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引起外科医生职业紧张的主要紧张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量职业紧张因素,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周平均工作时间等资料。数据分析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外科医生组工作控制、工作需求、工作危险、工作责任、物理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工作冲突、角色紧张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不同等级医院外科医生紧张因素中三甲医院外科医生组物理环境、工作冲突、行为方式得分高于二甲医院组,工作危险、工作前景、工作心理紧张源得分低于二甲医院组(P0.05);周工作时间40 h组工作危险得分高于≤40 h组,工作冲突得分低于≤40 h组(P0.05)。结论外科医生主要的紧张源为医院等级高、工作需求高、工作责任重及工作冲突多、医患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临床外科医师职业紧张的调查和负性情绪的分析,评价外科医生的职业紧张对负性情绪的影响,为提高外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整群抽样的方法对9所医院的外科科室全体医生进行紧张调查。采用Excel建库,用SPSS19.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外科医生中,周平均工作时间>40(h/周)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周平均工作时间≤40(h/周)组,近一年发生有责任事故组负性情绪得分低于没有发生责任事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性情绪得分≤8组外科医生其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工作危险、工作角色、工作前景、社会支持等因素高于负性情绪得分>8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工作角色、工作前景、行为方式、工作单调性、年龄和工作危险被引入负性情绪回归方程中。结论外科医生工作时间长、发生责任事故时负性情绪显著;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工作角色、工作前景、行为方式、工作单调性、年龄和工作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科医生抑郁症状与职业紧张的关系。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健康,使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量职业紧张因素、紧张缓解因素,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院等级、周平均工作时间等资料。数据分别用χ2检验、方差分析、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肯定有抑郁症状者占49.0%,总平均得分为20.05±7.61,女性肯定有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51~62岁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肯定有抑郁症状者紧张因素中工作冲突(包括组间冲突、组内冲突)、技术利用、工作危险、工作前景、工作中角色(包括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物理环境和紧张缓解因素中忍耐性行为方式、工作心理控制源、社会支持(包括上级支持、家庭支持、同事支持)得分明显高于无抑郁症状者和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升机会、任务控制、竞争性行为方式、应付策略、自尊感得分明显低于无抑郁症状者和可能有抑郁症状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角色、工作危险、工作前景、性别、行为方式、社会支持、周工作时间、物理环境、应付策略、工作单调性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外科医生抑郁症状发生较为突出,人口学特征、职业紧张因素和缓解因素影响抑郁症状得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专业外科医生的职业紧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量职业紧张因素、紧张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并调查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数据分别进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紧张因素中工作冲突、工作危险、工作控制和工作角色,缓解因素中应对策略、自尊感,在不同专业外科医生中得分均不同(P0.05);不同专业外科医生紧张反应中工作满意感、心身症状、日常紧张感得分不同(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医院等级、工作冲突、与工作无关活动、外科专业、工龄、周工作时间等;工作危险、工作前景、工作角色、工作班、物理环境、应对策略是影响心理卫生的主要因素;社会支持、提升与参与机会、工作前景、物理环境、外科专业、工作角色、工作控制、工作班是影响心身症状的主要因素:工作角色、工作前景、工作危险、性别、行为方式、社会支持、周工作时间、物理环境、应对策略和工作单调性是抑郁症状的主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工作需求、工作单调性、工作角色、工作危险、物理环境和工作控制则是日常紧张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不同专业外科医生职业紧张分布不同,要切实降低其职业紧张应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职业紧张对巡警和刑警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警察暴露的职业紧张因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问卷对某市公安局巡警支队和武警支队的全体男性警察进行了职业紧张因素和紧张反应调查,并对紧张反应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兼职、工作冲突、倒班、工作控制武警和巡警的主要职业紧张因素;自尊感、应付策略、社会支持是主要缓解因素。存在差异的紧张因素与紧张反应中,武警组工作需求、工作控制、工作角色、工作负荷与责任、应付策略、社会支持、工作满意感、心理卫生、躯体不适得分高于巡警组;而角色模糊、组间冲突、工作前景未知性、家庭支持得分低于巡警组;武警组工作满意感、躯体不适、抑郁症、日常紧张感逐步回归方程的预测力低于巡警组,负性情绪方程预测力于巡警组。