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性瘫痪的发病原因多样、机制复杂,疾病的发生与多种病因相关。目前认为,直接病因为脑损伤和发育缺陷,由多种高危发病因素所导致。常见的高危因素可归纳为产前因素,如孕期宫内感染、遗传因素、多胎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先天性畸形等;产时因素,如窒息、早产等;产后因素,如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脑损伤等;其他危险因素,如母亲状况、社会及环境因素、辅助生殖技术等。其中早产、孕期感染和遗传被认为是脑瘫发病的三大因素,并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2.
儿童脑瘫的发病机制王要与孕期感染、早产、遗传因素等有关,脑瘫有专门的诊断标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小儿瘫痪的康复疗法逐渐增多,大大提高了脑瘫患儿的康复的可能性,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儿临床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致病因素,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选择我区残联2014年8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68例脑性瘫痪患儿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保健科体检的136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以1∶2配比病例对照的方式进行本项研究。制定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儿童父亲吸烟情况;母亲生育年龄、家族病史、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孕前月经状况、营养保健状况、孕期疾病状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早产、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核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家族史、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小儿发生脑性瘫痪的单因素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生育年龄、家族史、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是小儿发生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 结论 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其临床发病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其中,母亲生育年龄、家族史、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核黄疸、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明确脑瘫高发人群,为其早期康复介入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是指在小儿早期发病的非进行性神经系统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脑性瘫痪的病因很多,而早产是发生脑性瘫痪的第一位因素,近半数脑瘫发生在存活的高危早产儿中.据报道早产儿脑性瘫痪的发生率为足月儿的25.16倍.我们对82例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跟踪随访,并与未进行早期干预的早产儿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1]。脑瘫是近年来导致儿童运动功能障碍的最常见疾病。脑性瘫痪的康复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运动疗法是脑瘫康复最基本、最直接的有效方法,从神经运动生理学及神经发育学的观点出发,给予小儿肢体及大脑一个良好的刺激,以促进受损的大脑和肢体功能的恢复[3]。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功能、抑制不正常的姿势反射、诱导正常的运动发育。运动疗法目前在世界各地广泛使用。在我国,由于公众对脑瘫康复认识不足,患儿家长缺乏对  相似文献   

6.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应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和一过性运动障碍,以及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1].其临床表现以发育迟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而且常常并发癫痫、语言障碍、智能和感觉障碍等各种各样中枢性疾病.小儿脑性瘫痪是当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2],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瘫患儿的病因分析是进行脑瘫防治研究的先决条件.笔者将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宫内感染是导致早产的重要原因 ,而早产儿发生脑损伤及其神经功能缺损后遗症的发生率与出生时的胎龄成反比 ,因此 ,有关宫内感染与新生儿脑损伤的关系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感染、早产、脑损伤三者之间的关系作以综述。1 早产与脑损伤早产指临床上 3 7周前出现子宫收缩、宫颈成熟、伴或不伴胎膜早破 ,在西方国家的发生率为 5 %~ 12 % [1] 。早产是脑室周围或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脑性瘫痪、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的高危因素[2 ,3 ] ,其发生率与出生时的胎龄成反比 ,胎龄小于 2 8周时 ,脑瘫 (C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范篆玲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271-2272
脑性瘫痪(Cerebra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发育时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是小儿神经系统的主要疾患之一。徐动型脑瘫是小儿脑瘫中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病变在锥体外系[1]。CP主要  相似文献   

