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检查20年回顾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 ,准确地判定出血原因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急诊胃镜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首选、有效的方法 ,其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自 1980~ 1999年 2 0年间 ,对 111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 2 4~ 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 ,确诊率 91.7%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116例 ,男 90 3例 ,女 2 13例 ,年龄 9~ 83岁 ,平均 47岁。按年龄将患者分为 3组 ,<30岁组 2 2 1例 ,30~ 6 0岁组 6 37例 ,>6 0岁组 2 5 8例。临床表现为单纯黑便者 412例 ,单纯呕血者 2 5 5例 ,呕血兼黑便者 449例。 92 9例有上腹…  相似文献   

2.
我院从1985年开始,对250例青老年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急诊胃镜检查。本文报道急诊胃镜检查的资料。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老年组(60~87岁)90例,男女之比为人21:1,青年组(8~3O岁)160例,男女之比为4.3:1。临床表现单纯呕血56例,单纯黑便105例,呕血兼黑便者  相似文献   

3.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往往因心肌缺血,而易发生心电异常。本文分析了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根据有无呕血比较不同程度出血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同时分析年龄、性别及不同出血病因对心电改变的影响。现报导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16~84岁,平均52.3岁。年龄在60岁以上者48例,60岁以下者42例;根据有无呕血分为两组:有呕血同时有黑便者为呕血者;仅有单纯黑便者为黑便组。1.2方法90例患者均在出血后24~48h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诊断(胃镜:日本…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子胃镜在临床上的应用 ,使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确诊率有了很大提高 ,现就我院腔镜室1995年~ 1999年间共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185例 ,均在发病 2 4~ 4 8h内经急诊胃镜检查明确病因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男 132例 ,女 53例 ,年龄 13~ 77岁 ,其中 <2 0岁 8例 ,2 0~ 2 9岁 30例 ,30~ 39岁4 0例 ,4 0~ 4 9岁 4 6例 ,50~ 59岁 30例 ,>60岁31例。主要症状 :单纯黑便 95例 ,呕血伴黑便者60例 ,单纯呕血者 30例。出血量 :大量 4 5例 ,中量 10 1例 ,小量 39例。既往有上腹部疼痛病史 ,但未进行过系统检查与治疗者 115例 …  相似文献   

5.
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急诊,以呕血和/或黑便为主要症状,迅速准确地判定出血部位,找出出血原因,积极治疗,对预后有重要意义,内镜检查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价值。所谓急诊胃镜是指在出血后12~48h内行胃镜检查。我科2002年1月-2005年1月共206例呕血、黑便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现结合临床有关资料对其出血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诊 ,病死率高达 15%~ 2 5% [1] 。急诊胃镜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有效方法 ,应用越来越广。现将我院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2月收治的 60岁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急诊胃镜检查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3 6例 ,女 12例。男女比例为 3 :1,年龄 60~ 88岁 ,平均 63 8岁。呕血及黑便者 2 9例 ,黑便者 19例 ,出血量估计在 50 0~10 0 0ml者 3 2例 ,超过 10 0 0ml者 16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血压下降。血红蛋白降低 <4 0g/L者 2 0例 ,伴发…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 1990年 9月~ 1997年 8月急诊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 16 8例 ,现将其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 8例 ,其中男 14 9例 ,女 19例 ,年龄 6~ 86岁 ,平均 4 3岁。病程 6小时~ 35年。出血情况 :单纯黑便 133例 ,呕血 9例 ,二者兼有 2 6例。因酗酒 12小时内呕血、黑便者 2 8例 ,服解热止痛药 5~ 12天呕血、黑便者 5例。全部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出冷汗 ,其中 4 1例有失血性休克 ,对有休克或血压不稳定者先补充血容量。内镜检查时间 :距出血 2 4小时内检查者 93例 (5 5 4 % ) ,2 4~ 4 8小时 6 2例 (36 9% ) ,4 8~ 72小…  相似文献   

