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低水平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人群分布及其相关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模式特征。方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技术(microparticleenzymeimmunoassay,MEIA)测定8089例非肝炎病区住院患者血清HBsAg及其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e抗原及其e抗体(HBeAg、抗-HBe)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根据定值参比血清和样本的HBsAg荧光速率值/阴性对照荧光速率值之比值(S/N值),并结合中和试验结果,确定浓度在5μg/L以下的HBsAg阳性例数,并分析相关乙肝病毒(HBV)血清标志物模式。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816例,HBsAg浓度在5μg/L以下的有189例,占总数的2.34%,占HBsAg阳性人群的23.16%,其中,HBsAg浓度在1μg/L以下的有84例(44.04%);1~2μg/L的有33例(17.5%);2~5μg/L的有72例(38.10%)。对上述低水平HBsAg人群的5项HBV血清标志物检测获得8种模式,以“HBsAg、抗-HBc、抗-HBe阳性”,“HBsAg和抗-HBs阴性”模式为主(74.60%);累计HB-sAg和抗-HBc同时阳性者占94.17%;HBsAg与HBs同时阳性只出现在HBsAg1μg/L以下人群中(6.45%)。结论低水平血清HBsAg人群不容忽视,提高HBsAg检测灵敏度有重要意义;同时检测相关HBV血清标志物,对于确定上述人群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浙江省健康体检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模式分布。方法对体检人群血清检测HBV-M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035名体检人群HBsAg阳性率为7.21%,抗-HBs阳性率为42.05%,HBV-M阴性检出率为42.17%;HBsAg(+)抗-HBe(+)抗-HBc(+)阳性率男性组明显高于女性组,抗-HBs(+)抗-HBc(+)、抗-HBs(+)抗-HBe(+)抗-HBc(+)阳性率女性组明显高于男性组,男、女性HBsAg(+)HBeAg(+)抗-HBc(+)阳性率均随年龄增长下降,抗-HBc(+)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升高,HBsAg阳性模式ALT、AST水平均高于HBV-M阴性模式。结论浙江省HBsAg阳性模式仍为肝功能受损较重的主要模式,抗-HBs(+)及HBV-M阴性为目前HBV-M的主要模式;对HBV-M阴性模式仍需加强乙肝疫苗接种,以预防HBV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连市自然人群HBV感染状况及感染模式。[方法]2008年6~10月,在大连市城乡抽取900名自然人群进行血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检测900人,检出HBV感染者339人,感染率为36.67%。其中,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阳性率分别为7.11%、41.22%、22.67%、2.89%和10.44%。580名无乙肝疫苗接种史者中,单纯抗-HBs阳性的占12.59%,抗-HBS、抗-HBC阳性的占9.14%,单纯抗-HBc阳性的占7.41%,HBeAg、抗-HBC、抗-HBe阳性的占2.59%,HBeAg、抗-HBC、HBeAg阳性的占1.38%,抗-HBS、抗-HBC、抗-HBe阳性的占5.52%,5项均阴性的占50.17%。[结论]大连市自然人群HBV感染率不高,近一半的人已获得抗-HBs。  相似文献   

4.
蔡胜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8):1520-1521,1524
[目的]分析乙肝2对半检测情况,为搞好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门诊表抗阳性和乙肝疑似病人进行2对半检测,分析被检测人群2对半阳性状况。[结果]乙肝2对半检测人群中,以抗-HBc阳性率为最高(62.60%),HBsAg阳性其次(60.00%),第3为抗-HBe阳性(52.00%);86%(430/500)的被检测人群感染过乙肝,HBsAg、HBeAg与抗-HBc 3项阳性者占检测人群的16.40%(82/500);HBsAg、抗-HBe与抗-HBc 3项阳性者占检测人群的35.00%(175/500),只有20.93%(90/430)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产生保护性抗体;乙肝5项标志物阳性结果与性别无关。[结论]大部分乙肝病毒(HBV)感染者未产生保护性抗体;应加强对乙肝病毒(HBV)无免疫力的感染者及密切接触者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应高度重视全人群预防乙肝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来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该人群的今后预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某高中部2006-2009年入学新生2 756名,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2 756份血清标本中HBsAg阳性率为4.46%;2006-2009年阳性率为5.67%-2.73%;男女性别间阳性率为3.08%、2.3%。检测出HBsAg阳性123份血清标本中5种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最高为47.15%,其次HBsAg、抗-HBc二项阳性为28.46%,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为16.26%,HBsAg、HBeAg二项阳性4.88%和HBsAg阳性为3.25%。结论近年来高中新生HBsAg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21.14%,是可能导致乙肝病毒传播的危险因素,加强对HBV携带者的管理和采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等措施,对高中新生乙型肝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乙肝五项也称为乙肝两对半,是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血清学标志,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HBsAg阳性代表感染了乙肝病毒。抗-HBs是保护性抗体,若为阳性,提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存在免疫力。HBeAg阳性说明病毒复制较快,传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宁市金融行业人员HBV感染状况。[方法]选择金融系统健康体检者590名,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5项指标。[结果]HBV感染率52.2%,HBsAg携带率12.0%,男女感染情况类似(P>0.05)。HBV感染率50~60岁组高于40~49岁组(2=6.12,P<0.05)。感染模式有7种,以抗-HBs和抗-HBc、抗-HBc、HBsAg与抗-HBe和抗-HBc阳性模式多见,分别占60.4%、24.7%和8.4%。抗-HBs总阳性占总检人数50.5%,单项抗-HBs阳性占总检出人数占17.9%。