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005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CardiovascularCare,ECC)指南已于2005年12月在《循环》杂志面世。新指南含有12个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流程。如何改进、简化复苏培训程序和提高复苏成功率是新指南重点关注的问  相似文献   

2.
由美国心脏学会(AHA)和欧洲复苏学会(ERC)2010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同时于2010年10月18日分别在"循环"和"复苏"杂志发表.本指南总结了2005年到2010年5年期间在CPR方面取得的成果,同时也表明虽然CPR诞生50周年,但仍存在诸多挑战和可供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向伟 《海南医学》2007,18(10):155-159
《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与心血管急救(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ECC)指南》已于2005年12月在《循环》杂志刊登.  相似文献   

4.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脏呼吸停止患者的基本手段。自1966年首个心肺复苏指南发布以来,已成功抢救了成千上万例患者。2010年10月发布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包含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循证医学证据,成为当前心肺复苏的最新标准。本文就近年来心肺复苏研究与争议焦点及《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CPR)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要点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走过了50周年.1960年,Kouwenhoven、 Knickerbocker 和Jude报道了应用闭合式胸外按压成功抢救了14例患者.同年,在美国马里兰(Maryland)医学会议上首次介绍了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联合使用.2年后,即1962年,开始有人应用直流电单相波电除颤抢救心脏骤停患者.1966年,美国心脏学会颁布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随后定期进行更新.  相似文献   

6.
2005年底,美国心脏学会(AHA)发表了《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简称2005年版指南),这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指南之一。为强调有效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年版指南将心肺复苏(CPR)按压通气比例由15:2改为30:2,通气时间由2S改为1S。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新版《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重新修订新的CPR流程,以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方法根据2005年新版CPR指南中“持续有效不间断地胸外按压”核心要求,在新的CPR流程中制定减少中断按压具体措施,总结50例CPR病人的每一步骤中减少中断胸外按压时间对早期恢复自主循环成功率、24小时心肺复苏成功率和脑复苏成功率等临床效果的影响。结果采用新版CPR流程对初期恢复自主循环、初期复苏成功率和24小时成活率都有明显提高。结论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抢救措施,对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应该将制定减少中断按压时间的措施贯穿临床CPR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8.
王晋霞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2):1338-1340
2010年2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在心肺复苏(CRP)国际研讨会上,又一次更新了CPR的理论及技术,并在Circula-tion[1]和Resuscitation[2]上发表了《2010年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及治疗建议》(简称《新指南》)。本研究对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心肺复苏成功的17例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蒋国平  倪笑梅 《浙江医学》2011,33(5):611-614,618
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2005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基础上,29个国家的356位复苏专家对复苏研究进行了为期36个月的分析、讨论,并作出了包括 277 个复苏和心血管急救主题的 411 份科学证据总结,制定了《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2010指南》).现笔者就《2010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作一解读(未包括新生儿、儿童的心肺复苏内容)。  相似文献   

