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西药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多潘立酮片治疗;对照组单独应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5%,对照组78.6%,经Ridit分析,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临床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应用西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一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30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1%,对照组为79.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路清治疗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9例以尿路清治疗,西药组35例以强力霉素治疗,中西医结合组45例以尿路清联合强力霉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为71.8%、西药组为48.6%、中西医结合组为88.9%。总有效率中药组与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但差于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西药组。沙眼衣原体阴转率中药组为51.3%、西药组为42.9%、中西医结合组为73.3%,中西医结合组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尿路清是治疗沙眼衣原体泌尿生殖道感染可以选择的药物之一,临床有效率较高,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31例再配合中药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较好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采用促进胃动力、抑酸或抗酸的西药吗丁啉、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四逆术苓汤治疗。2组均以14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临床综合疗效、症状疗效及纤维胃镜疗效等。结果:近期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2.5%、90.6%,对照组分别50.0%、83.3%,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胃脘胀闷不适或疼痛、胃脘灼热感、嗳气泛酸等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护〈0.05)。治疗后,2组纤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胃炎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53.6%、36.0%;总有效病例经6月随访,复发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6.9%、20.0%,2组转阴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胃脘胀闷不适或疼痛、胃脘灼热感、嗳气泛酸等症状,并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30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34例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利水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24%,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左房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73例慢性胃炎患者随便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论治,加用四君子汤和半夏泻心汤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在改善主要症状、病变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改善主要症状总有效率为9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经济实用,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2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O%,显著优于对照组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P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可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缴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合并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治疗为96.67%,对照组为80.00%,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主要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在腹泻、腹痛、腹胀等均较对照组提高,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易敫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口服奥美拉唑、吗丁啉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降逆和胃汤加减(基本方:柴胡、枳壳、郁金、威灵仙、大黄、法半夏、旋复花、吴茱萸、蒲公英、黄连)治疗.8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胃镜检查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92.5%,对照组分别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0.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余守雅 《新中医》2005,37(10):75-7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血管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口服卡马西平及苯妥英钠;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镇肝熄风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复发率为1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复发率为45.5%,2组总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性头痛疗效确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姜林芳  张凤霞 《新中医》2009,(12):76-7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清心安神颗粒(组成:法半夏、胆南星、陈皮、茯苓、白术、枳壳、黄连、栀子、竹茹、远志、酸枣仁、合欢皮、生龙骨、郁金等)。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应用中医辨证组方配合西药常规治疗肾病综合征25例,与西药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增加,副作用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肠穴位帖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方法,将194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98例,采用胃肠穴位帖治疗;对照组96例,采用香砂养胃丸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0日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P〈0.05),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肠穴位帖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起效快,疗效满意,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处方:黄芪、瓜蒌、浙贝母、丹参、郁金、夏枯草、皂角刺、枳壳、穿山甲、苦杏仁、莪术、三棱、法半夏、甘草)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53.1%。对照组为34.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的实体瘤控制率较对照组好。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说明治疗组化疗副反应较小。结论:中药配合西药化疗,能有效地缓解症状,减轻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活血法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以抗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健脾化痰活血中药(药用党参、山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蒲黄、牛膝、僵蚕、山药、决明子、甘草)。8周为1疗程。结果:2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9.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4.0%,对照组为62.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化痰活血法有较好的调脂、抗炎及改善供血、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陈维琴 《新中医》2011,(2):16-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冠心痛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结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国富 《新中医》2007,39(5):86-8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滋肾活血方(组成:熟地黄、丹参、黄芪、山药、沙参、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水蛭、鬼箭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50%,对照组56.2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率治疗组为95.00%,对照组为65.6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尿、血、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间各项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基础上加用滋肾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6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MG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服组37例采用纯西药治疗,2组均治疗4周,治疗结束时评定疗效。结果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减低差值比较以治疗组明显,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87.37%,对照组为89.1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以上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抢救肌无力危象,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