结论 武警和巡警的职业紧张因素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不同,紧张程度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疆干旱沙漠油田作业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紧张因素、工作能力及其与紧张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油田作业人员共1 425名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7.69±7.68)岁。利用工作紧张因素、工作能力指数和职业紧张量表调查油田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因素、工作能力和紧张反应水平;采用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输油工参与、合作的可能性及工作组织问题的得分均较高(P<0.05),炼化工合作的可能性得分高于采油工和其他工种(P<0.05),采油工的时间压力得分高于其他工种(P<0.05)。任务界限、责任、个体紧张反应、业务紧张反应、人际关系紧张、休闲和自我保健的得分,输油工均高于炼化工和其他工种(P<0.05)。不同工种油田作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分和分级均无显著差异(P>0.05)。职业紧张因素中的任务控制、工作组织问题、环境紧张因素、任务过重、责任和工作环境,以及应对资源中的休闲为紧张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任务控制等职业紧张因素对油田作业人员的紧张反应有影响。改善工作中存在的相关职业紧张因素,并增加娱乐活动等休闲内容,可减少油田作业人员的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工种矿山救护队员职业紧张因素及紧张反应情况,本研究以568名矿山救护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职业紧张测量工具测量不同工种职业紧张因素、缓解因素和个性特征、紧张反应。采用协方差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救援组与管理组比较,组内冲突、角色模糊、情绪平衡评分明显偏高(P<0.05),工作控制、任务控制、决策控制、工作责任、对人的责任、对事的责任、提升机会、参与机会、自尊感、信心充足评分明显偏低(P<0.05));救援组与后勤组比较,任务控制、A型行为、忍耐性行为评分显著偏低,工作单调性评分显著偏高(均P<0.05));救援组与井下保健组比较,工作冲突、组间冲突、工作控制、任务控制、决策控制、环境控制、工作危险性、角色模糊、药物使用频次评分显著偏低,参与机会评分明显偏高(均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种是心理卫生、心身症状、药物使用频次、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各工种矿山救护队员职业紧张程度依次为:井下保健组、救援组、管理组、后勤组。  相似文献   

8.
赵阳  王烈  吴辉  王瑛  刘莹 《职业与健康》2010,26(7):733-735
目的探讨抚顺市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的分布特征,为改善医务人员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QSI-R)中的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ersonal Strain Questionnaire,PSQ)对随机抽取的抚顺市7所医院的138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低年龄组的医务人员PSQ得分高于高年龄组(P0.01),未婚医务人员PSQ得分较高(P0.05),高学历医务人员PSQ得分高于低学历者(P0.01),患有慢性病的人员得分较高(P0.01),三甲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得分高于二甲医院(P0.01),医患关系严重的医务人员紧张反应的程度较大(P0.01)。结论不同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是否患有慢性病、不同医院等级和不同程度医患关系的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水平分布不同,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教育、健康教育及个体应对措施,缓解医患关系,降低职业紧张,保护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海拔特殊作业环境下作业工人的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海拔2 850m的某石油加工企业作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636名技术工人和198名管理人员进行职业紧张状况调查,OSI-R量表由职业任务量表(ORQ)、紧张反应量表(PSQ)和应对资源量表(PRQ)组成。结果总量表和3个子量表的克朗巴赫α系数均大于0.8;技术工人组ORQ平均得分(155.38±22.85)高于管理人员组(147.57±20.73)(P0.05),技术工人组PSQ平均得分(100.83±22.73)高于管理人员组(91.94±20.57)(P0.05),技术工人组PSQ平均得分(124.63±19.25)低于管理人员组(128.84±16.88)(P0.05)。PSQ与ORQ得分呈正相关关系(r=0.66,P0.05),PSQ与PRQ得分呈负相关关系(r=-0.61,P0.05)。技术工人组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有(从强者弱)任务不适、任务界限、理性处事、休闲、社会支持、年龄、责任和工作环境,管理人员组职业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从强者弱)有任务界限、理性处事、任务不适、工作环境和任务过重。结论针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的职业紧张影响因素,应采取特异性的健康促进和心理干预措施,以预防和缓解职业紧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影响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职业紧张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职业紧张测量问卷和工作能力指数调查表对深圳市龙岗区社康医院276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优、良、中、差的分布比例分别为43.5%、41.3%、14.5%、0.7%。与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指数呈负相关的因素是物理环境、缺乏社会支持、缺乏提升机会、缺乏参与机会、工作前景、工作危险、工作冲突、工作负荷(P<0.01)。引入逐步回归方程的4个因素是工作负荷、缺乏社会支持、工作危险和缺乏参与机会。结论多种职业紧张因素可降低社康医院医护人员的工作能力,该区各医疗机构应尽量降低医护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  相似文献   

11.
