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执行前后调血脂药品市场变化,分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效果。方法:基于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药物综合数据库2015—2021年样本医院调血脂药品销售数据,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前后调血脂类药品总体销售额、集采与非集采他汀品种的销量及销售额占比进行对比分析。同时,也对不同品种集采原研药厂家、过评厂家与未过评厂家的销量、销售额占比进行分析。结果: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实施后,调血脂药品市场呈现出销售额下降的趋势;具体集采品种在销量、销售额表现上呈现一定的差异;集采原研品种在销量占比下降的同时,销售额占比小幅增长。结论: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在节省药品费用方面效果显著,但也存在未真正显现“专利悬崖”现象及同类可替代药品销售额上涨等问题。建议在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时,应当合理遴选集采品种,加强对同类可替代药品及未过评仿制药使用的监测。  相似文献   

2.
正9月24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政策扩大实施范围招标结果在上海联合采购办公室产生,25个药品全部扩围成功,带量采购政策红利正式扩大至全国范围,25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参与扩围、4个直辖市已参加"4+7"试点、福建省和河北省此前已自行跟标。不同于"4+7"试点政策同品种独家中标的竞标规则,本次扩围招标以"4+7"中选价为企业报价的天花板价  相似文献   

3.
“4+7”药品带量采购对药品价格的影响显著,中标药品平均降幅达52%。目前,“4+7”药品带量采购试点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如医保支付标准还需完善、仿制药一次性评价进展缓慢导致竞标药品种类偏少、未中标药品的价格控制困难等。广州作为试点城市之一,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对该制度的深化改革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于药品利用与支出的影响。方法:利用2018—2019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比较了集采品种和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的价格、采购量、采购金额、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变化。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试点政策实施后,与未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相比,实施试点政策或部分实施试点政策的省份集中采购试点品种的标化价格下降72.2%,标化采购量增加16.9%,采购费用下降55.3%,质优药品的使用比例增加15个百分点(均为P<0.01)。尚未发现集采品种的采购向同类替代非集采品种转移的证据。结论:药品带量集采政策有利于药品支出的控制和用药质量水平的提升,有必要扩大药品带量集采的覆盖面,尽快将中成药和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之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过程中生产企业是否中选及中选价格的影响因素,探讨带量采购政策效果及是否仍有提升空间。方法:选取第二批至第五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涉及品种进行分析,以中选企业是否中选以及价格降幅为因变量,企业特征和竞争因素相关指标为自变量,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分析药品价格降幅及是否中选的影响因素,并控制潜在的选择偏倚。结果:原研企业相较于仿制药企业中选概率更低,但是一旦中选其价格降幅相较于仿制药企业高41%;市场份额较小企业相较于原有市场份额较高企业(>50%)中选概率更大,但价格降幅低7%;具备原料药生产加工资质的企业更易中选,但是价格降幅相较于不具备相关资质企业没有显著差异;潜在竞争者数量每增加1%,中选价格降幅增加0.26个百分点,企业中选概率也更低。结论:药品带量采购可以有效促进原研药产生“专利悬崖”现象,理顺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具备原料药生产加工资质的企业体现出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同时,在规则设计中可以进一步突出保障供应在中标规则中的重要性、制定动态触发机制或者尝试建立组合投标机制,有利于进一步运用市场机制降低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落实“4+7”城市药品带量集中采购指标任务的科学管控方法,确保各项考核指标完成。方法通过确定“分步管控、逐渐推进”的工作思路,按“探索期、管控期、攻坚期和维持期”科学推进试点的工作方法,结合信息化手段,确保完成“4+7”城市药品带量集中采购指标任务。结果通过探索出的具体管控方法和信息化管控技术,实现“4+7”药品考核指标全部达标。结论所探索的关于落实“4+7”城市药品带量集中采购指标任务的具体管控方法,可以确保完成考核指标,可供试点城市和医疗机构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我国药品和耗材跨区域带量采购的实践,厘清该模式的基本逻辑。方法比较分析国家组织集中采购(以下简称"国家集采")和非国家集采框架下我国药品和耗材跨区域带量采购的实践,总结实践的基本特点,分析采购内容、采购环境及采购规则的内在关系。结果我国药品和耗材跨区域采购的实践包括: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以下简称"‘4+7’试点"),"4+7"试点扩围,第二、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深圳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GPO)模式为代表的药品带量采购;以京津冀联盟及由其发展而来的"3+6"联合采购模式,黔滇豫渝4省(直辖市)联盟以及陕西省牵头的15省(自治区、兵团)省(自治区、兵团)际联盟为代表的耗材带量采购;以三明联盟为代表的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实践特点是平台统一、信息共享,允许多家企业中标和价格差异,价格联动。