8.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既往曾用x线钡餐检查,阳性率较低,且危险性亦大;而纤维胃镜则可及时明确上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病因。本文就141例上消化道出血紧急胃镜检查结果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一、检查对象与方法: 本文对14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进行了紧急纤维胃镜检查,其中男111例,女30例,男女之比为3.7:1。年龄最小16岁,最大78岁,平均47岁,其中小于55岁者109例(77.3%)。141例发病初仅以黑便为主诉者42例,呕血者59例,同时诉有呕血、黑便者44例。141例均未做x线对照。急诊胃镜检查距出血时间少于24小时者73例,24~48小时44例,48~72小时24例。均用日本产OlympasGIF-K_2、GIF—D_4型纤维胃镜。对于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出血129例胃镜检查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诊疾病 ,病因不一 ,大出血者死亡率和病因误诊率目前仍高达 10 %和 2 0 % 〔1〕。因此 ,早期进行病因诊断对临床开展正确、及时、有效地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近年来我院 12 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和 33例活动性出血患者镜下止血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7年 1月~ 1999年 8月有呕血、黑便 ,呕吐物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 112例生命体征正常、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者于末次呕血或初次黑便 2 4~ 48小时内行胃镜检查 ,17例大出血患者 ,经内科治疗出血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外科常见急症之一,尽早明确其病因和出血部位,对治疗及予后判断有很大指导意义。我院1982.2~1983.6间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急症内窥镜检查60例,现报道于后: 一般资料及方法 本组60例中,男性51例,女性9例。年龄自16~74岁。单纯因呕血而行此检查者6例,黑便25例,呕血及黑便27例,2例为胃大部切除术后5天~2周内再次呕血及黑便。术前准备同常规  相似文献   

11.
上消化道出血为内外科常见急症 ,主要表现为呕血、黑便及大便潜血 ( + ) ,重者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危及生命。因此及时对该病作出准确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甚为重要。笔者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部分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 991~ 2 0 0 1年 ,我院因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行急诊内镜检查 45 0例 ,均系黑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和 /或呕吐血液或咖啡色胃内容物者。大部分患者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症状 ,少数为无痛性出血。其中男391例 ,女 5 9例 ,男女之比为 6.62∶ 1 ,年龄 7~ 82岁。按年龄分三组 ,<40岁为青年…  相似文献   

12.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最常见 ,最危急的病症之一。我们从1993年~ 2 0 0 0年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精选出典型病例加以总结分析 ,其中年龄≥ 6 0岁者 12 0例 ,我们对此 12 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 ,并与同期住院的 12 0例青壮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了对比 ,以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1 临床资料本文 2 40例患者均有呕血和 (或 )黑便 ,全部经纤维胃镜、上消化道钡餐检查或急诊手术确诊。年龄≥ 6 0岁者为老年 (A)组 ,共 12 0例 ,其中男 85例 ,女 35例。年龄≥ 18岁但 <6 0岁者为青壮年 (B)组 ,共 12 0例 ,其中…  相似文献   

13.
急诊胃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胡正操 《广西医学》2003,25(2):255-256
急诊胃镜检查作为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最直接可靠的方法 ,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我院近几年来胃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35 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评价急诊胃镜检查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5 8例患者中 ,男 2 5 6例 ,女 1 0 2例 ,年龄 1 3~ 75岁 ,平均 40 .3岁 ,临床表现为单纯呕血 2 9例 ,单纯解黑便 1 78例 ,二者兼有 5 1例 ,估计出血量 <5 0 0 ml67例 ,5 0 0~ 1 0 0 0 ml1 35例 ,>1 0 0 0 ml5 6例 ,将出血后 48h内行胃镜检查 1 96例为A组 ;出血 48h后行胃镜检查 1 62例为 B组。两组病例的性别、…  相似文献   

14.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急重症.笔者用复方五倍子液口服治疗上消化道出血38例,获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8例患者均以急性呕血和(或)黑便来诊,患者在门诊或入院后均经胃镜明确诊断.其中,男性30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40.5岁(15~85岁).单纯黑便17例,呕血8例,呕血及黑便13例,出血量超过1000ml以上者19例,500~1000ml者10例,出血量500ml以下者9例.出血病因:消化性溃疡3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8例,胃溃疡10例,复合性溃疡3例,吻合口溃疡1例),急性胃粘膜病变3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例,胃窦癌1例.  相似文献   