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职业紧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屏显示终端(VDT)作业者职业紧张程度、紧张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职业紧张调查表(OSI-R)对某市302名视屏显示终端作业者及208名对照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VDT组职业任务总分及任务过重、责任感及工作环境子项得分较对照组高(P<0.01);紧张反应总分及业务、心理和躯体紧张反应子项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应对资源总分及休闲、自我保健、社会支持及理性处事子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VDT作业紧张反应因素有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每天VDT作业时间、VDT作业工龄、社会支持和理性处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T作业者视屏作业紧张和紧张反应显著增高.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其紧张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随机抽取辽宁省10所医院的350名急诊护士及335名内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1.4%和89.9%,即以320名急诊护士和301名内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职业紧张量表(OSI-R)中的个体紧张反应问卷(PSQ)评价急诊护士紧张反应,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急诊护士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急诊护士平均PSQ得分高于内科护士(P<0.01),按照多元回归分析标准化系数的顺序,调整年龄、婚姻状况、教育背景、医院等级、轮值夜班、每周工作时间后,急诊护士紧张反应的影响因素为:任务过重、任务冲突、任务不适、自我保健、社会支持(P<0.01)。提示应提高急诊护士的个体应对能力,减轻工作压力,降低职业紧张,提高生命质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职业紧张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和工作能力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措施,以便降低他们的职业紧张水平并提高工作能力,同时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四川省某市的9所中小学学校,以其中5个学校为干预组,其他4个学校为对照组,对该9所学校的教师进行职业紧张程度的调查和工作能力的检测,对干预组教师进行职业紧张的健康教育等综合措施,1年后以同样量表对该两组教师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和测量,从而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干预后在职业任务问卷6个子项中,干预组教师的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和工作环境4个子项得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任务过重、任务冲突和工作环境3个子项平均得分也低于对照组教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干预后在个体紧张反应问卷4个子项中,干预组教师的人际紧张反应子项得分在干预后显著降低(P<0·05),且业务紧张反应和人际紧张反应2个子项的平均得分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干预后在个体应对资源问卷4个子项中,干预组教师在娱乐休闲、自我保健和理性处事3个子项上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水平和对照组教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干预组教师的工作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教师(P<0·05)。结论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紧张程度,缓解紧张反应,增强应对紧张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医务人员工作能力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工作能力水平和分布特征,探讨影响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因素。方法使用工作能力指数(WAI)表和职业紧张(OSI-R)量表对716名医务人员和325名高校教师(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评价医务人员背景因素和职业紧张因素对工作能力的影响。结果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总得分(38.8±4.2)比对照组(40.3±3.9)低。单项分析显示,医务人员主观的工作能力评价、目前工作对能力的需求以及心理状态三项得分都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人员工作能力优、好、中和差分类构成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资料中,医院等级是影响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一个因素(OR=2.023);职业紧张中的职业任务过重(OR=1.362)、任务不适(OR=2.230)、业务紧张反应(OR=1.356)、躯体紧张反应(OR=1.778)和理性处事(OR=0.303)亦是影响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结论职业紧张和医院等级是影响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因素;降低职业紧张和增强医院整体实力是提高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小学教师中、监狱狱警、视屏显示终端(VDT)3种不同职业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方法采用工作紧张测量量表(JSS)对中小学教师、狱警、VDT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程度进行测量。