结论跨区域带量采购将成为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的主要模式,而合作共享的信息平台和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中标企业数量与中标价格的关系角度分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检索31个省市自治区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标结果,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定量分析药品中标企业数量对中标价格的影响。结果:与直觉相反,中标企业数量与药品中标价格呈现出正向关系;相对于基本药物组,非基本药物组中药品中标企业数量对中标价格的影响更大。结论:现行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梳理我国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分析其特点和主要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方法:采用政策文献分析和专家咨询法,分析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结果: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已全面铺开,品类宽度大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纳入了相当比例的注射剂。大多依据药品原创性划分质量层次,分组规则有待规范,少数不区分质量层次的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面临更高的质控要求;采用多种采购方式相结合的采购模式、最低中标与谈判议价相结合的中选规则, 限价标准不一;采购量分配比例与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接近,进行了按降幅分配采购量探索。结论: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借鉴国家经验为主,未来要明确采购目标,修正药品采购乱象;完善采购规则,推进方案制定规范化;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制定条件,推动医保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年初,北京等11个城市启动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工作,俗称"4+7"药品带量采购。随后,福建、河北等非"4+7"试点地区明确跟标国家药品集采的结果和价格,其他部分地区也正处于跟标准备阶段。"4+7"药品带量采购试点,尤其是其扩面工作,对于医药行业来说,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在"4+7"加速发展时代,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地生效?近日,《中国卫生》杂志社举办"中卫沙龙——药品集中采购专题座谈会",梳理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比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的相关数据变化,运用经济学原理,对政策实施效果加以分析。结果显示: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仿制药充分发挥了对原研药的替代作用,在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促进了药品价格大幅下降,降低了患者用药负担;带量采购政策进一步提高了药品流通领域的资源配置,有利于实现药品供需关系下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带量采购与科斯定理密切相关,药品作为准公共物品,采购的效率性得到极大改善。随着带量采购政策的深入执行,应进一步完善采购机制,加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提高药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药品间的替代与互补关系的合理转化,加强部门协作,充分发挥部门间联动效应,优化供需关系,完善市场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4+7"药品带量采购对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政策效应.方法:使用福建省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省内异地就诊信息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后,高血压患者的总医疗费用负担下降了11.4%,其中药品费用负担下降了13.8%,非药品费用没有出现显著上涨,患者自付费用负担下降;政策对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山东省药品使用的影响,为后续推进药品带量采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参考。方法 基于山东省2016年1月至2021年4月25种药品采购数据,运用间断时间序列法分析药品采购量、采购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和药品价格指数在政策执行前后的变化。结果 山东省实施带量采购政策后,药品采购量和用药频度有所上升,采购金额明显降低,日均费用和药品价格指数出现断崖式下降。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有助于破除"药价虚高"现象,减轻百姓用药负担。建议增加药品多样性,配套其他机制协同发力,真正实现惠及民生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前后医院用药结构、运行绩效及患者费用负担相关指标的变化,为推动政策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分析某三级甲等公立综合医院用药结构、运行绩效及患者费用负担在政策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政策实施1年后,医院中标药品使用率均大幅提高,药品需求结构从以心血管系统药物为主转变为以抗肿瘤药物为主,60%的中标药品及同通用名药品用药频度呈上升趋势,使用金额构成比变化明显等;药占比和国家基本药物配备使用金额比例降低,门诊/住院费者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下降明显;中标药品及同通用名药品限定日费用均呈下降趋势。