9.
对脑性瘫痪高危因素小儿随访及干预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高危因素小儿是指受到容易引起脑性瘫痪(CP)的高度危险因素影响的围产期小儿。其高危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重、缺氧缺血性脑病、围产期窒息、产伤、核黄疸、新生儿感染等,这些因素是导致CP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医疗抢救水平的提高,使得一些CP高危儿能够存活下来,这样就使CP的发生率有所提高,而CP是儿童常见的致残性疾患之一,也是继脊髓灰质炎控制后引起小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疾患。C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防治其致残的关键,也是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科研究的重点,无论哪种治疗体系和方法都认为CP治疗的越早效果越好。而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发病高危因素,探索降低脑性瘫痪发生率的相关措施。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0月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康复科住院503例脑瘫患儿,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3例脑瘫的高危因素按发生频度,排在前6位的分别是早产、窒息、低出生体质量、双胎或多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黄疸。结论脑瘫的高危因素主要集中在孕期和围产期,应该积极预防和消除各种出生前、出生时、出生后的高危因素,不断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加强地区性新生儿急救转运网络建设,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和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达到降低脑瘫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梁红卫 《华夏医学》2005,18(4):623-624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包括从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婴儿期发病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在小儿神经系统疾病中是仅次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它导致大量儿童长期或终生残疾,影响儿童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妨碍提高人口素质.现对我院住院脑瘫患儿20例进行分析,旨在对预防脑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马磊  金岚  段军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1,32(7):886-888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及痉挛型脑性瘫痪发生的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265名脑瘫儿童和272名正常儿童的性别、出生体质量、出生胎龄、脑瘫类型、孕母年龄、分娩史、文化程度和经济状况等调整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早产儿童中,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文化程度较高及出生体质量〈2.5 kg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中,女童、经济状况中等及以上、出生胎龄〈32周、出生体质量〉4 kg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受社会因素的影响,经济状况中等及受教育程度较高可能是避免早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汤明丽  吕复莉  唐久来 《安徽医学》2012,33(9):1255-1257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cerebral palsy,CP),是小儿最常见和最为严重的运动残疾,是自受孕开始到婴儿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及姿势异常。该病患病率为1‰~3‰,其中以痉挛型脑瘫为主,占脑瘫患儿的60%~70%[1]。我国1998年"九五"攻关课题报道全国0~6岁脑瘫患儿有31万,平均患病率1.86‰[2]。脑瘫  相似文献   

14.
小儿脑性瘫痪主要指的是出生前到初生1个月内因为外界因素影响到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并存在有中枢运动障碍和姿态异常等临床表现,小儿脑瘫合并癫痫会导致患儿的脑损伤得到进一步加重,对于小儿的生活质量以及成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小儿脑性瘫痪合并癫痫的临床中症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 1个月内发育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 ,主要症状为中枢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病因复杂 ,多种产前或产时因素 ,如脑缺氧、颅内去血、感染、早产、脑发育畸形、核黄疸 ,遗传性疾病等都可能形成不同程度的大脑皮质萎缩、脑面变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脑发育完成以前,也就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任何原因使大脑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肢体永久性运动障碍临床上造成脑瘫最常见的三大原因为窒息、早产、核黄疸。儿童脑瘫是造成患儿残疾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引起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多为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早产、窒息、感染、中毒、外伤等所致,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严重影响患儿生活质量。自我院开展为脑瘫患儿手术治疗活动后,收治了很多脑瘫患儿,现对脑瘫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进行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朱庆  韩庆 《农垦医学》2012,34(3):236-238
目的:分析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的主要发病的高危因素,脑瘫患儿治疗时机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乌鲁木齐儿童医院康复医学科2010年12月30日~2011年12月30日收治308例脑瘫患儿资料.结果:高危因素中以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最常见,多数患儿在1岁以后诊断,1岁前诊断16例,占5.2%,6个月内无诊断病人.住院病人以痉挛型为主,占75%.影像学检查异常率高达93.5%.民汉之比22.2∶1.结论:脑瘫病因复杂,但对有早产、窒息、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因素的小儿早期诊断,早期康复,治疗时机尤为重要,提高新生儿急救水平和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对减少病残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静  秦丽霞  冯丹丹 《吉林医学》2010,31(29):5098-5099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有助于采取有效措施对脑瘫患儿进行干预和治疗,对高危患儿建立档案,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患儿致残率。方法:对我科346例脑性瘫痪患儿遗传因素、母体因素、分娩因素、患儿自身因素进行分析和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及建立临床病例统计。采取优生学对策、围产期保健、到正规医院生产、对患儿原发病采取及时正确科学的治疗。对高危患儿建立档案,定期到专科医院随诊,可以减少致残率。结果:遗传因素17例(占5%)、母体因素211例(占60%)、分娩因素91例(占26%)、患儿自身因素278例(占80%)。脑瘫患儿最常见的是母孕期感染、脐带绕颈、早产儿、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结论:对小儿脑性瘫痪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能减少脑瘫患儿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涪陵区儿童脑性瘫痪现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咏  张蓉  邱海英 《重庆医学》2011,40(15):1510-1511,1528
目的了解本地区0~6岁儿童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病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调查2个乡镇0~6岁儿童3 360名。调查内容、方法、筛查标准和诊断标准均按"全国小儿脑瘫流行病学及病因学研究"方案进行。结果本区0~6岁儿童脑瘫患病率为5.06‰(17/3 360)。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出生孕周及异常出生体质量儿脑瘫发生率高于正常出生孕周及体质量儿脑瘫发生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瘫患儿中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及早产低出生体质量构成比较高。结论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可能是本地区儿童脑瘫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