[结论]①HBV感染在自然人群中男女类似;②本组人群具有较高的抗体保护水平;③HBV感染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660名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者乙型肝炎的血清学指标,为了解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提供依据.[方法]取66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测定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HBc 5项乙肝标志物.[结果]660名体检者的血清样本中,总阳性率为48.04%.男性HBsAg、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或P<0.01),而其他3种血清学指标的阳性率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间HBsAg和抗-HBs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BeAg、抗-HBe和抗-HBc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项血清学指标全部为阴性的有394例(占59.70%);不同感染模式的构成比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V的感染率处于较高的水平,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乙肝的流行与传播.  相似文献   

9.
1986年6月,我们对来自社会人群的253份血清进行5项血清学指标检测。在HBsAg阴性血清中检出8例HBeAg阳性,现报告如下。材料:上海市医化所生产的检测乙肝抗原抗体3系统成套试剂,批号8606。方法:乙肝3系统(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五项指标均用酶  相似文献   

10.
曹仲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38-1939
[目的]对安康市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05年6510例高考生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标志物(HBV-M)即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安康市中学生HBV感染率为28.34%,其中HBsAg阳性率为5.04%,单纯抗-HBs 占总检人数的17.01%;有多例HBsAg阴性但HBeAg仍阳性的结果.另外还发现农村学生HBV-M的阳性检出率为34.92%,明显高于市区学生的HBV-M阳性检出率26.89%(P<0.01).[结论]这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议开展预防性体检,加强中学生乙肝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俞志祥  杨鹭花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01-102
目的 了解昆山市外来求职人员乙肝HBsAg携带和HBsAb水平及对乙肝疫苗的需求情况。方法 用ELISA法对15 5 3 4名来昆求职人员进行血清HBsAg、HBsAb检测 ,然后对HBsAg、HBsAb阴性者作乙肝疫苗接种需求调查。结果  15 5 3 4名外来求职人员中 989人HBsAg阳性 ,阳性率为 6 4% ;44 18人HbsAg阳性 ,阳性率为 2 8 4%。 10 12 7名HBsAg、HBsAb阴性者中有 764 8人愿意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需求率为 75 5 %。结论 目前昆山市外来求职人员的乙肝HbsAg携带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现有的HBsAb水平较低 ,对乙肝了解还不够 ,应加强宣传力度 ,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模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2006—2008年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的全部出境人员和部分社会体检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及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感染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结果〕在157627名体检人员中,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有11种感染模式,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者共18076例,感染率11.468%;其中31~40岁年龄段阳性者最多为4746例,阳性率为3.011%;全部阴性139551例,占总数的88.532%。HBsAg阳性有4种组合模式共3629人,检出率2.302%;HBsAb阳性有4种组合模式共4528例,检出率2.873%;HBeAg阳性有2种组合模式660例,检出率0.419%;HBeAb阳性有4种组合模式共5483例,检出率3.478%;HBcAb阳性有8种组合模式共14533例,检出率9.220%;小三阳2342例,检出率为1.486%;单纯HBcAb阳性者7112例,检出率为4.512%;单纯HBsAb阳性者3319例,检出率为2.106%。〔结论〕在北京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体检人员中,乙肝感染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乙肝血清标志物全部阴性者比例较高,提示加强这一群体的乙型肝炎免疫与检测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清远市区企业职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的流行情况,为乙肝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12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批对清远市区的10家企业的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同时抽取静脉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共检测血样9 850份,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总体阳性率分别为5.62%、63.81%、0.63%、9.72%、11.74%,其中HBsAg阳性率男性职工(6.80%)高于女性职工(4.03%),国企职工(7.17%)高于外企职工(4.52%)(均P<0.01)。HBsAb阳性率女性职工(66.86%)高于男性职工(61.57%),国企职工(66.31%)高于外企职工(62.03%)(均P<0.01);乙肝5项标志物检测,HBV总感染率为71.08%,单项HBsAb阳性率为58.79%,"大三阳"阳性率为0.60%,"小三阳"阳性率为3.77%,HBV感染全阴率为28.92%。结论清远市区企业职工HBV感染情况不容乐观,应继续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加强乙肝防治工作,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企业职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指导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方法]2006年,对攀枝花市某企业全部661名职工进行血清HBV标志物检测。