结论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显著改变了某院的用药结构,降低了医院药占比,有利于降低患者用药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某公立医院口服降压药的价格、使用量以及销售金额等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某公立医院为样本,该院于2019年12月以及2020年4月参与实施了国家药品带量采购试点扩围和第二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从医院信息系统(HIS)中提取带量采购前后一年的口服降压药使用数据,包括采购价格、销售金额、销售量等,为了避免疫情对本研究科学性及准确性的影响,最终选取2019年6月-11月以及2020年6月-11月的口服降压药品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降压药品种中,除吲达帕胺价格不变外,其余降压药价格均显著下降;片数构成比和用药频度变化不大;降压药销售金额显著下降,日均治疗费用下降明显。结论:集中带量采购政策的实施,减轻了部分高血压患者群体用药经济负担,降低了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药品带量采购相关文件资料进行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和访谈,从药品集中采购基本情况、带量采购试点药品范围和品种、企业资质认定、中标企业确定、药品配送和药款结算六个方面对上海市药品带量采购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分析认为上海市真正实现了药品带量采购,通过建立科学的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设立药品采购专用账户、预付药品采购货款、加强平台服务和监管能力,有效保障带量采购机制运行。由此得出以下启示与建议:事权统一的职能部门是实现药品带量采购的重要保障,技术手段和平台建设是实现药品带量采购的基础条件,经济技术标的设置应当关注通用名药品个体属性,推进三医联动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带量采购药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药品集中采购的先进做法,立足国情,为未来国家层面的药品带量采购制度设计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基于药品管理周期和WHO良好药品采购操作原则,系统梳理实施公共部门主导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的典型国家和地区经验。结果:国际上药品集中采购包括公共部门主导和私营部门主导两种模式,通用的采购形式主要包括招标采购、谈判采购,基于降价因素和需求因素确定采购范围,根据实际需求采用不同价格形成机制,在质量和价格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供应配送等确定中标条件,从质量和价格两方面控制采购风险。结论:我国国家层面带量采购应发挥政府作用,促进采购主体多元化;遵循市场规律,回归药品采购本质;基于现实需要,坚持实行分类采购;多维综合评估,合理设置中标条件;引导合理竞争,切实保障药品供应;完善操作原则,加强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实践的特征,提出相关发展路径建议。方法:检索全国31个省(区、市)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最新方案、公告等文件进行文献回溯,并使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药品集中采购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与省市级自主采购模式各有特点。对最终纳入的81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带量采购、仿制药一致性评价、GPO等成为近年来药品集中采购领域的研究热点。结论: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正逐步完善,应加强与群众的信息互通,打破独家中标制、采取措施防止“二次议价”,逐步规范集团化采购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政策工具理论和利益相关者模型,分析我国中央政府层面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相关政策文本特点,为政策制定及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2年5月31日以“药品集中采购”“药品带量采购”为关键词在我国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及其直属机构官方网站检索相关政策文件。从政策工具及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1份政策文本,政策工具维度共形成205条政策编码。供给型、环境型、需求型分别占24.88%(51/205)、49.76%(102/205)、25.37%(52/205)。医保部门、卫生健康部门、药品监管部门、其他政府部门、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医疗机构和患者等各利益相关者分别占50.73%(104/205)、11.22%(23/205)、10.24%(21/205)、1.95%(4/205)、9.27%(19/205)、3.41%(7/205)、12.68%(26/205)、0.49%(1/205)。结论 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未占主导地位,供给型政策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单一,对患者关注度较低。政府应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工具组合,优化工具内部结构;卫生健康部门和药品监管部门应充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药品集采政策对安徽省药品价格下降的影响。方法:利用安徽省医保局成立前后5年的药品采购数据,采用链式拉氏价格指数模型比较了不同采购政策下的省级药品价格指数和不同采购政策对价格指数的贡献率。结果:实现了2018—2022年安徽省药品集中采购价格的动态分析和预测,固定了安徽省药品采购指数数据样本,以此作为后续 5年常态化指数测算样本。医保局成立后组织实施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传统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比较,价格指数有显著下降,不同政策对价格下降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国家集中采购、集中采购扩围品种梯度降价、省级集中采购、国家医保目录入围谈判和省级重点药物监控政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于承诺采购量和谈判目录范围的大小。结论:药品带量采购政策有利于控制药品费用,节约医保基金,有必要通过省市联盟等方式扩大承诺采购量和增加集中采购药品目录范围,尤其是扩大中成药和生物制品的集中采购范围和地区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