15.
<正> 我院1992—1995年收治上消化道出血病人190例,其中做胃镜检查170例。现将其结果分析讨论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170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男139例,女31例,男女之比为4.5:1。年龄20~85岁,平均44岁。单纯呕血36例(21.2%),黑便60例(35.3%),呕血伴黑便74例(43.5%)。170例患者住院后一周内作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我院 1 993年 1月至 1 999年 9月共做纤维胃镜检查 31 71例 ,因上消化道出血作检查的有 442例 ,占同期检查人数的 1 3 94% (其中 ,48小时以内急诊胃镜检查 1 98例 ,为急诊组 ;48小时以后进行胃镜检查 2 4 4例 ,为非急诊组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32例 ,女 1 1 0例 ,男女之比 3 0 7∶1 (其中 ,急诊组男 1 44例 ,女 54例 ;非急诊组男 1 88例 ,女 56例 ) ;年龄 1 4~ 76岁 ,平均年龄 44 4岁 ;其中 ,仅有呕血者 41例 ,呕血伴黑便 1 0 3例 ,单纯黑便2 98例。出血 1 2小时内受检者 38例 ,1 2~ 2 4小时76例 ,2 5~ 48小时 84例 ,大于 …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近年来有增加趋势。其病死率达 10 %以上 ,取决于出血原因和患者的年龄。我院消化内科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出血 730例 ,其中 90例为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 ,年龄均 >6 0岁 ,占 14 2 %。本文对90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与同期住院的 90例 <30岁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对比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临床上均有呕血及黑便等表现 ,均经电子胃镜或急诊手术确诊。凡≥ 6 0岁者为老年A组 90例 ,其中男 5 9例 (6 6 % ) ,女 31例 (34% ) ,年龄 6 0~ 88岁…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患者常因急性应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且往往因此而影响预后。我院 1997年 10月~ 2 0 0 0年 9月应用奥美拉唑治疗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6 2例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18例患者均经头颅CT检查确诊为脑出血。出现明显呕血或黑便或大便潜血 (联苯胺法 )阳性 ,并排除发病前 2天内曾食用动物血制品 ,服用铁剂、铋剂等药物及伴有鼻出血、咯血者 ,无论其有无内镜检查结果 ,均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表现为 :呕血 4 7例 ,黑便 76例 ,呕血合并黑便 2 5例 ,单纯大便潜血阳性 2 2例。治疗前经内窥镜…  相似文献   

19.
自应用纤维内窥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病者后,对出血的部位和病因的诊断正确率有明显提高,特别是应用直径0.9厘米前视型内窥镜进行急诊检查,确是比较安全、可靠的诊断方法之一。我院内科消化系自1974年10月~1979年10月止,应用纤维胃镜检查357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者,其中急诊胃镜180例,无1例发生意外。临床资料和镜检分析本组571例中,男424例,女147例。14~20岁24例,21~30岁95例,31~40岁125例,41~50岁142例,51~60岁112例,61~70岁59例,71~80岁13例,84岁1例。呕血加黑便180例,仅有呕血者22例,单有便血者369例,注意排除了下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急诊镜检是指末次出血后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者,这类病人半数以上曾经冰冻生理盐水冲洗胃腔,  相似文献   

20.
急诊内窥镜检查上消化道出血与微波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诊内窥镜检查已广泛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能达到迅速诊断和即刻止血目的。我院 1996年 2月—1997年 6月采用急诊内窥镜检查 113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及时确定病因和出血部位的同时行局部止血。其中10 7例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止血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对象  113例患者均因呕血、黑便急诊入院。其中男 95例 ,女 18例 ,年龄 12~ 78岁 ,平均 45 .6岁。入院 2 4h即行内窥镜检查 ,对失血性休克者 ,在输血、补液等补充血容量基础上行内窥镜检查。1.2 出血量判断 根据患者的心律、血压、血红蛋白量、黑便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