10.
心肺复苏(CPR)作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抢救生命的理论和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CPR技术的普及、基础研究、复苏技术的改进等方面有了新的进展,抢救成功率和出入院存活率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随着2000年复苏指南的出台和2005年国际复苏指南会议的召开,使CPR技术进一步系统化和规范化。1 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在2005年复苏指南会议上推荐的操作流程为:患者无反应或出现叹气样呼吸-开放气道, 检查生命指征-CPR 30:2直到电击或监测——需要电击给电击1次——再连续做5组30:2的CPR。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美国心脏协会发布了<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新指南认为2005指南实施以来存在胸外按压质量有待提高、各个急救系统中院外心搏骤停的成活率相差较大以及院外心搏骤停发生时目击者极少实施心肺复苏(CPR)等问题,并为此做出了一些更改建议,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同时提出重视心搏骤停后治疗的建议,以期提高心搏骤停成活率.本文就新指南中基础生命支持(BLS)阶段的部分更新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董钧  陆峰 《大家健康》2013,(14):1+3
目的:分析我中心在执行《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下称《2010AHA指南》)前后4年的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病历,探讨《2010AHA指南》中对心肺复苏CPR流程及技术参数的调整对院前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对照我中心执行《2010AHA指南》前后各2年的复苏成功病例524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①两组发病年龄具有相同的分布特点,对复苏成功无显著影响。②执行CABD流程后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缩短I组为(4.82±2.55)秒,明显高于Ⅱ组(1.91±1.43)秒,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5,P=0.0000.05)。③院前急救心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率(I组为2.35%,Ⅱ组为3.24%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④复苏成功患者中存活出院率(I组为5.21%,Ⅱ组为11.50%P0.050)有统计学差异。⑤有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7.1%,无目击者第一时间实施胸外按压,复苏成功率1.22%。两组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4.33,P=0.0000.05)。结论:CPR中采取CABD复苏流程更为合理和有效。尽早而有效的胸外按压在早期复苏中可维持一定动脉压,提供重要脏器对氧的基本需求,有利于心肺复苏成,并认为公众自救早期实施胸外按压有利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心肺复苏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志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0):1662-1664
2005年11月美国心脏协会(AHA)和国际心肺复苏协会(ILCOR)正式公布了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标准[1]。较之2000年指南[2]内容,新指南在按压通气比、电击除颤等心肺复苏(CPR)核心技术上做了重大修改,现介绍如下。12005年指南的核心思想指南中最重要的变化在于简化了心肺复苏程序,强调了快速、有力、持续的胸外按压是整个心肺复苏的基石,在任何时候都要尽量减少按压停顿时间,这种思想贯穿于整个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心血管生命支持的所有技术变革中。2基础生命支持(BLS)的主要变化2.1开放气道由于操作困难,无论患者有无损伤,普通急救者(L…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10年和2005年不同心肺复苏指南在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成功率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实施前后各一年施救的所有心肺复苏病例,按各自指南给予施救。结果应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成功率明显大于2005年指南。结论应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施救的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明显大于2005年指南,且更易让第一目击者接受,更易操作,应加快普及和实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基层县医院对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理论及操作掌握情况.方法 对县医院98名医生护士培训前、后发放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问卷调查表,同时观看徒手心肺复苏现场操作.结果 县医院医生、护士对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知识知晓率低,现场徒手CPR操作动作不规范,得分率低,经过培训理论和操作得分明显提高.结论 边疆县医院医护人员对2005心肺复苏指南基础理论掌握不全面,CPR操作时动作欠规范,对边疆地区应加强新知识和理论的培训.  相似文献   

16.
努力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脏骤停是最严重而紧急的临床状况,如何正确、合理运用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以提高CPR的成功率,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尤其是急诊工作者困惑和争论的问题。虽然“200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科学治疗推荐意见国际共识”和“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发表已有3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心肺复苏术在现场急救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发展迅速。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颁布的《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是全球心肺复苏术最权威的纲领性文件,对临床急救有重大指导作用。该指南经过5年的应用,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又推出了最新的《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1],必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收治的71例心搏骤停患者,参照2010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CPR)与心血管病急救指南予以CPR,根据患者是否存活分为CPR成功组与CPR失败组,评价患者的CPR成功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 71例患者中,15例复苏成功,46例复苏失败,CPR成功率为21.13%.在CPR影响因素方面,复苏成功组的年龄低小于失败组,复苏开始时间短于失败组,院内复苏比例较高,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以可电击心律多见,与复苏失败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的独立预测因素有:年龄、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结论 年龄、复苏地点、复苏开始时间、复苏前心律失常类型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2005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一)概述与伦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维 《海南医学》2007,18(1):137-140
编译者按:为了推广心肺复苏技术,1974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指南,并先后在1980年、1986年、1992年进行过三次修订;与此同时,欧洲复苏委员会(ERC)也于1992年颁布了欧洲心肺复苏指南,并在1996年、1998年进行过二次修订;其他许多国家也在美国或(和)欧洲指南基础上制定了自己的心肺复苏指南.虽然这些指南影响很大,而且对心肺复苏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但各国指南中很多争议问题不统一,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国际同行都共同认同的心肺复苏国际指南.为此,在1992年由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复苏委员会、加拿大心脏与卒中基金会(HSFC)等国家相关组织发起成立了国际复苏联合会(ILCOR),其目的是为了吸取全球范围内心肺复苏的科学依据并将应用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20.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包括人工通气、胸外按压、体外电除颤等,是对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重要手段。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欧洲复苏委员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均强调了在其实施高质量的胸外按压能有效提高CPR的成功几率。呼气末二氧化碳(pressure of end 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_2)与CPR期间心肌血流量和心排血量有密切的关系,能预测心肺复苏后自主循环恢复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胸阻抗(transthoracic impedance,TTI)信号及PETCO_2监测在心肺复苏质量监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综述,以期为临床实施高质量CPR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