结果 851名中小学教师中,男性工作紧张反应、工作压力强度得分分别为(2.34±0.51)、(1.96±0.51)分,女性分别为(2.19±0.59)、(1.85±0.55)分,男性高于女性(P<0.05);组织支持缺乏得分>40岁年龄段的(1.78±0.54)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男性的(1.83±0.56)分高于女性得分(1.62±0.58)分,高级职称得分高于中级和初级职称;影响中小学教师工作紧张主要因素是年龄、性别和学历;875名监狱狱警工作紧张反应得分男性的(2.13±0.13)分高于女性的(2.10±0.15)分(P<0.05),本科以上学历的(2.14±0.11)分高于大专以下学历(P<0.05);工作压力强度男性的(1.66±0.15)分高于女性的(1.63±0.18)分(P<0.05),年龄段>40岁的(1.67±0.17)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组织支持缺乏得分男性高于女性,本科学历以上高于其他学历;主要影响狱警工作紧张的因素为性别和学历;842名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强度得分男性的(2.24±0.15)分高于女性的(2.10±0.13)分;影响VDT作业人员工作紧张的主要因素为年龄。结论 3种不同职业人群劳动者工作压力男性普遍高于女性,中小学教师和狱警工作紧张的影响因素为性别和学历,而年龄是VDT作业人员的工作紧张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某电子企业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对洁净车间作业人员(研究组)297名和非洁净普通空调车间(对照组)301名,共计598名人员进行研究。 结果 研究组职业任务问卷、责任感、工作环境、躯体紧张反应、娱乐休闲、理性处事得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除责任感外,研究组上述项目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中不同教育程度、工龄、婚姻状况的作业人员的职业紧张问卷及各子项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有责任感和对工作环境要求高是躯体紧张反应的危险因素,自我保健是躯体紧张反应的保护因素。 结论 洁净车间特殊的工作环境是引起作业人员职业紧张的重要因素,应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洁净车间作业人员职业紧张反应,保护工人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职业紧张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学历、年龄、工龄人群的职业紧张。方法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R),测试4278例职工的职业紧张、紧张反应、应对资源。结果职业任务、紧张反应总均分及各子项得分(除工作环境、业务、心理紧张反应外):男性均高于女性,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自我保健子项: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同时在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和工作满意度方面女性也高于男性。在年龄方面,40岁~及≥50岁两个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任务不适四个子项得分均显著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50岁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工龄方面,也表现出最长工龄组:≥30年组职业任务总均分及任务过重、任务冲突、责任感等子项得分均高,而应对资源子项中:20年~组在社会支持子项得分最低(P<0·05)。在文化程度方面,低学历组职业任务、紧张反应得分高,而应对资源得分却最低(P<0·05)。结论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工龄、学历群体的职业紧张源、紧张反应、应对资源,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不同职工,特别是中、老年职工的职业紧张,提高职工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是职业卫生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工人职业紧张及相关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石油化工企业工人职业紧张的来源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职业紧张量表(OSI),对某市石油化工企业532名职工(化工组345名,后勤组187名)进行职业紧张因素、个性特征、缓解因素和紧张反应调查.结果 化工组工作场所中物理环境差,工作缺乏控制,工作危险性大,工作单调,角色冲突、角色模糊较对照组严重;化工组的职业紧张程度高于后勤组(P<0.05).结论 石油化工工人工作中存在紧张因素,这些因素与个性特征、缓解紧张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工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武汉市儿科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及职业紧张现状,并分析两者相关性,为改善儿科医务人员职业紧张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6年6—12月选择武汉市5所综合医院231名儿科医务人员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收集儿科医务人员基本情况;采用安全态度量表、职业紧张量表评估儿科医务人员安全态度以及职业紧张现状。结果儿科医务人员安全态度量表总得分均值为77.83±7.71,平均每个条目得分为2.59,以团队协作(3.31)、安全氛围(2.90)及工作条件(2.28)平均得分居前3位。儿科医务人员职业任务量表(ORQ)总分均值为156.75±28.45,个体紧张反应量表(PSQ)总分均值为101.62±23.26,个体应变能力量表(PRQ)总分均值为89.19±20.05。文化程度、职业类别、职称、工作年限及锻炼习惯是影响儿科医务人员职业紧张差异的单因素(P<0.05)。安全态度得分为49~79分范围的医务人员ORQ和PSQ得分高于安全态度得分高的儿科医务人员,PRQ得分低于安全态度得分高的儿科医务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科医务人员安全态度各维度得分以及安全态度量表总分分别与ORQ和PSQ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PRQ得分分别呈正相关(P<0.01)。结论武汉市儿科医务人员安全态度水平有待提高,良好的安全态度有助于降低医务人员职业紧张感。医院管理者在促进医院安全文化建设的同时,需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应激处境的承受能力及反应强度,以降低职业紧张感。  相似文献   

20.
王晓宏 《中国校医》2013,27(7):496-496,499
目的了解并对比不同等级医院ICU护士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调查表(PSQI)对泉州市2所三甲医院和2所三乙医院120名ICU护士进行睡眠质量问卷调查。结果三甲医院ICU护士PSQI平均得分6.91(s=2.27),三乙医院ICU护士PSQI平均得分6.10(s=2.10)。三甲医院56.70%的ICU护士睡眠质量较差,三乙医院50.00%的ICU护士睡眠质量较差。不同等级医院ICU护士已婚者不参加业余活动、轮班和受噪声影响的护士睡眠质量相对较差(P<0.01);三甲医院本科学历护士睡眠质量比三乙医院本科学历护士差;三甲医院护士受噪声影响程度比三乙医院护士大;三甲医院ICU护士PSQI评分显著高于三乙医院ICU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