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治疗组(观察组,n=40)和丙戊酸镁治疗组(对照组,n=40).连续治疗8周后,采用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估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两组血清BDNF、GDN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80.00%,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清BDNF、G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TNF-α、IL-1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嗜睡、便秘、头晕、口感以及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在接受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喹硫平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血清BDNF、GDNF及炎性因子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富马酸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研究组采用富马酸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BRMS和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IL-10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42/45),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马酸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躁狂表现与精神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用碳酸锂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5年3月于精神科收治的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后分析对比两组患者躁狂量表(BRM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患者BRM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齐拉西酮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显著优越于喹硫平联合碳酸锂,且可明显快速改善患者躁狂症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疗效及血清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行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碳酸锂基础上加服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L-1β、TNF-α、GSH-PX、SOD水平以及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统计治疗过程不良反应,评估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0,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血清IL-1β、TNF-α、GSH-PX、SOD水平以及BRMS评分的时点、组间、时点与组别的交互效应显著(P<0.01);治疗4周、8周,两组IL-1β、TNF-α水平及BRMS评分均降低,GSH-PX、SOD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IL-1β、TNF-α水平及BRMS评分低于对照组,GSH-PX、SO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合计7例(14.29%),对照组6例(12.24%),不良反应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9,P=0.766>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可明显调节炎症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丙戊酸钠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治疗6周后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杨氏躁狂评定量表(YMRS)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YMRS评分、BRMS评分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双相情感障碍伴躁狂发作的效果优于小剂量氯氮平联合丙戊酸钠,能有效抑制患者躁狂发作,且有助于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李梅 《大家健康》2016,(5):119-120
目的: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喹硫平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研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服用双心境稳定剂,研究组患者给予双心境稳定剂的基础上加服喹硫平,对患者进行BRMS和TESS进行评定,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以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研究组的BRMS评分减少率明显多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的BRMS评分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心境稳定剂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碳酸锂对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碳酸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喹硫平治疗。比较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与BRM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持续操作测验(CPT)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言语记忆测验(HVLT-R)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联合碳酸锂治疗能够减轻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症状,改善认知功能,控制病情,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国产喹硫平、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4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予喹硫平、奥氮平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以治疗第6周末为观察期限;以Be c h-R a f a e l s en躁狂量表(BR MS)评定治疗期间的总分变化,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相关检查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BRMS评分均明显下降,显效率达87%以上,两组显效、痊愈例数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未出现严重反应,但奥氮平组在体重增加较喹硫平组明显.结论 国产喹硫平与奥氮平分别联合碳酸锂治疗双相躁狂发作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均较轻,依从性较好,但奥氮平在导致体重增加较喹硫平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8例双相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碳酸锂联合喹硫平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6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l、2、4、6周末,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为9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周时,研究组患者的BRMS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在治疗结束时,研究组患者的睡眠因子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与碳酸锂联合喹硫平相比,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喹硫平治疗双相躁狂发作患者起效快,改善其失眠症状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比较喹硫平与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双相情感障碍躁狂急性发作患者84例,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每组各42例。喹硫平组患者予以喹硫平(400~800 mg/d);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500~1 500 mg/d),两组患者各治疗4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RM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喹硫平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4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后,喹硫平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6.4±6.1)分,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患者的BRMS总分为(6.7±5.6)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均可达到良好效果,方法安全性高,但喹硫平比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通过循证医学方法寻找治疗老年躁狂的方案。方法首先提出问题,而后按照循证医学方法进行证据寻找以及证据评价。结果奥氮平是一种治疗老年躁狂比较适宜的药物,联合碳酸锂效果理想,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结论奥氮平联合碳酸锂是治疗老年躁狂比较适合的方案之一。循证医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科学性和可靠性,能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或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躁狂症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活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躁狂症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活性的关系。方法选择154例躁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于入院及治疗第2、4、8周分别用倍克拉发森躁狂量表(BRMS)进行评定,同时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样,测定其血清CPK活性,并与50例正常人做比较。结果入院时研究组CPK活性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BRMS评分之间呈正相关。治疗第4周后,对照组与研究组CPK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K活性增高可能与躁狂症患者的病情程度及躁狂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17.
谢家泰  刘思纯 《中外医疗》2016,(27):131-134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肝性脑病狂躁期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方便选取2010年1月一2016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40例临床表现为狂躁的肝性脑病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饮食控制和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20例给予丙泊酚,初始静脉推注丙泊酚100 mg,继而根据患者狂躁程度的不同以0.3~4 mg/(kg·h),持续或间歇静脉泵入;对照组20例给予地西泮5~10 mg肌注或缓慢静推。观察不同药物治疗患者的镇静效果、肝功能及血氨变化。结果观察组20例患者应用丙泊酚治疗全部可达到满意镇静效果,住院期间未发现肝性脑病加重及肝功能恶化表现;而对照组只有5例镇静效果满意,6例患者狂躁无明显改善,9例治疗期间出现肝性脑病进一步加重及肝功能恶化,7例血氨明显升高,2例死亡。结论丙泊酚可安全有效用于肝性脑病狂躁期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牛黄宁宫片与心境稳定剂联用对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时的临床效果。方法:以符合CCMD-3心境障碍躁狂发作标准的50例门诊病人为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使用心境稳定剂或合并抗精神病药物;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牛黄宁宫片15片/日,分3次服用,治疗4周。用BRMS量表评定治疗前、治疗后1、2,4周分值,TESS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GAS评估临床效果。结果:两组在常规选用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种类、剂量相似的情况下,研究组在治疗第一周和第四周时,BRMS单项症状分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疗效评定经Ridit分析也显示出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比较中仅见对照组便秘较多(P〈0.05)。结论:在心境稳定剂和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加用牛黄宁宫片有增强躁狂发作期的治疗效果、缩短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躁狂抑郁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采用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出院时抑郁和躁狂程度以及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住院躁狂抑郁症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使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34例躁狂症病人分卡马西平治疗组(18例)和碳酸锂对照组(16例),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为评定工具。结果表明,四周末卡马西平治愈率为38.9%,第2周末和第4周末量表评分减少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第4周末与第2周末减少无差异。第2周到第4同增加之痊愈例数碳酸锂组多于卡马西平组。卡马西平组第4周末情绪、自我评价、工作三项较其他因子分减少有差异,但两组间无差异,认为卡马西平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抗躁狂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