特异度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0月东莞市石碣镇参与“两癌”筛查乳腺体检者2874例,应用超声检查双乳情况。对2874例乳腺体检者进行随访,其中经穿刺检查或手术切除肿物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恶性肿瘤17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对照,评估高频超声结合BI-RADS分级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 乳腺恶性病变的高频超声高评分的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恶性病变BI-RADS评分Ⅳ级例数高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超声评分与BI-RADS分级诊断乳腺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较单独高频超声评分诊断、单独BI-RADS分级诊断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时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与两种方法单独诊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与BI-RADS评分分级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上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两者联合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率,是较为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坐骨结节周围病变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及高频超声检查特异性。方法 41例坐骨结节周围病变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其中男性18例,女性23例;年龄8个月~67岁,平均年龄40岁(标准差1.2岁)。采用高频探头进行纵、横、斜切扫查,回顾性分析临床及高频超声影像资料,将资料分为坐骨结节滑膜囊肿、感染性病变、肿瘤性及肿瘤样病变、软组织损伤4大类,分析各类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及超声检查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对坐骨结节周围病变的显示率100.0%(41/41),诊断符合率为82.9%(34/41),其中高频超声对坐骨结节滑膜囊肿诊断符合率为87.5%(7/8),对感染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91.3%(21/23),对肿瘤性及肿瘤样病变诊断符合率为55.6%(5/9)。结论高频超声对坐骨结节滑膜囊肿及感染性病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对肿瘤性及肿瘤样病变特异性较低。因坐骨结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病例少,对其特异性有待观察。高频超声对坐骨结节周围疾病的检查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Alvarado、儿科阑尾炎评分(PAS)联合腹部超声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26例疑似小儿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经手术病理检查其中207例患儿确诊为小儿急性阑尾炎,19例患儿非急性阑尾炎。同时对所有患儿行Alvarado、PAS评分、腹部超声检查。比较Alvarado、儿科阑尾炎评分(PAS)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 Alvarado、PAS评分联合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灵敏度、准确度均显著高于PAS联合超声诊断(P<0.05);两种不同诊断方式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varado、PAS评分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和PAS评分联合腹部超声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Alvarado、PAS评分联合腹部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更高,可有效降低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漏诊、误诊率,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陆倩 《医学信息》2019,(5):170-172
目的 比较超声、CT检查在诊断肾上腺占位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将肾上腺占位32病例的超声、CT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别比较超声、CT诊断肾上腺占位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32例肿块中共有13例(40.62%)肾上腺占位在超声检查时偶尔发现,CT检查偶尔发现4例(12.50%);右侧肾上腺肿块的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94.12%,左侧肾上腺肿块的超声显示率53.33%。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块可出现相应的超声或CT表现,部分具有特征性。结论 超声对于右侧肾上腺占位的检出率与CT一致,左侧肾上腺占位的检出率低于CT;定性诊断上超声和CT检查具有一致性,两者之间有着很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已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的患者98例作为本研究对象,利用腹部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分析其病变的超声图像,并作相应的回顾性分析.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超声诊断的98例子宫子宫腺肌病患者中,有89例患者是在腹部超声检查中确诊的,其超声诊断的准确率为90.8%,在临床中已经是较高的影像诊断准确率.结论 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诊断中,腹部及二维彩色超声检查能够对其提供较为准确的临床资料,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MRS)检查技术在颅内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立体定向活检确诊的颅内占位性病变病例行常规MRI检查,同时行MRS检查,并计算病变区Cho/Cr,NAA/Cr,Cho/NAA值,分别依据单纯常规MRI和MRI结合MRS作出术前诊断,最后再与病理结果比较.