[结果]检测661人,HBV感染率为41.75%,其中HBsAg阳性率为9.23%,抗-HBs阳性率为27.84%,HBeAg阳性率为2.72%,抗-HBe阳性率为8.32%,抗-HBc阳性率为17.85%。[结论]攀枝花市某企业职工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g阳性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食品从业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状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乙肝的传播。[方法]对2008~2009年到盐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食品从业人员检测血清HBsAg,阳性者检测乙肝五项指标。[结果]2008~2009年合计检测12485人,HBsAg阳性者275人,阳性率为2.20%。HBsAg阳性率,男性为2.82%,女性为1.76%(P〈0.01);各年龄段在2.08%~2.87%(P〉0.05)。检测189例HBsAg阳性者,HBeAg阳性率为20.11%,18~30岁、≥31岁分别为38.46%、10.48%(P〈0.01)。[结论]盐都区食品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段竹娟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12-1513
目的了解2008年云南省昌宁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确定管理的重点人群。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2008年共3473例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阳性血清进一步检测HBsAg、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HBcAb(核心抗体),即乙肝血清标志物5项指标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89%,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05),在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构成比以前者高,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年龄分布以40岁年龄组最高,HBsAg阳性血清经5项指标检测HBsAg+HBeAb+HBcAb模式占38.71%,HBsAg+HBeAg+HBcAb模式占25.81%,HBsAg+HBcAb模式占35.48%。结论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人员进行一年一次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上岗前预防性健康检查,是降低HBV感染率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四川某医学院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润娟  卓强  杨涌  唐旭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72-4173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乙肝的防治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和PCR方法,对2006年秋季入学的1527名新生进行5项血清HBV标志物(两对半)检测和HBV-DNA定量及定性检查。[结果]入校新生HBsAg阳性55人,阳性率3.67%,男生24人,占43.6%;女生31人,占56.4%,大三阳者21名;阳性率为1.38%,男生10人,占47.6;女生11人,占52.4,小三阳者18名,阳性率为1.12%,男生8人,占44.4%;女生10人,占55.6%,其中HBV-DNA阳性11人,占61.1%。[结论]高校应对入学新生进行HBV的相关检查;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在学生中进行乙肝知识的健康教育以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Pre-S1Ag)与HBV五项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5~2009年到泰安市中心医院健康体检者4 500人血清标本检测HBV五项指标。[结果]检测4 500人,HBsAg阳性者370例,阳性率为8.22%。在370例HBsAg阳性者中,HBeAg阳性率为41.08%,PreS1-Ag检出率为71.35%。其中,152例HBsAg(+)、HBeAg(+)、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89.47%;125例HBsAg(+)、HBeAb(+)、HBcAb(+)检测模式中,Pre-S1Ag阳性率为63.20%。HBeAg阳性标本中Pre-S1Ag检出率显著高于HBeAg阴性标本,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re-S1Ag可以完善HBV五项指标的检测,是一项新的HBV血清标志物检测指标。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和核心抗体(HBcAb)五项血清学标志物,同时对370份HBsAg(+)和110份HBsAg(-)血清标本进行Pre-S1Ag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内蒙古医学院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加强学生防预意识提供科学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该学院2006-2007级共5734例新生HBV血清标志物5项,即两对半(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进行测定,然后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V携带率为1.31%,其中男生携带率为1.86%,女生携带率为1.09%,男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阳性的学生中有4种感染模式,其中以小三阳组所占比率最高(60.29%),其次为大三阳组(26.47%)。结论HBV携带者的血清具有高度传染性,也说明这部分学生对周围其他学生构成较大的威协,是校医院需要管理的乙肝传染源的重要对象。全校师生都应加强防预意识。定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相似文献   

20.
刘春梅  邓红英  王晓波 《职业与健康》2009,25(11):1189-1190
目的了解北京交通大学新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校园内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新入学的3474名新生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进行检查。结果表面抗原阳性者109人,检出率为3.14%。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3.6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P〈0.05)。乙肝表面抗体阳性1782人,检出率为51.30%。男女检出率分别为56.16%、42.55%,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2,P〈0.01);丙氨酸转氨酶异常106人,阳性率为3.05%。结论该校新生存在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加强对乙肝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