结果: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波谱特征;与病理诊断比较,常规MRI诊断正确率为37.5% (15/40),而MRI结合MRS诊断正确率为80%(32/40),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S可提供组织生化和代谢方面的信息,可以提供比常规MRI之外更多的信息,对颅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联合超声及母体血清筛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疑似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并在医生指导下完成产前筛查的孕妇112例作为对象,所有胎儿均最终得到确诊(金标准),确诊前均完成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检查,并将核磁共振检查、超声检查结果与金标准进行比较;检测孕妇甲胎蛋白(AFP)、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游离β亚基(Freeβ-hCG)及雌三醇(uE_3)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核磁共振联合超声及母体血清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112例产前筛查的孕妇最终确诊中枢神经系统畸形17例,确诊率为15.18%;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排在前两位的分别为脑积水及脊柱裂,分别占:29.41%和23.53%;17例确诊的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胎儿中超声检查确诊12例,诊断符合率为70.59%(P0.05);核磁共振检查确诊15例,确诊率为88.24%(P0.05);核磁共振联合超声检查确诊17例,诊断符合率为100.0%(P0.05);17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经母体血清学筛查最终确诊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8例,患者MOM值异常,6例为染色体异常,2例为地中海贫血性水肿;ROC曲线结果表明:核磁共振联合超声、母体血清筛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高于单一核磁共振、超声、母体血清筛查(P0.05)。结论核磁共振联合超声、母体血清筛查用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中能获得较高的检出率,且不同方法的联合使用能提高诊断效能,能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enhanc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对乳腺癌恶性病灶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的疑似乳腺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DWI、DCE-MRI进行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DCE-MRI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结果、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乳腺癌恶性病变的检出率,并通过DWI检查比较良、恶性乳腺癌病灶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果:经DWI检查,阳性119例;经DCE-MRI检查,阳性121例;经联合检查,阳性136例;与DWI、DCE-MRI单独检查相比,联合检查灵敏度、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P<0.05);与DWI、DCE-MRI单独检查相比,联合检查对于微浸润癌检出率较高(P<0.05);与良性病灶相比,当b=800s?mm-2、b=1000s?mm-2时恶性病灶ADC值较小(P<0.05).结论:DWI+DCE-MRI检查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及对不同类型乳腺病变检出率,对临床早期筛查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金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9):1613-1615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ulti slice spiral CT,MSCT)与X线对脊柱骨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83例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及MSCT检查.分析MSCT重建成像技术对脊柱骨折检出率;不同检查对椎体受累的检出情况;不同检查对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不同检查对脊柱骨折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联合(100.00%)>MSCT重建成像技术(95.18%)>X线(80.72%)检查(P<0.05);不同检查对椎体受累检出情况从高到底依次为:联合(100.00%)>MSCT重建成像技术(92.77%)>X线(68.67%)检查(P<0.05);MSCT及联合检查对不同骨折类型及椎管狭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X线检查(P<0.05).脊柱骨折患者MSCT检查可见:椎体前部出现不规则形骨折线,后壁完整,椎管形态正常.结论:MSCT重建成像技术联合X线检查,有利于明确骨折分析及椎管受累情况,对临床治疗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比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小肾癌中的诊断准确率及不同病理类型超声造影的表现,探讨超声对小肾癌及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提高小肾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直径小于4 cm肾占位性病变患者的超声造影和增强CT检查资料,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同时对比不同病理类型的小肾癌在超声造影下的灌注特点。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6.67%,高于增强CT的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主要以快进快退为主(42.86%),其次为快进慢退(36.73%)、等进等退(8.16%)和其他(8.16%)、慢进慢退(4.08%);乳头状肾细胞癌主要以慢进慢退(57.14%),其次为快进快退为主(42.86%);嫌色细胞癌均为快进快退(100.00%);错构瘤为慢进慢退(100.00%);嗜酸性粒细胞瘤为快进慢退(100.00%)。结论 肾癌的病理类型以透明细胞癌为主,透明细胞癌的超声造影表现主要以快进快退为主,乳头状肾细胞癌以慢进慢退为主,嫌色细胞癌以快进快退为主。通过超声造影提示基本可以评估小肾癌的病理类型,超声造影、增强CT对小肾癌的诊断都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增强CT可以为小肾癌精确定位诊断提供重要参考。若两者联合使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的诊断及临床手术方案的拟定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超声评估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福建省立医院收治的22例颅内占位性病变并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分析手术过程应用动态超声检查实时评估病灶位置及大小,辅助判断病变性质,探查病灶切缘及残留状态等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动态超声检查能准确定位颅内占位性病变,动态评估手术过程中病灶边缘的变化过程,能动态探查病变的残留状态,减少手术对正常脑组织的损伤,且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动态超声评估在颅内占位性病变手术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手术相关的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二维和四维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院行产前检查的不同孕周的孕妇2058例,采用二维超声对孕妇进行常规检查,对检测疑似有异常情况的孕妇联合四维超声作进一步检查,比较单纯二维超声检查和联合超声检查的畸形胎儿的确诊率。结果本研究中2058例孕妇共分娩胎儿2078例,其中畸形胎儿104例,胎儿畸形部位共116处,单纯二维超声检查和联合超声检查孕早期、中期和晚期的胎儿确诊率和胎儿体表畸形确诊率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二维和四维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采用二维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